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会议表态发言素材27000字(第2/3页)
作;依托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基层、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载体,结合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等工作部署,分类开展人才培养行动,帮助本土优秀人才丰富理论知识、锤炼专业作风、提升干事本领。坚持优化环境,提升人才发展服务力。人才竞争短期靠资金、中期看政策、长期比环境。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满足人才对学习环境,创新、创业环境以及生活品质的多元化需求,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良好发展平台。要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紧扣"做大做强、彰显特色、形成支撑"的要求,着眼"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优化完善配套设施,用活政策、资金支持,搭建好人才作用发挥"舞台",提升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质量。要在人才发展上"花心思",建立重点人才项目候选人信息库,统筹推进国家、省、市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创新平台的组织申报,促进人才智力成果更好转化。要在服务保障上"显真情",不断优化完善专家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做好人才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服务保障,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办好专家人才研修班,开好专家人才座谈会,畅通人才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主渠道,及时倾听人才声音,解决具体问题,用良好的服务、完备的保障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www.sucai198.com
4.强化顶层设计,当好人才工作"操盘手"。科学谋划是工作有序有效落实的关键。组织部门必须紧贴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才能推动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规划引领推动行稳致远。着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规划,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科学制定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将人才工作融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势,做到人才发展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调整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确保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把稳助力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人才引擎"。创新驱动破解突出难题。结合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定位,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措施,聚焦"政策上给优惠、经济上给待遇、生活上给帮扶、政治上给地位",探索完善务实管用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等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工作各个环节到点到位,全面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激发各级各类人才内生动力。搭建平台壮大人才队伍。抓住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摸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促招才引智等方式,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支柱产业人才,助推三位一体发展。结合本土人才实际,整合培训资源,实行订单式培训,培育壮大各级各类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发挥组织部门"人才之家"职能作用,全面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和服务保障政策,解决人才留住难的问题。立足发展需求,当好人才工作"答卷人"。离开中心工作谈人才、脱离发展大局抓人才,无异于椽木求鱼、本末倒置。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要立足发展、精准施策,着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聚焦人才强市,推动人才助力现代化精品港口城市建设。依托精品港口城市建设特色优质项目,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载体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项目实施和资本
运营带动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从而实现项目吸引人才、人才推动项目落实的良性循环。聚焦人才兴产,推动人才助力县域经济强市建设。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理念,围绕临港物流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日益壮大趋势,着眼产业所需、企业所急,做实高端急需人才引进,推进园区人才服务站、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建设,搭建人才沟通、培养培育、成长成才平台,着力解决引进难、流失快等突出问题。聚焦人才支农,推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针对基层人才服务需求潜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人才动态需求目录。区别长期性项目和季节性工作,注重长期服务与短期派驻相结合,持续推动农林科技人才下沉基层一线指导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下沉人才业务精、思路清的优势,带培更多更优质的"土专家""田秀才",着力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服务。聚焦人才惠民,推动人才助力民生福祉提升。结合打造"区域学子向往之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目标定位,突出抓好"好校长、好班主任、好教师"引进培养工作,着力推动引育更多的"好院长、好科室主任、好医生",努力引进懂规划、善经营、会管理的全域旅游人才和乡村旅游人才,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注重牵头抓总,当好人才工作"压舱石"。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做实人才工作基础保障,是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
解决的问题。完善知职明责的"责任链"。理清组织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责任体系,确保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负责"不松手"、一把手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担责"不缩手"、工作人员履责"不丢手",着力解决职责不清、体制不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投入驱动的"新引擎"。把经费保障作为撬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各环节各方面有力有序推进的重要杠杆,巩固拓展人才公寓建设成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程序,监督资金使用效能,强化人才工作基础保障。用好督促考核的"指挥棒"。突出结果导向,细化重点任务、量化工作指标,修订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工作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单位年度考核挂钩,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专项述职内容,最大限度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拓宽抓人才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5.优政策拓渠道,营造引才"强磁场"。人才聚,则事业兴。围绕重要产业、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需求实际,优化政策,拓宽渠道,加速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洼地。拿出"政策礼包",落细落实人才新政"25条",完善"T类人才"、柔性引才政策及配套措施,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政策叠加和"磁吸效应"。系牢"乡情纽带",深入推进"英才回归"行动,发挥在外商会组织和专业招商队作用,调动在外硕博联谊会和在外高校青年学子联合会等组织效
