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584篇(第52/125页)
用"信心"砥砺干事劲头,在敢于斗争、直面困难实处"收笔",勾勒勇往直前、上下求索的"革新画卷"。新环境新挑战要想取得新突破,必然少不了勇往直前的态度和上下求索的劲头。现如今,发展到了一个重要关头,唯有保持改革开放之初的冲劲、韧劲上下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表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各地区要立足岗位职责,从基层实际中谋变,从工作角度上谋实,汲取"千万工程""枫桥经验"等案例,敢于从磨难中"砺真金",通过革新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更要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胆探索、求索,攻克技术难关,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文章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教育、科技、人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支撑""强引擎"和"动力源",三者统一于创新。各地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科技、人才是创新的"三驾马车",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新质生产力要向"新"而行,教育也应向"新"而育。各地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探索"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虚拟实景"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引导人才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增进"四个认同",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中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行动的合力。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优化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而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探月、"北斗"组网,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生动说明了"新质生产力"正在我国持续涌现。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科技创新仍然任重道远,在种业、芯片、设备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多"卡脖子"问题。各地有关部门要主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要牢牢牵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牛鼻子",不以"四唯"论英雄,鼓励人才"揭榜挂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打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引擎"。"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支撑和引领。各地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工作理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专家学者,积极为人才"架梯子""搭台子",最大限度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要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紧跟形势、发挥优势、融入态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切实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摆正三态"走好党纪学习教育"三重路"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话深刻揭示了规则和纪律对一个组织乃至国家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党内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大青年党员要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的有利契机,切实摆正勤学不辍的"心态"、清正廉洁的"状态"、为民服务的"姿态",走好党纪学习教育"三重路"。
摆正勤学不辍的"心态",在"常学常新、常研常得"中走好"心如止水鉴常明"的"以学促思"之路。"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纪学习教育绝非一时之事,而是广大党员干部一生的课题,更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的关键一步。因此,广大青年党员要摆正勤学不辍的"心态",自觉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作为"学习范本""思想坐标""行动灯塔",在不断深学细悟党纪党规中走好"心如止水鉴常明"的"以学促思"之路,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同时,要常态化运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途径深入学、系统学、全面学,紧扣学习重点、构建理论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彻彻底底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切实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
摆正清正廉洁的"状态",在"自省吾身,常思己过"中走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以思促行"之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归根结底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定力。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因此,广大青年党员要摆正清正廉洁的"状态",自觉以党规党纪为"镜子",对自身开展全方位的"体检",看看思想认识抓得牢不牢、廉洁意识有没有懈怠、学与做是否"两张皮"等,不断找出个人的短板和弱项、纠正言行的偏差等问题,以自律自警的态度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淬炼自我,在"自省吾身,常思己过"中走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以思促行"之路;同时,要坚持用好身边"活教材",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参观警示教育纪念馆等方式,用生动的案例充分提升教育质量,学会从反面案例中明辨身边哪些行为属于违纪、哪些做法必须抵制,真正做到"引以为戒、自重自省、修身律己、慎终如始"。
摆正为民服务的"姿态",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走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以行促效"之路。"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党纪学习教育不仅在于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更关键在于如何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因此,广大青年党员要摆正为民服务的"姿态",在党纪学习教育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了、知道了、掌握了,更要注重是否做到了、转化了、提升了。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方向、以群众认可为根本标准,用最正态度、最高标准、最大力度解决好群众的心头事、要紧事,持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将党纪学习成果融入到为民实践中,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走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以行促效"之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将党纪学习转化为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保障。
作答何以政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提出要激励担当造福人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身作则、立身为旗,以优良作风作答何以政绩。
