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69篇(第40/165页)
凝聚"明纪"之魂,以"知行并进、共谋发展"让"行为示范"再展新风。学习党纪,最终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党员干部应当将学习成效化为日常行为准则,确保言行一致、学用相长,要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党的理论和政策这把"金钥匙",打开群众心结,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期盼。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民众福祉和社会需要,将学习成果贯穿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和谐稳定等各个方面,以实际行动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有声、开花结果。同时,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廉洁自律,勇于担当,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以命运与共之"道"走好人类发展之"路"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在2022年已超过80亿,数字的增长,既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块"警示牌"。面对如何保障80亿人的温饱、"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作为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大国,中国始终秉持"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以自身现代化发展"立己达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大党有大胸襟,大党有大担当"。中国共产党人当永葆"天下情怀",矢志不渝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共建更加公平正义、团结合作的美好世界持续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之"道",为汇聚应对挑战力量,提供"中国方案"。"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从"轴心时代"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大转折,到"文艺复兴"全方面解放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照亮人类寻求自身解放道路,这些把握大势、贴近时代的新进思想总在世界历史发展关键当口为人类引领前进方向。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地缘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频出现,全球经济长期低增长风险......站在这样一个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出新思路、描绘新蓝图。新时代,共产党人既要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洞察发展"时"与"势";也要用好问题意识的"显微镜",辨析世界"危"与"机",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情怀,为人类携手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汇聚共识与合力。
以"计利当计天下利"之"道",为激发合作共赢动能,注入"中国力量"。"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全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所谓"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才是必然选择。无论是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加强设施联通、相继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扩大资金融通;还是扎实推进"以草代木"菌草技术、马拉维600眼"幸福水井"等惠民生项目,促进民心相通......中国始终秉持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价值理念,为联系更加紧密的世界描绘出命运共同体的"骨架"与"筋络",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真正实现大家一起发展的"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好发展"。共产党人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识,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聚四海之气、集八方之力,推动人类发展的动能就会更加充沛澎湃。
以"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之道,为照亮人类前行方向,贡献"中国智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解决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在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需要兼收并蓄、开拓创新,在这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巨大的优势。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从"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到"民胞物与、协和万邦",从"德不孤,必有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采用"求同存异"的策略,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胸襟,展现中国助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另一方面,无论是古印度文献中的"世界是一个大家庭",非洲信奉乌班图思想的"我们在故我在",还是蒙古国的谚语"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各国文明都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智慧,体现着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心声。共产党员应以跨越文明的胸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用"心"写好防汛救灾抢险"风雨"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抢险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为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前沿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以"汛"为令,闻"汛"而动,用"心"写好防汛救灾抢险"风雨"文章。
建强战斗堡垒,守土尽责、冲锋在前,用"迎难而上"的决心,写好防汛救灾抢险"风雨无阻"文章。《通知》指出,"要把防汛救灾抢险作为试金石、磨刀石,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抢险一线奋勇争先、挺膺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筑牢防汛救灾抢险的坚强战斗堡垒,协调联动、精准发力,形成上下"一盘棋",扣紧扣牢"防汛链"。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防汛救灾抢险的政治责任,视灾情为命令,主动作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极端认真负责的担当精神,践行"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为民承诺。积极投身到防汛救灾抢险工作中,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置险情,统筹抓好抗旱减灾,严防旱涝急转。时刻保持"迎风战雨、不畏险阻"的昂扬姿态,发扬好"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务实作风,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团结群众、众志成城,用"枝叶关情"的初心,写好防汛救灾抢险"风雨同舟"文章。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防汛救灾抢险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竭尽全力把宗旨意识转化成防汛救灾、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第一时间深入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斗争,尽最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信畅通,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病能够及时医治,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真正把受灾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满意清单"。充分发挥团结群众的"主心骨"作用,及时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疏导,凝心聚力、提振精神、鼓舞斗志,让受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力量,上下同心、同舟共济,坚决打赢这场防汛救灾抢险"攻坚战"。
