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2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73篇(第36/4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71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8分钟。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17日05版)

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人民观点)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原因

实现社会有序运行与社会活力迸发相统一、相协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春回大地,神州渐暖。在北京,周末各大商圈人潮涌动,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在上海的自动化码头,超大型货轮有序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在陕西延安,南沟村的乡亲们忙着管护苹果树......今天,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保持和谐有序,呈现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时代画卷。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实现、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

在科研领域,下放科技管理权限,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科研人员松绑,极大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原因。让经济社会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还要深化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实干创造业绩、奋斗创造幸福的正确导向,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世界现代化历程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都要经历一个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高发期。在追求现代化的艰苦卓绝奋斗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不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更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应对转型阵痛、确保社会长期稳定,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有序释放。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秩序的框架下,保持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才能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汇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秩序代表着社会的有序、和谐与稳定,而活力则蕴含着社会的丰富性、多样性。健康、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焕发活力的前提和保障,社会活力的奔涌则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秩序的提升,活力和秩序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实现社会有序运行与社会活力迸发相统一、相协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前。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活力奔涌的中国,也是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以安定有序赢得长远,也要以旺盛活力提供动力。科学有效协调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保持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定能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7日05版)

构建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体系(新论)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了指南。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文章,深入阐释如何更好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编者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同时,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当此之时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由大变强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微观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等不断涌现,为质量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创新基础。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构建起"市场竞争促进质量、政府监管保障质量"的制度体系。在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的基础上,全面构建起以市场化质量定价体系为基础的内生动力体系,实现政府和市场激励兼容,让质量成为利润来源的基础和消费改进的关键。质量的提升可以推动产品性价比的提升,从而带来竞争力和利润,这样一来,市场主体会由于利润的牵引而追求质量提升,从而在客观上形成质量强国建设的微观基础和内生动力。

还要看到,政府监管体系和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质量市场高效运转的前提,我们还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部门发挥作用应更多运用法治化、制度化的方式,提供更高质量的制度供给,通过充分披露产品质量的信息,改善市场主体质量鉴别的能力,缩小供求双方在质量上的信息不对称。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着力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