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办”文章、典型材料-147篇(第19/33页)
忠诚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坚定践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深入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复保护建设,常态化开展整改成效"回头看",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55个问题加快整改,自查发现的269个问题完成整改245个。
加快建设"一屏一带一廊一城"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国家公园达到正式批建要求,完成国家储备林甘州区一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项目,营造林30万亩,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石羊河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顺利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林草局备案批复。同时,按照"大数据+铁脚板""双固定、双督查"和叠加创新"一库八网三平台"的要求,开发了数据超标预警系统,实施污染源在线大数据分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对遥感监测发现的42处疑似问题,及时移交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核查。
持续打好"三大战役",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六大行动,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各类施工场地抑尘合格率达98%以上,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100%,机动车检测总合格率为85.56%,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编制完成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图,启动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医疗污水达标排放。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精细化管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和法规标准建设,积极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长效机制等8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完成59家省级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和农村生态环境、农田灌溉水等环境监测任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上半年自行监测完成率和数据公开率达88.36%。此外,紧紧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开展集中宣传,举办了"美丽张掖·彩虹城市"张掖市生态环保主题摄影大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环境宣传教育"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清洁美丽看河西"环保主题采访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等,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等典型事迹进行展播,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坚定不移强工业---全力以赴稳经济-2022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张袁子奇
工业稳增长,经济有活力!奋进之城,雄姿英发!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构建"3+6+2"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工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年度目标,紧盯工业增长点,狠抓运行调度,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较好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1月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国增速1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9.1个百分点;全市电信业务总量19.8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2%,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18.3%,排全省第1位,其中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4%,能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9%。
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经济的"加速器",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抓投入、促增长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项目联系人制度,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截至目前,重大项目总体推进比较顺利,27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14个、续建8个、竣工投产5个。
坚持把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按照补链强基、延链融合、强链突破的总体思路,突出绿色硅、绿色铝、有机硅、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招商。上半年,列为市级重点推进的已签约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19个,占全市重点项目(27个)的70.4%;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签约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797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7.26亿元。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定盘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多措并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1月至6月,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值60.67亿元、同比增长416.82%,绿色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95.56亿元、同比增长368.03%,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23.04亿元、同比增长43.14%,稀贵和液态金属产业实现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15.91%,高端钢材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41.65亿元、同比增长2.29%,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64.15亿元、同比增长59.03%,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05亿元,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5.53亿元。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始终按照"一切围绕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工作要求,强化"工信是工业企业的娘家人"的责任担当,真诚服务企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截至6月底,全市有工业企业6456户,有中小企业78412户、占全市企业总数(85316户)的91.9%。1月至6月,全市已有18户工业企业纳入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其中制造业15户。
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研究制定《曲靖市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并抓好贯彻落实,着力解决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定位模糊、基础设施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全市8个园区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推进有力、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专项债项目累计申报36个,申请专债资金合计181.78亿元。
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标",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靠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新建5G基站561个、通信铁塔906座,实现中心城区、县(市、区)城区主要区域信号覆盖率达98.1%。云南双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数字工厂示范项目被认定为云南省2022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荐6户企业申报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浪潮奔涌千帆竞---踔厉奋发正当时-鄄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焦同帅
今年以来,鄄城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一二三四"目标,狠抓"十条工作主线",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危中寻机,稳中求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
激发"动力源"项目攻坚有力推进
鄄城县紧紧围绕全市"231"产业体系和"一港四园"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区四园"产业发展阵地,构建"一体四翼"产业布局。上半年新开工项目18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多个领域,智能家居、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农业"新六产"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乘势而起,中医药、发制品、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充满活力。为盘活县内闲置资源及低产能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该县注册资金2.85亿元创建鄄城县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探索建立"企业秘书"工作机制,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大型商超和快递企业等配备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贴身服务,目前全县246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均已配备到位。
