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省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2页)
(三)推进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一是深入开展名山带富行动。加强名山公园与周边镇村的资源联通、市场联动、品牌联建,促进各名山公园的合作,推出特色游线。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等标志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绿道、游步道、防火道等设施,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额50亿元以上。二是深化融合发展镇村建设。巩固提升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创建成果,将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产业共建发展、未来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入口社区建设,提升和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优化社区环境,提升乡村风貌,打造新型民宿,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保护地内体验、保护地外服务,成就"富春山居"新图景,有效推动名山游+乡村游促进地方增收,带动百姓共富。三是深化产业联动发展。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内及周边村镇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发展林下经济,适当发展铁皮石斛、林下灵芝等中药材种植,拓宽当地居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引导当地镇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科普研学和生态教育等新型自然体验产业。打造具有自然保护地品牌标识度的产品和特许经营项目,引导鼓励当地镇村参与特许经营。
(四)深化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已列入省人大明年一类立法项目,明年11月要提交条例草案审议稿。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交高质量草案稿。明年还要继续做好《XX省自然公园条例》的调研论证和工作,建立起统一的设立、调整、规划、分区、保护管理等基本制度,依法规范各类自然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二是深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试点。进一步总结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试点成果,制定《XX省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数字化标准》,推进规划成果规范化、数字化、可视化,有效衔接国家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系统,提升规划审查审批效率和监管能力。同时,对由市县立项的必须且不可避让自然保护地的建设项目,探索简化流程开展审查和出具意见。三是建立保护地管理综合评估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管理综合评价,有利于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格局、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与灾害等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自然保护地成效评估、监管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要研究指标体系,规范技术方法,明确评估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构建本底资源数据库,建立资源动态变化档案,构建自然保护地综合评估体系。四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是负责日常建设、保护、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省林业局党组十分重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去年还专题进行了调研,探索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新模式。各地要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为契机,以整合优化方案所确定的自然保护地整合现有力量,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要求,合理设置管理机构,确保每一个保护地设置管理机构,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干",为自然保护地高质量保护管理工作打好组织基础。
岁末年初,进入了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各自然保护地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要加强防范,督促各经营单位履行好防火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同志们,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省委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久久为功,锐意进取,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之地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