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自然资源系统材料合集52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8/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99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0分钟。

干事创业中凸显。

三、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今年以来,中心党委坚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部党组工作要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深入推进"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创新方式方法,最大化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和业务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心党委开展多样化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与兄弟单位建立党建业务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心人才和专业优势,开展"党员干部进校园"科普宣讲、"净滩增绿"等主题活动。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群建。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群团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关心关爱干部职工;依托团委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创建文体兴趣小组,激发团员青年活力。

三是坚持领导干部走在前。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领导讲党课制度、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带头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党建工作是"凝聚力工程",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党建工作,需要用心、用力、用情。下一步,中心党委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海岛业务和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规划引领共筑美丽宜居金坛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6月24日)

云雾缭绕的茅山境地,碧波无垠的长荡湖,茂密苍翠的茅东林场走进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山湖圩城"四大分区格局清晰明了。金坛立足"区域快速通勤地、产业创新共同体、生态绿色宜居城"的发展定位,以资源规划引领提升城市新能级。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眼于统筹区域空间协同发展、实施要素保障弹性供给、加快城乡融合一体推进,擘画苏南"新蓝图"。

一、厘清城市更新脉络,拓展国土空间格局

金坛按照"奋进苏南发展第一方阵""常州西部新城区、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城市发展目标,聚焦城镇、产业、生态空间,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构建"两城四区"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完善"两城"城市功能,打造品质城市。以老城更新规划和滨湖新城控规为引领,各专项规划为指导,按照《常州市居住区生活圈配套设施标准》的要求,根据常住人口达到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或居住街坊的人口规模时,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有序推进老城的改造更新,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开展新城的开发建设,增强新城活力,推动新、老城协调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优化"两产业区"布局,打造高端园区。以"产业发展引领区、科技创新活力区、国际合作示范区、经济发展支撑区"为定位,科学布局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金城科技产业园、薛埠现代产业园、直溪现代产业园为核心的经济开发区;以"新兴产业高端发展、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千亿园区重点支撑"为定位,升级打造以金东现代产业园、河海大学科技园为龙头的华罗庚高新区。

擦亮"两度假区"生态底色,打造绿色旅游。依托"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绿色城",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强化茅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以生态修复规划为指导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还原生态本色,依托青山、绿水资源打造"宜游"的旅游胜地。

二、统筹规划编制计划,强化资源保障效能

金坛全面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的制度和战略,围绕"两城、四区、六镇、三街道"产城空间布局,推进优化"三区三线"的划定,分类指导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与更新,建立与编制团队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统一开发边界、统一发展理念、统一规划指标"。

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合理安排增量。按照"锁定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用好流量"的总体要求,突出增量保重点的原则,将有限增量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十四五"近期的重大创新载体、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生态环保、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与在编的金坛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四五"近期建设重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进行衔接,保障了南沿江高铁、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中航锂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有效落地。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统筹流量。"十三五"期间,下达到金坛区的规划流量指标为3万亩,在过渡期间,又争取到规划流量规模0.5万亩,其中乡村振兴专项流量指标0.1万亩。按照"先拆后用"的原则,将纳入到建设控制区中的村庄和工矿用地拆除并复垦为耕地后再进行使用。根据前期初步梳理,该区预估有4.35万亩流量规模潜力,其中拟复垦村庄3.45万亩、低效用地0.75万亩、采矿用地0.15万亩。

挖掘资源再造潜能,持续优化存量。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鼓励低效用地和工业厂房进行二次开发,支持工业园区建设4层以上带电梯的高标准厂房,引导闲置厂房通过增资技改或增加建筑面积等方式提高容积率。激活闲置土地动能,对存在违规融资和非企业原因闲置的土地,鼓励通过政府收回、注销权证的方式进行整改,鼓励通过土地二级市场进行流转开发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亩均GDP,严格按照园区定位和土地用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出清僵尸企业,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深化节地创新举措,启动金坛盐盆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地下盐穴高效利用,在新增供地中优先安排批而未供项目,全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三、打破镇村布局常规,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聚合村庄规划。金坛按照"规划先行、建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全域美丽乡

村规划、村庄规划与农村居民点规划三个层次规划的编制,逐步完成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村庄规划的全覆盖。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按时序、分批次启动全区147个保留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初步完成薛埠镇花山村、金城镇白塔村等23个第一批试点村庄编制工作,按照"一村一点、一乡一特色",依次推进、全面实施。

释放点面结合效应,提升村居品质。2020年编制完成《金坛区镇村布局规划(2020版)》,通过明确村庄分类和布局,进一步引导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提升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全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金坛区各镇(街道)全域美丽乡村规划和镇村布局优化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目前各板块全域美丽乡村规划和镇村布局优化规划已形成成果。

探索先试先行经验,创塑田园乡村。契合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工作,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结合朱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实施推进,助力金坛都市田园黄金软米大农场建设。目前已编制完成朱林镇黄金村、红旗圩村、龙溪村以及茅管会上阮(山蓬)村4个村的村庄规划。通过整体规划、多方投入、精准施策,唤醒村域沉睡资源,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6月25日)

