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宣传部部长上半年文章-45篇(第10/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8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6分钟。

创新之变,打造两城一中心

中共南京市委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宣传部

2022年2月15日

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天生的使命,寄托着国家、省市的殷切期待,要走得快一点、走得远一些、走得特别一些。这样一条发展之路,其关键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要坚定初心更要作出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而这也是产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两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深度融合,这既是大胆创新,也具备相当的底气。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基因细胞治疗、数字金融应用等前沿领域,南京片区加快打造芯片之城、基因之城与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地标产业。

一、"芯片之城"强势崛起

芯片产业是前沿新兴产业,也是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正因如此,一款芯片产品上市前,测试、验证、流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落地不到5个月,已集结一批一流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支持和精英,还引来不少投资机构主动询问融资事宜......芯行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施海勇带着他的"芯行纪"落户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一切比想象中进展得更快。"人愿意来,资本非常关注。"施海勇已认定选择落户在此是正确的。

芯华章是一家致力于自主可控EDA智能软件和系统研发的公司,目标是彻底填补国内验证EDA工具的空白。

为什么选择在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做这件"大事"?"落地前,我们走访多个城市,一些地方还不知道EDA是怎么回事,而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对整个半导体产业及EDA领域已有深刻理解,这让我们感到惊喜。"芯华章公共关系副总裁王晓宇说,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链完整,为芯华章这样要做自主创新的EDA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着力攻坚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半数落户片区。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EDA计算中心,着力攻关EDA领域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引进了华为鲲鹏、龙芯中科两大产业基地,推动CPU自主可控技术研发,信易达等20多家生态链企业陆续落户,加速打造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引领区。成立全国首家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构建全流程工程实践项目人才培养体系。

二、"基因之城"标杆引领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长三角地区是大健康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就江苏而言,几乎13个市均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产业",其竞合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位于"高手云集"的长三角,如何厘清自身优势,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康小强和赖寿鹏都是海归博士,回国要做肿瘤抗体新药研发,犹豫该把公司落在国内哪个地方;中科院院士程和平领衔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辗转全国七八个城市寻找转化基地,仍然在犹豫。

不过,他们最终都选择了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这是一个信号:尽管获批不久,但南京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已有了竞争之力、兴起之势。

围绕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等领域,南京片区拉伸长度、提升强度,补齐产业链短板,企业从孵化、加速、成长到反哺产业,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在这个"圈"里,入驻企业可以找到平台服务、科研资源、合作伙伴等,上中下游完整闭合的产业链在对外招商时也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

一个产业持久的竞争力,必须要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和平台作支撑。为了在生物医药领域更好地争先进位,在优化升级服务方面也是加足马力,着力研究规划、聚资源、建平台、优环境,进一步夯实产业"家底"。世和基因、新格元、驯鹿这些已经在细分赛道跑在最前列的一批企业,就是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到的、如今正飞速成长的高端项目,它们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带动招商,体现着片区对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前瞻意识。面向未来,它们带着雄心"出征",勇站C位。深入推动生物医药开放创新,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1/3在片区集聚。

三、"新金融中心"创新集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南京片区聚力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建设"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为产业方向,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金融资本支持下,一个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金融支点正在强势崛起。

以资本赋能产业发展,江北新区有自己的理解--不孤注一掷于一两个项目,营造生态,培育科创雨林。从场景标杆到生态赋能,南京片区新金融步步升级"标杆"效应凸显,这里,也越来越成为金融行业的"风向标""好望角"。如今,迎着"两城一中心"产业布局的"阳光雨露",新金融在南京片区正"茁壮成长"--

突出金融赋能产业,集聚各类金融机构937家,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517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全省领先的"1+N"科技金融支持体系,设立了40多个科技类基金,引进84家创投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超过70亿元的资金支持。搭建全国新金融基础设施平台,累计完成200多笔数字资产登记,区域股权市场区块链监管试点经验被证监会在全国推广。

去年6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要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科技创新、政策推广、营商环境、空间布局等7个方面着重发力。以"创"为名,以"新"为题,通过龙头引领、平台延伸、主体带动,南京自贸片区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快更稳更有力。同时规划了2035年的发展目标,勾勒出了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到2035年,南京片区前沿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高度发达,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和产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这并不是一个拍脑袋主观臆断出来的时间节点,而是南京片区一直以来一以贯之的梦想与目标的自然延续。

大潮奔涌,大江兴荣。聚焦产业发展,南京片区创新常在、活力常在。这年轻的明眸,蓄满着微笑和自信,写满着对未来发展的美丽希冀!

