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31/82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503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2分钟。

让"文化使命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员干部,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唯有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方能让"文化使命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让文化自信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自信的大问题,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从"四方风"甲骨刻辞到明抄本《使琉球录》,从宋拓本《西楼苏帖》到唐写本《妙法莲华经》,无不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渊综。党员干部,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保护好文化遗产,既要从源头开始讲好自己的故事,又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涵养文化情怀、增进爱国情感、强化民族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让文化自信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让中国智慧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从古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并在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党员干部,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既要对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最新文明成果进行"洋为中用"式吸收,又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世界各族人民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要坚持开放包容,以宽广胸怀理解文明的差异性和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秉持"道并行而不悖""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原则,以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兼容并包精神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探索发展,并在探索发展中走向强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立足中国国情、中华民族伟大实践,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用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和历史性的发展。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让变革创新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胜。"中华民族是崇尚变革创新的民族,勇于变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铸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赓续历史文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谱写新时代的华章。党员干部,要巧借创新之活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文物、古籍等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正确处理危与机,在"危"中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在"机"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变局中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方能让变革创新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以文会友"讲好最美"中国故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认识中国,也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滋养了、孕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心中奔涌的力量、沸腾的情感、拔节的自信,让独属于国人的"名片"闪亮非常。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成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宣传者,真正做到"以文会友"讲好最浪漫、最动人、最美好的"中国故事",把文化自信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以文会友"向历史探源",在"古风之旅"中讲好浪漫"中国故事"。"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走进中华文明的"百花园",每一株花都有最浓郁、最独特的香气,从古韵诗词寄寓的志向追求,到戏曲雅乐包裹的浓厚情感,从烹茶采药传来的清幽气韵,到中国园林暗藏的巧夺天工,目之所及、心中所感,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江山万代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宝贵财富,也让"中国故事"多了底蕴、多了色彩、多了内涵。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文会友"向历史探源",学会在浩浩汤汤的文化长河中来一次"古风之旅",从力透纸背的文字、精美绝妙的文物、引人入胜的神话、鬼斧神工的雕塑、记忆停驻的古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树立文化自信,带着骄傲和自豪、带着情怀和感触,向世界讲好浪漫的"中国故事"。

以文会友"揽星河入梦",在"现代之美"中讲好生动"中国故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传承中华文化、打造新时代文化品牌,是"并驾齐驱"的功课,如何让"老字号"迎来二次"翻红",在爆火出圈中带领更多人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搭载着现代科技的"古味经典"走进我们的视野,从《只此青绿》生动描绘的千里江山图,到《唐宫乐宴》立体还原的盛唐洛阳风貌,从《国家宝藏》3D解析的精美文物,再到《典籍里的中国》深情演绎的时光穿梭,我们在文化之旅中筑梦、逐梦、圆梦。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文会友"揽星河入梦",千方百计把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因地制宜、顺应时代把"新派招牌"立起来、亮出来,真正在"现代之美"中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

以文会友"与未来共舞",在"创新之风"中讲好美妙"中国故事"。"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传承中华文化从来就不是"简单复古"、更绝非"盲目排外",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更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智慧,如何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去粗取精、内外结合方是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文会友"与未来共舞",在美丽的山川湖海上激荡起文化的层层春波,无论是在文艺创作上、还是表演形式上,无论是对传统技艺进行推陈出新、还是结合现代科技立体讲述古风古韵,让当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方能让源远流长的文化润心启智、赋能聚力,真正在"创新之风"中讲好美妙的"中国故事"。

从"第四卷"中读懂"心"字真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及中文繁体等8个文版,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奔赴崭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第四卷"中读懂"心"字真谛,深耕"责任之田",把握"为民之道",以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以奉献情怀干出不凡业绩,保持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的状态,将"辛苦指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读懂"不负初心"的誓言,以"沉心而践、聚力奋斗"点亮"初心灯"。大树之根深深地扎在泥土底层,所以无论风雨多大、霜降多少,都能够保持"挺立不动"的姿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葳蕤的树盖、挺拔的身姿、坚韧的枝干来源于根基之固。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党员干部也要有这样矢志不渝的初心,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把"初心之根"深扎在基层广袤土地上,把奉献之情深深融入到为民服务的一点一滴之中,时刻不忘"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时刻不忘"我是谁"和"为了谁"的职责使命,把基层天地作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把为民服务的"大阵地"作为提升自己能力本领的"实践场",沉心而践、聚力奋斗,以"不负人民"的担当作为回应"不负初心"的誓言。

读懂"真心以对"的情怀,以"真抓实干、拼搏奋进"锻造"奉献躯"。在为民奉献中,要有真心真意,不能"心气浮躁"莽撞干,不能"脱离群众"任性干,不能"急于求成"着急干,而要从民情民意入手,从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着力,在干事时找准"靶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办好利民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的"真心"闪耀在细节里、体现在言行中,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要有不怕吃苦、甘于吃苦的精神品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做为民笃行的"孺子牛",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脚上沾泥、身在心在,主动沉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和群众围坐恳谈"心贴心",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忧虑,尽心尽责地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到党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保持"时刻在线"的状态。

读懂"虚心学习"的品质,以"笑纳谏言、汲民智慧"长出"谦虚穗"。麦穗成熟后向大地匍匐,这是一种"反哺"的姿态,也是一种"弯腰"的智慧,贴近大地、俯身向下,麦穗懂得感恩与回报,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在为民实践中,党员干部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是复杂的,有些事情处理起来是棘手的,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借助群众的智慧来解开问题的"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主动听取群众的建议,把身子向下沉、把脚步向下迈,才能真正贴近群众。要以"小学生"的姿态向群众求教,多听、多思、多用,把群众的"好方法"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好办法",坚持问计于民,为干事创业注入力量。

调查研究当叩"问"苍穹

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更是凝聚党心民心的"传家宝"。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直面问题、深剖问题,奔着问题去,推着问题走,通过发现真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真药方"。调研研究当叩"问"苍穹,找准提实问题、勇于直面问题、精准研判问题,让研究成果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推动发展的"澎湃动能"。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