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两会”热评汇编(13篇)(第6/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8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7分钟。

三、统一绩效评价标准,实现"车同轨""书同文"

第一,整合基本支出定额、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支出标准是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需要同时确定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从实践层面分析,定员定额管理范围亟待规范,主要是基本支出如会议费、差旅费等定额标准已作为"两上两下"部门预算编制抓手;项目支出除城建、农业等定额标准外,其它行业、领域均没有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与基本支出标准定额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形成"两层皮",绩效评价"衡量性"差。

第二,全成本绩效管理的理念亟待确立。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进行绩效评价者"众",能够打通各预算参与主体功能边界、不讲求经费来源、全过程运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者"寡"。应进一步探索建立以成本定额标准数据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字财政建设围绕"降成本、提效能"为预算绩效管理赋能。

第三,预算绩效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框架亟待完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现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和核心绩效目标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明确了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特别是PPP项目、专项债项目等绩效评价办法陆续发布,为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便于开展横向衡量、鉴别。

四、强化重点环节绩效评价,突出编制、执行和决算

第一,坚持预算编制绩效目标导向,着力评估"要不要"。各级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要对贯彻落实上级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按照"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论证其"要不要",以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二,坚持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着力考察"准不准"。切实贯彻"谁支出、谁负责"方针,完善国库预算资金调度管理,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动态"双监控",对偏离年初政策绩效目标的,要查找问题症结并及时纠正。要跟踪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运行动态,精准、精细项目进度和绩效拨款。严格责任约束和激励约束机制,对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的严格终身责任追究。

第三,坚持决算全面开展评价,着力"好不好"。当前,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政策和项目决算等评价尚未全面推开。部门决算、单位决算受制于年初预算绩效目标缺失,部门单位整体绩效评价公式化、模板化尤为突出。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和项目评价,并着力在"好不好"上下功夫。

五、规范重大政策、项目评价,抓住"牛鼻子"

第一,注重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根据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对各行业、各领域、各层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事前要按照绩效评价流程开展预评估,特别是要对政策的风险等级、脆弱性、环境影响外溢性、预算能力、吸收和利用指数、经济成本和可持续性等,作为关键核心指标加以评估。

第二,夯实项目绩效指标设计基础。根据财政部核心指标框架体系,考虑到所有政策最终以项目为载体来体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重点应包括成本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四类一级指标。其中,成本绩效指标作为一个崭新的评价工具,目前仅局限在基建工程、大型修缮、政府采购类项目,按照成本绩效管理实践需求,在基本支出中的公用支出事务和项目支出也应实施成本绩效管理。

第三,强化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选择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是强化绩效评价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价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改变由预算部门和单位承担评价经费做法,创新在财政统筹下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在各级政府预算中单独核定绩效评价经费,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最大限度规避道德风险。

两会热评 "屏对屏""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

"我们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又是一年春来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隆重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他们中的8位,走上首场"委员通道",回答来自媒体的提问。

与此前"屏对屏"隔空提问交流的形式不同,时隔三年,如今政协委员再度和记者"面对面"。有的谈党史学习教育,有的谈国产大飞机"家族",有的谈基层卫生体系建设,记者开门见山抛出疑问,委员专业解答回应关切。现场的问答互动干货满满,尽展履职风采。

"委员通道"自2018年诞生后一直延续,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清新有序的会风。

从"屏对屏"到"面对面","委员通道"上小小的细节,变的是具体形式,不变的则是履职为民的初心使命。这条"通道",见证了政协委员咨政建言的奋斗历程,是全国两会备受瞩目的活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从"屏对屏"到"面对面"的,还不止是委员与记者。

五年来,全国政协推进工作创新,高度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赋能政协履职,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视频调研,创建委员履职平台,先后开设主题议政群144个、发言9.1万余人次,网上提案提交率92.17%。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借助"屏对屏",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变为可能。

开幕首日,在进会场前和出会场后,大会堂里不少委员在热烈讨论着。他们中有些是连任的"老朋友",也有的是新任的"新面孔"。齐聚北京,让不少此前一起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群友""网友"线下见面,充分交流。他们带着来自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的基层经验和调研成果,面对面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有意思的是,"面对面"之后,"屏对屏"也还在继续。

人民大会堂里,中外记者用摄像机、手机等设备,实时向全球传递这场盛会的最新情况;大会堂外的台阶上、各委员驻地里,网络直播、视频采访也热闹非凡,委员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两会的精神带回去、传出去。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