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省直部门“放管服”改革经验材料汇编17篇(第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79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0分钟。

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用修复机制,拓宽修复渠道、丰富修复方式,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信息公示、重塑信用。2019年以来,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修复渠道,实现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网上移出功能,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截至2019年12月底,已累计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537户,释放注册资金合计400亿元。

(四)推进"互联网+餐饮安全监管"

统筹梳理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食品经营许可、食品安全稽查执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等信息化系统数据,形成对餐饮行业的精准监管,并与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实现餐饮店摄像头安装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与X联通公司合作开发建设"舌尖安全网"和手机应用程序(APP),开设明厨亮灶专栏,搭建全省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视频展示免费平台。以创建省级、市级、县级餐饮服务明厨亮灶示范店为重点,召开全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暨"互联网+明厨亮灶"推进工作现场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领导亲自参加并为首批32所"省级餐饮服务'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授牌,受到社会好评。

(五)推进"互联网+电梯安全监管"

整合全省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系统,把96333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作为"互联网+电梯"重要支撑平台,实现电梯精准化、智能化监管。截至目前,X省96333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是全国第一家具备省级数据中心、市级应急救援、企业维保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电梯应急平台的电梯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目前已经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城区和济源示范区的乘客电梯20余万部,占全省电梯总量的70%以上,把法定30分钟的应急救援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电梯应急平台作为全省重要的电梯监管数据中心,涵盖省辖市电梯基础信息和应急数据规模居全国第一。X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城区的电梯基础信息和应急数据、500余家维保单位和216家二级救援站的工作记录,全部由省级电梯应急平台汇总采集,统一向国家电梯应急处置数据平台上传,2019年已上传各类数据16.3万余条。

三、优化服务,努力服出便利

(一)"35证合一"改革获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X省首先在X市成功试点"22证合一"改革,随后在全省全面实施"35证合一"改革,将涉及23个部门的35项证照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服务企业"一照走天下"。李克强总理亲自视察,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对"35证合一"改革进行了通报表扬。

(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全国领先

在全国率先建成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打造"一网办、零见面、一次办妥"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实现从"面对面"线下办理到"键对键"线上办理的根本变革。全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80%,部分省辖市高达98%,居全国前列,被推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演示汇报内容。

(三)成功上线全国首家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2019年3月1日上线全国首家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实行"线上线下实名验证全覆盖",在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同时,有效防控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企业登记注册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帮扶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019年6月,出台X省市场监管局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4项政策措施,涵盖了市场监管部门几乎所有的涉企职能,努力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以来,先后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省级分行签订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9年12月底,共为26121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039.06亿元,代办营业执照98242个。4家银行成功开辟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辅助专区344个,代办营业执照10196个,切实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实际问题。继续做好小微企业名录的日常维护,小微企业名录目录系统已建成上线3年,截至2019年底,X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实现了全省511万余小微企业的集中展示和查询功能;发布扶持政策、信息、要闻449条;汇集、公示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信息36.1万户,系统访问量突破133万次。

(五)举办市场监管"公众开放日"活动

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X省市场监管局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等2000多人参加,实地了解市场监管重点工作,现场进行消费投诉,并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放管服 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高级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改进服务方式和司法作风,让人民群众诉讼更省时、省力、省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一、全面推进司法公开

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司法廉洁、提升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推动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和庭审直播四大公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体系,确保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举措为公众知悉,受公众检验,被公众认可。

一是实现审判流程公开

审判流程系统直接联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实现审判节点信息实时公开,同时案件当事人在立案成功后可以随时登录诉讼服务网查询案件的承办法院、承办庭室、合议庭成员、是否延长审限、扣除审限、案件进展等信息,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是实现裁判文书公开

省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三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裁判文书572万余份,为人民群众监督审判工作提供便利,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的责任感、改进审判作风。

