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冠副市长在泰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上的讲话
陈明冠副市长在泰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上的讲话
尊敬的考核组各位领导:
泰州自96年建市以来,已经连续三次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今年,我们再次申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接受大家的全面检阅。下面,我先汇报一下我市创建工作情况。
泰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史上,泰州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双拥基础;泰州人民孕育了许多名垂史册的英雄儿女,也与人民军队结下了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2011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驻泰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社会逐步转型、部队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坚持军地携手、团结协作、互动融合,努力完善机制、彰显特色、塑造品牌,推动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形成了泰州双拥"三个四"的工作模式,构建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双拥格局,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促进了军民融合发展。如今,双拥已成为泰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一、完善机制,切实做到"四个更加"
着力健全工作机制,从组织领导、建章立制、政策落实、协调联动等四个环节入手,推动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光荣的人。
1.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市委、市政府和驻泰部队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实现"六个纳入",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和驻军单位年度工作报告。强化双拥机构建设,成立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军分区政委任副组长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市民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为副主任,并设一名专职副主任(副处级),实行军地合署办公。领导小组49家成员单位职责明确,设有固定的联络员,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级民政局设双拥工作处(科),明确工作人员、办公地点、设施和经费。各级党委、政府、驻军单位均成立双拥领导机构,并在各行政村、社区等基层单位设立社区双拥工作站,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市县镇(街)村(居)"四级网络"、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双拥工作体系。
2.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坚持双拥工作例会、党委议军会、第一书记述职、领导小组会议、走访慰问、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定期检查指导、总结表彰、合署办公、信息交流等"十项制度",形成双拥工作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常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和双拥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听取双拥工作汇报,会商部队建设大计,研究部署全市双拥工作;每年清明、"八一"、公祭日、春节等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期间,走访慰问驻泰部队、海军泰州舰和重点优抚对象,组织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公祭日等各类双拥纪念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要任务全面落实,重点难题及时攻关,重大经费优先保障,保证了双拥工作成效。
3.政策落实更加到位。相继出台了《泰州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泰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泰州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解决好广大官兵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实行优抚安置城乡一体化,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大学生入伍奖励金自然增长机制。成立退伍军人创业培训中心,专门负责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创业孵化,培训退役士兵7400多人,参训率达85%以上。率先采取军转干部和转业士官"积分选岗"阳光安置办法,年度安置任务完成率达100%。组织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优抚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考核,政策知晓率达100%。切实维护优抚群体荣誉和利益,实现"政策宣传到村、优待保障到户、立功报喜上门",政策落实率达100%。投入配套资金1100多万元实施"慰烈工程",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抢救保护率达100%。
4.军地联系更加紧密。军地经常互通情况,遇事主动协商,妥善解决。地方把支持部队建设、保障部队需求作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投入2.8亿元,用于驻泰部队营区改、扩、新建和整体搬迁以及装备更新、军事训练等,投资近800万元的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学训练环境改善工程将于近期签订施工合同。今年9月初,省军区特地发来信函,感谢泰州市为部队在演习保障、物资装备、排忧解难等方面提供的全面优质服务。将驻泰部队现役军人及享受部队医疗条件的随军家属,纳入地方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征兵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征兵任务,四年无一例责任退兵。同时,驻泰部队也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维稳处突、抢险救灾、国防教育、扶贫帮困中勇当先锋,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创建等重大活动中勇挑重担。四年来,出动兵力5000余人次圆满完成会船节、青奥会、军警民大巡防等重大安保任务。与地方企业、学校、医院等36家共建单位签订平安建设责任状,发放《平安建设安全防范手册》2000余册。积极参加"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帮助基层解决各类问题20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100多件,解决涉军维权事件40余起。投入近千万元,走访慰问驻地困难群众、烈属家庭、五保老人,援建希望小学1所,帮扶特困学生60多名。组建医疗小分队,到社区开展义务巡诊活动,为病残、体弱、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上门。
