2022年公司党建经验、理论材料11篇
目录
1.江苏祥泰电力:工地吹起"清廉风" 2
2.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明显 6
3.中国铁建:实干描绘伟大时代 13
4.国投实施"改革发展党员先行"工程争做改革发展先行者 23
5.中冶生态环保:"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28
6.华电金上公司:坚持"四个注重"传承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32
7.中国有色集团奚正平:突出一条主线聚力三个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36
8.中国建材:发挥建材优势构筑一流基建 43
9.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再学习有行动再落实有抓手再提升有成效 51
10.中央企业快速行动多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57
11.中国建材:牢记"国之大者"疫情下奏响强化合规管理乐章 65
江苏祥泰电力:工地吹起"清廉风"
张少成李季
发表时间:2022-06-1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深化推进打造"项目特色+廉洁责任"共同体,夯实员工清正廉洁思想根基,近日,江苏祥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泰公司)开展"廉洁文化进工地"活动,以配网施工项目部为依托,筑牢防腐防变红线,嵌牢廉洁责任,探索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克己奉公、廉洁从业的清风正气。
层层压实筑牢责任"传导链"
"我们既要正确处理好与外包单位、施工方的关系,也要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也是违纪违法行为......"日前,在租赁环网柜项目工地,祥泰公司纪委对工地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
集团公司在建项目多、投资额大,时间紧、任务重,工程管理岗位与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等接触频繁,"小微权力"风险防控难度大。为加强工程管理岗位干部监督,祥泰公司纪委紧盯工程管理廉政风险,围绕"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细化明确"党内主导、五责一体"监督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在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各业务部门专业监督以及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等各类监督优势,凝聚监督合力,层层压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责任链条,督促集团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种好"责任田",筑牢责任"传导链"。
"两线一库"织密硬核"防控网"
"原以为我们是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没什么廉洁风险,不查不知道,一排查竟然有十几条廉洁风险!"
"经过自己查、员工提、互相找、领导点、组织审,这次廉洁风险排查的过程,对我们部门每一位员工都是一次很深刻且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开展"两线一库"编制专项活动以来,各部门高度响应祥泰公司号召,反响频频。
今年,祥泰公司开展"两线一库"(管理风险底线、纪律规矩红线及典型案例库)编制专项行动,以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坚持依法依规、全面覆盖、以岗定则、务实求效的原则,紧紧围绕"重点岗位、关键领域、重要环节"三个重点,力求广大干部员工"知底线、明红线",提升敬畏意识、合规意识。本次专项行动由集团本部6个职能部门、9个子分公司分别组织开展,而这仅仅是廉洁风险防控"三部曲"中的一个环节。排查建立的一企一部一域"三位一体"廉政风险信息清单,可让重要敏感岗位人员"照单履责"、职工和外协人员"凭单尽责"、纪检监督工作人员"依单督责",把廉政风险查到点、惩防体系建到岗,做到廉洁风险显性化、防控措施精准化、宣贯落实生动化,实现廉洁风险早教育、早提醒、早预防,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
文化渗透厚植项目"廉动能"
尽管已是立夏,气温持续攀升,10千伏融合租赁项目负责人内心却是如沐春风。"干了那么多工程,这个项目是第一个让我清楚干项目可能会涉及哪些廉洁风险,这样的廉政交底太有必要了,提醒我们不要踩雷,害人害己。"
"廉政交底"是祥泰公司廉洁风险防控的新举措。在外包工程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对承包单位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等进行全面廉政交底,结合双方签订廉洁协议、业务合同等,达到"三清楚",即清楚廉洁纪律、清楚廉洁风险和防控措施、清楚违纪违规处罚要求,确保廉洁风险内外双向确认、双向防控。
为打造"廉洁工程"文化阵地,公司着眼于最基层、最一线开展廉洁教育,把廉洁理念、工作准则、从业要求融入班组安全生产、工程管理工作中,结合工程项目建设节点,开展"现场讲廉政党课""负责人廉政交底""家书说清廉""廉洁风险析讲评"等系列活动,印发助廉倡议,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赠送廉政书籍,着力增强一线员工遵规守纪、廉洁从业意识,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到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政治上始终坚定、在作风上坚持务实,树立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为公的良好风尚,涵养工程建设领域的清朗风气,护航电网工程健康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祥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a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明显
发表时间:2022-06-16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日前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进展,整体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接下来,要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的目标,奋力夺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胜利。
改革发展高效联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年至2022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有关部门、地区和广大国有企业以空前力度推进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改革发展高效联动态势良好。
在浙江,国资国企紧抓杭州区域综改试验契机深化改革,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三年行动56项任务完成率达94%。浙江通过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2256计划",形成混改、上市、上市高质量发展系统化、体系化改革路径。2021年,浙江省国企新增7家上市公司,打造了50多家重点培育上市企业梯队。
在安徽,国资国企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为切入点,努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出台一批高含金量的创新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创新。2021年安徽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1.5%,今年连续3个月增速在20%以上。
