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部长上半年文章-45篇(第13/14页)
元谋县牢固树立"招商是第一要事"鲜明导向,千方百计谋项目,创新机制抓招商,全力以赴建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位推动压责任。按照年初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及时将各乡镇、县级各责任部门年度建议指标细化下达,各级各部门层层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团,县处级领导引领带动,围绕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重点区域,多次赴北京、广东、上海、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地登门拜访、推介洽谈,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带头、四方联动、全民招商的工作格局。
创新机制抓招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关于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派单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对项目包装、项目界定、项目审查、投资流程、项目签约、数据统计等进行规定。成立元谋县7个重点产业暨重点项目专项推进组,健全领导包抓产业、包抓招商项目和产业发展机制,构建起职能明晰、分工明确、政策保障、落实有力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
突出重点谋项目。紧紧围绕云南省"三张牌"、楚雄州"一极两区"和元谋县"一枢纽两胜地两园两区"发展思路和资源优势,强化项目包装"由小变大""好中变优",打造精品项目库思维,进一步整合项目周边资源,积极策划包装储备100个项目,重点包装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种子小镇项目,并积极向省、州推荐申报重点招商项目。
统筹协调培产业。充分发挥县招商委办公室统筹协调的职能,在开展好日常招商工作的同时,积极策划外出招商活动方案,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热点和前沿地区对接,以四川、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重要省份为目标,对标对表对企业,结合投资主体的自我发展和投资转移的内在刚需,选点布控,捕捉商机。围绕产业链条、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特色园区、重点特色区域、项目主线等方面抓细抓实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确保三个百亿集群产业项目在招大引强及扩大投资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促成一批旗舰型、龙头型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形成产业园。
据悉,1至2月,全县州外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0.09%,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2%,产业占比为66.5%。
三、聚焦效能提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提升"第一竞争力"
元谋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培育好、发展好,让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
着力推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限,探索市场主体开办主题式、场景式服务,使企业开办时间由去年的1天,压缩至0.5天以内。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着力推进"照后减证",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运用,稳步推进"一照多址"试点改革工作,充分扩展市场主体培育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条例》《实施细则》为契机,以集中审批为抓手,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多表合一""多审合一"。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无审批、法无禁止即可为。严格落实"六稳""六保"优惠政策,确保省、州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元谋县稳增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确保企业进驻该县并落地生根。围绕重点产业和支柱经济延链补链强链,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该县市场主体培育和优化营商环境经营机制,落实允许市场主体歇业3年制度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机制、经营场所承诺制,支持市场主体延长生命周期。着力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大产业+新主题+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和经营体系。
坚持招大商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的原则,以打造"元谋人远古特色镇、元谋傈僳族特色小镇"及文化旅游为契机,以"一枢纽两胜地两园两区""一园两区两镇两带""一江两岸四区"建设为重点,以果蔬种植、花卉种植、育种、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健康康养、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夜间经济消费示范街为重点,加快培育壮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国家、省、州、县四级龙头企业,促进元谋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面实现。
四、聚焦作风转变助力企业增产增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元谋县围绕"一枢纽两胜地两园两区"发展思路和构建"3+2+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为统揽,以作风革命为保障,持续推进工商业稳步增长,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鼓励企业开足马力达产达效,多措并举确保工商业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争先进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工商业经济稳增长和"开门红"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势,高点定位、加压奋进、力争高开。明确一季度工作目标,将目标定在高处,将事情干在实处,力争上游,打响打好一季度争先进位之战,为全年工商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瞄准重点。组织实施一次企业走访调研、一批问题研判解决的"两个一"专项行动,及时了解企业的开复工情况,认真倾听企业的诉求,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紧盯一季度企业生产增产增效,激发企业抓生产促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完善政策咨询、项目备案、开工入库、建成投产"四张清单",推动一批工业投资项目入库见效,形成产出。
力促实效。加强工商业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生产运营和销售情况,全面梳理掌握企业运行生产情况,及时解决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工作。根据到企业走访的情况,梳理出一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产能的重点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为企业扫清发展的后顾之忧。成功举办云南元谋县绿色产品入沪推介暨招商引资洽谈会,来自上海的3家企业与县域内3家企业达成1500万元合作意向。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
五、多项指标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1至2月,元谋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44亿元,同比增长15.9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亿元,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58万元,同比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946万元,同比增长4.7%;价格指数为101.1%;州外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0.09%。
元谋县把进一步提高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数据质量作为高质量做好统计工作的落脚点,为全县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提供统计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谁把关、谁负责",坚持从统计源头抓数据,严把数据质量关。同时要求统计专业人员严格履职尽责,建立和完善数据评估机制,严把数据质量审核关。加强基层统计调研,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积极开展统计调研,多角度、全方位收集统计信息,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咨询台"作用,大力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性、敏锐性,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强化统计监督职能,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围绕一季度目标任务,按月度形成GDP核算基础支撑指标建议表,强化对重点专业统计指标数据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指标进度,提前做好预测预判,变事后统计数据为事前预测预警,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做好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同时,组织业务人员不定期深入基层,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监督检查,抓好统计普法宣传。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做到不虚报、瞒报、漏报,从基层源头有效地防范统计违纪违法行为。
努力续写高质量富美朝歌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淇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4月24日