改革之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

中共南京市委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宣传部

2022年2月15日

土地肥沃,环境适宜,植物才能生长茂密;山清水秀,天蓝水碧,鸟儿才能欢快飞翔。这是生活常识,也是自然规律。营商环境亦是如此,企业是否愿意进来、发展得好,营商环境是关键。

经历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硬实力"的比拼阶段后,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等"软实力"成为现代城市之间的竞合热点。近年来,南京片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优无止境,聚焦难点拿出"硬措施"

开办一家药店,经办负责人陈花平听说"有的跑",要跑好几趟、好几个部门。得知新区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她前期在网上申报后,只跑了一次窗口,便完成了所有审批事项申报,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相较于法定的161个工作日,办理时限缩减了97%。如此快的速度让她出乎意料。

服务优质、高效、便捷!为市场主体松绑、替群众办事解忧,南京片区不懈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业一证"等改革聚焦难点、痛点、堵点,化解企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改革春雨滋润,服务清风习习。

营商环境到底哪里好、哪里差,不能"跟着感觉走"。南京片区全域扫描,对共性问题,深挖梗阻,找准改革切口;对个性问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突破提升--

出台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按照"属地服务、就近保障"原则,明确适用标准和操作流程;

发布2.0版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处罚事项扩展至90项;

依托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整合高校、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筹备成立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全省首创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构建"日常执法+专项行动+公众举报"保护全链条......

企业关注什么,期盼什么,营商环境改革就聚焦什么。去年8月,江苏省投资规模最大的PPP产业类项目--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而仅仅一个工作日后,项目就顺利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三证齐发"。

审批速度和服务效能得到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有了保障,节约了时间成本,降低了行业准入成本......南京片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二、潜心筑巢,务实举措"接档上映"

"春江水暖鸭先知",感知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最敏锐。在自贸试验区这片"试验田"上,南京片区联合各部门通过自我创新,让片区营商环境不但接轨国际,还能让企业在这里享受到"VIP服务"。

近日,美达环球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出口一批货物至德国亚马逊海外仓。3个工作日内,公司获得了17万元人民币优惠利率贷款,包括退税融资、信保货物融资、运费融资,而此前,跨境电商企业的退税资金留滞时间长达半年。得益于南京片区的出口产品"海外仓"发展新模式,跨境电商融资难题迎刃而解,企业资金"活"了起来。

改变不止于此。片区企业江苏苏美达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南京市第一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单位,通过全国通关一体化报关后,首单二手新能源电动车顺利出关,共有22辆总价值超15万美元二手电动汽车从上海外港装船,运往中东,实现了江苏省二手车出口"零"突破。这批汽车从申报出口到海关放行通关,全程用时不到1天,实现高效通关,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投资环境宽松有序、政务环境高效务实、贸易环境快捷便利,南京片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潜心筑巢,筑出"服务高地、兴业洼地",凤凰来仪,乐不思归。一个个务实举措"接档上映"--

全国首创进出口企业"基础+特定"资质备案模式,审批时间压缩近70%,入选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举措;搭建"海外仓离境融"服务平台,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到账时间由180天缩短至3个工作日;搭建跨境电商一体化服务平台,开设全市首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商品体验中心......

三、是软实力,也是"发展刚需"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更是"发展刚需"。南京片区以前瞻视野布局产业生态,凭"暖色调"聚企业、人才,营商环境"一池春水",滋养高质量发展"活鱼",水深鱼悦、水阔鱼跃。

"线上提交申请,线下去江北新区市民中心窗口办理,很快就办好了。流程很清晰,每一个步骤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办,都很详细。"去年7月,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童梦黎为8名印度工程师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延期。得益于南京片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她只需线上提交申请、线下"跑一次"窗口便成功办理。

南京片区探索创新的国际人才服务新模式,全省首创聘用外国人单位"红白灰"三色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工作许可跨地区认可机制,同时打造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服务"直通站",极大解决企业和外籍人才后顾之忧。

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是一份笃实的保障。南京片区建设全国首个法治园区,挂牌成立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仲裁院和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法庭;创新开展境内外律所"多元复合式联营"试点,提供"一站式"跨多法域的法律服务;成立宁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全国首创境内外机构合作设立第三方调解组织,调解案件70余件;上线全国首个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平台,为百余家高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营商环境即竞争力。在全国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下,市场主体云集、创新创业活跃,须臾也难离良好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放眼全国,凡产业兴旺地,营商环境必定"百花齐放"。