二、挖掘资源,充分发挥"四大优势"
着力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海军诞生地、纪念设施、文化名城、教育之乡等四大载体优势,加大双拥工作宣传力度,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为军民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
1.发挥水兵母亲城优势。挖掘海军诞生地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宣讲队把海军诞生地纪念馆馆藏史料以多媒体形式送至东海舰队登陆舰和泰州舰,把海洋知识送进学校、机关、社区、乡村。相继命名海军中学、海军小学、海娃艺术团和海军大道。在海军中学命名"海军班",开展"海军精神在我心"、"今天的四好少年,明天的海军战士"等活动,让海军精神融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申请以海军文化为背景的多项省市级课题,其中《构建海军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海军校园文化背景下的"三进"工作创新实践研究》立项并进入课题研究阶段。与海军泰州舰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牵线北京中医药管理局与泰州舰结为共建单位,组织医疗专家为泰州舰官兵传授舰艇生活体质辨识知识。规划建设以退役舰艇水上展示为特色的海军主题公园,目前某型号潜艇、厦门护卫舰、西宁驱逐舰等三艘退役舰艇已经布展到位。
2.发挥国家级纪念设施优势。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泰州市烈士陵园两个国家级场馆为依托,扎实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党政干部、驻泰部队、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投入3000多万元对海纪馆进行重新整修和布展,新馆既体现浓厚现代气息,又符合海军文化主题特征,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融合;投入7000万元改建烈士陵园,重点突出馆、塔、陵三大功能区域建设,营造人性化的瞻仰和悼念环境。2013年,在全市开展"写、讲、颂"系列活动,整理汇编烈士故事120篇、组织革命故事演讲比赛,成立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宣讲近200场,得到民政部的充分肯定。今年,又开展了抗战胜利70周年巡回展,制作宣传展板16块,在市政府、泰州大剧院、市文化馆等地巡回展出。四年来,海纪馆和烈士陵园共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80余次,接待社会各界群众160多万人次,发挥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3.发挥文化名城优势。把弘扬双拥文化作为泰州打造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在搭建载体、丰富内涵、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四年来,建成了以主城区陈毅塑像为中心的双拥文化广场,以税东街商业区为依托的双拥一条街,以住宅小区宣传栏为载体的双拥文化长廊,以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讲堂为平台的双拥流动阵地等一批双拥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双拥文化活动,创作双拥文艺作品、举办双拥晚会、开展双拥国防知识有奖竞猜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表彰拥军先进典型、组织双拥摄影大赛;同时,开展立体式双拥宣传,在窗口服务行业、交通要道和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置现役军人、优抚对象优先优惠标志,编写地方口音的双拥说唱歌曲,制成视频在全市公交车上播放,通过短信平台群发双拥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
4.发挥教育之乡优势。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北宋教育家胡瑗、"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现代教育家吴贻芳是泰州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134所,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高中20多所,高等院校5所。去年,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获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等级。我们借助教育之乡的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教育拥军,逐年提高大学生兵员征集比例,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高学历青年。泰州学院创新高校双拥思路,专门与泰州舰合作,为符合条件的泰州舰士兵提供免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采用远程网络教育与教师面授相结合、舰上小组学习为补充的教学模式,首批开设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物流管理3个专科专业,招收238名学员;2014年又增设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并将招生对象扩大到随军家属。到目前为止,2012级的首批32名学员顺利毕业,获得函授大专学历。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高级技术人员赴军营服务,帮助部队解决技术难题50多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近千名。
三、创新做法,重点打造"四张品牌"
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在基层双拥、社会化双拥、优抚工作、退役士官培养等方面聚亮点树特色,以品牌打造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服务精品,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
1.打造基层双拥服务品牌。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率先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夯实双拥工作基石。2013年制定出台了《加强社区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双拥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和任务,解决了双拥工作在基层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建立社区(村)双拥工作站1800多个,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组建了就业、保健、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队6个,提供各类拥军服务30多项,为生活不便的优抚对象提供日间照料、送餐配餐、精神慰藉等家政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介绍就业、解决住房、救助入学、涉军维稳等方面拓展延伸,使拥军工作更加务实。全市社区各类服务队开展活动5000余次,召开各类慰问座谈会2000多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项工作在全国优抚安置服务管理座谈会和全国社会化拥军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了省双拥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并全文转发。