4月20日--22日,淇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21年及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以及2022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淇县之千"推动"淇县之变"实现"淇县之强",努力续写高质量富美朝歌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当标杆、作表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这五年,淇县优存量、扩增量,县域经济更有竞争力这五年,淇县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工作更有公信力这五年,淇县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群众更有向心力这五年,淇县抓改革、促创新,发展动能更有持续力这五年,淇县强建管、增品质,城乡面貌更有吸引力这五年,淇县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更有驱动力一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排名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排名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排名全市第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排名全市第二;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税收占比69.3%,排名全市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大增长8.5%,排名全市第二;
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
被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杯银杯单位;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为全市A级;
2021年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二恢复重建跑出"加速度"
守住了"不伤亡一人、不失联一人"的金标准;城乡群众基本生活两月内全面恢复;
谋划的363个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开工362个,其中251个项目已经竣工;
3004户D级危房全面完工,严重受灾倒损房屋住户分房到位。三工业发展延续"好态势"全年到位省外资金完成市定目标的100.3%,"三个一批"项目接续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均完成年投资计划的110%以上;
飞天农业公司与中科院天工所、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达成战略合作,新歌源丹宁等5家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评河南省首批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在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省第19位。四城市建管处处"有亮点"
北部新城启动建设,南部老城焕然-新;"15分钟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21个小区完成文明示范创建;荣获河南省森林城市称号。
五文旅发展增添"新名片'
成立朝歌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云梦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
大力发展"文旅+",创新了"高校+景区"发展模式。六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3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全省率先建成5000亩5G数字农业示范区;
被评为河南省数字乡村示范县、河南省电商扶贫示范县、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七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牢牢守住了长周期不发生疫情的底线;全年优良天数首次突破200天;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社保、困难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豪巾盛世347户回迁群众拿到新房钥匙,实现8年回迁梦想;
县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一村一辅警"实现全域覆盖。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淇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唱响"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再创辉煌"主旋律,坚持"一切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基本要求,落实"11135"工作布局,大兴"淇县之干",推动"淇县之变",实现"淇县之强",奋力谱写高质量富美朝歌建设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争当鹤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排头兵,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当标杆作表率。
主要奋斗目标
1综合实力全面领先
2现代工业全面崛起
3城市颜值全面提升
4文旅发展全面融合
5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6群众生活全面改善
三、2022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
居民人均坷支配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一抓好恢复重建,打造群众安居新家园
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以112个正在推进的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攻坚年"行动,年内,全县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确保群众住房安全。上半年阳光社区二期、朝阳社区二期完成建设;10月底前,阳光社区三期主体完工。
全力修复水毁设施。6月底前二类高标准农田完成恢复重建,年底前一类高标准农田恢复重建项目主体完工。主汛期前新鱼线、小黄线28个重建项目全部竣工。
着力提升防灾能力。主汛期前,涉及水库、河道、防洪堤修复和蕃滞洪区提升的18个项目全部完工,水河5座过路桥梁改造工程竣工,加快推进智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等21个能力提升项目。
二抓好三项重点,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上、环境为要",认真落实"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活动要求,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确保经济持续向好,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招商引资主引擎。瞄准重点地区,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和中高端,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活动。
坚持项目建设主抓手。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提效年活动,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跟踪问效,力争完成最多实物工作量。
坚持营商环境主支撑。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施营商环境整改提升行动,积极创建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
三抓好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
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2+2"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增动能。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
以扩规添实力。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特种尼龙小镇建设,打造"一区四园"。生物科技及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抓好"一体两翼"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绿色矿山产业重点抓好"多位一体"建材园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实施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计划。
以改革夯平台。确定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至"边界,6月底前完成"三化三制"和"管委会+公司"改革。3-5年内,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四抓好建设管理,绘就宜居城市新画卷
坚持以"北建设、南提升"为方向,建新城,兴老城,创名城,进-步完善配套、健全功能、提升内涵,着力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推动新城崛起展新姿。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掀起北部新城建设热潮,重点抓好谋划的基础设施、社区改造、形象提升、拆迁改造4类36个项目。推动老城蝶变焕新颜。以人文化、人性化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南部老城更新行动,重点抓好20个基础设施、7个形象提升、7个社区改造、4个拆迁改造项目。
推动城市创建结硕果。持续开展城管"四项攻坚"行动,建设智慧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统筹推进各项城市创建工作,年内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拿到国家卫生县城牌子。五抓好文旅融合,形成全域旅游新优势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进一步叫响"古都朝歌,鬼谷圣地"文旅品牌。
景区带动,全域联动。围绕云梦山5A景区创建,完成五里鬼谷提升等项目。围绕古灵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景区与周边村庄联动发展。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旅游村、乡村旅游消费街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谋划打造系列节会活动,组织好鬼谷子国学论坛等文化活动,将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
