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两办”文章、典型材料-147篇(第8/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769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7分钟。

库车加大了对库车老城的保护,今年7月15日,《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通过国家部级、省级专家评审。

库车市将深入挖掘龟兹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守护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金字招牌。

库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钰声对库车老城怀有特殊的情怀,他说:"我们为什么重视对库车老城的保护?一定要修旧如旧,倍加保护?就是要为库车保住'慢时光',保住淳朴的民风,让国内外游客来感受库车,品味库车。"

国内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谢冕、多多、耿占春、蓝蓝、刘亮程、沈苇、刘年、王族等,都曾来到库车老城,体验老城的文化,书写南疆的情怀。

近年来崛起诗坛的库车市青年女诗人黄凤莲说,徜徉在库车老城,似乎漫步在停滞的时光里,一个光影,一枚黄叶,也能激发诗人的灵性,让人获得人生的感悟。

库车音乐制作人宁静在《我在库车望见了一轮月光》写道:"??一个人的周末/我喜欢坐在老城/岁月涂鸦过的巷口/晨曦中迎着朝歌而来/暮吟下踏醉白杏酒酿??"

月光写满她的梦想。库车老城,有着太多人的诗和远方。融工融农融服务业融通百业

2019年12月,国务院批准库车撤县设市,开启了库车发展新纪元,为库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库车街头,水系公园、时代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与设施完善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楼宇,交织成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画卷。画卷中人们出门见绿、百步见林、千步见园??

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从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工程到见缝插绿、植绿补绿、破硬植绿、拆墙透绿、立体延绿工程,从库车河城区段水系修复、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到深入推进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到网络达人监督不文明现象??在由县到市的发展中,库车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保持高起点、高质量运行。

库车的巨变也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如今,库车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城市。游客们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南疆库车'最新疆'。"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索善武介绍,近年来,库车市游客成倍增长,今夏游客一度日均突破十万人次,虽然最近三年库车的酒店数量不断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库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王要说:"时代的发展太快,我们要紧跟时代多奉献,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撤县建市后,库车市在建好"一座城市"和建强"一个开发区"上下功夫。为建好这座城市,库车市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用匠心打造这座年轻的城市。

今年,库车市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安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产业集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七大攻坚行动",促进主导产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上下游联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把资源做成产业,用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库车市当前正在开展乡村振兴"10+"行动,大力实施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抓住国家级开发区,带来工业活力。库车市依托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主战场",重点抓好"3+产业"(绿电+产业、智能+产业、降耗节能+产业),通过光伏绿氢、天环新材料、新桥智网、中能管业、宏发铁合金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新旧动能转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产围绕市场走,强力推动助民生。库车市大力推进装备制造、建材、食品加工、大型机械租赁等"十大市场"的划行规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激发内在消费活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通了农副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依托独库网红打卡公路,打响"古韵龟兹·丝路库车"文旅品牌。

今日的库车,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祖国南疆的辉煌篇章!

打造"强州府"战略人才引擎---助推吉首高质量发展

吉首市委书记---李诗兴

近年来,吉首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凸显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让各类人才扎根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和民生保障等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大力实施"强州府"战略,加快打造"州域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吉首市强化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书记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部门专责,专人专抓。立足州府城市实际,借鉴发达城市和周边地区先进经验,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谋篇布局。

对标省委芙蓉人才、州委武陵人才行动计划,提出"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吉首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办法》《吉首市落实湘西州"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制度办法,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起"四梁八柱",人才工作基础全面夯实。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吉首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抓好经费保障、岗位设置、硬软环境等方面工作。

人才发展资金优先保障。设立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1200万元,并参照周边县市引才政策,考量本地人才生活成本,提升人才待遇,保障动态提标。目前,吉首市新引进人才安家费、生活补贴、租房和购房补贴水平均位居全州前列,最高五年内可享受各类补助74万元,市财政近5年来兑现引进人才待遇达1000万元以上。

