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党建文稿汇编-43篇(第5/1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18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0分钟。

坚持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实践路径。"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机关党建研究必须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着力发挥机关党建研究优势,深入阐释"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推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山西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植入了红色基因,传承了精神血脉,也为党建研究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养分。我们要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让机关党员干部接受更加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二、追本溯源,探寻规律

机关党建研究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洞察机关党建工作发展脉络和规律特点,在传承中创新、在总结中提炼,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历史的维度、思想的深度和实践的温度。

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机关党建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在机关党建研究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涵养历史思维。机关党建研究要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理解感悟,总结研究机关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启示。要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一以贯之的关于机关党建的探索实践和创新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从而深刻领悟和完整把握机关党建的特点规律。

要把握客观规律利器,从工作实践中辨析机关党建的本质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关党建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党建和业务、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建章立制和落地见效、继承和创新五对关系,这既是机关党建的重大实践要求,也是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因此,要把党建研究作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要加强机关党建的制度研究,聚焦机关党建的制度构建、完善、存在问题及创新做法,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立足现实,促进发展

开展机关党建研究,必须立足机关工作的现实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回答机关党建发展中的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

当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加强机关党建研究,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开展机关党建研究,准确把握高质量机关党建与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总结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必须着眼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如何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如何更好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如何构建机关党建工作矩阵等方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走出去、走下去,到一线找问题、在基层找答案,深入开展课题攻关。

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持续根据形势情况变化,跟进研究探索,反复思考提炼,不断修正观点,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最终形成切实管用、解决问题、服务工作、可以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

必须通过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研究成果推动工作实践,强化党建在推进中心工作、落实重大任务中的政治统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保障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效

丁同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特别是聚焦"人、治、物、效"等重点,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振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紧盯"人"这一根本,抓班子强队伍,推动干部群众凝心聚力

三门峡市以政治建设为根本,紧盯基层干事创业中"人"这一关键,着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党员群众"一条心",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以乡村两级班子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充实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储备了骨干力量。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来源等结构持续优化,35岁以下班子成员占比达到39.1%,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占比82.8%;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全市413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中,深入开展"五带"(把支部带强、把支书带优、把党员带好、把发展带快、把群众带正)活动,切实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的"尖兵"作用。

发挥党员群众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党员管理制度创新,用"小积分"引导党员发挥"大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当模范、作表率。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组织评选乡村实用人才1000名,选拔乡村科技员400名,建立5000余名优秀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库,吸引返乡创业2319人,发放担保贷款7519万元,不断繁荣壮大"回归经济"。坚持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动摇,开展"提能力转作风破难题解民忧"专项行动,尊重群众意愿、破解群众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立足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乡村的内生动力。

提升基层干部善担当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先后举办全市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干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干事创业的能力。创新开设"三门峡干部论坛",常态化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代表围绕基层党建、班子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内容上讲台、谈工作、展形象,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村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推动基层干部在"比、学、赶、超"中相互促进、全面提升。

二、紧盯"治"这一核心,抓改革建机制,推动治理能力提档晋位

三门峡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立基层组织建设、"三零"村(社区)创建等工作专班,加强对治理主体的整合统筹,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激活自治原动力。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健全村级配套组织,构建起党建带团建带群建机制,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和使用,推进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治理共抓、服务共融。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市1211个行政村全部制订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群众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构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督、民事民管"的新格局。

强化法治硬实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村民小组组长等为重点,为每个行政村培养5至8名"法律明白人",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群众权益。增强乡村法治力量,全面推行乡镇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优秀驻村党员民警(辅警)兼任村"两委"成员制度。开展以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群众情绪和树牢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树立群众守规守法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双解双树"活动,实现了信访形势持续扭转、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的目标。

提升德治软实力。以党组织关怀凝聚群众,建立村干部"四必到四必访"、值班服务等制度,每年为每村拨付困难群众关爱基金,把组织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引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善行义举榜""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注重典型引路,开展"好少年、好青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为主要内容的"五好"选树活动,通过用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带动人、影响人,激发群众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

