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584篇(第71/125页)
立杆无"影",清风扫尘埃,党员干部当廉洁自律,气正风清。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夏至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立杆无影;同样,在党规党纪的监督之下,任何违规违纪都将无所遁形。党纪学习教育不是"装样子""走过场",更不是"一阵风""一场雨",而是要深入骨髓、融入血脉。因此,党员干部要长期树立"立杆无影"的意识,在党纪学习教育中,使思想中的阴影无处遁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永远吹冲锋号。广大党员干部应与"纪"同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做到在党纪的监督下"立杆无影"。
"一"往无前坚决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这既是"动员令",也是"冲锋号",为广大党员干部打赢防汛抗旱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洪波涌起,旱魃肆虐",防汛抗旱工作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面对"南涝北旱"的严峻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往无前坚决夺取防汛抗旱战役全面胜利。
以党的领导为"第一保证",下好防汛抗旱"一盘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党的领导是战胜灾害的根本保证。回望历史,无论是"98抗洪"的惊心动魄,还是抗击特大干旱的艰难险阻,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定海神针"。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要以"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层层压实防汛抗旱主体责任,确保从物资调配到人员安排、从预警监测到应急处置等每一个环节都在党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形成"党建引领、干群同心、全民参与"的防汛抗旱工作大格局,真正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下好全国上下"一盘棋"。
以党员干部为"第一先锋",立起防汛抗旱"一面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事实上,每一次灾难来袭,总有共产党人冲锋陷阵、逆行出征的身影。无论是防汛救灾,还是抗旱保苗,都是一项艰巨复杂工程,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对于汛情旱情严重地区的党员干部来说,要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一方面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密切关注水情、雨情、旱情的变化,及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要亮明党员身份,奔赴防汛抗旱第一线,扎实做好灾情险情排查、安全值守、指挥调度等工作,并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做好提前预判的基础上做好应急预案制定、抢险救灾演练、储备物资等准备工作,真正做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以人民利益为"第一指针",赢得防汛救灾"一方安"。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要求,要全力应对灾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利益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汛抗旱工作更是如此。各级党政部门及党员干部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穿防汛救灾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第一指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灾情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要提前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受灾地区,要加强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和调配,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同时,要及时开展灾情统计和灾后重建,重点做好受损房屋和道路的灾后修复以及受旱农作物造墒抢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护航"一方安澜"。
蘸墨"典籍、文物、非遗"书写"传承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重大意涵,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开展作出了部署,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与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努力方向。广大基层干部要积极践行"文化使命",在传承"古籍、古迹、古技"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饱蘸"求索之墨","闻鸡起舞"深耕"经史子集",于"半亩方塘"间书写"古籍传承篇"。竹简尺牍、文献典籍,是雄伟的精神"殿堂",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典古籍是中华民族智者圣贤的思想结晶,小到生活百态,大到寰宇哲理,尽收其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广大基层干部要在"书海"泛舟、在"古籍"中漫步,以"闻鸡起舞"的"勤学精神"搜集、整理、出版古代文献典籍,让"古书风貌"得以原汁原味地展现,让古代智者的"微言大义"得以"永世流传";还要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在"字斟句酌"间解锁"古字汉语"的深邃含义,从海量古籍中感受古之贤者的"智慧"和"情怀",让淡雅的书香、泛黄的纸张、隽永的墨迹汇聚成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提供文本依据,从而让经典古籍得到传承,让祖先的智慧得以延续。
饱蘸"溯源之墨","疏源浚流"守护"历史文物",在"古今对视"中书写"古迹传承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对广大文化研究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文化遗产见证历史发展、朝代更迭,文物古迹标记文化之源、发展之脉,印刻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诠释着中华文明"厚度",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考古精神"深研其中,以一步一印的"深脚力"在溯源"历史文物""文化古迹"方面"练真功""较实劲",推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专业研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灿烂文明"和"历史遗产"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让文物发掘、文化研究产生更深层次发展,在探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和流向的过程中,让收藏在深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会说话、活起来"。
饱蘸"发展之墨","数字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在"古为今用"中书写"古技传承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非遗古技是千年智慧的"结晶",匠心古技中蕴含深邃自然雅韵、浓郁人文风情,是"文化自信"的"解渴清泉",要让匠心古法的技艺传承如"一泓清泉"直达"千家万户"心头,"数字赋能"是必由之路。智能科技是文化传承的"源泉水",也是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广大基层干部要依托本地"古技"传承现状,不断提升自身招商引资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技术培训能力,立足本地"非遗古技",借数字科技之智,不断深入摸索"古技+文化""古技+旅游""古技+商贸""古技+电商"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驱动"品牌引擎"、招引"天下英才"、升级"文化产业",用"数字赋能",打造具有文化认同、富含科技实力、凝聚天下归心的"文化矩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触碰、可参与、可体验,带领人民群众找到"共富新路"、提升"幸福指数"。
