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两办”文章、典型材料-147篇(第12/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769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7分钟。

2013年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等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次论坛以"聚焦全球发展深化互联互通"为主题,必将有力推动媒体合作,凝聚国际共识。我们愿同各国媒体一道,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丝路故事,加强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信息服务、数字惠民等合作,为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创新驱动发展。陕西有1500多家科研机构、72位两院院士、2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蕴含陕西科技力量贡献。去年我们打造了秦创原,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均超过30%。希望各国媒体积极宣传陕西科创优势,帮助我们与更多国家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投资和贸易合作。陕西处在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排名居全球前50位,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通16条国际货运干线。陕西还有自贸试验区、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开放平台。我们热忱欢迎外商朋友前来投资兴业,也期待"走出去",希望各国媒体唱响发展主旋律、发出合作好声音,大家一道把"蛋糕"做大。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陕西有110多所高校,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发起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陕西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实力也比较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控制住多轮疫情。我们愿同各国加强教育、医疗、抗疫等领域合作,希望各国媒体多牵线搭桥,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生态文明建设。陕西纵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秦岭是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土高原是退耕还林以来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地区。陕西是能源大省,煤油气产量居中国前列,当前正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希望各国媒体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我们与更多国家开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等领域合作。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文明交流互鉴。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有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三个分馆之一。希望各国媒体积极推介陕西,也把外面的优秀文化推介给陕西,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摘自在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关于全市医疗保障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永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全市医疗保障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对医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切实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费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我市不断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加强基金运行管理和风险防控,持续提升医疗保障的社会化、法制化、标准化管理服务水平。

(一)三重保障机制和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一是政策待遇水平不断提升。参保覆盖率由2019年的93%提高到现在的95%,居民个人参保缴费财政补贴由2019年的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610元。目前,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2.62%、实际报销比例为71%;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93%、实际报销比例为57.64%,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呼包鄂乌"四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同城一体化和职工门诊个人账户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二是特殊困难群体、大病群体保障不断增强。启动51个日间病种的放、化疗及国谈抗癌药治疗报销,将恶性肿瘤"日间病房"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三是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将51种药品纳入门诊特殊用药范围,将160种中药饮片颗粒和达茂旗蒙医医院的23种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四是慢性病待遇病种不断增加。职工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9种,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28种,同步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切实减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负担。五是医保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巩固。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延续"四不摘"政策,积极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保障脱贫人群不因大病、重病支出再致贫返贫。2019年至2022年5月,全市建档立卡人员发生医疗费用总额共计8609.2万元,享受三重保障报销受益人次共计65508人次,医疗费用报销共计7576万元,综合报销比例达88%。六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2022年5月,印发《关于促进包头市普惠型商业补充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鹿城保"项目落地实施;6月8日,"鹿城保"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二)医保基金监管机制逐步健全

一是建立司法衔接机制。市医保局联合市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医疗保障行政执法衔接工作的办法》,实现信息共享、渠道畅通、工作规范有序。二是完善基金支付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总额预算,建立基金分析、对账制度,按季度分析研判医保基金支付对账及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发现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实行基金预拨机制,组织开展慢性病复检工作,对13448名因复检不合格人员,退出慢病待遇享受,减少医保基金支出3665万元。三是完善医保基金预算编制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关于建立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基金预决算编制、执行、专户管理、监督等具体要求,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安全完整,提高基金运行效益。四是强化基金监管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通过日常监管和协议管理、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强化行政执法同协议管理的有效衔接,持续组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五是强化社会宣传。通过《包头日报》和包头广播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实时宣传医疗保障工作动态以及服务举措,认真组织参加"行风热线"、"聚焦执行力"等节目,直面群众反映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海报45000多张,全市聘请50多名医疗保障工作"社会监督员",引导全社会参与打击欺诈骗保工作。