强化底线思维,居安思危、科学预见,用"防微杜渐"的细心,写好防汛救灾抢险"未雨绸缪"文章。通知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当前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要严格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科学研判本地区汛情发展变化,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排查、健全预案、强化预警,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责任之弦,增强忧患意识,全力做好宣传防范,运用互联网、手机、乡村广播、宣传栏等媒介,第一时间完整准确地把灾害预警、防范措施、应对情况等信息传达到一线,确保转移避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充分利用好科学进步、技术发展优势,加强风险监测和灾害预判,精准研判汛情雨情,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牢牢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于"守""变"之间构筑绿色发展"同心圆"
7月8日,习近平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致贺信,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共识。广大党员干部当深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精髓,于"守"与"变"间,树立"和谐共生"之理念,汇聚成推动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构筑起绿色发展"同心圆"。
踏步"绿意盎然"的征途上,"守"生态红线、"变"发展策略,共绘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成就的"生态画卷"。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需铁肩担道义,将生态红线视为生命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要深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的深远意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未来发展的希望,改善生态就是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员干部应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以人民福祉为最高追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誓守生态保护底线,让"两山"理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要当好"守护者",坚决遏制环境破坏行为,守护好每一寸绿色;又要做好"引领者",勇于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新篇。
徜徉"持续发展"的田野间,"守"绿色理念、"变"产业布局,编织一曲"生态优先"与"产业升级"和谐共生的"生态乐章"。党员干部作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要精心绘制生态保护的蓝图,确保每一寸土地、每一汪清水、每一片蓝天、每一座青山都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福祉;又要精准施策,以"点石成金"之力,推动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落地生根,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局绿色发展。要矢志不渝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先原则深植于产业发展的血脉之中,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路径依赖。同时,需敏锐洞察时代变革的先机,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引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并精心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通过组织绿色产业研讨会、分享绿色转型的成功典范等党课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创新活力与实践智慧,携手绘制一幅生态之美与产业之兴交相辉映、人民群众共享富裕生活的美好图景。
站在"生态文明"的新起点,"守"环保责任、"变"治理方式,讲述一段"责任担当"与"智慧治理"同频共振的"生态故事"。发展和保护必须在协同中推进,党员干部要坚持"绿色引领发展路,保护铸就生态梦"的战略方针,将环保视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耀。从城市绿肺的扩容提质,到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到清洁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化探索,到生态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从空间规划的智慧优化,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不断织密生态保护的网,巩固并扩大绿色发展的成果。同时,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浪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环境治理插上智慧的翅膀,通过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环境问题的精准把脉与快速响应,让环境问题无处遁形,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在"学、悟、行"中筑牢党纪学习教育三道防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党的纪律是铁的规矩,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学、悟、行"中筑牢党纪学习教育三道防线,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原原本本"学",在"勤而不辍、深学细悟"中筑牢忠党爱国的思想防线。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唯有深刻理解,方能坚定前行。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早在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中就有"必须保持党的纪律性,否则将一事无成"的十六字箴言。党纪是纪律规范,相当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丝毫懈怠,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通读,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学习党纪作为必修课,加强思想淬炼、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时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好干部。
仔仔细细"悟",在"明纪明规、慎思慎行"中筑牢自警自律的作风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钢规铁纪"照镜子正衣冠",时时刻刻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来告诫自我,以"吾日三省吾身"的高度自觉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扫描",叩问深刻、检视彻底,始终做到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闯"雷区",筑牢拒腐的防线。要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心,常敲"警钟"、常打"预防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忍执着严肃党的纪律,永葆共产党人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扎扎实实"行",在"知行合一、实践实干"中筑牢恪尽职守的担当防线。"学"不是目的,"用"才是答案。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必须要答好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成果"转化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融入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严守廉洁自律"底线",以深厚的"学习内功"转化为强大的"服务外功"。要主动扎根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领域,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听清百姓心里话、牢骚话,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努力变"基层呼声"为"群众掌声",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在持续教育中筑牢"党纪之堤"。
做好"三角"练习掌握"纪"中要点
党纪学习教育贵在学懂悟深,深刻理解党纪内涵,熟练掌握党纪要点。党员干部要真正实现党纪学习入心入脑,需要做好"三角"练习,巩固纪律"知识点",答好党纪"大考卷",做到学纪于日常、履纪于细微、守纪于终身。
做好"直角"练习,以"刚直不阿"弄通"政治纪律",熟练掌握"纯洁先进"学习要点。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因此在政治上,是容不得丝毫含糊和动摇的。为了保持"纯洁先进"的大党属性,辨清"是非对错",提高政治觉悟,《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增加了搞政治攀附、结交政治骗子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党员干部要熟练掌握"纯洁先进"学习要点,涵养过硬政治品格,做好"直角"练习,立住立稳刚直不阿的信念自觉,答好"旗帜鲜明讲政治"。要看清这些"特殊门路"背后的本质是为了搞"团团伙伙"谋取一己之私,要坚持"铁一般"的政治纪律,增强政治定力,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本本分分办事,清清爽爽交往。在大是大非面前"立住心",在大风大浪面前"站住脚",在大起大落面前"稳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