三是实现执行信息公开

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实现失信人员惩戒、执行信息公开、限制消费人员信息、被执行人信息、终结本次案件信息等执行措施全部网上操作、全程留痕,当事人可通过37个流程节点对执行案件进行全方位监督,满足当事人获取执行信息的需求,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四是实现庭审直播

在实现审判结果公开的基础上,推行三级法院庭审视频直播,对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公开。目前,建成科技法庭737个,已通过X法院庭审直播网直播24.8万多场、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23.9万多场。社会公众还可以随时点播回放庭审视频,查看历史案件庭审信息,目前中国庭审公开网上的庭审视频点击量已达1.1亿次,极大地扩大了审判的透明度,真正实现阳光审判。

二、不断完善网上诉讼服务

X法院诉讼服务网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以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为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智能便民服务平台。

一是能够为社会公众和诉讼当事人提供相关查询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等便捷服务

当事人可以网上立案,在诉讼服务网上提交相应材料,法官审核后的立案结果也通过诉讼服务网予以反馈,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手机短信,及时提醒立案人查询立案结果。立案后,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微信、支付宝、网银、云闪付等多种方式缴纳诉讼费。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法院共网上立案43.2万余件,网上缴费13万余笔,网上缴费金额2.37亿余元。

二是实现案件数据内外网交互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律师输入执业证书号、当事人输入身份证号,经过实名认证后便可上传案件材料,且案件材料可直接"摆渡"到内网审判流程系统相对应的案件,法官登录审判流程系统便能看到醒目的提示,审查后需入卷的还可编入电子卷宗。

三是不断拓展律师服务平台

上线了律师网上阅卷模块,律师提交网上阅卷申请后,承办法官在X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选择拒绝、部分或全部电子卷宗供律师查阅,审核通过后律师可在律师平台中查阅并下载电子卷宗。通过不断完善网上诉讼服务,进一步加深了我省法院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民群众诉讼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三、积极推进"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

为探索完善移动互联时代诉讼新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移动微法院试点基础上,在部分省、市法院推进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我省法院作为全国12家试点法院之一,目前已按照要求实现移动微法院的"我要立案、微信缴费、我的案件、在线调解、计算工具、智能问答、法规查询、法院导航、手机阅卷"等九个功能模块。同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的要求,依托X移动微法院实现跨域立案功能。一方面通过移动微法院将诉讼服务由电脑端向移动端延伸,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就可以完成网上立案、缴费等,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不会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网上立案的群众,可以到最近的法院,由法院帮助立案,实现跨域立案,让群众不用再来回奔波、减轻诉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截至2019年10月底,已通过X移动微法院立案24803件、审核通过13624件,其中跨域立案247件、审核通过142件,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指尖上的便利。

四、上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开发的在线调解平台。目前,我省法院已完成法院专网的审判流程系统与最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省三级法院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司法确认、立案等业务的在线办理。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脑网页和手机端APP登录人民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就能申请免费在线调解。在调解达成后,可以一键自动生成调解协议、网上申请出具调解书、网上办理文书司法确认,还可以网上送达。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可以提交立案申请,平台会将前期调解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文书等自动推送到法院办案系统进行立案,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法院已有1200家调解组织、3995名调解员入驻平台,平台已有调解案件28942件、调解成功10518件、司法确认551件,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调解。

五、上线道路交通事故网上办理一体化平台

该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统一部署的道路交通事故网上办理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公安、法院、保险、鉴定等部门之间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一体化处理,解决了调解难、理赔难、诉讼难三大难题,促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让人民群众在具体纠纷处理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有利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截至2019年10月底,平台在线调解案件24427件,调解成功10430件,理赔总金额达3.15亿余元。

对标先进 积极做好"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2019年以来,省教育厅把"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利企便民、提升全省教育系统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积极与省大数据局协调配合,建立省市县三级教育系统政务服务工作群,上下协调、合力攻坚,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切实转型,服务事项应上尽上

