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人社系统材料合集43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3/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51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4分钟。

要抢高端人才,也要抢基础人力资源

无锡市人社局 邢瑞莱

(2021年3月1日)

高端的人才,最终只能是金字塔顶端很小的一部分,而没有塔基哪来塔尖?相信塔基做实了,总有人众里寻他,他会在灯火阑珊处冒出来。尤其是在整个人力资源急剧收缩的现实面前,必须赶紧把战略战术调整到如何做大分母的决策上来。在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不断向高端人才抛橄榄枝的同时,也要把为无锡城市建设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人口老龄化已经不再是"狼来了"的空穴来风,也不是山雨欲来的气象预报,而是就在眼前的既定事实。最近有一份"历年出生人口数"的图表在网上传播,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的出生人口已经降到了1949年以来的最低点。原本期待放开二孩生育会带来的出生高峰也没能如约而至。如此一来,不难预见,在"人才大战"不断白热化的背景下,城市间抢夺人力资源的"战争"很快将会一触即发。所以放在无锡面前的通关密码,再不能是单一地在抢高端人才中全力以赴,而需要双管齐下逆风飞翔,吸纳更多数量庞大的基础劳动力资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用人上需要先转变观念,确立人人都是才的理念。名校的学历固然是耀眼的光环,但只盯着学历,不一定能兑现一个城市的期盼。所以,要不拘一格引人来。落户门槛的适用对象上,可以更加大度一点,凡是青壮年劳动力,在无锡就业的,无论学历背景,只要在一定年龄以下,都可以在无锡落户。同时鼓励年轻人在无锡结婚生子,只要有一个人具有无锡户籍,无论对方有无职业,满足年龄条件的,也能在无锡落户。

高端的人才,最终只能是金字塔顶端很小的一部分,而没有塔基哪来塔尖?相信塔基做实了,总有人众里寻他,他会在灯火阑珊处冒出来。尤其是在整个人力资源急剧收缩的现实面前,必须赶紧把战略战术调整到如何做大分母的决策上来。据西安版的入户指南介绍,在校大学生都能入籍西安,而学历落户的门槛更是放宽到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包括技校毕业的人。无锡每年招收数以万计的外地学生来锡就读职校、技校、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借鉴西安的做法,对就读无锡的学生在入籍、住房、就业等方面给予方便和资助。譬如提供廉租房或者购房免息贷款等,相应的条件是毕业后为无锡服务的年限设置。

无锡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也是很受外来务工人员欢迎的城市。一个城市最好的温情就是没有偏见,所以我们在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不断向高端人才抛橄榄枝的同时,也要把为无锡城市建设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他们若能留在无锡成家立业的话,会有效延缓无锡的老龄化进程。而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市民应享有的就业、医疗、住房、生育、教育等保障服务。

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倡议得到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响应,也让我们看到,只要有人,城市就有活力。原本一到冬天就进入淡季的南长街,今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气。这个经验,可以用在我们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里,那就是要不拘一格网罗天下人才,让无锡更宜居更有朝气。

积极应对人口变革新趋势构建无锡人力资源发展新优势

无锡市人社局规划与信息化处副处长 李湛

(2021年3月2日)

人口是一个城市最重要、最基础、最具决定性的底层变量。人口因素虽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一旦恶化就极难逆转。在当前生育率走低、适龄劳动力趋于下降、老龄化加剧三期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在各个城市"抢人大战"的烽火硝烟里,以往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演变成了一场人口抢夺战,对于虹吸能力不强的二线城市尤其如此。现在全国人口"存量时代"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以后城市的比拼就是"存量人口"空间再配置能力的比拼。在这个大的共识和基础上,再追求提升优质人力资源的配置能力可能更契合无锡发展实际,也更容易在招式趋同的抢人大战中差异化竞争,占得先机、取得突破。

一、着眼长远,系统、精准做好人才招引工作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争实现"四个精准"的目标。

围绕政策制定,力争实现人才政策定位精准。一是同化问题。面对城市间人才政策千篇一律、同化严重的现实,如何在人才政策上有所创新,能在政策的某个关键环节上打造出比较优势,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真正有含金量的新政策,让政策发挥引领作用,是我市人力资源工作突围的一个重点方向。二是定位问题。无锡人才招引工作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二线城市的领头羊,应积极与一线城市人才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努力承接一线城市优质人力资源溢出和转移,与二线城市阵营展开争夺。三是主攻方向问题。在头部城市发力、国家战略支持、核心区位赋能下,我市对顶尖人才招引并无相对优势。不妨把主攻方向调整到中级段位人力资源和适龄劳动力人口上,做大总量,厚植发展潜力。

围绕体制机制,推动实现人才体制机制发力精准。一是人才工作格局问题。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和人才问题已经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实施的关系亟需理顺。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是各条线专业人才的具体实施部门。所以人才工作需要所有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才能有显著实效。2017年武汉整合组织、人社、科技、经信、招商等部门力量,合署办公成立了"招才局",统一谋划部署全市人才工作。无锡也可以步子再大一些,参考武汉模式成立"招才局"。二是人才工作主体的问题。在引才主体

