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统材料合集51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2/12页)
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
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甘肃省水利厅厅长 霍卫平
(2021年1月28日)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为统一战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
学习贯彻《条例》,要充分认识《条例》在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和好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保持了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法治保障。坚持以《条例》作为总依据、总规范、总遵循,是开展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必然要求。
学习贯彻《条例》,要深刻领悟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在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建设、改革高潮,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正在促成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将为新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与完成,汇聚更多的奋斗力量。
学习贯彻《条例》,要明确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进入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统一战线工作需要积极促进的"五种关系"和需要做好的"四个服务",是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奋斗合力的重要前提。
学习贯彻《条例》,要在守正上讲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首要原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长期以来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共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检验的自觉选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作为最广大爱国者的联盟,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战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学习贯彻《条例》,要在创新上想办法。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思想更加多元、复杂,归聚人心、凝聚共识的工作要根据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盯国际国内形势,紧跟新闻传播和社交方式的趋势变化,创新思路理念、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供给更多增强信心、树立榜样的内容,以精彩的故事说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吸引广大党外人士积极主动地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才能当好参谋、做好帮手和同事,才能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QQ群【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临泽县水务局 李明
(2021年2月4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系统指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生态建设的着力点和方法论,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全力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要求贯穿全书,相对集中于第十三部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认识,充分体现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是对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活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丝毫不可放松的时刻,习近平在浙江、陕西和山西考察时,每一次都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门论述,提出相关要求。这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重大信号,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就是多谋民生之利,既要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门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工作全局,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频繁断流到河畅其流,从浊水横流到碧水清流,从死水微澜到活水润城,良好的水生态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基础。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也充分展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果。水利部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牢牢把
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运用到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环节,切实让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要聚焦优质水资源,增强人民获得感。优质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与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紧密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利部门必须履行好水资源保护节约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水资源管护体系,让优质水资源真正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二要聚焦健康水生态,增强人民幸福感。健康水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承载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水利部门要把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努力让每一条河流成为具有深厚生态底蕴的幸福河。
三要聚焦宜居水环境,增强人民安全感。宜居水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愿景,也是点亮城市乡村、点燃发展新机、成就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多次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既是生存环境之危,也是民族存续之危。水利部门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统筹推进水系联通及农村水系治理,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构建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农村水网体系,促进乡村文明与水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全力构建温州水网
温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狄鸿鹄
(2021年2月5日)
"十四五"期间,温州水利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引,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数字赋能为动能,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构建"温州水网",奋力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为温州建成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所谓"温州水网",是由"五张网"组成:一是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通过实施海塘安澜工程、江河防洪工程、平原排涝工程等手段,三大江干流防洪能力、平原排涝能力全面达标,海塘安全隐患全面消除,筑起防洪排涝挡潮屏障;二是高保障水资源配置网,建成瓯江引水、洞头陆域引调水等工程,实施水源互联互通、联网联调工程,强化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跨区域多源互济的水资源供给新格局,进一步保障城市和农村供水安全;三是高品质幸福河湖网,构建三大江和平原塘河多层级、全覆盖美丽河湖建设体系,加快推进三大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创建一批浙南水乡特色幸福河湖,传承、保护和弘扬浙南水乡水文化;四是高效能数字水利网,通过建设水管理平台,打通部门壁垒,汇集基础数据,共享数据资源,优化部门业务,水利管理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水利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五是高水平水利监管网,通过实施水文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节水行动和水利强监管三大工程,提升水文预测预报、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力争水利管理能力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市域先进行列。
通过编织上述"五张网",最终形成一个集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行业管理提升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网络体系。