对标X省等先进省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最大限度实现利企便民,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经过"三级十同""四级四同"两轮梳理,厅机关下大力落实"五减一优"工作,对群众办事证明材料、办理时限、办事流程等进行了精简和优化。目前在省政务服务平台设置了59个政务服务事项(其

中行政权力事项29个、公共服务事项30个),涵盖所有教育方

面群众办事高频事项。截至2019年12月15日,网上办件量10.6

万件,位居省直单位成绩单第三位。

二、多方汇聚,推进政务数据共享

为有效向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推送各类数据,工作专班积极

向教育部协调申请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学籍、学历、学位、学校、教师资格证等9类信息数据,结合省级产生的10类信息数据,

最终将19类数据推送至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工作专班技术组克服各种技术困难进行数据改造,并反复测试使之符合数据标准,率先推送电子证照数据260万余条,在省直单位中名列前茅。

三、联系沟通,推进市县目录统一

主动联系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按照省大数据局提供的国家级目录、省级目录,以郑州市、许昌市教育局为试点,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与省大数据局沟通确认后,确定了市级14项、省直管县(市)19项、县级14项政务

服务事项,并规范了办事指南106项要素的信息录入,做到全省教育系统"五个统一",即:事项名称统一、申请表单统一、提交材料统一、样本示例统一、办理结果统一。在各市县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后,不搞"一刀切",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要求对各地特有的政务服务事项予以保留。

四、积极主动,试点移动端开发

工作专班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主动申请成为省政务服务移动端开发试点单位,积极与省大数据局移动端开发小组对接协调试点工作,最终确定在"豫事办"政务服务移动端上部

署33个高频服务事项,一期完成部署17个查询服务事项。组织工作专班人员深入事项涉及单位和处室调查论证,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按时完成相关事项系统和数据的改造对接。

优化审批流程

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网络

放管服经验材料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统一的审批流程、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统一的审批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监管方式,受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一、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省政府成立以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联合审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审批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评估评价办法、项目策划生成以及审批流程图和审批事项清单等4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也都成立

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配套文件443个。

审批事项实现减448个、放61个、并266个、转137个、调153个的目标。二是切实发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工改办)牵头作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开展集中攻坚,实行周例会和日会商调度制度,积极推进改革。三是建立沟通联络工作机制,各省直有关单位和各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及时明确牵头部门和联络员,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传送工作信息,沟通交流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先后组织到厦门、沈阳、福州、杭州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督促加快改革进度。四是建立分片包干工作机制。根据"改革工作向市县倾斜"的要求,建立分片包干制度,及时调整工作专班分工,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单位,紧盯各地审批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和改革措施落实情况。

二、细化分解重点改革任务,优化再造审批流程

对44项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单位,有效保障改革推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直有关厅局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研究梳理出X省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类、社会投资类(除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

类、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类、水利工程类、公路工程类、电网工程类等8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事项清单精简至65项。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按照"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制定了审批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图并正式印发实施,全省各类审批流程中最长的控制在95个工作日,最短的45个工作日。

三、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和"联合审验"

为推动并联审批工作,印发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建设工程领域联合审验、"联合审图",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一站式办理,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目前,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印发了并联审批的相关配套文件,截至2020年1月21日,全省

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施并联审批项目1285个;全

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已印发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配套

文件,全省实行联合审图项目共2121个。

四、建设省市两级"全流程、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依托X

政务服务网,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如期建成,于2019

年6月19日实现与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为加强对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省工改办于2019年7月15日印发《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推动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部上线运行,并实现与省级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全流程、全覆盖"网上办理和在线审批。从省级系统监管数据看,截至2020年1月21日,全省已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在线办理项目4379个。

