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余爱民(第3/4页)
党的十七大召开前,我给俞正声书记送了一个书信式的调研报告《乡亲们的心声》,总结农村十大好政策,反映当下八个大问题。当时有朋友也劝我:"如此盛会,何必添堵,写那么多问题,影响俞书记政绩啊!"我不是这么想,任何时候都要反映实情,越是喜庆越要冷静。俞正声书记对这篇报告非常重视,当夜给予重要批示:请常委、副省长阅。此件反映的情况和问题符合农村的实际。时任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同志批示:此件印发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按照俞正声同志批示意见,这篇报告连同相关材料存入湖北档案馆,国家档案馆也保存了这套资料的复印件。我被作为档案馆嘉宾前往参观,看见这套资料存放在唐、宋、元、明、清铁柜子的后面,作为"永久史料"保存。档案馆的领导笑说:"你的调查报告和这套材料已经永垂不朽了啊!"
我从这些"报喜亦报忧"的实践中体会:
(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三条:坚持做人的良知,坚持知识分子的理性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知识分子有勇气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坚持共产党员的品质。做到三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保持三过:一切须从实践过,须从群众过,要从大脑过。
(二)涵养怀疑与批评精神。即使是圣经和论语经典也不要盲信,即使是过去和外地经验也也不要盲学,即使是领导和上级指示也不要盲从,崇拜和迷信不可取,跟风和媚俗不可取,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不可取,越高大越要平视,越热闹越要冷静,越欢庆越要忧虑,越高度统一越要独立思考,紧密联系实际,涵养成一种正常怀疑与理性批评的精神。
(三)把握三头。少写枕头文章(歌功颂德,让领导睡得舒服),多写砖头文章(抡砖头拍窗,让领导升堂),不写子弹头文章(有攻击性的)。
(四)相信领导开明。我们要相信领导的开明而不必搞得那么世故老到。记得那年底省政府召开农村政策座谈会,会议中餐上刘友凡副省长起身下位敬我的酒,表扬我的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大量地占有材料让人信服,二是语言朴实生动有表现力,三是有个人观点,他说:"我对你写的观点,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我跟刘省长说:"我不会因领导不同意我的观点而不敢写出来"。友凡同志说:"这话说得好,就是要有个人独立思考,就为这句话干一杯!"
五、文风要清新
调研报告是写给领导看的,要让领导愿意看,这就要研究调研文章怎么写的问题。俞正声书记曾在我的一篇关于种田大户调研报告上作这样一个批示:此文很长,但易读,可发到县市领导参阅。正是这个不一样的批示,让我认真地考虑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一)改进文风。习近平同志有个关于改进文风的重要讲话《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总书记这个讲话是新时期所有文章和讲话的"指南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我学习后,写了一篇体会文章《提倡短实新活深,反对长空假浅俗》。我认为,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该是观点与数据事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结论与对策建议相结合。当然要遵循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语言准确、篇幅适中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七有一无"标准。我对写文章(不独指调查报告)有一个"余氏标准"--"七有一无"标准:"七有"是即文当有识(见识)、文当有理(道理)、文当有情(感情)、文当有趣(情趣)、文当有物(事例)、文当有文(文采)、文当有句(妙句)。前"四有"--有识、有理、有情,有趣是灵魂性的东西。我以为,第一境界为有识,第二境界为有理,第三境界为有情,第四境界为有趣,四者兼得为最佳境界,能有其一都算上乘境界。内中第三有(有情)乃为文之气质,无感情之文有如无气质之人,此情应当是亲民爱民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吹牛拍马之伪情,应该是实事求是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哗众取宠之虚情。第五有(有物)为躯体,躯体要强壮、健康,事例要丰富、典型。第六有(有文)为外表,我这里多指语言这个外表,外表可华丽可朴实,酌文而定,写农村问题调查,以朴实自然为美。我以为朴实生动最难得。第七有(有句)为闪光点
(外表与内在的都可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倘有一妙句,全文自风流,调查报告能出精彩的观点,经典的句子,或者能有让人记忆深刻、引用经常的一两个事例,那也就成功了。所谓不求万言垂千古,但望一句入人心。这种成功,常见妙手偶得,也可刻意磨得。我说的"一无",就是敢于无视文章套路的意思,文有定法,文无定法,有可以变,无就是变。毛主席是写调研文章的大师,我细读毛主席的经典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一个体会就是文无定法,变即为法。他的这个报告好像与过去包括现在的调研报告写法不大一样,至少有两个地方可能在我们有些办公室主任那里通不过,一是写得太细太碎,一项项的事写得清清楚楚,详细生动,14件事一一写来,竟写了1万多字;第二是结构不够匀称,8个段落,第8段竟比前7段之和还要长,全文1.8万字,第8段就占了1.1万字。后来再读三读,愈读愈觉毛主席文章绝妙,妙在哪?妙在变,形式服从内容,文章服务革命,打破戒律,自成一体。毛主席写文章自如挥洒,浑然天成,进入了一种化境。
(三)引通讯写法入调研报告。记得我刚从报社调进办公室的时候,同事们指导我,说办公室写材料与写新闻是不同的,怎么个不同我一下子不清楚,可我想,能不能让二者相融相通呢?说实在的,传统的办公室那些调研材料我还真的不大喜欢看,我琢磨,能不能像写通讯一样写调研文章呢?第一是把通讯里面生动活泼的事例包括传神点睛的细节描写手法引过来,第二是把通讯里面的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引过来,第三是把通讯的灵活多样的结构引过来,三引之下,调研文章是不是就变得活泼而不呆板了,变得生动而可读了呢?我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写着。
(四)改变三段式结构。所谓三段式结构,是指成绩、问题和建议,或者作法、经验和启示,或者问题、原因和对策,反正三部分。这是调研文章的一般结构。我写《江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也想过用三段式写,一写他们的作法,二写他们的经验,三写启示和建议。我在学习中看到此前有几篇外省考察报告,都是这种格局,我就有意识地变了一下,只写启示,9个方面,平面排开,把他们的特点、经验和我省的对比情况以及我的建议都摆放进去了,溶立体于平面,凝丰富于简练,藏巧于拙。省领导给了个八字批示"九点启示,十分可贵!"