岗位编制科学规划设置。每年对申报岗位进行多轮审核,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合理核定、设置岗位;实行专项管理,按需适当调剂;对定向教师、医生和农技特岗生预留专项事业编制,夯实乡村人才基础。

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用心打造"硬"环境,在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办理。用情呵护"软"环境,实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单位"一把手"对优秀人才实行跟踪管理,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人才工作生活动态;"狮子型"干部年度表彰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用感情留人。

落实人才优待政策,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吉首市牢固树立灵活引才、用才观念和"共建共享共同成长"理念,极大调动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学精准引进人才。近三年引进"双一流"院校、全日制研究生和中级以上专技人才68人,签约部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毕业生25人,均为各行业急需紧缺类人才。注重用足本地院校资源,与吉首大学签署了《吉首大学与吉首市校地合作备忘录》,达成了共建吉首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等人才合作一揽子协议;用好用活上级政策扶持,2022年选派省州市111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吉首市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从交流任职、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方面向专技人才倾斜,三年来公开选拔5名乡科级领导干部、7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50余人获得中高级职称,提拔交流60余人。开展"土专家""乡土人才""能人工匠"培育选拔行动,13人当选为湘西州农业乡土人才,10人当选全州新型职业农民,2名专业技术人才被评选为第一届武陵人才,79人被评选为国家级和省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吉首市"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各尽所能"的人才工作环境基本形成,各类人才百舸争流,奋勇开拓,正加快书写州府吉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旅融合打造"新引擎"---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满洲里市委常委、扎赉诺尔区委书记---齐善剑

扎赉诺尔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和高润喜书记在呼伦贝尔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扎区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重点工作,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文旅深度融合,切实推动扎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高标准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旅发委职能职责,积极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委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将区旅发委成员单位及"+旅游"重点单位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健全文旅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呼伦贝尔市纾困惠企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文旅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纳入财政预算。

高标准科学规划引导。按照呼伦贝尔市和满洲里市全域旅游规划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结合扎赉诺尔"书香小城"建设相关需求,高标准修编扎赉诺尔全域旅游规划。协助呼伦湖渔业公司与景域驴妈妈集团合作,启动呼伦湖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和猛犸旅游区提升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推进扎赉诺尔百年矿山遗址生态博物公园建设,力争百花谷、葫芦岛等重要节点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动扎赉诺尔博物馆提档升级,实现年内开馆运营。与扎煤公司合作,年内开工建设国家矿山博物馆改造工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要素为主题,谋划推进呼伦湖博物馆建设。全面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群体系。高标准谋划包装项目。重点谋划灵泉镇特色民宿、猛犸景区提档升级、日俄历史街区、呼伦湖沿线景区景点环境打造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馆、博物馆、景区景点数字化重点工程,广泛开展百年矿山遗址生态博物公园开发运营、猛犸公园5D影院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同时,加强与国内头部文旅企业的沟通对接,推进与同程集团、景域驴妈妈等重点企业合作,努力培育旅游业发展的高端主力军。

高标准打造特色品牌。以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和举办夏季大草原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打造"扎赉诺尔人""猛犸草原""百年矿山""呼伦湖"品牌,全力塑造"呼伦湖畔、猛犸草原"旅游品牌形象。策划举办第三届自治区级扎赉诺尔猛犸定向邀请赛、呼伦贝尔市垂钓邀请大赛、短视频大赛、城市形象LOGO征集、观鸟、观星等重点特色节庆品牌活动。以"中国最美星空目的地"为核心推出自驾星空营地旅游产品,以"博物馆群"为核心推出博物馆群研学线路。高标准加强宣传推动。全面更新扎赉诺尔区旅游宣传片《我想走过扎赉诺尔的四季》及扎赉诺尔博物馆、蒸汽机车博物馆系列宣传片,推出旅游地图、主题宣传推介片、数字资源包、旅游攻略、解说词"五个一"精品游和研学游线路。全力塑造扎赉诺尔区全域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宣传我区优秀文旅资源,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矩阵,构建文旅大宣传格局。

