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大学副校长在2023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9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分钟。

--大学是社会的灯塔。大学不只是创博之事,还是传递价值观的地方,大学应占据社会的精神高地,成为普罗大众心灵中仰望的净土。大学是社会的灯塔,当社会陷入黑暗时发出光芒。点亮灯塔的是思想,没有思想的大学,就是没有光明的大学,就是被笼罩在黑暗和世俗中的大学,不能给人指引方向,也不能引领社会前进。

--大学是创新的活水。大学是一批值得尊重又有经验的人和一批充满激情而又渴望知识的人激荡思想的地方。鲁迅先生在《我观北大》一文中说"北大是常新的。"其实这是对所有大学的期望。为什么大学常新?因为大学每年都有新的学生,每年都有新的教师,如果大学每天再有新知识、新见解、新思想的产生,大学就真正成为社会精神财富的源头活水。这样,不但大学是常新的,一个国家和民族,也将是常新的。

--大学是真理的福地。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心生景仰之余,又不免感叹其深意:圣贤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地位也不高于真理!倘若没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境界和勇气,苏格拉底之后就不会有柏拉图,柏拉图之后也不会有亚里士多德。耶鲁大学的校训是"光明与真理",是否有光明在于真理,真理即光明之意呢?

--大学是文化的酵母。一个人可能有三个"母亲"来塑造其品格:自然人格是生母给予的,民族品格是祖国赋予的,文化品格则是母校给予的。大学既传授知识,也滋养文化。不同的大学,可能有不同的文化,那就是一所大学所处的传统、所秉持的理念以及洋溢于外的校风。一个人进入了大学,就像进入了一个发酵池,会受到大学的熏陶,母校的文化感染,可能会与他终身相伴。

--大学是知识的源泉。大学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储藏知识、创新知识。大学不是公司,是非营利的,因此可以专心于知识和真理。大学不是政府,无须随一时的政治需要或俯或仰,因此可立足长远,心无旁骛地追求知识。大学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天中国的大学被赋予了更多这方面的期望,特别是在知识创新方面。由于产业界对长远的基础研究缺乏兴趣,大学的作用于是再次凸显出来。

--大学是道德的高地。大学有两堵墙,一是有形的墙,墙外是世俗的,墙内是高雅的。大学内的人,成为一个道德共同体,遵从高尚,创新文明,拒绝世俗,拒绝公利。另一堵墙是无形的,心灵上的,大学教员应有一种道德的担当,自觉做公民的表率、社会的楷模,否则不能为人师表。

--大学是良心的堡垒。大学是收藏社会良知的地方,当社会无德时,大学还有德。当社会因为物欲横流、政治专制而使人们心灵退化堕落的时候,大学还应以其独立、自由、公正的品格坚守着、抗争着。企业会因为逐利而不顾公益而无德,政府会因为派系斗争、丧权辱国而无德。如果一个社会连大学都堕落了,社会的良心也就沦丧殆尽了。有大学对社会的良知,才有"五四运动"。大学关心政治进步、法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公正,这四个方面是大学的良知所在。

五、归纳小结

(一)相对于小学,大学就是大学问、高级学问、高等学问,就是博学,因此"博"与"大"常常并称。中国古代的"大学"定义,强调了一个人博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就是"为政",经由掌握学问而投身现实社会生活,从而实现人生理想、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的崇高境界(止于至善)。

(二)大学之大,包括大德、大爱、大学问、大师、大楼,以及学人、学府、学问、学业,是所有这些元素的综合共同体。这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并由此派生出其他一系列区别于社会其他制度和机构的特征。

(三)机构和场所是日常人们感知大学所使用的一个最容易、最方便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是汇聚"大"和"学"两方面所有元素的一个集合体。当今社会,所有这些元素都被高度制度化了,也因此增加了关于大学性质、目的、定位、功能等种种争议。基于大学的性质,这种争议将一直持续而不会有最终结论。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内容,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