能,"一对一"挂点联系,畅通返乡"绿色通道",做好"三请三回",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发展。激活"链式反应",坚持"双招双引",全面推行"人才+项目"融合招引模式,推动引进项目带进领军人才、领军人才带来创新团队;大力实施"以才引才"工程,深入挖掘高层次人才的人脉资源,组织开展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会、科技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招才引智活动,引导人才主动向外招引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增力度重实效,打造育才"孵化器"。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多种形式层次的人才培养平台。模式再创新,深入推进"实用人才培优"计划,大力推广"校企合作办班""专家+技术员+
种养户""工匠大师+技能人员"等培育模式,补齐实用型人才短板。力度再加大,科学使用2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完善重点人才培养措施,加大人才项目扶持力度;积极对接做好国家、省级、市级等重大人才工程申报工作,对入选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支持、服务。空间再拓展,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培训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支持提升学历,鼓励人才走出去"闯一闯",精心组织高层次人才论坛交流,推荐高层次人才参加国情研修班学习,把"潜力股"变成"实力派"。搭平台促流动,开拓用才"新天地"。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坚持以用为本,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有尽其所长的舞台。申创平台求突破,采取"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资本"等模式,提前谋划、积极对接做好国家、省、市等创新创业平台
申创工作,主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自建平台谋发展,依托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高层次人才组建国家、省级优势创新团队,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人才产业园和"三中心四平台"产业细分领域孵化中心建设,加快创建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行云端对接,促使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下沉一线促流动,将农村基层作为人才工作新的重要战场,鼓励优化人才政策服务基层措施,统筹推进卫生、教育、农业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百名专家下基层""建功立业新时代"等活动,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强保障激活力,涵养留才"好生态"。环境好,则人才聚。坚持用心留才,用情留才,用事业留才,用环境留才,以优质服务真情留住人才。政治上"高看一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的实施办法》,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大力推荐优秀人才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引导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讲好人才故事,全方位宣传典型人才事迹,激发人才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经济上"扶上一把",为创新型项目成果转化打通"绿色通道",支持创新创业项目迈向市场以发行私募可转债等方式募集发展资金;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协助做好申贷工作。"百分百"做好政策奖补兑现,及时拨付人才项目资助经费、发放人才生活补贴等。生活上"厚爱一分",当好人才管家,优化人才服务流程,解决好人才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在住房保障、配偶安置、
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全程"一对一""一卡式""一站式"贴心服务。
6.强化"抢的意识",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招才聚智。"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作为西部欠发达县,我们更要强化"抢的意识",多措并举招才引智。要围绕"两区一基地"目标定位,突出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需求,积极申报人才项目,把各方优秀人才汇聚到高质量发展事业上来。要精准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坚持"高、精、尖"导向,在引进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大力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加大对博士(专家)工作站点建设的支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筑造"凤凰巢",集聚一批事业发展需要的"金凤凰"。要全力引进技术人才,围绕"4+N"产业发展需求,以产业聚才,引进一批农业、林业、畜牧、采矿、旅游等方面专技人才;围绕教育、卫生、经济、金融、项目、建设、规划等领域工作需求,以事业聚才,精准引进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助力公共事业提质增效。要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本土领军人才范畴,加快落实"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网络功能,引领各类乡土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积极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要在引进渠道上下功夫,从集中发布岗位、到高校蹲点、开展线上招聘、推广网络面试、企业人才专项服务等方面创新方式,建立多渠道引进机制。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城
乡各类人才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促进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写好"用的文章",突出管用双促,激发人才活力。管用人才,就是要兼顾好"软管理"和"硬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用机制,以达到留住人才、激发活力的目的。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大学问,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人才其本身是一种社会生产力,要实现价值依靠的是事业,如果大才小用、有才不用、才不配位、本末倒置,自然会失去人才;只有主动考虑人才的需求,让人才大展拳脚,在事业中有所作为,才能留住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利用"专家联系挂钩服务基层"和"农林科技人才挂钩服务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优势资源,进一步摸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现状,分行业、分领域组建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团队,通过现场指导、对比试验、新技术示范等方式,帮助基层提升农牧业等技术水平,推动各类人才留在乡村、用在乡村,服务乡村振兴。要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和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按照行政村全覆盖原则,采取"人才+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建立乡级在外优秀人才库,通过回村任职、咨询指导、投资兴业、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要充分探索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要围绕全县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引进培育工程,狠抓教师队伍人才引进、考核激励、素质提升,激励广大教师做课程改革的骨干、课程教学的模