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全力精准保障、全面从严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民生建设,为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亮点纷呈。

一、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空间保障

编制《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目前已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示。明确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高地、美丽中国的绿色转型示范区、宜居宜业的高承载发展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样板区"总体定位,提出形成"生态优先、带圈集聚、腹地开敞"的"两心三圈四带"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塑造湖美水清的生态空间,营造"新鱼米之乡"时代气息的农业空间,构筑都市圈引领的城镇空间,拓展陆海统筹的蓝色空间,强化整体协同的国土空间治理,为全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对标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科学编制《江苏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该规划提出"三纵三横三门户"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是江苏省沿海三市首个协同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全省首个跨区域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国首个针对沿海的国土空间规划,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保障。

修订实施《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21年1月15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该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20多年来的首次大修。条例的修订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土地管理改革要求,特色鲜明,亮点众多。一是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设立专章,全面规范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各级空间规划的编制主体和编制内容。二是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明确地方人民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四是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

地同等入市,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程序提出明确要求。五是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并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预防和惩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此外,条例也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审批权下放等方面,明确了相关规定。

二、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

贯彻新发展理念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新要求,以内涵挖潜为总基调,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

强化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部署"苏地码"建设试点,实现建设用地"从前往后关联、从后往前溯源"的全业务协同办理、全流程实时监管和全信息共享共用。向资源存量要发展增量。更高水平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开展调查入库和规划、计划编制工作;落实"增存挂钩"机制,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强化土地使用标准控制。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促进重大改革,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开展住宅用地分类调整,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定土地供应,加大租赁性住房供给,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开展沿江地区腾退化工用地资源整合利用试点,推进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沿江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系统建设。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研究混合用地政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研究制定了2020年度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综合评价考核实施细则,考评范围涵盖土地、矿产、海洋、林业、测绘等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从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资源综合管理效能、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加分项等方面设置5大类44项指标,全方位、系统化对全省各地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节约集约考评充分发挥了"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全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度设区市考评平均得分同比增长5.38%,县(市、区)同比增长2.69%;全省上下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新模式,涌现出一批节地模式(技术)先进典型案例和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如南京雨花台区、无锡市锡山区、常州市新北区、张家港市、盐城市盐都区、扬州市邗江区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发挥了

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强化实时智能监管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构建完善并实施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责任 激励、行政 市场"耕地保护新机制,"十三五"期间省级共完成土地整治约700万亩,新增耕地22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98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签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2.31万份,坚决落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违法用地实时监管系统,部署开展了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打赢打好耕地保卫战。认真组织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助力江苏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得分位列全国第一。

四、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深入研究,用足、用活、用好自然资源政策,千方百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在审批效率上,积极承接国家用地审批权限并下放省级权限,平均节省了166天审批时长;在要素制约上,实行重大项目用地全周期服务监管;在长效机制上,实施"一张清单、一套制度、一项机制、一个专班"保障措施,精准精细服务"六稳""六保"。今年以来,继续实行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核销制,为一批省重大项目提前预留省级计划约9846亩,待项目报批时直接"核销"。分两次预下达各地2021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4.6万亩。

优化形成"模块式、可选择、集成化"的"双信地"(政企互信政企守信)出让模式,在太仓市创新推出"双信地"出让模式试点。项目投资方承诺出让后严格按照出让公告相关要求建设、竣工、投产达标;政府则提供最优最快服务,双方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太仓市已通过"双信地"出让模式供应国有建设用地81宗、面积3165.03亩,涉及投资总额约551亿元。企业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整个时长,由原来的100天以上提速至30天内,从项目立项到拿地开工建设由原来的半年左右提速至60天内,进一步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五、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助力精细化管理

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出台了《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和自然资源调查分类等3项技术标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国家试点全面启动,19个省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基本完成,重点湖

泊、湿地自然生态空间监测和森林、湿地历史调查数据融合等一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抓住国家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监测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中心全覆盖、多频次、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的基础和快速、高效、智能化遥感解译技术的优势,在无锡市开展了自然资源基础调查试点和"星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利用卫星"天眼",开展全要素监测;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探头"慧眼",进行跟踪监测;打造"天眼(卫星遥感)﹢慧眼(智能摄像头)"组合,实现"全域﹢实时"监测。该系统可将卫星遥感监测提取的自然资源全要素变化图斑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和属性分类,开展土地批供用月度监测、疑似违法用地月度监测、生态保护修复按需监测、重大决策即时监测等专题监测分析工作,全面支撑政府智能管理、智能决策。

六、完成智慧江苏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在国内率先完成省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平台研制了8项标准规范,建设了统一的时空基准,形成了5大类、150多个小类、超1PB的全省二三维时空信息大数据集,搭建了一套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时空云支撑环境,打造了开放共享、广泛互联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建立了市县资源统筹汇聚与行业共享交换融合的新机制。平台自运行以来,服务于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全省地理省情、城乡发展、重点工程等时空信息,有力支持政府科学决策;为特色小镇培育、苏北农房改造等重点战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提供了坚实的时空数据保障;为发改、水利、交通等多行业部门提供了多批次的信息化服务支撑;紧密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为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工作提供服务。