的问题上,政府只是搭台,企业才是主角,真正应该发挥主体作用的是企业。但实际操作中,有政强企弱现象,不少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并不积极,人才引进和企业需求、产业结合不密切。要在制定杠杆效应好、乘数效应高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政策上做文章,调动、激活引才用才主体的活力,积极营造政府搭台、万众引才、市场配置的生动局面。

围绕合纵连横,实现对人才工作难点的精准突破。合纵连横就是要善于与一切优势资源进行对接,为我所用,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就是借力、借势、借智,实现跨越赶超。要以人力资源工作中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为靶心,定向发力。比如针对高端人力资源招引,可与国际国内一流引智平台,如领英、赤兔、猎聘等进行对接,深化政府和猎头机构合作招引的新模式。在扶持猎头联盟的基础上出台鼓励人才服务机构参与招才引智工作的相关政策。企业借助猎头机构成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企业支付的佣金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

围绕人力资源配套服务,实现留人深度的精准延伸。人力资源服务保障体系,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参照系"。通过建设充满机遇的事业发展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宜居便利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确保人力资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既要让人才在户籍、住房等人生大事上没有后顾之忧,也要让人才看到无锡在资金、平台、荣誉授予等方面的优势和诚意。让人才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有美好的当下生活。针对高端人才,探索推行"人才管家"模式,强化一站式服务窗口功能,为人才提供"全方位"贴身服务,实现服务事项"专人专办、全程跟踪、服务到底";针对基础性人才,建设人才服务综合平台,结构化服务模块,标准化服务流程,确保人才零成本来锡,将服务打造成我市人力资源工作的特色亮点。

二、敢于创新,更加重视对基础人力资源的引进

基于上述方向性建议及目标,分别对高端和基础型人力资源招引提出以下具体实操方案:

揭榜挂帅结合飞地模式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下好"揭榜挂帅"这盘棋,围绕需求"寻榜"、聚焦痛点"发榜"、强强联手"揭榜"、真金白银"奖榜",把"揭榜挂帅"打造成为我市聚集高端人才的新抓手。尽快构建企业出题,政府搭台,全球智力资源协同破题的生动局面。在组织形式上,要足够灵活,实行结果导向,能带团队来锡的热烈欢迎;不能来的,就搞"柔性引才"、建"人才飞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算总账、长远账,做好基础人力资源的引进。整合政府各部门优势资源,针对本科、大中专学生,设计推出"路费全免,锡望你来"等类似的优惠政策,用优惠模式获取海量人才,把来锡人才的流量做大。人来了,展开推介落户扎根就不远了。即使最后一些人没有留下,但"充满温情和水"的太湖印记也会深深烙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且这些流量带来的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的井喷,会给城市带来显著广告效应,算总账、算长远账是很值得的投资。此外,在老龄化加速来袭的当下,在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人才的定义要更加包容。只要年轻就是人才,要把招引适龄劳动力人口尽快摆到与招引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尽早加以谋划。建议我市尽快对40岁以下人口放开户籍限制,再辅以包含园林卡、交通卡、生日券等福利的"新市民卡"作为入籍关怀大礼包,依据来锡时间长短,低门槛、分阶段兑现。

出新出奇用营销思维做人力资源招引。信息爆炸的时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好的城市、好的政策、好的岗位如何找准传播阵地,精准将信息推送到目标群体,引爆话题传播,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领域。可以对接头部主播,比如罗永浩等经历丰富且极具个人魅力的多行业创业者,进行以才引才。此外,开展云端引才、直播张榜、直播带岗也是不错的办法。

科学谋划促发展绘就蓝图展新篇

元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罗建梅

(2021年3月10日)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人社干部应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积极探索服务构建人社发展路径的新格局,为促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蓝图,展现新篇章。

提高认识抓机遇。深刻认识"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继续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织密社会保障网,扎实推动人社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抓发展。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在真学真用、真抓实干中推动新时期人社事业创新发展,在服务民生工作中扛起人社担当,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蹄疾步稳抓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改革落实落地,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规律抓提升。以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与者、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的重要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维护者的基本职责,树立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等价值理念,明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等科学方法。注重依法行政、规划引领,全力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事管理创新,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人社事业发展更加科学、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提高水平抓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时代潮流,主动适应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坚持服务对象、服务网络、服务功能全覆盖。加强协同联动,优化再造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质

量,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强化思维抓落实。在经济领域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基本思路,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定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县;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着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努力开创人社事业发展新局面。

从严治党抓素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内部建设全过程,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专业水平、干事创业活力,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锲而不舍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蓝图业已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人社部门将顺应时代脉动,找准人社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征程,共同谱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以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光进

(2021年3月19日)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社会的"基本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两次来陕考察都要求我们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特别是要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出台更多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政策,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的就业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陕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以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

一、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筑牢就业基础。将保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通过发展增岗位,筑牢就业基础。要完善实施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组织实施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坚持实施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准的宏观调控,推动财政、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形成经济就业双增长的良性循环。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促进就业合力。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激励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更多吸纳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综合运用资金补助、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稳定现有市场主体,催生新的更多市场主体,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扶持政策,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