2.打造社会化拥军品牌。2012年,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爱国拥军促进会,吸收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会员。促进会成立以来,精心策划系列走军营慰问活动,四年来,组织40多家会员单位,采取播送亲人寄语、宣传双拥政策和介绍家乡发展状况等形式,赴河南省武警总队、海军泰州舰、成都军区某部、蚌埠海军、黑龙江森林武警总队等单位开展"送亲人嘱托、送家乡祝福"慰问活动,慰问官兵1000多人次。如今,促进会已成为泰州新时期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全市广大企事业单位以极大热情,积极支持部队装备建设,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企业为部队装备配套服务。振华泵业公司研制开发的小巧便捷立式自吸泵,结束了我国海军长期依赖进口卧式泵的历史,被中央军委誉为"振华放异彩,科技扬军威";江苏南极集团研制生产的系列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解决了海军舰艇和岛礁部队供水难题;飞耀机械公司挂牌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民兵武器装备修理所,并研制出一批用于部队集训、野外作业、抢险救援的液压工具,其中"多点同步顶升系统"和"手动液压分离组合工具"获全省军械科研成果三等奖。
3.打造优抚工作品牌。全面推行优抚"三作为"工作法,即主动作为,关爱功臣常态化;积极作为,解决"三难"制度化;努力作为,涉军维稳人性化。变节庆慰问为日常关怀,常年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结百家亲、暖百家心"活动,采取集中疗养、"七必访"、"拉家常"、座谈慰问、挂"光荣之家"门牌等方式,将温暖送到优抚对象心中。四年来,共组织集中疗养4782人次,医疗巡诊4627人次,挂"光荣之家"门牌1.6万户。变临时救助为长效机制,制度化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问题。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5.3亿元,各类对象平均增幅达79.6%;投入近1200万元,扶植创业项目146个;"一助一"结对帮扶6525户;免费司法代理116户,有效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指导复员军人疗养院与各市(区)民政局签订《疗养意向书》;建立优抚对象免费体检制度,形成"政策减免、门诊补助、参保报销、残疾军人医疗统筹、慢性病员入院治疗"五位一体模式,综合报销比例达80%以上,有效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将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各级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为900多户优抚对象新建改建房屋,安排孤寡优抚对象86人到光荣院、敬老院集中供养,有效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变堵为疏,有针对性地做好涉军信访对象的思想疏导和隐患化解工作,涉军群体信访明显减少,今年两会和9·3阅兵期间无一例涉军群体进京赴省上访。
4.打造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品牌。我市是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发源地之一,曾独创了"学历+技能+就业"教育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于2013年探索从优秀退役士兵选拔培养"村官",进一步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为农村干部的培养开辟了新途径。2014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的意见》,对退役士兵村官的选聘对象、管理考核、教育培训、培养锻炼、激励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截至目前,参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程序,共选聘73人到村任职,聘期3年,享受村副职待遇。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在全国属于首创,国家民政部、江苏省委、省军区充分肯定并批示,作为深化改革的措施之一写进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央视《新闻联播》、《军事报道》、《中国社会报》、《中国双拥》、《人民前线》、《解放军报》等都进行了报道,新华社编发了内参。
四年来,全市党政军齐抓共管,军民携手共创,泰州双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双拥创建考核为契机,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推动泰州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着力点,加大力度,扎实工作,真正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地方加快军民兼容的基础设施融合,持续推进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互通互联、共享共用,更好地保障部队战斗力提升。部队始终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抢险救灾、维稳安保等活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双拥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双拥法规政策体系,纳入全市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做好双拥工作。不断探索安置新途径,扎实做好军转干部、转业士官、随调随军家属安置和退役士兵就业工作,为广大官兵解决后顾之忧。提升优抚工作质效,健全优抚对象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机制。依托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探索"三社联动"的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优抚对象的光荣感、幸福感。
三是全力推动拥军社会化进程。以爱国拥军促进会为平台,开展系列走军营活动,组织好"功臣看泰州"活动。以社区双拥工作站为载体,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积极探索为优抚对象提供物质资助、精神抚慰、心理援助等常态化、个性化服务保障的新路子,逐步将活动向学校、企业、部队基层单位拓展。深入开展行业拥军,支持和鼓励各行各业投身拥军优属工作,大力开展送教育、科技、图书、法律、医疗等进军营活动。
各位领导,泰州能否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既需要我们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更离不开大家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关爱泰州双拥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