七、编制《百年征程奋进江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图集》

编制《百年征程奋进江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图集》。地图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饱含了丰富的历史印迹和厚重的民族精神,用62个图幅,161页篇幅更加全面、立体、清晰地展示了党在江苏的百年光辉历程、百年辉煌业绩、百年宝贵经验。图集以时间或是历史的进程为主线,分"初心""求索""春潮""锦程"4个图组,逐次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江苏奋斗史。其中"锦程"图组由强、富、美、高4部分构成,从"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4个维度详述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红

色记忆"图组从空间维度上以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为单元,分别介绍各地的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场馆。拓展矿地融合实现路径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开展矿地融合探索实践,全面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深入实施特色优质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在宜兴太华镇科学划定了富硒土地8.2万亩,已申报国家天然富硒认定标识,编制地方富硒产业规划,支持富硒招商引资约75亿元,其中部分项目已经落地。建立了富硒农产品示范区约350亩,富硒大米、金丝皇菊、茶叶、小麦、大豆、油菜籽油等富硒农产品陆续上市,促进了地方农业增效,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年均收入近万元,为宜兴市贫困村摘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布局实施了一批影响广泛、社会关注的重大工程。重点实施长江沿线8个生态修复工程,对废弃露天矿山、河口湿地、长江岸线、海岸带以及生物多样性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累计完成206个项目,完成率达98.1%。持续推进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完成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累计完成投资3.11亿元,占总投资67%。大力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提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家试点项目20个,省级示范项目不少于100个"的目标任务。当前,正在加快推进20个国家试点和首批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优化提升试点,支持南京江宁、常州新北等地,结合园博园重点工程建设、长江大保护等,试点探索空间置换、自然恢复、生态补偿等,既为地方发展增添后劲,又探索了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新方法。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丰富,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消除,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确保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凡持省级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且自2020年1月起至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内有效期到期的,许可证有效期自动延续至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围绕近年来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评选,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积极营造参与关注生态保护修复的良好氛围。目前,经两轮专家评选,提名入围案例28个,现已进入公示阶段。

八、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围绕社会所需、群众所求、企业所盼,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自然资源服务

保障地方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市一策""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加快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深入推进交房(交地)即发证4个示范引领项目,各地各部门也集中出台了一批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切实解决了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一是围绕落实江苏省对13个市的发展定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对接各设区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梳理制定了差异化的"一市一策"支持政策举措,如围绕"南京市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标定位,积极支持南京市开展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路径探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围绕"徐州市要矢志不渝推进转型发展,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目标定位,积极支持徐州市加大矿地综合治理力度,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示范样板。围绕"苏州市要把'可以勾画'的目标真实展现出来,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目标定位,积极支持苏州市开展"三优三保"升级版行动,破解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难题,实现土地空间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等。更加精准服务保障各地区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组织开展以"共绘苏乡"为主题的规划师下乡服务,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智力资源优势和特点,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建设了一批规划师下乡工作站,帮助基层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开展驻镇驻村规划服务指导,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提供规划支撑服务。三是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县镇村组联动、多职能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三级确认、人民调解、部门会审等方法,切实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力争年底前实现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应登尽登",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产权与数据支撑。四是在全省系统上下联动深入推进交房

(交地)即发证,优化自然资源审批服务关键环节,落实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交房(交地)即发证在全省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群众在落户、子女入学、抵押融资等方面更加方便。此外,

推动行政审批(服务)链式改革,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同时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实现"交地即开工",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今年以来,完成交房即发证192次,涉及群众5万户;交地即发证871次,涉及宗地面积3230.75万平方米(4.85万亩),成效显著。

九、支持和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2020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的有关内容,2019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到143.8,比上年增长3.4%。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148.5,发展成效指数为142,发展潜力指数为139.4,分别比上年增长2.4%、6.2%、1.9%。江苏海洋经济正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连云港市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5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1%。连云港示范区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合作创新深度开展,连云港主港区国际班列数、中哈物流场站集装箱量、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换装量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落实"湾长制"要求,实施连云新城"蓝色海湾"项目,"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案例和典型经验。2020年,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5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4%。盐城示范区东台片区强化世遗黄海湿地核心区湿地管理保护,与上海市政府共建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推进风光渔一体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滩涂综合开发先导区;滨海片区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涉海产业初具规模。支持南通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2020年10月,南通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通过国家总考核验收,并取得优秀等次。示范城市各产业链项目总投资32.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51亿元,利税8.86亿元,新增出口额9.2亿美元,带动新增就业人数23600人次。

十、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

积极探索地质资料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进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

江苏省地质资料库正式建成启用;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试点工作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淮安市地质资料馆开馆服务,是继泰州、常州、徐州、苏州之后江苏省第5个市级地质资料馆。南京、南通、扬州也正在建设市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汇聚

共享,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目前,已为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徐州地铁、观音机场、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6月25日)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自然资源是生态之源,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我省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