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69篇(第99/165页)
循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背后的"精神伟力"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山河为卷、改革为笔,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深化改革的"来时路、脚下路、前行路"中循迹"觉醒之力、实干之力、奋进之力",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从回望"来时路"的"创业惟艰"中,循迹"敢教日月换新天,誓把旧貌换新颜"的觉醒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四十六载惊涛拍岸,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以贯之抓改革开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既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新的奋进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以改革的精神、求解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难题、应变局、开新局,矢志不渝将改革进行到底。
从走好"脚下路"的"使命担当"中,循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实干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次重要会议,集中出台600份改革文件、3000多项改革方案,见证了一项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速落地,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笃定"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决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犹豫、不徘徊、不争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拧成一股绳、攒起一股劲,用实干实绩说话,让人民群众评判,让历史检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从奔赴"前行路"的"伟大复兴"中,循迹"惊涛骇浪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之力。此次《公报》共提到"改革"53次,提到"深化"35次,提到"制度"24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公报降低了6次,提高了5次,降低了20次,从制度改革推动至多维度改革,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表明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信心。"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善于洞察时与势、把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新中国成立八十周年为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持冲锋姿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攻下前进路上"腊子口""娄山关",系统全面完成本次全会既定改革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更多的"春天里的故事"。
以"三条路"走向乡村振兴"多姿田野"
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波澜壮阔的崭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干部扛起职责使命,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行走在"产业路、人才路、干事路"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将发展之路迈向人民群众向往的"多姿田野"。
以"物质富足、田园兴旺"的产业之路,走向乡村动力释放的"幸福田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每一寸"肌肤"都孕育着通往未来的机遇和希望,基层干部紧扣产业发展"致富方",将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的潜力种子播撒于乡土之上。要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挖掘产业潜力,巩固推动好现有产业,让"老树发新枝"。要量村裁衣、因村施策,坚持科创兴农,扩展特色产业,让"新芽成大树"。同时,要用好改革这一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动土地流转,大力构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加工业、旅游业为两翼的家庭农场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集中一家一户土地,放大各方优势,做实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大树"枝繁叶茂",让村民"背靠大树好乘凉"。
以善引诚留、大雁齐飞的人才之路,走向乡村活力挖掘的"发展田野"。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只有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力量和智慧能量,乡村振兴才会"步稳蹄疾"。要坚持以"就地取才"为主,构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先锋队伍,注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引领带动作用,释放乡土人才活力,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实行积极有效的引才政策,以大格局、宽视野"走出去,请进来",引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筑巢引凤"走上人才引领致富路。同时,要打好"育才牌",诚心爱才、护才,优化表彰激励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挖掘人才创新创业潜能;要念好"留才经",完善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才上学、看病、住房等"关键小事",释放人才科创活力,让村民稳稳挑起技术"金扁担"。
铺好肩扛硬担、活力激扬的干事之路,走向乡村潜力激活的"丰收田野"。乡村振兴,实干为要。在干事振兴精神的熏陶下,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攀上新高。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奋战姿态啃好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土地撂荒等"硬骨头",集中"火力"办好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用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添柴加薪"。要坚持民生导向,问需于民,以大气力改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跃升,用"辛苦指数"赢取群众"幸福指数"。同时,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层矛盾,营造一个以"实功"为平安乡村护航人民群众利益赋能的良性环境;要善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以为"老办法"注入新活力,让"新技术"实现真成效。
以"三心"读懂自信自立背后的"三重含义"
近日,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文章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青年党员们当深入领悟"自信自立"背后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以坚定的信念、果敢的行动、踔厉奋发的姿态、勇毅笃行的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光明可期。
以对党忠诚的"红心",读懂"自信自立"背后"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理想信仰"。从最初的58人,至如今浩渺如海的9918.5万党员,这些数字不仅是人数的累积,更是无数有志之士为了共同理想、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而汇聚的信仰之光。这信仰之光,照亮了邱少云烈火焚身而岿然不动的壮丽画卷,辉映了长津湖畔志愿军将士们化作冰雕仍坚守阵地的坚定身影,也照亮了黄继光用血肉之躯铸就胜利之路的英勇瞬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传承这份坚定的信仰,怀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无限忠诚,以"青春向党,奋斗强国"的铿锵誓言,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砥砺前行,将个人的奋斗融入这串数字不断壮大的历史洪流中,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以攻坚克难的"决心",读懂"自信自立"背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以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己任。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往昔的岁月中走来,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一路,汇聚了无数矢志不渝、心怀理想、勇往直前的青年才俊,共同铸就了"9918.5万"这一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数字。这个数字,并非简单的数字累积,而是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共产党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舍生取义、奋勇向前的见证,它彰显着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与自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做"9918.5万"中的坚定一员,将党和人民的命运与自己的人生紧密相连,永葆"砥砺前行不畏难"的坚定信念,用青春和热血,去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以实干担当的"初心",读懂"自信自立"背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百载春秋,铸就辉煌史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不仅证明了其为民谋福、为国图强,更昭示了其放眼世界、共谋发展的广阔胸怀。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庄严的天安门,从一叶扁舟到破浪前行的巨轮,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每一个党员都坚守着初心,砥砺前行。如今,中国共产党已成长为拥有9918.5万名党员的全球第一大执政党,这一成就,源于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追求。青年党员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更要面向未来,不满足于现状。要怀揣着对明天的憧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开题""解题""结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以"开题明向、解题求实、结题于民"作答"往哪改、怎么改、靠谁改",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开题明向,涵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度,以改革之行葆本色、筑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全面深化改革最紧要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改革工作才能认清趋势、理清思路,从而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但其核心在于"深化"而非"颠覆"、在于"改革"而非"改向"、在于"变革"而非"变色"。在新征程中,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和运用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明确改革方向,全面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解题求实,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改革之策动真格、破顽疾。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因此如何推进改革,不能凭借主观想象出发,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前提是研究和找准问题,通过全面且深入的调查研究,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搞明白问题背后的真正缘由起因是什么,谋定而后动。然而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其紧要程度、产生原因也不一样。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不能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人民最关切的问题。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到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领,探寻问题导向与改革工作的切入点、与百姓需求的交汇点、与振兴发展的契合点,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实现全面而有重点的改革。
结题于民,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以改革之举惠民生、践初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从"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把人民的需求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到稳定就业,从筑牢医疗保障网到拎稳"菜篮子",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断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举措,积极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风险之巨、挑战之严、困难之重均是前所未有,涉及面广、矛盾多、难度大,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唯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的坎。要凝聚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走好走新走实群众路线,多进百姓炕头找办法,多下百姓地头找措施,坚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各项工作。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逐浪""踏浪""破浪"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党员干部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敢于"逐浪""踏浪""破浪",始终明方向、谋创新、勇争先,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坚持党的领导,为改革征程上"逐浪启航"举旗定向。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十分艰巨,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深入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
谋事守正创新,为改革征程上"踏浪前行"解开束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触及一些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其丢下。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广泛涉猎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对新鲜事物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自身理念升维。要敢于破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陈旧观念,用好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敢于尝试新模式、推广新试点,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原创性改革方案,以点带面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新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