保障重点群体,稳住就业基本盘。全面实施就业精准帮扶行动,扎实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畅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渠道,持续加大企事业单

位等招聘力度,支持基层创业。聚焦城市困难人员和低技能劳动者,实施"技能陕西"行动,着力打造陕西技工、陕西家政、陕西小吃品牌,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聚焦农村低收入人群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以更加稳定的收入更为可靠的保障支撑高品质生活

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收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每两到三年在经济增长和劳动率增长的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工资指导线应用,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服务。实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增加一线劳动者报酬。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乡镇工资补贴制度,提高基层人员待遇。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占新增就业41%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用人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综合考虑物价上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切实保障、有效促进各类人员合理流动。

持续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依法依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合同签订履约率。指导共享用工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对重点行业的突出用工问题治理。推动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加强高温严寒劳动保护工作,强化日常劳动保护。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建设,强化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常态化开展执法专项检查。

三、以更加快捷更为便利的就业服务推进高效能治理

打造"实名制"精准就业服务系统。围绕"找工作、保权益"主体功能,拓用户、强服务,做实做优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横向贯通省级相关部门、纵向联系省市县三级网络,努力实现就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争取尽快实现个人用户注册500万人,企业用户注册6万户。形成高效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培育10家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20家国

家级诚信服务示范企业、100家省级诚信服务示范企业,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1个、省级4个,带动行业快速发展。到"十四五"末,全省人力资源机构增加到4000家,年营收规模增加到600亿元。

聚焦重点群体设身处地提供服务。持续抓好就业援助工作,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活动,重点做好城市困难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员就业帮扶。依托1137个县镇标准化就业创业中心,为返乡农民工等提供创办企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等"一站式"服务。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实现失业登记、失业金线上申领渠道。进一步拓展社保卡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推动实现个人服务"一卡通办"。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锻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队伍,努力实现"服务一生、保障一生、记录一生"的服务宗旨。

真学精谋真抓实干

梅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伍卫华

(2021年3月21日)

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意见》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明确了9大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有2处点到梅州,这足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梅州苏区的特别关心、特别支持。《意见》的出台为梅州加快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心剂",极大增强了苏区老区人民幸福感。全市人社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习落实《意见》精神。

要认真学。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要紧紧抓住加快苏区振兴发展的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带着感动、带着感情,拿出激情、拿出热情,不忘初心、感恩奋进,用心用情用功学习研究《意见》,真正学懂、研透、用好这份重要文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民生是第一追求,着力把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扶持外出务工、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进技工院校建设等这些涉及人社领域的目标任务落实好,为推动梅州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贡献人社智慧、人社力量,在服务群众中展现人社风采、体现"人社温暖"。

要精准谋。各级人社部门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认识,掌握政策要点,增强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扩宽视野,运用创新性、开放性思维,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找准服务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认真制定政策、谋划项目。"十三五"时期,我市各级人社部门深入研究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累计争取资金128.81亿元,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建设中,省厅的项目建设资金都优先考虑梅州、倾斜梅州、帮助梅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有力推动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策应全市发展战略,围绕构建"5311"产业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双区"建设等方面争取政策支持;要围绕社保基金、梅州市技师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设、"南粤家政"产业园项目建设、"客家美食步行街"建设等争取资金支

持。同时,要在推进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项目和工程建设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要主动跑。全市人社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对党中央高度负责、对梅州苏区振兴发展高度负责、对梅州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用足用好政策、大力争取项目资金作为今年的一项刚性任务,认真研究《意见》及其他相关政策,从中找信息、找线索、找机遇、找项目、找资金。要主动加强与省人社厅、国家人社部的沟通衔接汇报,积极向上反映梅州人社的诉求和需要上级支持的事项,积极争取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加大对我市人社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梅州,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项目。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尽锐出战,以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精准策划项目、奋力争取支持,坚决做到政策落实、资金到位、项目落地。

要扎实干。全市人社部门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进一步抓好民生这个"第一大事",认真实施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尤其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让每一名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完善和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要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及时调整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提高参保群众社保待遇水平。要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推进公开招聘、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职工自身依法维权与政府维权相结合,劳动关系主体自主协调与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外部调节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密切关注不同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有效解决因改革和利益调整带来的各种难点问题。要下大力气消除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人社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易办"推动人社信息"智慧治理",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上线"粤省事",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

谋发展惠民生不断完善全民社保体系

海东市人社局党组成员、社保局局长 王海莲

(2021年3月26日)

通过为期三天的专题研讨学习,自身对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做好工作、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此最深刻的理解是: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扛起新使命

一要深刻理解做好社保工作的重要意义。社会保障是党和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贯彻党委政府重要部署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我们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认识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奋力前行,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二要准确认识发展社保事业的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统筹层次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保障了基金可持续运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精会神抓好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不折不扣落实每项部署、尽心尽力做好每件工作、全心全意服务每位群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正确看待社保领域存在的短板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具体到社保领域,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保障等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社保经办工作的重心将发生变化。另外,国外疫情形势持续恶化、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新变化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势必对社会保障工作带来新的变革和任务。这些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