向徐利民同志学习:播种"希望之种"
6月1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徐利民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徐利民同志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的事业,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2022年,徐利民同志因积劳成疾不幸离去,享年52岁,但其精神永存,犹如一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向徐利民同志学习:固根铸魂、牢记使命,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理想信念,播种"信仰之种"。"人,要做一粒好种子。"徐利民同志生前经常用种子作譬,勉励自己和他人要心怀种子的信念,扎根基层,干好事业。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让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他接手上山文化宣传提升工作时,距离上山遗址被发现已经过去了19年,但他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扛起重担。他积极邀请中外学者参加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研讨会,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并勾勒出跨越15年的上山文化遗址申遗路线图,使得"上山文化"成为全省的"文化标识"和示范级文旅融合IP。向徐利民同志学习,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铸牢忠诚之魂、砥砺兴党之志,做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共产主义事业的耕耘者。
向徐利民同志学习: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实干担当,播种"担当之种"。徐利民同志在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部长期间,为延续文化根脉,他积极配合学者研究,成功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推动上山文化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办展,让其成为首个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面对山区群众用水紧张的情况,他一得空就戴上笠帽,手持柴刀,翻山越岭,给深清源水库踏勘坝址。在他的推动下,深清源水库于两年后建成,解决了虞宅乡14个自然村、约1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向徐利民同志学习,就是要发扬实干精神,敢于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积极投身于民生项目建设、抗旱救灾、信访维稳等一线,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成长为"顺境要上,逆境更要上"的优秀干部,在基层热土上深耕易耨、笃行不怠。
向徐利民同志学习:服务群众、为民解忧,永葆"但愿苍生俱保暖"的为民初心,播种"利民之种"。回忆起徐利民同志,人们都说,他人如其名,处处为民办实事。在担任虞宅乡党委书记期间,他亲自跑腿、四处奔走,最终使得长约1700米的张村山间水泥路顺利完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此外,他创新推出了"民情暖哨"网络平台,建议推行"一卡五单"驻村工作法,让村民找得到干部、叫得应干部,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心系工作、心系人民,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境界。向徐利民同志学习,就是要厚植"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弘扬"舍我其谁"的精神,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立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点一线"画好党纪学习教育"思维导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体,"三点一线"画好党纪学习教育"思维导图",积极参与、深度学习、从严落实,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从落实上拒腐防变,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真正做到"条""条"上心、"例""例"在目。
画好"基础点",上紧思想"发条",以理论武装为"前提",认认真真投入其中,激发"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贞信仰。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战胜困难、抵御诱惑、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回望党的百年历程,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沉心静气、脚踏实地,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围绕重点,通过集中宣讲、线上培训等手段,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形式,深入细致地学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向深入、落到实处。
画好"关键点",学好党纪"法条",以具体条文为"标尺",原原本本逐字学习,争做"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模范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党成立伊始,就强调立规矩、讲纪律,这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就要坚持以党章党纪党规为准绳,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当好纪律的先行者、规矩的示范人。经常反躬自省自己是否与党同心、对党忠心、为党尽心,是否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以"小节无碍"放松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以"无人知晓"放纵自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画好"落脚点",聚焦群众"事例",以民心民声为"导向",心心念念办好实事,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XX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就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时处处"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面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最缺什么,做到了如指掌。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画好"标准线",反思典型"案例",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扎扎实实检验成果,营造"见贤思齐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党的百余年历史上的先辈先进榜样,是共产党人的形象标杆。回顾百年党史,夏明翰烈士临刑前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方志敏烈士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把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品格,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就要时刻对照革命先辈检视自己,涵养家国情怀,提升精神境界,转化为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忠诚品格,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不竭动力,转化为造福群众、贡献社会的实际成效。
追寻"青海足迹"让"石榴之籽"紧密相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了解当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的广大党员干部当追寻"青海足迹",感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坚决守护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石榴之籽"紧密相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