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第四季度文章-35篇(第22/29页)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一个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座谈、网络、民意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老百姓通过村民、居民、业主代表大会畅所欲言,推动公共事务管理......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实践证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了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是能够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新型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其目标任务,也是其重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的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从"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开展"网络问计",到党的XX大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智聚力,从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到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治国理政各方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房产证难办怎么办?如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噪声污染严重找谁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超过300万件群众意见建议获得回复办理。一块留言板,成为倾听心声、了解困难、吸纳建议的沟通平台,促成群众关心的问题的有效解决,生动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全体人民以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一定能汇聚磅礴力量,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把更多农业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专家观点)
在平均亩产400公斤的玉米地旁边,中国农业大学河北曲周实验站试验田的玉米亩产却能达到600公斤。如何让乡亲们种的田也能达到试验田水平?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农业科技小院的初衷。在科技小院里,老师和学生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创新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探索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大面积实现粮食增产增效的技术途径,实现研究与生产、科研人员与农民、科研院所与农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探索形成四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和"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新模式。
零距离服务三农,破解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科技小院突破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注重推广单项成熟技术和企业推广单一产品技术的传统做法,创建了一套以四零服务为特色、专家与农民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从整地到施肥、浇灌、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全过程系统服务。
零距离创新科技,形成了"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科技小院扎根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发现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并与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和企业一起对技术进行验证和完善,实现了研究与应用的零距离。相关成果于2016年和2018年先后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成为全球小农户增产增收的榜样。
零距离立德树人,创建了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小院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置于生产一线,通过多方参与,多主体联合,强化"三农"情怀培育、科研创新训练、生产技能实训、社会服务实践、创新创业试验5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自主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常驻科技小院的师生既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连接相关部门、企业、高校和农民的桥梁。他们每年平均200多天驻守在科技小院,随时把科研单位、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送到农民中间,把农民增产增收的成果变成各个主体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
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和新生态建设理念,科技小院将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时代重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支撑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交叉型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大局;进一步发挥多主体合作的优势,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培育农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挖掘数据要素潜能(专家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数据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如何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怎样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日前在京举行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推动数据市场化改革方向和路径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导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也要处理好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构建兼顾效率、公平、安全的数据治理体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陆志鹏结合实践分析认为,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看,数据资源和数据应用之间应进行解耦,即存在一个可被定义为"数据元件"的中间态。通过这种方式,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明晰数据的权利归属;再把数据从资源到应用形成三级市场--数据资源、数据元件市场和数据产品市场,以此来解决定价、分配等问题,构建灵活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