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5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53篇(第4/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49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0分钟。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清洁取暖、全民健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老旧小区改造......桩桩件件,记录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铿锵足迹。前进道路上,从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到补齐医疗卫生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短板,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不久前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XX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未来,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8日05版)

促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评论员观察)

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需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消费对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促进作用

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才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中午11点刚过,江苏省南京市明瓦廊美食街的一家面馆便拥挤起来。厨房里,面条师傅操作行云流水,大概50秒做一碗面。最近生意好,师傅的手再次磨出了茧子。一天卖出几百碗,日销量比2019年同期多两成。小小一碗面,正是餐饮业回暖、消费持续复苏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消费明显回升、整体恢复向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从排起长龙的餐饮门店到摩肩接踵的旅游景点,从电影票房刷新最快破百亿元纪录到"五一"期间火车票销售火爆,火热的消费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消费复苏不仅有量的扩大,还有质的升级、结构的优化。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商品销售增势较好,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一季度升级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5.9%。第三届消博会汇聚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众多"高、新、优、特"产品集中亮相,同样印证了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同时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需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消费对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促进作用。

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提供了政策保障。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不少地方排出时间表,按季节举办迎春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从启动老字号嘉年华、中华美食荟等重点活动,到多地对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从京津冀联手举办消费季,到河南印发《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政策措施》、西藏出台24条促消费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特色活动带来了更多优惠和便利,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推动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提振消费信心,就能让广大居民愿消费、想消费。

着眼长远,还需要继续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应该看到,消费能力与居民收入成正比,同时,对未来的预期越稳定,民生层面的后顾之忧越少,则消费意愿越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但扩大消费仍存在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制约。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必须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稳定预期。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才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后劲足,且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定能稳固消费回升态势、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民生改善。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9日05版)

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新知)

〔现象〕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江洪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贝类底播增殖等工作,促进资源恢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域普盛海洋牧场,智能养殖系统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海洋牧场建设不断推进,助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耕海牧渔,大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将我国广阔海域变成"蓝色粮仓"。

〔点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我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广阔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潜力。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年产量多年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既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海洋牧场的概念逐渐为人所知。人工鱼礁为鱼儿安家,助鱼群繁衍。簇簇繁茂的海藻随水舞动,缓冲波浪、净化水质,海藻场为海洋动物们产卵避险提供理想场所。这些生动的景象就是海洋牧场的缩影。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场所,养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与传统海洋养殖相比,海洋牧场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生产技术和精细管理方式。在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同时,海洋牧场还能推动渔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对于海洋牧场的建设有明确的路线图。《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0个左右。近年来,从出台首个海洋牧场建设的国家标准,到"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洋牧场建设蹄疾步稳。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广袤的海面上正在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

把"蓝色粮仓"建好筑牢,是一个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盲目建设、一哄而上。与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海洋牧场的要求相比,还需要更好地处理数量与质量、生产与生态、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新起点上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瞄准薄弱环节,不断补齐短板,加强投入保障。尤为重要的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开展生物技术、水产养殖、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海洋牧场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蓝色大海,资源宝库。孜孜耕耘"蓝色粮仓",悉心守护海洋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国粮仓定能更加殷实,这片蓝色国土定会更加生机勃勃。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9日05版)

让古文字"活"起来(金台随笔)

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1/3。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研究甲骨文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鬥)"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加快古文字学研究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2020年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部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更多资源的汇集,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故事中,不仅有"一个人、一间屋、一辈子"的默默耕耘,还将有"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无限可能,传统文化研究将展现新气象。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9日05版)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给青年人指明奋斗方向,让大家充满奋斗热情。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复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也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代青年要以主人翁精神、生力军姿态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奔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当代中国青年要有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对党的真挚信赖、对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心中深深扎根;要敢担当,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要能吃苦,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肯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定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9日05版)

展现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新论)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3年多来,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们充分运用制度力量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3年多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大战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顶住了一波又一波疫情冲击。应该看到,抗疫斗争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还应该看到,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更加考验领导能力和水平。3年多来,我国不仅做到了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还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抗疫斗争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