注入"数治"驱动力。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推行"智慧城市"建设,上线运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线上三门峡"APP等50余项应用平台,推动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促进治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充分发挥农村(社区)远教站点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硬件更新、软件升级等,实现全市1211个行政村与市、县、乡四级贯通,为日常工作指导、沟通联系、监督检查等拓宽了路径,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紧盯"物"这一基础,抓投入重保障,推进基层基础夯实筑牢

三门峡市瞄准短板弱项,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持续夯实基层治理的物质支撑。

建强用好党建阵地。全面开展"三有五中心"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新建、改扩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奖补,将其打造成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卫生健康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增强党建阵地政治功能,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优化形成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搭建起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着力推动人财物等要素投向重点区域,以黄河干流沿岸90个行政村为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大改善、三产融合增收入。深化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党建+金融",搭建组织保障、服务网络、人才支持、信用评定、产业支撑、信贷产品、风险防控、政策支持"八大体系",三门峡市被纳入2022年全国第一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2022年,市财政列支4202万元用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基层组织建设奖补,县(市、区)投入约1.27亿元用于基层保障,平均每村每年运转经费达到20万元,村党组织书记月报酬平均达到3346元。

稳步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建设县级经营管理平台试点,整合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整合打包后进行融资,投向优质项目,提高村集体财产性收入,让基层组织有资源、有底气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深入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成立合作社,组织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

四、紧盯"效"这一关键,抓减负促落实,推进基层治理提级增效

三门峡市坚持结果导向,通过减负增能、精准考评,确保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放权赋能。抓实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充实基层力量,采取"减县补乡"的办法,通过向乡镇(街道)调剂下沉编制,单列"三农"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助推基层走出人才短缺困境。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将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多部门统筹协调权、派驻机构负责人任免征求意见权和考核评价参与权、下沉资金和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等权限下放到乡镇,让乡镇基层干部敢管善治,掌握工作主动权。

坚持精准考核。落实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合并、撤销对基层的考核项目若干项,清理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为乡镇减负的10项负面清单,切实减少督查、检查、考核数量,让基层把更多精力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将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情况纳入重要内容,倒逼责任落实。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实现常态管理、动态调整,有效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结果检验。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围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和发展可持续的"三有一持续"目标,全面抓实抓细抓牢各项工作,没有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现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实施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及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个标准和考评办法,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树立注重实干实绩实效的鲜明用人导向,2021年以来,市县党委提拔重用、职级晋升一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活力。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巩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近年来,江津区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以《重庆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20条措施》为主要抓手,稳慎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巩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树立鲜明晋升导向,完善竞争择优机制

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激励担当作为,必须鲜明竞争择优导向。江津区牢牢把握《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晋升职级要求,综合考虑德才表现、工作需要、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坚持好中选优,不搞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晋升,杜绝简单按照任职年限论资排辈,立好"有为才有位"的风向标。一是推行"三突出一优先",精准量化比选。突出政治素质,把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等作为首要条件,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突出工作实绩,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量化内容,对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让实干者成为受益者,让"老黄牛"也能较快晋升;突出群众公认,实行工作、生活"双重考察",让群众给干部"画像",对存在综合评价较低、群众意见较大等情形的干部,不予晋升职级。优先倾斜基层,确保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人员优先晋升,为基层公务员晋升"铺路架桥",形成干事有动力、晋升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领导评价",严格组织把关。针对"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部分人员坐等"熬资历"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组织把关作用。晋升一级调研员由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及分管(联系)区领导进行评价;晋升二级至四级调研员由分管区领导和所在单位正职领导评价,镇街由所在单位正职领导评价。通过强化领导评价,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全面性,有效避免了论资排辈,形成了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负面清单,划定"红线禁区"。针对易"上"难"下"的痼疾,加强"反向约束",充分结合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与党内相关法规,明确4种情形和9项负面清单,为得过且过、违法乱纪者划出"红线禁区"。2021年以来,惩戒调整5名庸懒散干部,降低7名干部职级,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应。