奏好"振兴曲"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鄄城县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益客产业园、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天润生态种养殖一体化项目、农博智慧城等一批乡村振兴和沿黄镇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初具规模,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富硒黄金梨"等有机果品和"草莓""毛豆"等绿色食品相继培育成功,红船毛木耳、彭楼油菜、什集韭菜等逐步成为特色农产品"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15个省级乡土名品村培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乱搭乱建5500个、乱写乱画4.5万处,6个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安置区全部建设完成,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超过55%,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1%。
立足"展形象"城市内涵不断提升
抢抓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润通新时代、天润府等顺利交房,三完小片区实现异地安置,董楼片区等建设顺利。
全力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泰山街、凤凰路排水工程第二标段即将完工,累计修复路肩11公里,新建绿化面积约15.1万平方米、绿廊绿道5公里、街头公园5处。第三污水处理厂达到进水调试条件,濮水湿地公园内重点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积极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鄄菏公路鄄城段路基和桥梁施工已基本结束,S327巨鄄线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150公里的农村道路及3条县道的提升改造有序推进。
围绕"惠民生"社会事业持续优化
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7个,菏泽生物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被省政府纳入国家"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目前已开工建设27个单体,力争9月底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古泉、箕山等8处卫生院升级改造。
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新增返乡创业就业人数约2800人,创办领办实体个数1056家。
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聚焦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187人,追回逃犯52人,破获刑事案件166起。
深入开展环境突出问题"四清"行动,1-5月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4%;空气优良率67.8%,同比改善6.2%;河流出境断面为地表水四类水质,达到省约束目标。
打赢"阻击战"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组织成立县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全程无休、昼夜运转,先后排查密接646人,次密接1072人,启用隔离点17处,隔离房间1784间,累计发布封控区17个、管控区39个。目前,全县设置不定期检测核酸采样点395个,"愿检尽检"采样点38个,完成全县区域非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14轮次。推广应用"场所码"10142家。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764885剂次。全县建设项目、各类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
深耕"责任田"党的建设深入推进
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0名,新建35个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全县五星级党组织达到35%,二星级以下党组织全部消除。
"一带四区"党建示范片区建设主题基本确定,初步打造出"黄河情·高效农业党建示范片区"。
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组织举办鄄城县2022年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暨新任职科级干部培训班,认真落实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积极做好干部选用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干部队伍发展能力素质,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牢记领袖嘱托---践行"三个敬畏"---全方位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
平遥县委书记---魏江峰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连日来,我认真研读市委书记吴俊清的署名文章《牢记嘱托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深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对牢记领袖嘱托,践行"三个敬畏",全力打造遗产保护首善地、国际旅游目的地、晋商文化窗口地、特色产品展示地,全方位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与认识。
久久为功抓保护,让千年古城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嘱托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我深切体会到,平遥古城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打造原汁原味的完整古城。保护古城风貌。全面落实《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启动实施古城"立面、街面、天面"整治工程,加快推进61处因汛损毁城墙修缮工程和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尽快获批,彻底解决古城有序管理问题。改善周边环境。启动中都路提升改造工程,贯通古城主旅游通道。实施惠济河段改造治理工程,与国保单位九眼桥环绕古城东部,形成城、桥、河浑然一体的风景线。健全保护机制。争取设立古城保护委员会,实现组织、管理、决策、监督、执法一支队伍一体化管古城的模式。
以文化人抓传承,让晋商文化光彩焕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考察调研时嘱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我深切体会到,平遥古城作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必须始终把活态化传承晋商文化作为古城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内核,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古城。建设"非遗馆"。建设集110项县级以上非遗为一体的非遗文化展览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打造"金融街"。将南大街、西大街打造成特色金融文化街区。精心策划日昇昌票号创立2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把古城票号文化发扬光大。修缮"中国院"。分类分步推进古城内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改善,再现汉民族传统院落的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巷"。依托古城内72条街巷,深度挖掘街巷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讲好"街巷故事"。
承古出新抓延伸,让文创瑰宝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时嘱托我们:"要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我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古城,给平遥牛肉、推光漆器、老陈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古城保护与传承的动力源泉,打造生生不息的活力古城。在平遥牛肉产业上,以"冠云"老字号品牌为引领,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牛肉文化产业园。在推光漆器产业上,建设占地20亩的平遥推光漆产业园,加快《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保护条例》省级立法进程,推动漆树规模化种植,全力打造"国礼"品牌。在老陈醋产业上,大力培育陈醋生产销售基地,打造老陈醋销售集聚区,尽早进入全国一流的老陈醋产业品牌。
多管齐下抓文旅,让平遥旅游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嘱托我们:"要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我深切体会到,平遥作为文旅大县,必须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始终把沉浸式利用作为光大古城品牌的发展方向,打造人气集聚的烟火古城。叫响节庆品牌。积极筹备第22届国际摄影展、第6届国际电影展,持续办好"平遥中国年"系列活动,高质量运营"又见平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游古城、读历史、品文化。丰富文旅要素。保护传承好115个古村、80座古堡、3000座古院,打造10个文旅融合特色村,推出3条乡村旅游体验线路,深度融合文旅产业。规范旅游秩序。深入开展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安全质量"三提升"专项行动,让平遥更有味道,让古城更有温度。
标本兼治抓生态,让蓝天碧水美景常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深切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古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储备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为主的6个项目。乡镇建设6个污水处理站,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全县183个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守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底线。深入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度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平遥县段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堤内、堤外绿化工程,让汾河水量更丰、水质更好、风光更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半年,全县空气综合质量指数同比下降12.8%;优良天数10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7天;六项污染物浓度同比呈五降一升状态,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我们将以更强的使命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平遥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快气象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助力果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绿色发展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张晓军