高标准丰富文旅产品。充分挖掘"四馆一中心"资源,重点培育文博研学、培训会展、非遗演艺,实施文图博三馆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强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谋划推动石画、玛瑙石开发利用等非遗项目申报,创意设计系列文创衍生产品。加快推进俄式、日式建筑群和蘑菇山日伪工事申报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积极推进工旅、文旅、体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休闲度假、养生、野外拓展和探险科普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系列化文化旅游产品。健全景区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智慧旅游、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牌、LED屏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路线合理布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扎赉诺尔区将乘着呼伦贝尔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强劲东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抓好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取得"一业兴、百业旺""旅游进、经济稳"的良好成效。

牢记"三个敬畏"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许利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为我们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晋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12万和顺儿女牢记领袖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化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扑下身子干、齐心协力干,以强烈使命担当争做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

-牢记"敬畏历史"殷殷嘱托,坚持把牢正确方向。实践中,坚持把敬畏历史根植灵魂,切实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

一是重视历史抓保护。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要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和顺已登录的328处历史文物遗产。特别是以石拐会议纪念馆、秦赖支队旧址为载体,持续加大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同时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二是研究历史把规律。和顺是"两军相遇勇者胜"典故的发生地。注重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一张蓝图绘到底,踏踏实实为和顺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是借鉴历史为人民。到和顺工作两个月来,通过走访调研更深切地感受到和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当前一些现状改变的期盼。下一步,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有效衔接提品质、聚焦卫生健康提品质、聚焦满意教育提品质、聚焦就业保障提品质,带领12万和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生福祉普惠共享、品质提升。

-牢记"敬畏文化"殷殷嘱托,坚定筑牢信仰之基。实践中,坚持把敬畏文化融入血脉,把文化作为强县的路径载体和精神支柱,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和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文化繁荣。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载体,用好"石拐会议"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红色符号,精心组织本土文艺精品展演、展映,发挥优秀作品引领示范作用,推出一批像"石拐灯火"一样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戏曲、影视等作品,全方位讲好和顺故事。坚持以"文化+"为引领,搭建各类艺术大赛等活动平台,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进一步引领社风、转变民风,在全社会形成文明有礼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文脉延续。全力举办好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等四大文化节,全方位、立体化营销和顺节庆文化品牌。注重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探寻收集"名街、名居、名宅"和"古院、古堡、古村"的历史渊源、人文故事,使历史故事"景点化",历史景点"故事化"。特别是创新发展夫子岭弦腔、和顺刺绣等36个非遗传统文化和技艺,弘扬传统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打造文创全产业链条。

三是提高文明程度。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倡导文明风尚,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不断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全面加强"四德"建设,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看得到、学得来的先进典型,选树一批像马坊乡全国道德模范张俊兰一样的"身边好人",使诚实守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公益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着力打造"志愿和顺""诚信和顺"品牌。

-牢记"敬畏生态"殷殷嘱托,坚决守住绿水青山。实践中,坚持把敬畏生态外化于行,持续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高效率实施能耗"双控",稳妥有序迈向"双碳"。

一是划好生态保护"红线",绘就"绿水青山"发展底色。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域,总面积达109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一半;用好省级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试点县政策,挖掘"华北豹第一县"内生效益;不断创新生态保护模式,持续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和顺公益保护地项目。

二是定好绿色产业"高线",打造"金山银山"发展平台。坚持绿色发展"硬导向",奋力打造"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确保认证土地保持在13.8万亩以上;做好和顺火麻油等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文章,提标生态农业增加值。用好绿色发展"指挥棒",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态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建筑结构、投融资结构等优化调整,着力创建"碳中和示范县",提高生态工业知名度。树起绿色发展"风向标",依托牛郎织女和许村艺术公社两大品牌,着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生态文旅竞争力。