在甘肃,国资国企实施专项行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选择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6个产业重点发力。预计到2025年,新增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投资2180亿元,实现利润10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山东省各省属企业和各市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平均完成进度超过90%。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山东建立工作闭环,压实改革任务,逐项任务均明确工作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立下"军令状"。同时,实施全过程督促、穿透式核查。
经营业绩是衡量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试金石。2021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计259.3万亿元,营业总收入为71.7万亿元,利润总额4.5万亿元,净利润3.3万亿元,相较于2012年,增幅分别达到158.8%、65.2%、73.1%、73.7%。
完善治理提升效能
面对市场下行压力,广汽集团实现了开门红,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2%、37%。作为国内首家A+H股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广汽集团以深化"双百行动"改革为契机,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上持续发力,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建强建优董事会,深入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突出制度建设主线是三年行动的鲜明特点。随着《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日益深入。从全国情况看,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全面完成并落地见效,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落实董事会职权迈出实质性步伐,外部董事占多数制度普遍推行,经理层行权履职机制不断完善。
数据显示,有96家中央企业集团公司、733家地方一级企业制定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占比分别为98.0%、99.6%。99.5%的中央企业子企业和97.5%的地方各级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1521家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推进落实董事会职权,其中92.5%的企业已制定有关实施方案并落实。
"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表示。
按照南方电网构建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南方电网党组直接决定35项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事项、前置研究讨论55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确保党组既把好方向又不包办代替;坚持"法定事项不授权""授权的一般不前置"两个原则优化决策流程;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总经理非法定事项53项,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决策效率,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
2021年5月,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重组为中国中化。"成立元年,公司改革发展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较重组前增幅超过30%,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一步。"中国中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两化重组"1+1>2"的协同效应持续发挥。
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动作频出,专业化整合好戏连台,企业国家队加速做强做优做大。比如,2022年一季度,中国稀土集团矿山和冶炼分离产量提升15%以上,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1%和65.7%;中国物流集团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4.8%;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021年研制成功127项新产品,其中5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按照《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国资国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有效提升国有资本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
突出主责主业,国资有序进退。大刀阔斧清理"两非""两资"(非主业、非优势,低效无效资产)。目前,中央企业"两非"剥离完成率达92.1%,地方国有企业"两非""两资"剥离清退完成率达93.3%。
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是一些国有企业"老大难"问题,也是三年行动靶向攻坚的重点之一。通过狠抓三项制度改革,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国有企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正加快形成。
比如,山东重工创新领导干部竞争机制,采用"公开竞聘+挑战现任"相结合的方式发布岗位,突出业绩导向和国际化要求;柳工集团为更好激励优秀人才,在部分下属上市公司灵活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员工持股、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共有约25%的技术人才获得股权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后劲十足;中国建材制定中长期激励约束指导意见和7项配套指引,累计已有52家企业制定或实施中长期激励方案,覆盖人员超过6000人,科技创新骨干、经营管理骨干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实现更加紧密的绑定。
推动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截至今年3月底,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和97.3%的地方一级企业已建立对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制度。98.5%的中央企业子企业、97.1%的地方各级子企业已与经理层签订有关合同或契约(含职业经理人)。
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各级子企业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总数的99.5%;地方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总数的99.6%。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99.6%、99.3%。
中长期激励"政策包"和"工具箱"更加丰富。中央企业和地方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分别为4487家和2659家,占具备开展中长期激励条件的各级子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7.4%和81.6%,激励人数分别为29.71万人和14.37万人。
事实表明,各项激励手段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明显提高,2021年中央企业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67.9万元/人,同比增长20.7%。
《经济日报》2022年06月16日(作者:周雷)
中国铁建:实干描绘伟大时代