"政"从"正"来,就是要怀正心。"夫政者,正也。"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持"正"以恒,保持思想纯正,才能以正率众,这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倘若思想上存了妄思、滋生邪念,就如人的脊梁歪垮,站不直、行不直,就会迷失方向、动摇意志。"政"从"正"来,"正心"必须"正向",朝着同一个方向凝心聚力,不为浮华动其心,不因名利障其目,始终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放在心中,涵养"虚怀若谷,兼济天下"的气魄,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职责定位、保持赶考定力。心有所向,行有所动。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觉的、严格的自我修炼,把"正心"作为终身任务,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思想言行,刀刃向内、反躬自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要立志做大事,牢记权力本质,正确运用权力,为民用权、公正无私,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带动干部同频共振,形成"磁场效应"。
"绩"从"责"来,就是要勇扛责。一切宏伟蓝图,只有在担当作为中才能落地。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使命,肩负着统筹发展、改革攻坚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履职使命,勇扛责就是要把握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全局添彩、为人民谋利。当前,风险挑战愈加严峻、环境形势愈显复杂,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洞悉形势、认识规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整体把握发展目标,系统谋划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举措,增强风险意识、斗争意识,保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迈开步子、深入一线,多做"针头线脑"的小事,多做"雪中送炭"的暖事,多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既顾当前亦思长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幸福。
为政之绩,必须深入到心中、落实到行动中。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怀正心、勇扛责,始终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干出稳扎稳打的实绩,干出人民满意的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研学《规划纲要》用"铁肩膀"担起"好生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对照《规划纲要》找差距、明不足、寻方向,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弘扬干部队伍优良作风,真正用"铁肩膀"担起人民群众"好生活",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思辨"实干与虚浮",用"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担起"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生活。"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自古以来,担当作为、清廉正直、实干奋斗都是群众喜爱的、赞誉的"为官标签",若一心想着如何"糊弄过关",将"大饼"画得溜圆、把"口号"喊得震天响、让"承诺"变为镜中花,久而久之,自然被群众看破"假面"、收获"嘘声一片",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从政之路,更关系着鱼水情深的同频共振、动摇着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用心思辨"实干与虚浮",将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切莫心里打着"小算盘"、玩起了"太极拳",变成了"为官不为"的虚浮派,只有真真正正扎根向下、奋斗向上,用"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担起"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生活,方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凝聚同心逐梦的澎湃力量。
兼顾"速度与质量",用"稳中求进"的铁肩膀担起"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好生活。"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成就一番非凡之功,既得有脚踏实地的付出、躬身耕耘的勤勉,更得有爬坡上坎的坚持、翱翔天际的魄力,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个别干部围绕着"指标"转的现象屡见不鲜,只顾考核单上的"条条框框"、只看任务结算的"固定节点",而不花心思研究如何"做好、做优、做细"上来,自然是稀里糊涂"交卷"、匆匆忙忙"过关",无论是任务还是工程,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兼顾"速度与质量",既要学会"挂图作战"让心里有目标感、有使命感、有紧迫感,更要时常"自我检验",在步步踏实中走稳攀峰之路,真正用"稳中求进"的铁肩膀担起"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好生活,让奋斗的每一程都伴随着风景无限。
统筹"当前与长远",用"久久为功"的铁肩膀担起"幸福美好入画来"的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而计。"一语中的,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深刻论述了"政绩观"的时代意义,更为干部奋斗指明了鲜明方向、校准了导航仪。"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些是"一锤定音"的简单课题,而有些是"虽有近路,但却未至"的迂回流转,需得拨开迷雾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既能解决眼下之难、更能奠定未来之基。所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用心统筹"当前与长远",无论是看待问题、还是聚焦发展,都得学会以更高格局、更大视野去规划和谋略,坚决不走"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道路,而是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中成就梦想,真正用"久久为功"的铁肩膀担起"幸福美好入画来"的好生活。
为基层减负要在"实"处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基层减负的指示和要求,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切实破除捆住基层的"枷锁",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
夯"实"基础,深化认识增"底力"。深化思想认识是开展实际行动的基础。眼下,各地各部门都在相继开展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活动,但有的单位文山会海、群里打卡、手机学习、纸上作业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是"老调重弹",有的是"节外生枝",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于政绩观错了位,为基层减负思想认识不够强导致的。真减负、减真负,关键是要减到"实处",减出"实效"。各级各部门,尤其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能以干的多少来评判基层工作好坏,更不能将分内之事转嫁给基层,而是要带着基层干部一块干,将标新立异、急功近利、包装作秀等不良风气压下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正确政绩观,多做有实效、出实绩的事,真正让减负成果惠及基层。
做"实"措施,固化机制添"动力"。基层减负,既要"当下减",更要"长久减";既要实际行动,更要完善制度机制。我们在为基层减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想要稳定下来,则还需要在建机制、立章程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切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一方面,要推动基层机构整合优化,结合当下正在实施机构改革,梳理好本单位的工作事项,理顺权责清单,明确权责范围,哪些事由上级部门负责,哪些事是基层该承担的,都应有详细的范围和具体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反复出现、久拖未解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制度短板,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防止问题反弹。同时,要认真总结有效经验,把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积极推进管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