丰富业态,做活产业。一体化推进休闲游、康养游、红色游,发展线上消费新场景,培育"网络体验+文旅消费"新模式。
六抓好"三农"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11156"农村工作布局,持续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坚决稳住"三农"基本盘。
抓粮食,保安全。完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灾后恢复重建和5万亩种子示范田规划提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9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9万吨以上。抓产业,促发展。打造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发展农业产业化联体,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抓建设,优环境。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速提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
抓衔接,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抓改革,激活力。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中整治行动,抓好"三块地"改革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着力培育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100万元的富裕村、超10万元的标兵村。
七抓好民生改善,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进"一老一小一青壮"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决筑牢疫情防线。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
持续推进就业创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断提高社保能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打造好"德润朝歌"品牌;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深入实施健康淇县行动。
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整改,提升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应对能力;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坚持"打防、管、治"相结合,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抓好自身建设,树立人民政府新形象
坚定政治方向,强化使命担当,保持赶考初心,答好时代答卷,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依法履职提效能。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担当作为强作风。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13710"工作机制,逢一必争,逢旗必夺。
清正廉洁守底线。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春风化雨润心田凝心聚力谱新篇思茅区凝聚"四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
思茅区文明办
2022年5月9日
近年来,思茅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的总体要求,发挥引领思想、培育文明的积极作用,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建立机制凝聚"内动力"
思茅区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以来,不断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工作难题,出台了《思茅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思茅区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推进、有效落地。
--打造理论宣讲特色品牌。思茅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社区党员干部、巾帼标兵、精英律师、女子交警、新时代好少年等优秀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讲身边人、说身边事、话身边理,精心打造了"百姓、警花、普法、好少年、连心、巾帼"六支志愿宣讲团品牌,创新开展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探索农村治理创新模式。思茅区成立村民"三治"委员会,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抓手,严格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全面加强村规民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各村实际,将孝老爱亲、抵制早婚早育、履行义务教育责任等纳入村民自治相融的村庄治理模式。
二、移风易俗凝聚"精神力"
思茅区切实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志愿活动,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减轻群众经济和精神负担。
--破旧立新树新风。思茅区倚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力倡导"厚养薄葬"的新理念,提倡文明殡葬,在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过程中,通过政策宣讲、入户宣传等方式提高村民思想意识。同时,倚象镇干海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革新"杀猪饭"作为移风易俗着力点,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定集中杀猪日期,排除村民小组各户杀猪顺序,规定菜单经济标准,做到既尊重"杀年猪"习俗,又解决吃"杀猪饭"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破除陈规陋习,树立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尚。
--正负"两榜"扬新风。倚象镇充分用好党建带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在16个村成立209个"三治"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办法》,实行委员联片包户管理和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实施黑名单制度、红黑榜管理,开展能人榜、善行榜、优学榜"三榜"评选,通过建立横向可比较、纵向能量化的管理方式,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局面。
三、创新载体凝聚"渗透力"
思茅区积极构建"实践中心指导示范,实践所引领督促,实践站创新联动"的架构体系,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畅通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的新途径。
--文化赋能实践载体新动力。思茅区南屏镇兰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社区平台搭建者和资源链接者的作用,与新华书店、高校、协会等单位共建共享,整合1200平方米现有服务阵地资源,打造了藏书1万四千余册的兰花书苑,依托兰花书苑的阅读分享文化活动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新风尚。
--服务提升实践载体新活力。思茅街道北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让数据多跑步,群众少跑路"的服务模式,开发了功能性微信公众号,居民可以进行活动线上报名、办理事项部分材料上传等,切实提高居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思茅街道北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盘活社区办公用房,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内容,打造法律咨询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睡眠障碍诊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中医诊疗等志愿服务项目。
四、志愿服务项目化凝聚"持久力"
思茅区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批群众急需、特色鲜明、高水平高质量、精准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项目化。思茅街道滇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服务群众"零盲区、零死角、零疏漏"为目标,推行"滇运妈妈""包幢联户管人"机制,让"滇运妈妈"成为楼幢"大管家",常态化组织开展文化服务、技术服务、卫生健康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转变。
--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化。龙潭彝族傣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突出民族特色,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村民们自发组建了"龙潭陀螺队""彝家山歌队""傣族织锦讲习队"等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培训、组织活动等方式,形成了"融·帮·带"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圈,有效促进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群体助力志愿服务项目化。倚象镇茶园面积超过11.2万亩,每年春茶采摘期都会有部分茶农因缺乏劳动力、突发疾病等因素不能及时采摘茶叶,影响茶叶产量和收益。为帮助存在困难的茶农抓好春茶采摘,实现稳定增收,倚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农采茶"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茶农解决采茶难题。如今,互助采茶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已成为倚象镇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更是当地产业发展中有效解决群众困难的应急小分队。
上一篇:2022年求是文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