在南京片区,营商环境已经变得愈发"赏心悦目"。

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一中心"全方位推动宁武高

质量发展

宁武县委宣传部

2022年2月21日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宁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事业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顺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现新的突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迈过百亿大关,增长25.4%,增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1%,增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亿元,增长17.2%;财政总收入完成29.5亿元,增长54.6%,增幅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增长41.34%,增幅全市第四;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532元、8530元,分别增长8.9%、12.5%,增幅分别全市第四、第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争先进位的积极态势。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健全了组织领导体制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部门监管帮扶机制,整合使用财政资金2亿多元,发放小额信贷7094万元,扶贫办整建制重组为乡村振兴局,实现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集聚转型发展动能。坚决扛起煤炭能源保供责任,建成5个智能化工作面,核增6座煤矿产能660万吨,全年原煤产量2827万吨,同比增长42.78%。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62.78亿元,同比增长138.82%。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18.45万亩,粮食总产量4745.6万斤,完成"中国好粮油"示范工程。全县种植药材2500多亩、毛建草3000多亩、艾草8000多亩、马铃薯3万多亩、莜麦3万多亩,生猪出栏18万头,六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4.5亿元,农产品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7.6%。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维护,新建改造停车场2个、集贸市场4个和各类管网16.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8.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清理整治19011处,农村问题户厕整改1531个。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煤改电"2563户25.79万平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3.94,优良天数比例85.7%,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加快绿色矿山创建步伐,13家企业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6.9平方公里。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育苗0.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0.6万亩,改造沙棘林1.8万亩,县林业局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多点突破。统筹深化政务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划转事项240项,740项事项实现不见面"一网通办",压缩办理时限85%。加强"互联网+监管",认领目录清单1129项,发布检查实施清单1122项,录入监管行为15607条、"双随机一公开"事项366条。产业集聚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地"改革出让4宗157.73亩,"全代办"服务8个项目,入园企业共计52个,新增"四上"企业10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启动22户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了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顺应民之所需所盼,增进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开拓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18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03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0350人、考证持证9315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安葬费制度,处理农民工欠薪案件451起、清欠7339.1万元。困难群众保障机制覆盖城乡低保8922户13813人和特困人员1817户1818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亿多元。全力完成了省政府11件民生实事。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提高平安建设水平。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做到"人物同防",核酸检测能力达到5856管/日,疫苗接种进度排在全市前列。全县3035个创建单位"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比例达98%。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凤凰镇杨庄村被命名为"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

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主动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创新推进"336"战略布局,始终围绕"3466"工作体系,主动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一中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经济稳定运行、社会大局安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达到8%和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主动融入太忻经济区,实现强势开局起步。树立全市域共同体意识,完善一体化发展机制,实施县委"东进、南融、西拓、北连"战略,向东对接雄安新区,向南融入太原、忻州,向西拓展西面县份、延伸至内蒙,向北连接朔州、大同,以布局融入、规划融入、产业融入、基础融入为重点,与太忻经济区建设全面对接、有机衔接,同步发力、一体统筹,全领域推进各项工作同步融入。

加快交通互联融合。按照"交通拉框架"理念,争取落地G5911高速连接线贯穿太佳高速和灵河高速,谋划推进国道G241县城过境改线、县城西北外环和杨庄--马家湾外环公路延伸线"双循环",全力争取静乐丰润--东寨公路扩宽改造。

谋划产业项目建设。实施"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战略,抓住煤电主导产业主体,同时兼顾农业和文旅两翼,强化以煤补农、以煤补旅措施,尽快形成"一体两翼三轮驱动"的格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出发,对接雄安新区、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仅引进优势产业集群和配套项目,同时深度招引当前薄弱的加工制造、装备设备、碳基材料等行业企业。

加快市场主体倍增。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全面实施规上工业、高新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文旅产业、农业企业、商贸企业、产业项目"八大倍增工程"。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建设全周期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集中兑现。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群众办事"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打造煤电支柱产业。完成大运华盛老窑沟、德盛,忻州神达南岔,晋能同生同基、梨园河5座煤矿共计330万吨生产能力核增,确保晋能北辛窑年产400万吨矿井释放先进产能。

促进矿井优化升级。聚焦煤炭开采方式改造,鼓励引导潞宁孟家窑、大运华盛南沟等建成15个智能化工作面,支持忻州神达栖凤开展5G智慧矿山建设。

全力发展电力产业。遵循"电力上机组"路径,促进煤炭就地转化增值,全力保障华润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成投产,谋划推进华润二期1×135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加快晋能北辛窑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先期推进2×10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

