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2022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汇编-183篇(第5/45页)
严纠发展偏差。聚焦压责纠偏,把监督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对在创新发展中"用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对在协调发展中用平均数掩盖少数、对整体性任务搞简单分解的,对在绿色发展中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的,对在开放发展中奉行本位主义保护主义、打小算盘、耍小聪明的,对在共享发展中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严督纠正、坚决遏制,引导督促领导干部结合地区实际、部门职责、业务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自觉行动和实际工作之中,做到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激励担当作为。处理好严管与厚爱、纪法与情理、监督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推动追责问责精准化、澄清正名制度化、跟踪回访常态化。在综合运用政策策略中,使好干部更加自律奋进,使怕担当的干部必须负责,使犯错误的干部迷途知返,使受不实举报的干部得到澄清,使受处分的干部重新振作,积极营造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好生态好环境,最大程度汇聚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工作新成效保障平稳健康经济环境
腐败是危害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必须坚定不移正风反腐,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严的主基调更好贯通起来,把握好正风反腐的重点、力度、节奏、方法,提高反腐败精准性实效性,既割除侵蚀市场经济的毒瘤,又护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本盘面,努力取得最佳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正风反腐。坚持"亲有尺度",健全完善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鲜明划出底线、红线,既从严规范党员干部行权用权,又教育引导企业家崇廉尚德,对逾越红线底线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严肃查处、深挖彻查,保持零容忍的高压震慑,促使政商交往"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清有温度",当前很多市场主体受疫情影响面临特殊困难,要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以务实的作风,开展滴灌式精准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闭环式全程服务,坚决防止"厚此薄彼、重大轻小"的区别对待,坚决纠正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不良风气,真正为企业雪中送炭、纾困解难,更好实现政商相向而行、坦诚交往、健康互动。
围绕引导资本规范发展深化正风反腐。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重要论述,通过有力有效正风反腐,更好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消极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根本要求是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落实"三个没有变",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深化非公党建、加强政策指导推动清廉企业建设等,引导资本走大道、走正道。重要策略是拓展反腐败的战略纵深,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对以权逐利、以利围权的严惩不贷,坚决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的纽带,铲除"围猎"行为的滋生土壤。关键举措是推动完善资本监管的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明确资本"红绿灯"规则、边界,积极引导资本进入"可作为""应作为"领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壮大做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沃土中实现健康发展。
围绕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深化正风反腐。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政府更加有为、市场更加有效。着眼依法依规地"管",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关键少数",紧盯"十四五"时期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等重点领域,沿着行权用权轨道查找风险、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积极探索针对公权力运行的数字化监督新模式,使权力运行可视化、可留痕、可追溯,不断压缩设租寻租空间,防止权力越位脱轨。着眼稳妥有序地"放",监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有力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对消极应对、变相抵制或者"一放了之"等问题严肃纠正问责,打通影响要素市场化高效合理配置的梗阻,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以工作新成效维护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肩负着民呼我为、除险保安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监督体系更好融入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防范风险中夯实发展根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具有伴生性,关键是要妥善应对、防范化解,防止因处置的不及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损害。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力求把风险应对工作做在市场曲线前面,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前,特别是要针对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安全生产、产业链供应链、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层层压实防范化解风险的主体责任,监督推动党员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布防、精准"拆弹",在谋发展保安全中站好岗履好职。
在维护民利中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监督的"放大镜"聚焦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上,聚焦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坚持"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持续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各级各部门把握好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施工",更好保障惠民利民政策落实,让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甘肃省监委副主任张伟: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近日,记者专访了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张伟。
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职责。张伟表示,我们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以有力监督保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落实。一是聚焦政治要件,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贯彻,确保在我省不折不扣坚决落实。二是聚焦重大政策,加强对落实"三新一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监督,维护政令畅通。三是聚焦重点任务,加强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监督,问责2987人;开展涉地涉农问题治理,督促整治大棚房1258个、违建别墅项目126个,查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27件;强化换届纪律风气监督,处分19人,为2名干部澄清正名;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统战工作问责规定、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执纪问责暂行规定,督促抓好责任落实。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张伟表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动真碰硬惩贪治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近五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4.1万件,接受主动投案626人,立案4.5万件,处分51520人,移送起诉1337人;追回外逃人员33名,追回赃款6500余万元;依纪依法追究行贿人员513人。
