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党建理论-25篇(第2/22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39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47分钟。

情感认同关乎价值导向,是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

坚守人民立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价值主线。马克思主义以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根本指向,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了关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将对真理的价值追求融入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奋斗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受中国人民信赖和爱戴。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始终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够准确回答人民之问,在站稳人民立场的同时,倾听人民呼声,把握人民的期盼和愿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⑤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更高品质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我们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摒弃了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客观性的同时,又强调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性,并把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私有制和旧时社会分工消亡的基础上,实现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充分发展,实现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这意味着,社会主义不能仅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两者必须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两者彼此相连、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既见物又见人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坚持以辩证、全面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启端于伟大建党精神,历经革命战争烽火淬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锻造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新时代形成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不断延伸、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标注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成为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全党全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既要避免人们在物质财富上的两极分化,逐步实现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同时也要着力避免人们精神空虚,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实现物质生活高质量跃升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充盈人们的精神世界。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社会群体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特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遵循。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厚植我们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必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更加渴求品质高、质量好的文化生活,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高水平、高层次、多维度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也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全民族精神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