打造区域物流枢纽。聚焦煤炭加工延伸转化配套,加快建成旭阳能源西双万吨环保煤炭物流园和铁路专用线,同步对接铁路辐射范围物流货运站点,建设吞吐能力4000万吨的承接雄安新区、连通晋西北、辐射冀陕蒙的综合区域物流基地。

延伸煤基产业链条。聚焦煤炭主辅材料提供和煤炭省校合作,优先支持大运华盛能源集团拉长、拓宽、深化、赋能煤基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机修配、型煤加工、矸石利用、新型建材、有机肥料等产业,实现煤炭产业链提升和价值链增值。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优高效农业。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抓好"三类户"分层分类帮扶救助,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水平,巩固提升9个村和维修养护50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持续强化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围绕创建"五好社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

全力抓好稳粮增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52.45万亩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8万亩,完成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矿业存量复垦三项新增耕地任务,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走好农业特优之路。抓好莜麦种植基地建设,种植3万亩优质莜麦,擦亮"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品牌。抓好毛建草种植基地建设,新建3000亩毛建茶示范园,积极申报地方制茶标准,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地域名片。抓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新建20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抓好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开展"土豆革命"种植3000亩加工型马铃薯,带动种植5万亩马铃薯。

提升农业市场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实施龙头企业奖补和农业种植奖补政策,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补短板项目,运营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分拣仓储配送中心,建设东寨电商强镇,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更加顺畅。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打响文旅生态品牌。实施全省龙头景区"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充分挖掘宁武山水、森林、草原、地质、文化等资源,突出汾河、芦芽山、万年冰洞、管涔森林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做好"对接、扬名、提质、赋魂、整合"5件大事,努力建设旅游目的地和康养目的地。

打造东寨集散地。全面推进东寨康养小镇建设,完成东寨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加强东寨镇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大力提升汾河湿地公园景观,改造冰洞地质博物馆,免费开放汾河源头景区,打造生态景观带、夜游经济带。

深化"五个一"活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芦芽山之恋"主题活动,做好"一首歌""一篇美文""一部微电影""一个形象代言人"和"一批文旅融合项目"活动,编写一本图文并茂导游词,编排一台特色演艺节目,创作一部有震撼力的旅游宣传片,策划一次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打造一处网红打卡地,带来一场网络风暴,从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融合全新项目业态。深化"旅游+",发展生态文旅康养、山地休闲运动、乡村休闲观光、自驾旅行越野等业态,积极申报"天然氧吧"。积极招商引资开发越野赛道、宁化古城、森林康养、芦芽山索道、天池滑雪场、桦林沟度假区、暖泉沟冰雪小镇等项目。

升级文旅服务水平。开展"安全、服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布局芦芽山高端酒店、东寨镇快捷酒店、村落特色民宿、森林康养基地、景点户外营地等旅游住宿设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更快更好发展。

--勇于创新锐意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至少申报1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14户"小升规"企业。

深化省校合作共建。用好与21所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发挥挂牌合作基地作用,重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芦芽山中药材高端智库和文旅康养示范基地。

推进园区"二次改革"。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匹配项目定制建设适用性厂房,提升集聚力和承载力。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服务马铃薯淀粉、清香燕麦酒、高原艾草、洞藏酒等14家入驻企业投产达效,加快智能包装定制、煤机制造修配、洁净型煤加工、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和收益较快增长。

统筹财税金融改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强化零基预算管理,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规范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政策支持计划,推动企业在"晋兴版"挂牌。

做好国企国资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进"僵尸企业"整合重组,完成11家正常运营国企"六定"改革,突出抓好粮食企业改制,推动扶贫开发公司向农业投资集团转变。

--强化城区引领带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落实"城镇强功能"战略,发挥县城人口集聚、功能集中、综合服务的功能,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和东寨镇国家卫生镇复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畅通微循环,实施城区中心大道延伸工程,完成南门路、水口门路、梧桐路与滨河大街贯通工程,修缮滨河北大街。

建设产城融合集镇。按照"一城两镇"建设开发战略,发挥阳方口工业集聚、要素集中、项目支撑的优势,依托国道G241和产业集聚区,新建大运华盛和华润、华阳商住一体化项目,调整产业布局,更新基础设施,吸纳人口集聚,打造阳方口工业重镇。围绕东寨文旅集聚、景点集中、康养服务的定位,启动康养小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开发旅游景点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留宿消费,打造东寨旅游名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