五、依托X政务服务网,打造"豫快开工"特色专栏

在X政务服务网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特色服务栏目,并以"豫快开工"为主题,打造"豫快图说、豫快承诺、豫快提交、豫快审批、豫快解难、豫快监管、豫快服务、豫快反映"8大板块,有效宣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策,并将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发的建议和投诉微信小程序与"豫快反映"板块进行链接,企业从"豫快开工"专栏直接进入省辖市审批管理系统,更好更快办理业务。

六、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工作

2018年12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投资项

目"多评合一"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投资项目审批4个阶段可能涉及的36个技术性评估事项采取"一次申请、一次告知、同步编制、集中评审"的"多评合一"模式和并联集中办理。2019年1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范围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功能区,由开发区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对区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节能、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环境评价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不再进行单个项目的评估评价,区内的项目全部共享、免费使用评估成果。2019年6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对"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作出明确规定,为项目策划生成和并联审批阶段的技术性评审提供了政策支撑。

七、做深做实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工作

为进一步统筹和协调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提高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进程,推动省自然资源厅印发《X省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策划生成的基本流程以及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的基本职责和审查内容,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成果为基础,统筹协调各部门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建立"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加速项目策划生成,提高政府决策效能。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工程建设项目策划

生成以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为项目策划生成提供了规划支撑和政策保障。

优化高效便利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网络

放管服 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商务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依法履行职能,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简化审批,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坚持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等原则,不断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

(一)全面依法履行职能

实施权责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和创新履职尽责工作机制,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省政府规定赋予商务部门的职责,切实加强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开发区管理、商务领域市场监管等商务法治工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措施,持续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重大项

目提前介入、加强对外商权益保护等措施,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行政审批事项由45项减少为6项,压减87%;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审批中介事项,并将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上网办理,20个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法定办结时限734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174个工作日、压缩77%,便利

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实行有效文件目录制度,对2万余件文件、

函件进行全面清理,共梳理出有效规范性文件70件,全部上网公示,凡不在此目录中的文件,一律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增强了依法行政公信力。

(二)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印发了《X省商务系统行政执法文书格式》《X省商务行政处罚裁量标准》《X省商务系统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X省商务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等各项制度、文本,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每年组织系统内案卷评比1-2次,共评选优秀

案卷30余卷,组织讲评会议对优秀卷宗进行逐项讲评,提升了全系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行政执法人员由53人增加至120人,并建立了12000余家企业的企业信息库,在开展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40余次,检查企业700余家。

(三)积极运用"互联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通过运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积极参与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省商务厅服务事项办理已实现14项三星级、6项四星级,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29个监管事项已覆盖26项,覆盖率89.7%,录入检查数据1500余条,并在检查中创新使用关键词搜索、随机抽取的方式,不局限于已经掌握的企业信息,努力扩大监管的覆盖面;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进"多证合一"、电子证照等工作,接收"多证合一"信息32581条、接收率100%,上传电子证照信息10190条,在省直单位中位居前列;深入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今年以来通过"一口办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余家、一次推送成功率95%,并配合省市场监管局加快建立完善外资企业设立、注销"一网通办",提升外资中小企业设立变更和注销的便利化水平。

二、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

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主动对标国际标准,着力搭建与国际标准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金融等监管创新制度,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经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办确认,X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60项试点任务已完成150项,完成率93.8%。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推进金融开放

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制保障等共性改革试验稳步推进,"二十二证合一"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构建"两体系、一枢纽"差异化试验成效明显。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方面,打造以"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核心的政务服务体系,率先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国务院督查组实地考察评价"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全国领先",并推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演示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X自贸试验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创新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发挥

X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累计达250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一码集成服务等2项创新成果作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开展问题调查等3项举措被国务院自贸试

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向全国推广。经第三方评估,近期拟将26项改革创新经验提请省政府研究后在全省复制推广。

(二)高效便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X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实现制造业类项目注册登记1天办结,简易注册即来即办;开封片区全面实施围绕"极速"效率、"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严"约束的营商环境"四极"行动先行先试50条;洛阳片区企业开办"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实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