(五)大量使用群众语言。我体会,无论是写调研文章,还是写领导讲话,要学习运用八种语言,即领袖语言、学者语言、历史语言、外国语言、诗词语言、歌词语言、群众语言、网络语言。这里特别说说群众语言。既然我作的多是农村调查报告,理所当然地有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说的话,也有那些地方的方言、谚语、歇后语包括故事和笑话。这是我的一大"传统优势",我在农村基层干了多年,别的收获不多,老百姓的俚语方言我备足了一仓库。我写《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用了几十个农民说的"段子",比方说写到有些地方六合彩泛滥:"七点钟人人都在商量,八点钟个个人心惶惶,九点钟家家打儿骂娘";写到偷盗特点:"城里偷在下半夜,乡里偷在上半夜";写到什么是宗族房头:"一姓湾里大房压小房,杂姓湾里大姓欺小姓";写到迷信活动抬头:"有物为证,一家一神台,一村一神堂,一方一庙宇;有人为证,巫医比赤脚医生多,道士比村干部多,信徒比党员多",这些语言都是老百姓的原创,特别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六)让报告标题生动起来。标题具有点睛作用、吸引作用、审美作用。我原来做县报总编,一直认为"好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追求着"题不惊人不肯休",甚至"敢与大报叫板做标题"。调研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模式,那就是关于+内容+报告。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太刻板了,太枯燥了,太机械化了。创新就是改变。一是多用主题加副题,多用主旨作标题,二是多用修辞手法作标题(设问反问,比喻夸张、拟人拟物、排比对联等),三是灵活多变作标题(数字题、人物语言题、古诗词题、叙述描写议论题等)。总之尽可能把标题做好、做活、做美,做得如美女的眼睛。我给自己调研报告标题分了个类,有十类标题。一是陈述题。比如《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来自农业大县监利县的调查与思考》《监利百村化债调查》。二是主旨题。比如《湖北仙洪试验区:创新建设新农村》《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当前我省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调查与思考》《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益探索--荆州荆门调查》。三是设问反问题。比如《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监利县百村调查报告》、《乡镇财政所不收税了干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形势怎么干--对我省信访工作的调查与建议》。四是比喻题。比如《甜蜜的事业--湖北柑橘产业发展调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一次大手术--监利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功启示录》。五是对仗题。比如《九条政策不理解,十个方面受影响》、《让我栽上两岸树,帮你疏洗一条河--洪湖市"林水结合"模式值得全省推广》《百年机遇当抓住,万顷青山在等待--湖北林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六是抒情题。比如《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锦绣文章--洪湖市创新建设"锦绣梅园"新农村小区调查报告》《喜看科学发展观,生根发芽在山村--湖北赤壁市双丘村新农村建设调查》《迎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春天--湖北省小型水利建设调查报告》。七是诗词题。比如《红红火火新生活》、《百里仙洪涌春潮--来自仙洪试验区的报告》。八是拟人拟物题。比如《江汉湖区跃起一条鱼--仙桃市泉明水产合作社调查》。《奔腾的群山--七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调查报告》、《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试点调查报告》。九是排比题。比如《立即改马上办消民怨促和谐--关于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与问题的建议》。十是感叹题。比如《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纪实》、《大荆州一定要发展起来!--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研究报告》。十一是成组题。比如《如何挖万塘--2012年全省"三万"活动前的调查报告》《如何管万塘--省委政研室六个一管理模式调查报告》;《大冶农民侯安杰,跨市种田两万亩》《中国粮王刘文豹,规模经营三十年》;《转型升级新黄石--黄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通江达汉兴孝感--孝感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总之,调研文章的标题是可以作得"靓"一点的,大可不必穿清一色的中山装,让人觉得沉闷和刻板。
上一篇:调研文章的观点提炼和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