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员教育经验案例-41篇(第11/25页)
排查常态化,破解党员教育底数不清问题。印发《关于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排查组建工作的通知》,成立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线下联合各乡镇街道、园区、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工商、教育等单位按照不重、不漏、不错的原则,根据"六个清楚"(经营情况、职工情况、党员情况、出资人情况、党组织组建情况、未建党组织原因)的要求,在万山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姓名、年龄、工作地点等情况,理顺党员关系,建立党建工作台账,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线上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每年定期对全区登记在册的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身份信息进行全面摸排核实,及时将摸排出来的党员纳入动态管理,实时掌握"两新"组织党员人数。
阵地移动化,破解党员教育阵地覆盖不全问题。一方面按照"区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划分若干个行业片区,利用机关党员教育阵地,以片区为单位组织机关党员和两新组织党员共同开展学习教育,同时,对于有业务阵地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就地将业务阵地转化为党员教育阵地,实现一地两用。另一方面建立网上学习阵地,采取党员自主点单等方法,通过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两新党员提供党员教育视频课程、语音教学、党员教育学习内容,实现学习有载体、学习有阵地。
学习制度化,破解党员教育效果不好问题。聚焦流动党员学习难组织、学习零散化等难题,采取"线上小课堂""线下大讲堂"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党员教育常态化学习制度、联动培训制度、结对帮学制度等,严格落实流动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制度。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要求,采取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培训,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的跟踪培训和返乡后的教育培训。并通过采取联系督学等方式,建立完善区委非公工委直接联系龙头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督导龙头民营企业开展党员教育学习,同时,采取村支两委班子结对帮学、送教上门等方式,推动流动党员学起来、动起来。
内容精准化,破解党员教育针对不强问题。坚持党员教育实用性、针对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两新"党组织党员的不同特点,做到因人制宜、因岗制宜、因需制宜,建立"党建+"学习教育模式,将党务知识、上级政策同业务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设置党务知识、企业管理、技能提升、法律法规课程内容,促进党务知识与业务知识的深度融合,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实现党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既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积极性,激励"两新"组织党员为社会和单位做出更大贡献,又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管理机制化,破解党员教育管理不畅问题。建立规范完善的县、乡两级非公党建管理台账和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印发《万山区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将两新组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两新组织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重要议程,由区委两新组织工委每年组织成员单位汇报流动党员工作情况,专题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认真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激励关怀,对外出流动党员,主动帮助解决家庭工作、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每年对流动党组织活动经费进行补助,确保党组织有效运转。
贵州沿河:着力打造"立体式"党员教育体系
近年来,贵州省沿河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围绕阵地建设、师资配备、培训方式,打造"立体式"党员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见实效。
打造"内""外"兼修的教学阵地。一方面,牢牢抓住党校课堂这个"内地"。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主阵地作用,用活全县23个乡镇(街道)党校,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积极谋划党员教育培训,指导各乡镇(街道)党校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举办培训班,帮助党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另一方面,重点打造党性教育点这个"外地"。打造"部镇联动"改革试点乡村振兴样板乡镇谯家镇长征村党性教育点、甘溪镇沙坝村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实训基地等乡村振兴观摩示范点,推广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有效利用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广场渡江纪念碑等多处"革命遗址",组织党员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等活动。
打造"专""土"互补的师资力量。一方面,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党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先后邀请北京、广州、遵义等省内外高级讲师、教授等来沿授课,量身定制差异化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主体班次,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同时组织调研组到上海、深圳、东莞、张家港等发达地区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储备党校教师、县级行业部门领军干部人才、乡镇"土专家""田秀才"以及聘请省内院校、东莞等地专家学者共计120余名,组建"名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师资库。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党校系统师资班54期,实行领导干部兼职教师制度,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进课堂、上讲台,持续开展"县委书记讲党课""组织部长进党校""党委(党组)书记上党课"等活动。
打造"上""下"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方面,深化在线培训。运用"学习强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贵州省党员干部网络学院""铜仁智慧党建云""铜仁组工"等平台,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重点任务,组织全县党员开展线上网络学习教育,将党员培训课堂搬上"云端",把碎片化时间装进"口袋",定期对党员在铜仁智慧党建云的学习情况进行提示,并坚持"凡训必测",开展线上测试评估,通过实时后台监控、网络结业测试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培训质量。另一方面,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内教育活动,督促各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时跟进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宣讲,第一时间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每季度给各基层党组织提供党课参考学习篇目,常态化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