三是建好制度保障"标线",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在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上聚力。健全林地管理机制,全县林地管理实现了"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库"。探索"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保护机制,加强与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等的合作,不断厚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工作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包头市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六项污染物首次实现全部达标,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第一。全市优良天数达到303天,优良天数比例8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气比例0.27%,同比改善4.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1.7个百分点。与自治区下达的目标相比,优良天数比例好于目标0.8个百分点,PM2.5浓度好于目标19.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好于目标1.53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全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7.5%,同比提高12.5%,高于自治区考核目标12.5%;劣五类比例为12.5%,同比下降12.5%,低于自治区考核目标12.5%。地下水质量10个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其中4个点位明显改善。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全年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与自治区下达的目标相比,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好于目标10个百分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好于目标2个百分点。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经核算,氮氧化物减排10273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374吨,化学需氧量减排250.5吨,氨氮减排15.26吨。

(五)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单位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89%的任务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扛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召开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动员大会、2次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55次市长专题办公会议,现场调研54次,统筹推动污染防治攻坚等任务落实。二是压紧压实责任。修订出台《包头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双碳"工作专班和能耗"双控"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按月进行考核和奖惩;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开展污染防治专项巡察,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60项深度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和工段搬迁改造,推动6.8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面加强扬尘管控,率先在全国创新运用"散改集+新能源"煤炭运输模式,推动禁放区内314户烟花爆竹零售店全部退出。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治理工程14项。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系统推进昆河、四道沙河等主要入黄支流整治。建成全市首个二道沙河人工湿地。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23项固废、土壤治理工程。成功获批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固体废物双驱动综合利用等3项"包头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

(三)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各条红线。二是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建立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高到18.3%和36.58%,达茂旗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是抓好水生态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巡河、河湖"清四乱",综合整治城区河道环境34.5公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5亿立方米左右,成为自治区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四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治理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2.1平方公里,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个。五是严格保护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10万亩、绿色防控240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提高到85.4%、83%和92.6%。

(四)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我市的2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销号23个;"回头看"反馈涉及我市的2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同时对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进行"举一反三",组织开展2轮环境问题自查和1轮现场督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部建立清单,持续推进整改落实。

(五)迅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加快提升新能源生产利用水平。推进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635.6万千瓦、占比37.4%。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打造光伏装备产业链和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氢能储能核能装备制造,内蒙古首台氢燃料重卡成功下线,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三是全面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工业减碳"八大工程"。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新能源公交车、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提高到63%、53%。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创建。四是坚决守住能耗"双控"底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同比降低5.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降低7.6%,超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任务。五是积极发展碳中和经济。推动实施全球首套10万吨碳化钢渣综合利用等10项工程。获批全区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试验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依然艰巨。环保督察、检查和自查发现的环境问题还没有清仓见底,主要入黄支流断面水质改善不稳定,空气质量总体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治理效果易受自然边界条件影响出现波动,达标基础还不牢固。

(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再生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与水环境改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影响清洁取暖替代进度。工业园区、大型企业铁路专运线建设滞后,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偏低。

(三)源头上减轻污染排放的成效尚不明显。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运输以公路为主、用地结构不够合理的局面改变还需一定时间,工业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重污染企业和工段搬迁改造进度还需加快。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更坚决的态度和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重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为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增添亮丽底色。

(二)以更迅速的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1+N+X"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全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锋模范城市。提升新能源生产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在风光氢储核领域全面发力,建成内蒙古最大的现代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50个以上,持续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全面推广"散改集+新能源"运输方式,实施新能源车辆替代工程。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碳中和经济,推进落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部署,建设好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试验区"。

(三)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治尘、控车、控煤、减排等各项措施,加快大安、吉宇钢铁等企业改造搬迁进度,推动包钢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加强扬尘治理、秸秆利用和禁烧管控、餐饮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年度任务建设。持续抓好四道沙河等主要入黄支流综合治理,加快城市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积极创建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巩固扩大"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严格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再开发管控,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