(三)"三医"联动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顺利完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统一切换工作,实现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2021年、2022年顺利完成《国家2020年版和2021年版药品目录》的启用工作,实现与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坚持推进以总额预算为主,按病种、按床日及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增长率一直控制在3.5%以下。2020年,制定出台《DRG实施路径及模式方案》,将包钢医院、包医二附院确定为自治区级试点医院。2021年,印发《包头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实施方案》,在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启动DIP付费工作。目前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529种。三是合理调整医药服务价格,保障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020年-2022年,先后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本核算,并对经电子内镜食管胃十二指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心理治疗等127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价格动态上调。四是建立医保药品"双通道",保障谈判药品供应。全市共有18家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双通道"药品达到118种。五是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监管。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制度,重点加大对医疗领域价格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价格违法行为。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在"12345"等投诉举报热线认真受理价格问题投诉举报。截至目前,"12345"政府热线转件数6146件,办结数6100件,办结率99.25%,满意率90.16%,办结率、满意率不断提升。

(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推进

一是实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积极参加国家组织和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目前已完成5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任务,涉及218个品种,实际中标价格比挂网最低价格平均降低50%以上,为群众节约资金约1.88亿元。完成"六省二区"和"八省二区"省际联盟药品采购中选品种30个,药品平均降幅达62%。二是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先后开展骨科材料、冠脉支架、冠脉扩张球囊、人工晶体、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超声刀头和起搏器类等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降幅最低约50%,最高达90%以上,切实减轻了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三是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对我市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和第二批集采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核算,医保资金结余留用368万元已拨付到位。

(五)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持续优化

一是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出台《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指南和规范》,精简优化和取消下放医保经办事项54项,医保政务服务办理时限整体压缩75%,即办事项达到90%以上,政务平台"一网通办"业务达到27项。取消参保人员本地住院三日内登记备案手续和生育保险转院登记备案手续等,医保窗口实行双休日"不打烊",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更完善。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7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联网互通,同时实现跨省国家异地平台上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2065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自治区范围内14个盟市本级及所属旗县区的异地就医划卡直接结算业务。2019-2021年全市异地结算47.99万人次,发生异地就医费用16.1亿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0%以上。三是经办举措更便民。全市105家建行、农行网点实现医保相关信息即时查询。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于2021年10月28日在我市上线,目前全市67万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四是慢性病服务更完善。推进医联体内门诊特殊慢性病下沉,目前已将门诊特殊慢性病诊疗服务累计下沉到47个医联体(社区服务中心),将医保慢性病申报、鉴定业务下放到10家医疗机构,压缩办理时限,实现恶性肿瘤等4种慢性病窗口即时鉴定,方便群众办理。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医疗保障。继续落实"两个确保"政策,做好救治费用和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及时准确结算。同时,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政策待遇和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和各项待遇政策落实到位。

(二)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精准扩大参保覆盖面,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应参尽参""应保尽保"。

(三)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按照自治区医保局的部署,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地落实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四)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配合国家、自治区飞行检查实现定点医药机构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强基金安全宣传,创新监管方式,以"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三假"问题作为重点,持续推进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

(五)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部署,做好推进落实,确保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付费病种覆盖70%以上。

(六)常态化实施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做好每一批次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中选结果的落地执行,按时完成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预报量和分量工作。同时继续做好3-5批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医保资金的结余留工作。

(七)扎实推进医药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执行成本核算、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审议和备案等程序,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稳妥推进我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优化。

(八)不断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效能。加大医保宣传力度,加强医保电子凭证、医保服务网厅APP、跨省异地就医小程序推广应用,电子凭证激活率力争达到90%以上。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和便利化,保障参保人员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蹄疾步稳势昂扬-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张朝广---通讯员---覃强

当你身处桂中大地,无论是奔波在高楼林立的城区,还是漫步于绿树成荫的乡村,亦或是穿梭在塔吊高耸的工地,总能感受到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蹄疾步稳的发展气息,总能被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事创业氛围所感染。

一份稳健的"答卷"足以说明一切: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排全区第4位;工业总产值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3%、6.2%。

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在广西中沛电子信息产业园、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在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吊臂起落、车辆穿梭,机器轰鸣??8月8日-9日,众多央媒区媒记者深入桂中实地采访,切身感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来宾发展状态。

"每一次到来宾,总能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网广西频道主任罗伟尤为感慨,"三江口新区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无论是电子信息产业、制糖及综合利用,还是木材及高端家具家居产业,都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上半年,全市制糖及综合利用形成行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汇元锰业7.5万吨电解二氧化锰一期等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木材加工规上工业企业达127家,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精品碳酸钙项目投资增长90%;引进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企业30家;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签约企业29家,三江口森林工业城投产企业12家;投资108亿元的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大规模进场施工??