发表时间:2022-06-15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50多米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正向前掘进,已完工的隧道监测数据一切正常。依托该项目,中国铁建填补全球大直径隧道施工多项技术空白,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铁建抢抓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朝着"最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目标勇毅前行,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阔步高歌上台阶
山西太原,中铁十九局工程师轻点鼠标,一座立体化矿山虚拟场景显示在大屏幕上,电能驱动的无人驾驶矿车和挖掘机忙碌不停,导航标定、转弯导巡、主动避障、定位泊车、采剥装运,各项流程一气呵成。
湖北武汉,铁四院设计师将3D打印的桥梁立体模型节段进行拼装,一座微缩立体的大桥呈现眼前。3D"牵手"BIM,二维平面设计图变身三维实体模型,设计交底更加便捷。
进入新时代,中国铁建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依靠管理全面升级,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再次书写一个浓墨重彩的"历史单元"。
规模更大。从2012年到2021年,中国铁建新签合同额从不足8000亿元跃升至2.5万亿元以上,增长了3倍,营业收入迈过万亿大关。"世界500强"排名十年跃升69位,目前排名第42位。主要指标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质量更优。企业营收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加值、工程项目平均综合收益率等数据稳步增长。中国铁建坚持"加减乘除并举",全面提质增效,新签合同额高效转化为经济效益。2021年,中国铁建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评价中荣获A级,并位列第9,创历史最好成绩。
基础更牢。从"海归"博士到蓝领技工,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和技术人才层次分明。线上审批、手机办公成为日常,"三特""四特"成员明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更强,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长大隧道、地下空间等优势领域"咖位"巩固,低速磁悬浮、北斗技术运用、大型装备研发等创新领域话语权增强。大风控大监督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全面提高,一路"打怪升级"愈发从容。
改革势能正澎湃
2021年6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随着一声锣响,铁建重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交易。中国铁建尝试"超额配售+战略配售+员工持股"模式,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铁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将改革全面推向深入,长期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周期性问题得到破解,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围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目标,中国铁建全面加大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力度,积极推动总部"去机关化"改革,建立健全区域总部架构,组建铁建国际、铁建发展、铁建城发等专业化公司,工程承包主业板块铁路"一家独大"被打破,五大支柱市场均衡开拓,新兴市场多元迸发局面形成。企业逐步具备全产业链扩张和协同能力,并初步形成集科研、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维护、运营和投融资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市场身份完成转变。投资业务量质齐升,投资规模从2012年的1154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29808亿元大幅增长,投资重点领域由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向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等更多领域拓展,并大力发展运营服务板块,其中。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超过2300公里。经营版图走出国门,业务外延至城市轨道、生态环保和综合管廊等众多领域。
产业质量更优、结构更优、盈利更加均衡转变,经济效益重心由过去主要依靠工程领域向非工程领域转变,中国铁建实现了由承包商、建造商向投资商、运营商、制造商、服务商、集成商的身份转变。
内部管理全面升级。在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资金集中管控、设备物资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中国铁建全面加大国资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组织机构改革、生产经营体系改革力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基本完成"瘦身健体""处僵治困"等改革主体任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双百行动"取得进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工程公司建设深入推进,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逐浪扬帆俏海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铁建全面启动"海外优先"战略,海外发展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融进去"的全面升级。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土木、铁建国际和铁建国投等3家外经单位和5家独立经营单位、若干产业集团,共同构建起"3+5+N"海外发展体系,企业海外业务拓展到138个国家或地区,比2012年增加近80个,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位列央企第一方阵。海外新签合同额连续增长,海外营业收入在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排名上升至第11位。
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从铁路、公路,到机场、港口、矿山和产业园区,从工程承包到"投建营"一体化,从输出中国产品到输出中国标准,中国铁建海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全资收购德国CIDEON设计公司股权,入股西班牙Aldesa集团,大直径盾构机出口欧洲参与莫斯科地铁建设,在非洲大地首创"建设一条铁路,打造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一项项海外新纪录在中国铁建手中诞生,距离"全球铁建"的目标更进一步。
"中国名片"越擦越亮。从横贯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铁路,到中国企业海外建设的首条高铁--土耳其安伊高铁,从浓郁中国风的莫斯科米丘林地铁站,到2022年世界杯主体育场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标志性工程遍布世界各地,亚吉铁路等19个分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和ENR全球最佳工程奖的境外项目,将"中国名片"越擦越亮。
民心相通架设桥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在安哥拉设立铁路培训学校,到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首个鲁班工坊,再到组织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技术人才到中国培训;从疫情期间抢建阿利玛医院"为特多人民提供了最高级别的防护",到为尼日利亚建设最大的方舱医院;从捐赠阿尔及利亚100台呼吸机,到解决安哥拉60万居民吃水难题......十年来,中国铁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用心用情搭建民心相通桥梁,CRCC、CCECC、CRCCI等品牌正赢得更多信赖与认可。