二、破解执行难点堵点,形成晋升良性循环

公务员职级设置与职数比例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搞指标分解,需要统筹管理才能有效建立激励与晋升的良性循环。江津区严格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注重用活用好职级职数资源,坚持求解思维、优解思维,以不违反规定设置职级、不超职数配备职级为底线,持续用力破解职数使用过程中的难题,畅通公务员晋升渠道。一是坚持统分结合,破解"大锅饭"难题。坚持全区职数管理一盘棋,把区级统筹职数与各单位核定职数有机结合起来,有统有分,精准测算,明确由区委统筹使用和由各单位党委(党组)统一管理使用的职级和职数,有效防止职数"贫富不均"。二是预留合理职数,破解"死水潭"难题。建立职数"蓄水池",按照满足未来3至5年队伍建设需要预留职数,其中一级主任科员以下职级预留核定职数的10%,通过合理调节使用,既让多数人及时按规定得到晋升,又满足未来一段时期职数需求,让干部看到晋升希望。三是划定周转职数,破解"中梗阻"难题。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建立周转职数使用制度,对个别因历史原因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套转超职数的单位,采取"一事一议",认真分析研判,单独划定周转职数供其临时使用,并对周转职数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待合理消化后予以收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以来,先后使用25个周转职数,重点解决了区农业农村委等人员结构不合理或编制较少的12个单位的职级晋升矛盾。

三、推动综合施策增效,激励担当作为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江津区认真把握干部成长规律,系统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多向发力的系统化激励机制,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畅通双通道,职务职级交替走。注重用好职务与职级两个序列,搭好干部成长"立交桥"。建立公务员管理与干部选拔双线联席会商机制,统筹干部选任+职级晋升。适当限定领导职务兼任职级的比例,综合考虑年度考核、工龄、任职时间、领导评价等指标,结合职级晋升评价办法,明确干部可以兼任职级的3种情形,全区区管领导干部中兼任职级人员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内,为更多干部腾出职级职数。二是推动下基层,一线岗位练本领。积极引导年轻公务员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形成越往基层晋升越快的良好导向。一方面加大选派力度,选派部门优秀年轻公务员到镇街锻炼,提拔重用年轻公务员到镇街任职;另一方面加强部门与镇街交流,实施部门、镇街年轻公务员双向历练成长计划,常态化推进年轻公务员跨领域、跨行业和上下交流锻炼,搭建起干部互补磨砺桥梁。三是主动压担子,激发干事原动力。注重发挥职级公务员特别是二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公务员作用,立足全区重难点工作,搭建职级公务员发挥作用平台,对表现突出的进行"二次职级晋升"。共抽调21名二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公务员委以重任,牵头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遗留问题处置等工作,其中8名公务员实现二次职级晋升,持续激发职级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加强人力资本开发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打造坚强人才队伍

中共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作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近年来,遵义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关于遵义乡村振兴要在全省走前列、作表率的具体要求,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首要位置,于2020年2月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培养"工程),努力用三年时间培养一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带领群众发展的村级组织领军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实施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提升牵引力

强化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理念,通过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活力迸发、示范性强的优秀青年村干部,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头雁"不强问题。

一是三级联审选准人。坚持"思想有高度、带富有路子、治理有方法、群众有口碑、发展有潜力"标准,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层层推荐、比较遴选的方式,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审,严把政治关、能力关、质量关,全市选拔100名30岁左右的优秀村干部作为市级重点跟踪培养对象,确保培养对象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红花岗区坚持高标准、高素质、高质量要求,通过择优推荐、联审联查、综合评比、研究审定"四步法",细化年龄、学历、经历等要求,制定8项正面标准和5项负面清单,从全区30岁左右、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在任村"两委"成员中,择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库,建设一支80人左右的村级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队伍,确保每个镇至少有5名以上村级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二是三级联帮出实招。实行一人一策、一村一策考核机制,市县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由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建立"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班子+领军人才"帮带机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深度调研等方式,帮助他们找问题、理思路、促发展,确保领军人才所在村产业发展规模大、示范带动效果好、群众增收后劲足。同时精准细化3年培养目标及成长规划,遵义市委组织部牵头对100名市级培养对象的综合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充分整合市县乡三级帮扶资源,推动制订市县两级563名培养对象"一人一策"帮带措施,确保每名培养对象学有目标、育有方案、干有方向。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立"两级三维"帮带机制,由县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局、镇党委书记共同帮扶市级领军人才,落实"一人一策"帮带措施,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培养帮带。