为了确保"十四五"水利规划能够顺利落地,我们高度重视开局工作,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最终拟定了20个重大项目作为"十四五"开局标志性工程,这些工程包括了瓯江引水工程、戍浦江幸福河湖工程、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瑞安飞云江治理二期等等,总投资约300亿元,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对提高我市海塘防御、干流防洪、平原排涝能力和构建多源互济供水新格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快实现"江河安澜、饮水安全、河湖美丽、水利智管"的工作目标。
综观发展大势深研发展大事
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兼省引黄济宁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 石建平
(2021年2月19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赋予"四个全面"新内涵,厚植"五位一体"新内容,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安全发展新底线,都是我们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更是我们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结合省情民情行业情,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力。
综观发展大势,系统谋篇布局。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立足"两个没有变"的省情特征,分析出"四期"叠加的特点。联系如何履职去思考,要想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就要深研细究这些发展大势,落实到工作谋划和推进中,增强"四个意识",承接上级部署,心怀生态、民族团结等"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发挥省情和行业优势,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坚持问题导向,尽快补齐短板。争取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投入,把弱项弥补好。坚持系统思维,着力高质量发展,既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深研发展大事,突出工作重点。在"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牵引下,融入国家战略,用足用好重大政策,审时度势、抢抓时机、充分衔接、政策保障,取得实效。科学谋划全局,践行高质量发展,立足新省情,着眼现代化,目标精准化,措施具体化。突出发展重点,推进重大项目。青海的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离不开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积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青海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下足功夫、用足精力,让改革产生活力,让创新成为动力。落实各项任务,明确责任事权。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总结成效和问题,研判形势和路径,制定目标和任务,推进建设和改革。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助力美丽开封建设
开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新
(2021年3月1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30周年,修订后施行10周年。近年来,全市多措并举,奋力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增强全民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取得显著成果。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2020年河南省水利厅牵头开展"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土保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市水土保持工作自机构调整以来各项工作开展稳步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各部门各司其职,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我市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全市水土保持目标及现状
我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复杂多变的气候特征、黄河多次决口的历史遗留问题、密集分布的人口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因素,是造成全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市国土面积5136.9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不含兰考县),虽经多年治理,仍有360.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1%。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69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增强了水土涵养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扎实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
度
2017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下发后,市级水土保持方案审
批进入市行政服务大厅进行审批,通过梳理事项列清单、划转事项入大厅等措施,持续优化涉及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缩减办理时间,积极为生产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提供服务。"十三五"期间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50份。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识明显提高,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施工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
"十三五"期间按照河南省水利厅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2020年,我市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监管重点,通过强化日常监管、方案审批、补偿费征收,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2020年6月由开封市工程建设项目"便捷开工"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的对2020年度建筑工程项目事中事后联合监管联合抽查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集中开展,共开展抽查3次,检查项目16个。此外,监督执法人员对区域内2020年度市本级批复的54个生产建设项目全部开展了专项督查工作,确保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同步开展。
四、不断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活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强化了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全社会了解水土保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营造广大公民自觉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关心支持水土保持发展的良好氛围。市水利局每年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和展板的方式介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制度、保持水土的相关措施、破坏水土资源行为的处罚规定等。开展水土保持进党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传,为《水土保持法》在我市的顺利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居民群众对《水土保持法》的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群众不知情、企业不明白、舆论不理解的被动局面。
五、狠抓水土保持措施项目落实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获得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205万元,分别用于尉氏县南曹乡水土保持生态园建设、尉氏县北康沟河生态绿化项目建设、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和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95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下达市级水土保持补偿费105万元,用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此外,在我市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涧水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7.6千米,建成景观工程面积30.93公顷,生态护坡11.2公顷,土地整治18.11公顷;开封"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15.6千米,绿化面积45.88公顷,水生态修复面积49.94公顷,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寓景观于细微处的景观效果,起到了保护水土资源、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多重效益。
六、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封市水土保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2020年1月24日开封市人民政府以汴政批复
