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69篇(第60/165页)
党员干部打破"壁垒"让交流与"心"相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做群众工作就要善于交流,正所谓"推己及人语,情真心相通",只有不断打破"壁垒"以坦诚交流促相知,方能真正与"心"相遇,做到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朝着同一目标砥砺前行。
打破自说自话的"冷场面",用好"群众语言"以互动交流与"枝叶关情"的初心相遇。扎根基层、走近群众,既要卸下"架子"抹下"面子"摆正"身子",也要讲好土方言、农家活。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到基层的"小萌新",做群众工作觉得难、打不开局面,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交流不畅",比如宣传政策时,青年一代说话偏向理论化,与群众交流有距离,群众难以吸收和理解,所以无法沉浸其中、难以共鸣。所以,要想打破"壁垒"实现有效交流,就得打破自说自话的"冷场面",一方面要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转换交流方式方法,以真诚与笃定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另一方面也要用好"群众语言"多一些接地气的乡土味道、聚人气的关怀语调,真正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在贴心交流中与"枝叶关情"的初心相遇。
打破口不对心的"假情意",做到"开诚布公"以坦诚交流与"双向奔赴"的民心相遇。交流沟通可以有很多技巧,但唯有真诚是永恒的"必杀技",也只有真情实感才最动人。无论是"唇枪舌剑"来一次思维的碰撞、激烈的辩论,还是"娓娓道来"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与人分享,无论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下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鼓舞士气、凝聚共识做到气势如虹同心同行,这些都得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但凡"揣着明白装糊涂""表里不一和稀泥",都会让交流成果大打折扣。所以,只有打破口不对心的"假情意",做到"坦诚相见"如实说清眼前困难、未来规划、工作要点,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中烘热人民的心,真正以坦诚交流建立起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与"双向奔赴"的民心相遇。
打破空若无物的"虚架子",追求"言行一致"以走心交流与"奉献无我"的真心相遇。在我国民间,人们常以"说嘴郎中无好药""说得比唱得好听"等俗语来讽刺一些光说不做之人,对于党员、干部要想让交流更走心、说出的每句话更有分量,必得以行动践之,唯有句句见真情、句句见行动,方能说话叫人信服、交流促心同频共鸣。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打破空若无物的"虚架子",凡是与民沟通交流当求一个"实"字,不说假话、不喊空话、不说套话、不讲官话,在时时、处处、事事置顶"群众利益"中,追求更见变化、更见幸福、更见希望的奋斗实绩,力争让每一次交流都能听到群众的心声和期待、都能催生奋斗的热情和动能,真正推动干部在追求"言行一致"中展现更强担当,与"奉献无我"的真心相遇。
"点上发力"激活中国式现代化"一池春水"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点上发力"激活中国式现代化"一池春水"。
聚焦问题导向"矛盾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竞相奔涌。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是要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扭住关键、精准发力,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切实做到以"小切口"实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作为",确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
聚焦整体谋划"着力点",统筹推进、协同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众力并则万钧举"中潮涌澎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只有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这篇"大文章"。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充分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全面开花"之势,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质的飞跃。
聚焦制度建设"突破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冰霜历尽心不移"中涌流不息。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只有坚定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更多制度红利,才能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志不改,道不变。"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增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政治勇气,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一刻不松"让党纪学习教育"慎终如始"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当前,党纪学习教育临近尾声,但是"收官"不代表"收场",党员干部要始终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下功夫,"一刻不松"让党纪学习教育"慎终如始",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
在自觉学纪上"一刻不松","慎终如始"夯实思想根基,让党纪学习教育入"脑"更入"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纪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员干部必须把党章党规党纪牢牢印在心里、刻在骨髓,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必须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条例》,要原原本本学,吃透《条例》的基本精神,掌握"六项纪律"的核心要义,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深入思考学,深刻理解《条例》修订的背景、目的、意义等内在逻辑,把握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参照对比学,以"新旧对照""以案促学"等方式进行对照学习、学用结合,切实深化对新修订的《条例》的理解运用,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
在准确知纪上"一刻不松","慎终如始"对照检视自省,让党纪学习教育有"力"更有"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党员干部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纪学习教育当做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发扬"刀刃向内"的精神,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自身思想作风精神状况,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态度改正缺点和错误,时刻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对党员干部来讲,善听"逆耳忠言"是一种能力,一种考验,也是一种修养,要有主动接受批评的勇气和自觉,面对其他同志提出来的问题不能带有偏见的态度,应该把这些批评当做是完善自我的手段,认真深挖细究背后的潜在"病灶",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只有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改正错误,才能少走弯路,不走歪路、错路,确保自己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始终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在心中明纪上"一刻不松","慎终如始"积极干事创业,让党纪学习教育走"深"更走"实"。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党纪既是党员干部尽职履责的"紧箍咒",更是担当作为的"护身符",不仅为党员干部提供了行为准则,更在关键时刻提供了保护,种种规定就像是干事创业道路上的警示牌和防护栏,时刻为党员干部把方向、定方圆,也体现着党纪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支持和呵护。