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在全市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暨“七个提升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第2/3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8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分钟。

这里,我传达一下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X月X日联合召开的全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精神。会议强调,要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三农领域压倒性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夺秋粮丰收这场硬仗。今年极端异常天气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复杂,要抓细灾害监测预警,做实防范预案,强化精准指导,做到见势早、行动快。要分区施策、科学防范应对气象灾害,西北地区重点防夏伏旱,黄淮海地区重点防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长江流域重点防高温热害和局部旱涝。要抓早治小、分类分区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严防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要全面动员抓紧抓实防灾减灾重点措施。农业农村部将启动下沉一线包市包片奋战X天夺秋粮丰收行动。各地要迅速把工作力量压到一线,督促指导制定细化应急预案,做足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好秋粮"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多措并举加快提升农业防灾救灾减灾能力,突出"平战结合",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队伍,补上装备、科技、队伍等方面的短板。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针对本地区大田到试验田示范田的差距不足,进一步完善综合性解决方案,突出典型区域和重点环节,务必取得扎实成效。要盯住关键作物生育期,落实好水肥调控、化控防倒等田管措施,搭好丰产架子。

二、扎实推进"七个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把"七个提升工程"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关键举措,创新思路、周密部署、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工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重点、难点、堵点,狠抓补短强弱,强化工作推进,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一)关于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工程。要重点抓设施装备、政策完善、经营主体,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充分调动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持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X个粮食主产县绿色高效烘干设施设备配备,合理布局烘干中心、烘干点,提升粮食生产灾害监测、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补齐灾害防控短板,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风险和损失。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结合现有惠农补贴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探索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力度,不断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二)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工程。就业是农民增收的大头,促增收就要稳就业。要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类群体就业率下滑问题做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农民工就业。前一段,市乡村振兴局围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情况,制定出台了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X条措施,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这个文件落实好,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全力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出人员兴办实业、带动就业,引导农民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对于脱贫劳动力,要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岗位设置和管理,持续发展社区工厂,用好以工代赈政策,做大做强联农带农经济,完善拓展"企业+园区+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三)关于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工程。要重点解决当前产业链条短、主力实力不强、要素保障不够的问题。要优化产业链条。围绕调整后的X条市级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抓紧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要提升主体实力。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梯队,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招引一批国家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加工流通、社会服务、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融入产业链。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创新金融产品供给,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培养产业链高层次科技人才,探索保障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的有效路径,逐步破解钱、地、人等要素制约。

(四)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目前,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成果转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我们拥有的平台和资源极不相称。下一步,要重点在解决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不够上下工夫。要聚焦关键开展技术攻关。推进杨凌与西农区校融合,建好用好秦创原农业板块,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高产奶牛、耐热抗旱玉米研究、旱作节水等科技攻关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突出应用推动成果转化。发挥X个市级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用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五)关于农村重点改革提升工程。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农村资源要素潜能激发不够,制约着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上下工夫。要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职业农民、各类人才和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吸引更多有情怀、担当、技能的人才带着技术、信息和资金等先进生产要素扎根农村。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不断激活农村资源要素,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六)关于乡村规划建设提升工程。主要问题是部分非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滞后、农村改厕推进不均衡。要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规划实施我市"千万工程"。要统筹推进非脱贫地区水电路气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养老、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突出抓好农村改厕,立足农民需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强化改厕后期管理维护,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坚决杜绝建了不能用等问题。改厕推进较慢的市县,要找准问题症结,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七)关于农村基层治理提升工程。要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制度规范,解决自治、法治、德治综合运用不够的问题。要加强村两委培训,用好驻村干部队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进建设"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总结推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区)经验,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探索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方式,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网格化等务实管用治理手段,旗帜鲜明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全力打造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三、紧盯全年任务安排,全力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一)坚决守牢底线任务。一要高度负责办理政治要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研究部署的重要工作,都是政治要件、"国之大者",要提高站位,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关于古树名木保护,要尽快完善"一树一策"保护方案,严格落实"一树一档"管理、"一树一策"保护要求,做好过渡期"五防"(防风、防火、防雷、防病虫害、防破坏)。关于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落实好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属地政府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水源生态涵养、尾矿库治理、危化品运输监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关于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突出饮水安全设施管护、供水水量水质保障等,认真研究制定问题排查整改方案,举一反三彻查彻改存在问题。二要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主要是保秋粮、保增收。目前,已完成夏播面积X万亩,比往年增加X余万亩。下一步,一方面,要抓扩种、增面积,抢抓时机在渭北旱塬地区扩种荞麦、糜子等短生育期的杂粮,做到应播尽播、能种尽种。另一方面,要抓好田间管理、防灾减灾,常态化开展苗情、墒情、灾情监测,定期会商研判,依苗依墒分类制定田管措施,适时开展中耕除草、肥水运筹、一喷多促,提高亩均单产,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黏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确保以增减损、以秋补夏。同时,提早谋划秋播工作,调回外繁基地种源,支持企业调入符合我市小麦种植条件的良种,保障秋播用种。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三要守牢防返贫底线。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常态化推进机制,持续抓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因灾因病返贫。要围绕X年度国家考核评估、市级考核评估及督帮暗访等发现反馈问题,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巩固提升薄弱环节。四要持续抓好防汛和安全生产底线。今年防汛形势严峻,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动态排查安全隐患,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全度汛,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全力以赴抓好抗洪抢险,统筹抓好抗旱减灾。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注重从源头上防范风险、杜绝隐患,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二)着力补齐短板弱项。一要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在发展产业上促增收,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健全完善主体带动机制,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在创业务工上促增收,宣传落实好返乡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创新就业服务机制,加强技能培训,搞好需求对接,抓好劳务输出,开发公益岗位,确保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农民收入增速X%的年度目标。二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要瞄定我市X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方向,依托市级产业技术体系和杨凌科创平台,加快农作物良种选育推广、旱作技术研发应用,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发挥杨凌平台优势,推动"一市一策"农业科技市区合作走深走实。把科技小院作为探索新时期科研创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机制,研究出台发展规划,解决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最后一公里"。三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重大水源工程、调配水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灌溉配套,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抓好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农业设施水平。抓好产业配套设施配置,完善预冷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配套,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产地仓、中转仓和配套预冷设施,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