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心得(四)-105篇(第12/34页)
从《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学做"时代三者"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顾过去十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蕴深远、催人奋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这些"权威教材"中感悟爱党之情、爱国之情、爱民之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三者"。
读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爱党之情,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著作选读》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党的无限尊崇和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历久弥新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激励着一批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应不断筑牢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政治准则,高擎"气壮山河志不移"的"忠诚之旗",把红心向党、矢志不渝的情怀融入到血液里,让红色基因成为鼓舞和激励不断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读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情,争做"复兴之梦"的担当者。"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爱国,是每个人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共产党人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人士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梁思礼、朱光亚等,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为祖国照亮了现代科学事业的前行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寸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情怀,以爱国先辈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在破现实难题、谋改革发展、排群众忧难中体现能力、展现担当,持续砥砺复兴中华、奋斗有我的强国之志。
读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民之情,争做"枝叶关情"的践行者。"8年来,我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读《习近平著作选读》,让人感悟到的是"念兹在兹、放心不下"的爱民之心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之情。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抗疫英雄"钟南山、"大山女儿"黄文秀等就是当代"人民公仆"的优秀代表。人民立场是执政兴邦的"长明灯",人民情怀是干群关系的"温度计",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以为民造福立心,以真践实履助行,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民生之问。
调查研究当"躬身入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明确将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无论何种工作,置身事外、评头论足,注定是徒劳无果、无疾而终,调查研究亦如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迈开步、俯下身、弯下腰,把"躬身入局"的态度贯穿调查研究始终,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躬身"紧盯目标"的"选题之路",坚持顶格谋划入"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目标如"标靶",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在调查研究开始之前,选题方向决定着调查研究质量的好坏。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盯目标,坚持围绕服务中心大局,着眼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有的放矢科学选题,增强调查研究工作的超前性和针对性。要贴近难点堵点选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善于从工作之中发现问题,并抓住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围绕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调研成果的转化率。
躬身"深入一线"的"答题之路",坚持务实作风入"大局"。"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到基层一线看实情、听心声、问冷暖,迈开双脚多走,带上耳朵多听,亲身体验、直面问题,才能掌握最真实、最客观的情况,为理性判断、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同时切忌将"深入基层"误解为"大下基层",避免频繁下基层,从而给基层增添负担,要坚决不搞"花架子"、避免走过场,才能更好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要坚持科学统筹、注重依法规范,确保调研规范有序地推进展开,让调研取得实际成效。
躬身"回头看看"的"总结之路",坚持成果转化入"新局"。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对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难题进行细致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指导意见,把准整改方向,更要持续对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巩固好、运用好。要总结出好的经验、提出好的措施、制定好的政策并及时运用到具体问题、对应工作中,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对策措施,确保最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推动决策更加科学的重要途径,但仍有少部分党员干部深受形式主义荼毒,大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走马观花式"调研,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刮起"歪风",人虽到基层,但走得不深、走得不实、走得无效。各级党员干部要舍得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扑下身子一线调查实践、发现解决问题,切实破除"脚尖的歪风",让调查研究有真味、出实效,争做调查研究和善抓落实的行家里手。
"下马看花"走深入。要想在基层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仅靠坐在办公室"头脑风暴"难知全貌,而是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才能在基层炼就"火眼金睛"把问题看透、把问题摸清、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然而现实之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人在基层却浮在面上",开展调查研究仅仅止步于"车轮转""眼睛看",把调研变成打卡,兴师动众"一日看尽长安花"。"走马观花式"调研骑在马背上难以发现真问题,党员干部应当"下马看花",多沾点泥土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插到底。要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目的同群众"坐一条板凳",善用科学方法,多视角、全方面了解基层情况,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此发现真问题,达到"调有所得、研有所获"的目的。
"俯瞰全景"走实在。放在聚光灯下精心培植的"盆景"难以代表最广泛的真实情况。有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嫌贫爱富",去"明星乡"、去"富裕村",提前打好招呼,精心编排串场,专门安排谈话,弄虚作假只为让调研报告更"好看",却对真正有调研价值的地方敬而远之。别出心裁的"盆景"满足的只能是虚荣心,把短板、不足遮起来的同时也失去了调查研究的真实意义。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应当少一些"规定动作",多一些"自选动作",少去"示范点",多去"寻常巷陌",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主动走到一线和最前沿,发现热点难点问题,将好的坏的尽收眼底,全面了解民情,全面了解民意,让最后呈现的调研成果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让调研报告更具生命力。
"问题导向"走出效。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掌握情况后集思广益,为党中央、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价值参考,绝不只是打几句官腔、拍几张照片,对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将包袱甩给基层的"作秀"。调查研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要奔着为基层添油助力去,要把调查研究当做提升能力、检验初心的"考场",实实在在地发挥调研的作用。党员干部要注重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一次没调查明白就多调查几次,既要把调查做实更要把研究做实。抓住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有的放矢,以解剖麻雀的细致认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通过实践检验的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基层问题的"金钥匙",复制推广、促进发展,最终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调查研究"掷地有声"。
调查研究贵在"真"重在"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察民情、"真情实感"暖民心、"真抓实干"纾民困,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研之有向、研之有理、研之有效。
"真心实意"察民情,勤于深入基层确保"研之有向"。"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自诩公事繁忙、繁事缠身,挪不开椅子、迈不开步子、沉不下身子,基层情况顺理成章变成了"纸上文字",被问及相关情况"支支吾吾",涉及具体细节更是"不清不楚",解决问题最终成为"纸上谈兵"。这些说不清楚,弄不明白的问题正是工作的薄弱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堵点"与"难点"。倘若谁也不去理会不去解决,薄弱环节无人问津,隐藏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社会危害就会越积越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作风,多到企业生产车间的流水线看生产经营形势,多到乡村田间地头看庄稼长势,多到困难群众家中看柴米油盐......把调查研究作为摸实情、察民情的重要手段。
"真情实感"暖民心,善于问政于民确保"研之有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喜欢"高谈阔论",对基层工作指指点点,对基层干部品头论足;导致基层干部群众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最终听不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心里话、不能真正了解基层工作真实现状。在调查研究中,要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学会从基层干部群众抱怨的"问题声音"里找到"矛盾症结"、从复杂诉求中厘清"责任清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台的一项政策对不对,方向偏不偏,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调查研究者要拿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向基层干部群众询问工作思路和改革措施,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