修订后的《条例》不仅划出"红线"、标出"禁区",还明确了"免予党纪处分""不予党纪处分""不追究党纪责任"等具体情形,在制度层面为党员干部的探索改革划定了安全线,这样既有刚性又带温度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党员干部要用好这个"护身符",在工作中时刻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增强抵御各种风险和诱惑的能力,不断提高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练就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在严格守纪上"一刻不松","慎终如始"践行为民初心,让党纪学习教育见"行"更见"效"。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党纪是党员干部行动的指南针,引领着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征程上克己慎行,保持清醒,弄清楚要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党员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党纪国法、制度规矩作为行动的标尺,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守护者;要时刻保持干的劲头、永远保持干的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身子扑在一线工作中,更得让心也沉下去,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要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觉涵养忘记"小我"、服务"大我"的为民情怀,以"无我"之境践"为民"初心,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在奋斗拼搏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
"自信自立"驱动复兴"巨舰"激流勇进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青年干部要坚定不移地秉持自信自立的精神,夯实底气、独立自强,勇挑时代重担,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筑牢底气自信之"基",掌"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进取之楫,冲破艰难险阻之"浪"。改革是一项艰巨而深远的任务。它所针对的,是那些阻碍我们前行的"险滩"与"挑战",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固有"传统"与"习惯",甚至是深深植根于人们思想深处的思维方式与利益纠葛。它们是必须啃掉的"硬骨头",是必须搬走的"绊脚石"。因此,改革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信作为支撑。自信,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在遭遇挑战时展现出的无畏勇气,是我们在改革道路上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底气,是我们冲破"迷雾",不被"迷失"的信念,是我们在面对未知"艰难险阻"时的那份从容与决心。它源自于对自身能力的深刻理解,源自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心,源自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改革的路上,我们必须以自信为前提、以决心为动力、以智慧为工具,去破解难题,去挑战旧习,去重塑我们的思维和利益格局。
夯实自立自强之"根",展"勇攀高峰、百折不挠"的奋进之翼,跨越重重困难之"礁"。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每个国家、地区都有其独特"个性",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与变革时,无法找到一个通用的"万能钥匙"。我国的改革之路更是独特又复杂,无论是社会结构的复杂性,还是文化传统的深厚性,都决定了我们的改革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土壤。我们既要有全球的视野,又要有本土的深度,既要有前瞻的思考,又要有实际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自强自立"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自强,是我们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坚定信念,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不屈不挠。自立,是我们不依赖他人,不等待他人的施舍,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自信自立的精神,是中国改革能够持续深入,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动力,我们借鉴经验,但不复制模式,我们始终保持自信自立,以创新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推动中国的改革不断向前。
坚固继往开来之"堤",驭"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发展之舵,冲过风云变幻之"潮"。中国道路,是我们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历经磨砺,不断探索出来的独特发展之路。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是我们实践经验的结晶。改革,是我们面对时代挑战,主动求变,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重要手段。改革,并不是"改旗易帜",更不是否定曾经取得的成就,是基于对过去经验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是对既有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创新,以实现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坚信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坚信我们建立的制度是有生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决心,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好每一步,让中国道路更加宽广、更加坚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领航改革创新之"舟",扬"创新求变、破旧立新"的发展之帆,驶向繁荣昌盛之"岸"。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是推动事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思想,以前瞻的视野探索新路径,以务实的行动推动新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旧的束缚,打破旧的平衡,创造出新的活力、新的机遇。这需要精准施策,既要敢于"破",破除那些阻碍公平、效率的旧制度、旧观念,又要善于"立",建立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新机制、新风尚。改革的答案,就在党的指导思想里,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中,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群体的利益,要确保改革的成果能够惠及每一个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就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伟大目标,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崭新未来。
从《领航新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
7月15日,新华社推出重磅纪录片《领航新征程》,全片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系统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强国建设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中国搏击前行的形象和风范。青年干部要绘好"路线图"、明确"任务书"、列出"时间表",从《领航新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
坚持"新"字当头,绘好"路线图",汲取"丹心未泯创新愿"的创新之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经验可循,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要做锐意改革创新的"开路先锋",强化改革创新的思维、理念、方法和实践,大胆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唯经验论""不敢越雷池半步"等思想坚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推动创新、支持创新、引导创新,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要提升创的本领,抓住重点、突出重点,把目光聚焦在重点对象上,把力量集聚在重点任务上,把精力倾注在关键环节上,放开手脚,大胆干事,往深里钻研、往细处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