优质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市积极统筹抓好市级产值前100家、县级产值前50家工业企业的运行服务,保重点企业稳住工业基本盘;聚力扩大工业投资,推进重大工业项目291个,工业投资增长36.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0.4%;兑现奖励扶持资金1.2亿元,减税降费降成本10.6亿元,投放"桂惠贷"98.32亿元,完成目标的144.59%,连续两季度排全区第1位,连续两年在全区"桂惠贷"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支撑,新增"双百双新"项目5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加大"四上"企业培育,新增"四上"企业7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4家;出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2%。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6月8日,"千家万户养母牛"项目培训会在忻城县召开,160户有意向养母牛的农户参加,

61户与中投牧业"南方牛都"预约签约养母牛,其中现场达成合作并签约的有26户。

创新"公司+合作社+平台+农户"模式,做大做强牛产业,是我市扎实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深化粤桂协作以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

上半年,我市不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扎实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纳入监测对象3.4万人,已消除风险1.6万人;深化开展粤桂协作,获广东帮扶资金1.1亿元;加快资金项目管理,925个纳入2022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完工421个;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乡村风貌和乡风文明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坚决打好稳粮食兴乡村攻坚战,春播粮食126.68万亩,早稻种植86.51万亩、净增2.57万亩,增量贡献排全区第1位;狠抓农业产业发展,生猪出栏86.04万头、增长10.4%,牛、羊出栏分别增长9.6%、11.9%;发展设施农业项目25个,投资36.86亿元。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要切实把学校的规划、设计、管理谋细谋深谋实,不断提升我市教育软硬件水平,全力办好让群众认可、满意的教育。"8月2日,市委书记何朝建调研市城区新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时强调。

教育是民生之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加快推进市城区15所学校续(扩、新)建工作,建成后将增加学位2万多个。同时,加快推进建市20周年3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重点推进14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补短板和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目前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党的惠民政策好,按年缴费给补贴,农民到龄得养老,大家快来参保。"武宣县居民陈建雷、肖阳秀住在不同乡镇,但一个相同的身份将两人联系在一起-人社政策宣传中心户。

为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我市创新推行"人社政策宣传中心户"宣传模式,即在村屯选择1至3户热心公益、有一定威望的居民群众作为人社政策宣传中心户,通过政策宣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理解政策的能力,再借由其自身经历和朴实的语言,向身边人宣传社保政策,提高更多群众的知晓率。别开生面的宣传方式不仅让政策入脑入心,更是把服务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农村劳动力就业2.03万人。

蹄疾步稳,气势昂扬。我市不断加固"稳"的基础、持续集聚"进"的气势,全市上下进一步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追赶进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磅礴起势织锦绣---壮阔征程奏强音-范县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张西恒---通讯员---李红忠---石明阳---任家胜---常玉国

禾稻起舞,荷塘飘香,秋日的范水河畔,恰是一年好风景。

8月2日,县委书记赵丽玲主持召开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动员全县上下拼在一线、干在实处,奋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砥砺奋进路,铿锵脚步声。伴随着新时代奋进的号角,刚刚过去的上半年,范县捷报频传-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三产增加值增长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四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一产增加值增长6.1%,二产增加值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二;工业用电量3.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3亿元,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

范县夺取全市一季度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三个一批"项目观摩和经济运行发展"双第一",连续5个月夺得"大比武·打擂台"擂主称号,荣获全市能力作风建设暨半年工作述职评议第一名。

亮眼!提气!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半年成绩单背后,勾勒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拓下范县谋划长远、实干争先的印记。

延链条建集群聚焦项目为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又一个满地金黄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县委全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