范、业务技能的能手、教书育人的先锋,为地方教育事业作出贡献。要深入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示范点,推动各类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聚合"育的措施",注重育种墩苗,培养本土人才。人才的培育,就像培育竹林,以大带小,雨后春笋才能破土而出。孙子提出"将之五德",五德之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才能不断提高。现有人才、本土人才是地方人才队伍的主体,对当地情况熟、与当地有感情,是一个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依靠。真正重视人才工作的地方,没有不重视现有人才"培养升级"的。一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人才待遇、生活环境上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更要关心现有人才队伍,通过组织开展专门培训、支持人才深造、落实人才带薪学习等方式,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增强人才的情感认同;要继续实施"名家、名师、名医"遴选培育工程,培育壮大现有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驻村队员专长技术,持续实施"基层点单、组织接单、队员买单"的跨区域服务工作机制,在基层一线助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山窝窝里引来了"金凤凰","凤凰"来了后,要让"凤凰下蛋","孵化"出人才队伍,特别是发挥好"高精尖"人才传帮带作用,经常深入乡镇、农业园区和企业等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帮助培育更多高层次本土人才。优化"留的环境",创新服务保障,打造最优平台。良禽择木而栖,"择"的就是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实践证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既需要
相应的待遇,更需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包容个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的人才,要让他们少进会场,多到现场;少在上层,多下基层;少些纷繁,多些方便。要加强联络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持续健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各种帮助。要积极倾听人才的呼声,了解他们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将心比心帮助其排忧解难,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要完善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经常性听取专家意见建议,让人才更有归属感。要从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入手,结合工作实际,为人才提供发展晋升、开拓视野、进修学习的机会。要在编制安排、住房和生活保障、子女入学、就医、职称评定等方面,制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安心创业、安心发展。要大幅提高人才待遇,拓宽人才晋升渠道,让有真本事、干出成效的优秀人才得到提拔重用、拥有更多收入、获得更多尊重。要在平台建设上下更大的功夫,建立激励支撑机制,在待遇、职务、职称等方面向基层人才倾斜,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扩展基层人才队伍。要在全县大力倡导营造重人才、抓人才的社会环境,广泛宣传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凝聚"合的力量",坚持党管人才,健全工作机制。围绕脱贫致富示范区、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优质天麻产业基地建设和教育医疗等重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权限、任务要求,落实成员单位联系重
点人才单位、重点产业制度,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根据省市人才工程、人才计划,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力争在政策措施、服务保障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有竞争力的举措、方案。采取定期通报、述职评议、综合考核等方式,全面压实人才工作相关单位和企业责任,凝聚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努力、社会参与"的强大人才工作合力,努力形成"求才若渴、爱才如命,人才集聚、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和一流环境。
7.凝聚爱才重才共识。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组织部门作为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职能部门,必须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能。重点完善三项制度:重点工作提示制度。结合人才工作述职,按照"一单位一提示"的办法,对人才工作重点任务突出短板进行交办,并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要指标,锻长补短,定向补齐。定期业务培训制度。充分运用领导干部论坛、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专项政策解读等平台,每季度开展一次人才工作业务学习研讨,提升业务能力。考核联动互证制度。将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科研奖补、高企申报、政策兑现等同频共振,加强信息共享和成果互证,浓厚工作氛围。锁定引才聚才重点。要借助赣深高铁通车、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等重大契机,着力吸引和集聚人才。做到"三个提升":提升精度。千方百计招引与发展需求"适销对路"的人才,聚焦我县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和绿色食品大健康、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乌鸡特色产业发展
所需,聚焦高精尖、瞄准急紧缺,释放企业主体作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激活存量。提升温度。拿出专项事业编制,引进财政金融、工业经济、规划建设、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强化民生保障智力支撑。提升黏度。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来"的理念,以高层次人才、合作院校专家、赣籍青年学子联合会等作为对接重点,创设"特聘专家""周末工程师""青年创业社区"等载体,打造人才飞地。搭建留才用才平台。要为人才搭建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重点搭建三个平台:校地合作交流平台。要持续深入拓展与中科院、社科院、浙大、江师大等校地院地合作,适度引入企业力量,既注重高屋建瓴,也注重紧贴实地。产业联盟承接平台。按照地缘相近、业缘相关、人缘相亲的原则,整合主导产业中分散化的研发力量,集聚院校人才资源,组建产业技术联盟。配套出台金融、财税等补贴或资助政策,集中优势资源对重大技术创新、重要研究领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供给服务平台。严格兑现市"庐陵英才"计划等系列政策,进一步结合实际优化完善人才政策落地方案,按照产业重点优先、资金使用集聚、项目承接匹配"三原则",提升人才资金使用实效,确保政策供给到点到位、政策红利充分显现、人才生态良性成长。
8.全面挖掘,让乡土人才脱颖而出。乡土人才面广量大、种类繁多,能否发掘出来是关键。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别,以乡镇为单位,采取横