【2020】3号批复通过了《开封市水土保持规划(2019-2030年)》;2020年12月31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汴政办文【2020】22号成立了开封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为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制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我市统筹开展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水土保持总格局奠定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市农业农村部门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项目新建花卉苗木基地3.4万亩,发展特色林果1.9万亩,鼓励贫困村贫困户种植苗圃助力生态建设。市林业部门根据平原地市实际,打造集生态屏障、环境保护、景观美化、防风固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廊道,高标准打造21公里长、面积3876亩的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完成了生态廊道断档补植和林木更替0.34万亩。市财政部门全力落实市级水土保持工作经费,为我市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舆论宣传、依法行政等工作正常开展提供财政保障。市发改部门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水土保持制度,细化水土保持责任,明确水土保持目标任务,确保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七、力争"十四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开封市水土保持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各项方针政策,从摸索探讨到逐步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特色道路。
新形势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腾飞带来了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所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在"十四五"
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部署下,履行相应义务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压实各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统筹协调城市化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开封、幸福开封贡献水土保持力量。
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牵头单位,市水利局下一步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水土流失的"防"与"治",在"十四五"期间,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扎实做好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奋战新征程再创新业绩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谋新篇开新局
台州市水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1年3月3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三个"新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们水利来说,就是要加快水利由支撑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由水利大市向水利强市转变,谋划实施好水利发展"四张蓝图",全面推动台州水利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
一是坚持强水安城,着力构建"大水网"。聚焦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以宏大的视野、前瞻的思维谋篇布局,科学编制《台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快建设现代宜居的山海水城亲水网、安全可靠的防洪御潮排涝网、优配优供的水务协同保障网、美丽共享的河湖水域生态网、高效开放的智慧水利数字网等五张综合立体现代水网,擘画好未来台州"大水网"的战略宏图。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新老水问题角度谋划项目,重构水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治理等"五大格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谋划项目,切实保障好生命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要结合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谋划项目,统筹解决好项目审批、落地等实际问题。
二是坚持以水定城,着力发展"大水务"。聚焦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编制《台州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手段,加快实现市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空间均衡。重点要加快推进水资源保障和配置工程,积极谋划指岩水库、北岙水库等工程建设;加快建成朱溪、方溪、东屏等水库工程和台州市引水、南部湾区引水等重大引配水工程;要加快推动水务改革,尤其要加快谋划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水利部门为基础,理顺涉水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务管理机制,以市水务集团为重点实现"上水、中水、下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最大程度实现水量保证、水质提升、成本下降;要加快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切实
巩固提升农饮水三年行动工作成效,全面保障农村供水水源,加快延伸互联城乡管网毛细血管,真正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三是坚持亲水融城,着力打造"大水城"。聚焦建设"山海水城",科学编制《台州市"幸福水城"建设规划》,谋划实施拥江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幸福水城"谋篇布局,开展"十廊十湖十区""百河千景"等工程建设,把台州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水上台州"。重点是要转变思路,注重水利建设积极融入城市功能集成、城市内涵提升、城市价值开发、城市能级裂变,提升城市"颜值",着力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全市域联动的"水城共同体";要打造亮点,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打造以绿色水系为纽带的城市绿色空间,通过"官河聚心""一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十廊十湖十区"等工程加快打造一批独具台州特色的"水地标";要展现魅力,深度挖掘章安古郡、葭沚老街、皤滩古镇、潮济老街、楚门古街、临海府城-海门卫-桃渚卫-松门卫海防、古海塘、古官河、古桥闸等的水文化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积极推进浙东唐诗之路水文化建设,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优质水文化产品。
四是坚持营水兴城,着力打造"大水利"。聚焦水利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挖掘水资源、水空间、水工程的多维价值,增强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重点要探索水利+资产,水利+资源的投融资模式。盘活水利资产,优化水价形成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实现"水利资产资源化、水利资源产品化";要以数字化改革作为驱动,深化先进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融合,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水利信息化产品,提高水利在数字化治理中的融入程度;要探索生态价值的转换途径,积极通过湖库砂石资源利用、水域岸线资源统筹利用、水利+文旅等方式,探索水利建设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的实现路径。
我那"今非昔比"的扶贫村
集安市水利局驻集安市通胜街道山城村第一书记 李大强
(2021年3月6日)
在集安这一片,以往提起山城村,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穷"字。村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村民的日子就像那坑坑洼洼村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过活。
其实,山城村距离集安市区只有5公里,按理说该有很便利的发展条件,但地处水源保护区,所有的水田都要改为旱田,也不能发展规模养殖业和有污染的企业,这当然就制约了村子的发展。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到集安市里或其他城市打工,村里只剩下年纪大的老人在耕种有限的土地,收入特别低。2012年底山城村就被纳入省级贫困村行列。
这就是我昔日的扶贫村!
2017年,单位领导找到我,让我担任通胜街道山城村驻村第一书记。我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保证一定把山城村扶贫工作做好。我能果断承接,主要是因为我在农村水利战线工作了30多年,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了解农村,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渴望为他们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一家一策,贫困户都有房住、能进钱凭一腔热血我走进了山城村,但驻村第一天的走访,让我的心情越走越沉,那些贫困户的生活状态让我几乎流下泪来,这也更让我下决心"必须让贫困户脱贫"。了解每一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住房情况、身体状况后,一家建一个档案,立马与包保部门联系,为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措施,53户,一户不少,家家的情况一目了然。
贫困户王恒春7,6岁,是视力残疾,而且身患多种疾病。妻子患有心脏病,两人都不能干重活,家里的住房由于多年失修成为危房。虽然国家补助了5万元为他改造房屋,可老两口根本没有能力去改造。看到这情况,我立即联系包保部门,给他们家送去10吨水泥和20立方米砂子,然后又招呼大伙儿帮他盖起了3间新房。房子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村里的苗圃运营后,我帮他安排了看护苗圃的工作,这样,每年能有2000元的收入。再加上政策扶持,他们两每年人均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有房住,有收入,脱贫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