助企帮扶稳运行。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和稳运行促增长一揽子政策,将"万人助万企"和首席服务员制度融合推进。半年来,县四大班子全员联系企业,103名首席服务员驻企帮扶,新增包联企业210家,解决问题160个,累计减免企业税费2亿元,解决融资贷款20亿元。积极帮助丰利石化恢复中断10余年的28万吨原油指标,努力争取使105家企业、316个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保证了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

项目为王促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2%。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54个,总投资417.4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9%;前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达到100%、90%、100%。

战略重组结硕果。着力破解开发区用地瓶颈,采取融资、重组、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天元蛋白、新和实业等8家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其中:中炜化工获盛鑫化工注资重组,上半年实现产值6.6亿元,增长11倍;盘活搁置10年的天元蛋白项目用地,引进投资20亿元的东方自然水性聚氨酯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深化丰利石化与山东齐成合作,上半年完成产值72亿元,无仓储贸易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全年综合营收有望突破230亿元。

集群发展闯新路。依托丰利石化、盛通聚源聚碳酸酯、远东科技丙烷脱氢、远东化工丙烯醛、新和实业中硼硅、鑫业润滑油脂,编制聚碳新材料、药用玻璃等5个产业链图谱,全力推进聚碳新材料、生物医药、药用包材、服装、智能制造、润滑油脂等一批园中园、专业园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盛源科技顺酐、中汇新能源石脑油苯加氢、盛源特种聚合物等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占地1000亩的油脂产业园,积极引进天津6家油脂企业入驻园区,推动鑫业、晟鑫、旌胜、航天化工等企业抱团发展。木业园区在成功申报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对接引进莫干山板材等高端品牌,形成了板皮旋切-基板加工-家具板-家具加装的完整产业链条。

技改升级释活力。全力推动14个项目开展"四化"改造,年度计划投资25.98亿元,已完成投资24.9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6.1%。新和实业中硼硅药用玻璃管、汇通科技玻璃滤纸环保升级改造等4个项目已投用,光明化工甲基吡咯烷酮、新天化工石油树脂等项目进度过半,鲁蒙玻璃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2条生产线安装,投资50亿元的400兆瓦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已获得省批复,药玻集团加快组建。

壮筋骨强引擎突出创新驱动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县委常委会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完善基础强支撑。积极推动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建设,32个项目上半年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4%。在全市率先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园区供水基本完成,公共管廊加快推进,智慧平台、研发平台、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等正在建设,前、后曹楼等8个村庄搬迁加快进行,五横七纵路网基本形成。

建好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开发区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建设,组织鑫业润滑油脂等3家企业申报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元泰精细化工、远东程益、中汇新能源等6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利威化工、欧亚化工2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富远农业等2家企业申报省级星创天地。

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推进"春笋行动",成功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科创型小微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42%,位居全市前列。新和实业、泰普胶粘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盛源科技、可利威化工被推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盛通聚源非光气熔融酯交换聚碳酸酯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提名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可利威化工智能监测调节污水在线消毒系统提名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集聚创新人才。围绕企业和发展需求,推进范县2022年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全面做好线上招聘活动,动员企业参与"招才引智、豫汇英才"网络招聘会、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创新实施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才1.6万余人,新增技能人才1.4万余人、高技能人才4185人。王息辰被表彰为濮阳市优秀创新人才,杨文忠教授团队成功申报"濮上英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殷鹏刚教授团队等3个团队被表彰为濮阳市优秀创新人才团队。

重生态优环境坚持绿色低碳

成功者先计于始。县委常委会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动态修订工业企业联防联控减排清单,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7月31日,全县PM10年均浓度8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4.5%;PM2.5年均浓度4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7天,同比增加3天;空气质量六项指标综合指数4.5,同比下降13.3%。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河流"清四乱"深入整治集中行动,加强金堤河、范水河保护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在2021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综合评价全市第一的基础上,范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8858亩,占市定目标的120%。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8个、"一村万树"重点村90个已全部启动建设。范县被评为河南省"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河南省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试点县。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