三是三级联训强素质。按照市级主导、县级主抓、镇乡主管原则,建立市县乡三级联训培养机制,针对不同人不同村,产业结构不同、发展规划不同、群众需求不同等实际,搭建以党校和职校为主的培训平台,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实地考察+领题调研+交流讨论+学习测试"方式,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全覆盖为领军人才授课,举办领军人才专题培训班35期、2736人次,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领军人才成为"硬核"干部。习水县构建起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中心、桑木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同民坝区种植人才培养基地、同民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基地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平台,遴选"双培养"导师36名,全程跟踪帮带培养对象。

二、实施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增强新活力

打造强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必须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水源泉,着力破解后备不足困局。

一是"长中短"结合充实后备力量。制定个人自荐、组织举荐、民主推荐,学校考察、村级协察、乡镇审察,组织部门审定,村级公示的"三荐三察一定一公示"选拔程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等生中挑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年轻能人中引一批,在农村青年人才中选一批,形成长中短结合的人才梯队。目前从全市职校中挑选培养优秀青年人才4120名,拓展将农村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9629名非职校学生纳入村级优秀青年人才一并跟踪培养,共培养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13749名。播州区从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职校学生等群体中遴选学员,设置2年制、1年制和3个月制长、中、短期班次,已培育长期班学员609名、中期班学员52名、短期班学员295名。

二是"学思践"结合补齐能力短板。建立省管市管专家、优秀"双师型"教师和农林牧渔专家为主的师资库,开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教材丛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桌面推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把各级党校、职校作为教学主阵地提升理论功底,把各地工业园区、农业坝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等作为实践主基地提升干事能力,确保优秀青年人才毕业回到家乡后,成为"村级组织用得着、产业基地留得住、自主创业干得好"的多面手。正安县探索"学员自荐+村级党组织、乡镇派出所、职校三级审查+县委组织部审批备案"村级优秀青年人才审批、"教师+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乡镇党委班子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学员"帮带联系培养机制。

三是"引用储"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引导创业一批、换届使用一批和后续储备一批的"三个一批"思路,建立健全双向选择清单,对不愿跟岗实习的优秀学员,结合实际引导其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自愿返乡又乐于在村级组织服务的,进行不少于一周集中培训后,择优选派到相关村级组织跟岗实习;对已毕业的优秀青年,在与村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进行定向培养,纳入户籍所在村(社区)优秀青年库,优先纳入村"两委"、专业合作社、平台公司、集体经济组织中任职。制订"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同步建立"师徒关系"、干部帮带、跟踪服务等动态管理机制。桐梓县发挥村党组织及驻外流动党支部作用,采取寄邀请函、开乡贤会等方式,回引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能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435名作为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在换届中择优选拔98名充实进村级"两委"班子。

三、构建"双培养"工程关怀激励保障体系,激发原动力

坚持将"双培养"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并作为市县党政"一把手"工程推动,强化政治关怀、政策支持、待遇保障,树牢"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鲜明导向,让广大优秀青年人才在农村一线安心安身安业。

一是政治上关心,让甘当"孺子牛"有动力。建立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注重从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指点、生活上多关心,采取领导干部单月家访、双月交心、半年座谈等方式,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帮带联系人定期深入培育对象生活圈、工作圈和学习圈,以出主意、想办法、教方法为主,帮助培养对象开拓眼界、提升能力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实现走访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本人及家属全覆盖,激励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凤冈县采取县级领导联系帮带领军人才、镇(街)党政领导或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结对帮带村级优秀青年模式,给予思想引导、心理关怀、生活纾困、急事解难、方法传授,促进培养对象快速成长成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