高擎旗帜启新程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建党委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系列重大部署,不断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创业动力、创新活力、创造实力。
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中国铁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部署,连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政治引领力不断加强。
深度融合引领发展。2016年以来,中国铁建党委认真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和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真正将国有企业独特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班子建设持续加强。严格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导向,确立"1+8"管理体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反馈和运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台作用,明确党委常委分工,确保"一岗双责"落到实处。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各级领导班子以政治眼光谋大局,以经济眼光求发展,各项发展取得新突破。
夯基提质成效显著。全面推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以及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全覆盖,党建工作责任机制逐步完善。深入落实"四个同步""四个对接"要求,不断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纵深发展。
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进入新时代,中国铁建党委狠抓"两个责任"和"八项规定"落实,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巡视巡察工作全面加强,持续正风肃纪,企业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干事创业氛围愈发浓厚。
实干担当践初心
20分钟下达命令,两个小时完成人力、物资集结,来自11家二级单位的6000余名员工火速奔赴一线,以最快速度完成集中隔离点建设任务。2021年9月,厦门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接到市委市政府通知,中国铁建福建总部紧急部署,出色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厦门市领导和群众纷纷伸出大拇指:"还是当年铁道兵!"
作为"兵转工"企业,中国铁建在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同时,始终未曾忘记肩头担负的那份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新作为,成为值得党和人民托付的一支重要力量。
投身精准扶贫。2016年以来,中国铁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6亿元,先后派驻扶贫干部104名,帮扶贫困人口13.2万人,1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9名优秀干部和25个先进集体荣获了省部级以上表彰。帮助3个定点帮扶县和21个扶贫点全部如期摘帽后,又继续投入资源,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助力乡村振兴。中国铁建十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亿元,先后派驻扶贫干部64名,帮扶贫困人口12.6万人。3个定点帮扶县和21个扶贫点全部如期摘帽后,又继续投入资源用于扶志+扶智,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参与抢险救灾。当风雨袭来,当地裂山崩,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中国铁建总能义无反顾转身"逆行",冲锋在前,组织抢险救援,提供物资保障、打通生命通道......充分展现了靠得住、信得过、拉得上、打得赢的铁兵本色。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中国铁建立即组织13000多人次,参与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建设,克服重重困难从国外筹集大量防疫物资解决燃眉之急。三年来,面对各地多点频发的疫情,各单位有求必应,一次次挺身而出,在全国抗疫一盘棋中体现担当,并采取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物业租金费和提供就业岗位等实际行动,赢得党和人民信任。
打造"绿色铁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中国铁建积极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组建生态环保公司,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将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并在遍布全球的数千个工程项目全面推行"绿色建造",实现建设与保护协同发展,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贡献"铁建力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30余万铁建员工壮志满怀,拥抱伟大时代,投身伟大事业,必将在未来创造更多精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a
国投实施"改革发展党员先行"工程争做改革发展先行者
发表时间:2022-06-14
"十四五"期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投党组立足构建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工作格局,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创新实施"改革发展党员先行"工程(以下简称先行工程),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发挥作用,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资本投资公司提供坚强保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意见
国投党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站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聚焦战略布局、结构调整、提质增效、风险防控、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党的建设等7个方面,谋大事、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研究制定先行工程实施意见,推动公司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坚持目标导向。以党员先行促进改革发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企业落地见效,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实效,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不深、系统推进党建工作缺少抓手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持结果导向。以改革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检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动新国投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2022年预备党员转正申请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