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摸底排查,对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土专家""田秀才""民间艺人",以及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干部、返乡青年等乡土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全面筛选,摸清特长,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以行业为方向,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种养殖大户、非遗传承人、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信息进行调查摸底汇总,把乡土人才"挖"出来。大力实施乡土人才遴选培养工程,建立乡土人才定期推选机制,以个人自愿为基础,采取个人申报、党组织推荐的方式,集中推选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土专家""田秀才""民间艺人",把乡土人才"选"出来。精心培育,让乡土人才茁壮成长。乡土人才大多来自基层一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能提升空间有限,只有精心培育才能为他们注入新才能。抓实理论学习,依托县乡党校、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采取课堂培训、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等方式,定期对乡土人才开展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实用技能等培训,不断提升乡土人才理论素养。注重学历提升,探索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提供学历提升、文化培养、艺术创作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乡土人才学历层次和综合素养。实行专家帮带,建立县委联系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结对帮带联系制度,随时随地为乡土人才献策把脉、化解难题,帮助提升能力。组织现场观摩,常态化举办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讲农家话、传农家经,并组织到规模大、有特色、
效益好的产业基地、示范园区进行观摩,开拓视野,促进乡土人
才综合素质大提升。大胆使用,让乡土人才尽展其才。乡土人才
生长在乡村,熟悉本地环境、实践经验丰富、带动能力强,是群
众致富的领跑者,群众认可度比较高。综合个人特长,探索建立
乡土人才到村(社区)参与阶段性重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土
人才领域优势,一方面鼓励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
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村组后备力量进行培
养锻炼,助力乡土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对政治成熟、思想素
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推荐充实到村(社区)"两
委"班子。建立以乡土人才为骨干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合
作社等群众性组织,凝聚作用发挥,适时牵头开展经验交流、技
能培训、技能大赛、创作研讨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激
励引导,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战场上的主
力军,要激励更多的乡土人才发挥"三带"作用,需要全力培养
扶持,更需要全方位激励引导。注重政治激励,对作用发挥较好
的列入县管专家、县委联系专家队伍,将优秀的乡土人才优先列
为党员发展对象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积极推荐作为党代
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等。注重物质激励,对项
目发展好,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做出突出贡献的培养人
才,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评选一批给予物质奖励。注重荣誉激励,对优秀乡土人才进行评选表彰,将其典型事迹大张旗鼓宣传,不断提升优秀乡土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全面激发乡土
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9.强化政策导向,大开"山门",真心实意招引人才。聚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因地制宜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统筹实施人才新政"金十条"、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更加全面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更加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英才"计划,完善人才待遇、引进服务、创新创业、项目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构建起紧密衔接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提高政策的含金量。要从破除束缚和限制体制机制障碍入手,紧扣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各层面各环节,积极探索研究一些有前瞻性和竞争力的政策配套措施,吸引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来县创新创业和求职就业,以政策优势谋求人才优势,推动形成人才洼地效应。强化产才融合,巧搭"舞台",多措并举用好人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突出载体平台建设。对人才来说,事业是感召力,载体是吸引力。没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人才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我们要把载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创造条件,突出抓好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新兴产业聚才平台、高端智力合作平台、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提高载体对高端人才的承载力。扎实做好各类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申报建设工作,推动各类研发平台晋档升
级,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平台载体。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聚焦全县"1+3+N"主导产业,牢固树立柔性引才的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鼓励和引导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高层次人才积极申报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项目,积极促进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强化本土人才作用。统筹抓好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作用发挥,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并发挥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的作用,引导在外人才发挥专长反哺家乡、服务发展。强化服务保障,广布"红利",千方百计留住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集人才的"聚宝盆"。加强人才联系服务。落实一把手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特别是要加强与在外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人才工作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为各类人才尽情发挥聪明才智松绑给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好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营造保障有力、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各类人才培养和政策兑现。积极发挥企业吸纳人才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引进和培养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加大人才工作投入,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
上一篇: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