国务院出台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三方面,明确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举全州之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果洛品牌,守护三江源绿水青山和黄河安澜。在建设生态果洛的过程中,气象部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气象保障,特别是在草地生态修复、水源涵养、防雪防汛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气象支撑保障职能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果洛州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果洛州地处三江源,生态地位极端重要,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深化对"三个最大"省情、州情的认识,按照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制的"施工图",大胆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产业"四地"建设部署,以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民生福祉提档升级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启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和绿色发展新果洛的新征程。
全州气象部门要立足职能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加快推动气象深度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融入其中,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要把准职能定位,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落实好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等七大发展任务,全域布局、全域行动,打造气候标志品牌,强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充分发挥生态气象保障"先行官"作用。要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深化"气象+"工作,完成生态气象监测站点建设调试,完善冰川冻土等关键生态气象要素监测数据收集,建立气候品质基础信息"一张图"和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保障体系。要开展生态气象保障特色服务,加快推进特色农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推进农牧业气象一体化平台、生态气象监测平台等新业务平台的本地化应用,构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新业态,打造"气候好产品"。要完善应急体系,持续强化生态安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健全分灾种、分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立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气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果洛州将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按照气象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气象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加大气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合力推动果洛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果洛、美丽果洛、和谐果洛、幸福果洛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魅力阿瓦提---棉城绽新颜-阿瓦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年综述
本报记者---潘婷---通讯员---闫浩
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阿瓦提-这座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县城,宛如一颗璀璨的西域明珠,处处焕发生机与活力。
十年砺剑沐风雨,稳健发展谱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阿瓦提县各族干部群众担当实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使得县域粮棉果畜产业全面发展、工业势头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翻开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粮棉果畜产业发展
8月6日,在阿瓦提县三河镇吉格代艾格日村,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棉花进入盛铃期,棉农吉仁年正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几年,我们家不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今年种植棉花1200多亩,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效率很高,也很省心,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收成。"吉仁年说。
阿瓦提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十年来,全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22年冬小麦亩均产量较2012年提高34.32公斤,增幅达7.74%;优化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种植管理水平,棉花机采面积逐年扩大,棉花种植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棉花亩均产量较2012年增长18.87公斤,增幅达16.31%;以优化林果种植结构入手,稳定核桃、调优红枣、扩增葡萄、杏、苹果,把林果业培育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坚持"内繁为主、外引为辅"原则,全面实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亿"工程,2021年年底全县牲畜存栏较2012年增长34.2万(头)只、出栏增长38.62万(头)只,家禽出栏增长141.85万羽。
同时,阿瓦提县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以日光温室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优势,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26.3万亩、完成土地平整141.9万亩、流
转土地56.64万亩,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推进高效节水项目,全县灌溉干、支、斗渠道共计795条、2355.37公里,年节水量可达1158.36万立方米,全县供水到户实现全覆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扶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激励、优先购进农业生产急需的大型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农机总动力较2012年增长11.68万千瓦,增幅达32.3%,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8%。
走"专精特新"道路促"产城融合"发展
8月6日,在阿瓦提县幸福创业园内的阿克苏普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纺织车间,工人们正在机台前作业。"来企业上班两年了,我和丈夫两个人工资8000余元,企业还给我们缴纳五险一金、安排免费的员工房,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看病有医保,吃穿不用愁,家里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小汽车等,日子越过越富裕。"工人茹先古丽·吐鲁洪说。
幸福创业园是阿瓦提县工业园区的一部分,该园区"一园两区"始建于2018年,即阿瓦提县工业园、综合产业区、产城融合区,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9.06平方公里,形成集交通便捷、产业发展、服务优质、消费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区,促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县域棉花资源及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棉纺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慕萨莱思、现代种业、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全县棉花等农副产品资源90%可就地转化升值;园区已入驻企业57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吸纳就业人数2200余人。工业园区已成为阿瓦提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助力县域经济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产城融合集聚发展愿景。
十年来,阿瓦提县工业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成功引进鲁泰22.8万锭环锭纺、卡迪丹年产200万件服装、普美30万锭气流纺、思维35万锭纺纱及1050台喷气织机等项目,棉纺织产业链逐步形成74.1万锭纺纱、1.5亿米织布、600万件服装、农副产品慕萨莱思产能达3000吨;一诺、红满天、愿臻农业等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落地投产,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伟力得储能、粤水电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投产运营,发电规模达160兆瓦,工业增长后劲十足,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打造好"刀郎文化"IP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篝火旁的烤全羊、醇香的慕萨莱思、嘹亮的木卡姆??神秘的刀郎部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近年来,阿瓦提县围绕文旅融合主线,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旅游景区景点39家,旅游经济运行质量逐年提高。
该县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文化强县"战略,以刀郎文化、慕萨莱思酿造工艺、非遗等特色文化资源为魂,提升刀郎部落、慕萨莱思产业园、红葡萄文旅观光廊道、沙漠胡杨公园、索克满休闲公社、葡萄村景区等服务质量,形成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各类林地、水面、湿地、湖泊打造为休闲度假地,探索"景区+村组+农户"模式,不断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以刀郎部落为核心的刀郎文化体验区,以棉都慕萨莱思产业园为核心的慕萨莱思风情体验区,做大做强"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文旅品牌。研发"棉都优礼"产品,形成刀郎品牌旅游产品2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17种、慕萨莱思饮品30余类。推出刀郎文化和慕萨莱思文化体验系列旅游活动,文旅品牌效应凸显。打造以刀郎文旅夜市(刀郎故里)、刀郎印象、刀郎大酒店为核心地带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文旅夜经济生活圈,推动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