作风关乎事业成败。张伟表示,我们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作风建设始终,反复抓,抓反复。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不久,就在全省启动"三纠三促"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作假等问题,问责单位1636个,处分2457人。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坚决查纠不落实、乱落实、假落实等问题,深入推动基层减负。严肃纠治不正之风,紧盯重点工作、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集中公开通报曝光。全省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899起,处分4921人;查处享乐奢靡问题3522起,处分3591人。同时,注重新风正气培育,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向好。
正风肃纪反腐,关系民心所向。张伟表示,我们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7045件,处分17325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查处问题8179件,处分8223人,移送起诉253人。二是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监督,严查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09件,处理2595人,处分1120人。三是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教育、医疗、住房、食药、科技、人防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整治"一卡通"问题,监督清退上缴资金1.1亿元,处理1612人;开通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监督清退上缴资金9007万元,处理1263人;开展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保和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四项资金"专项整治,追缴违规资金2.13亿元;开展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专项整治监督,推动新增停车设施358处、泊位2.4万个。四是严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立案1431件,处理4673人,处分2562人,移送起诉159人。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张伟表示,我们着眼"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体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等"三项改革",切实把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稳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三级监委组建,与纪委合署办公,实现了对党员和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省纪委监委制定修订制度230多项,初步形成了全面覆盖、运行有效的监督制度体系。
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张伟表示,我们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主动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行使权力慎之又慎,自我约束严之又严。一是设立专门机构,专司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二是开展多轮次内部督察,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三是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四是各级监委聘请特约监察员,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五是刀刃向内清理门户,处置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2782件,处分327人次,移送起诉8人。
张伟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贵州省监委副主任张平:系统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精准分析、全面把握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树木""森林"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推进政治生态研判常态化、制度化,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实践探索
贵州省纪委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以完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通过制度共建、信息共享、协作联动的一体统筹方式,推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系统化、常态化。
搭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分析研判机制。积极协助并推动省委出台《关于建立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的指导意见》,构建起省委统一领导,省纪委机关综合协调,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巡视办等共同参与的省委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把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上升为省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制度安排。完善分析研判指标体系,在看"四个意识"、看"关键少数"、看责任落实、看选人用人、看腐败问题、看干部作风、看纪律执行、看政治文化、看群众评价的研判指标基础上,充分结合机制成员单位职能监督发现的情况以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动态调整,综合分析研判党的工作部门政治生态状况,让分析研判结论更加立体全面、科学具体。
深化协同联动的分析研判模式。省纪委机关作为省委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办公室,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对内强化"室组地"联动分析研判,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视野下的研判意见;对外推动与分析研判机制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综合各方面情况,形成最终研判意见。同时,深入分析地区、行业、领域相关情况,找准影响政治生态的地方病、行业病,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下的指导力度,上下一盘棋推动分析研判走深走实。
抓好"日常+综合"的常态化分析研判。抓好日常分析研判,把握政治生态变化发展特点,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每年分阶段对相关党委(党组)政治生态状况进行评估,动态更新分析研判意见。在党委届中和换届前半年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对一段时期政治生态状况变化趋势深入分析、动态评估,形成综合意见报告。
推动分析研判与"四项监督"有效衔接。把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后的问题整改内容,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范围,强化专责监督;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监督,对问题整改进行再监督、再检视,推动再整改、再提升。同时,在整改落实基础上,把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轮分析研判的重要参考,推动形成"研判-整改-提升"良性循环。
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从研判工作本身来看,党委领导、常态实施的政治生态研判格局初步形成,分析研判机制充分整合党的工作机关,协同联动、合力推进,既全面检视被研判党组织政治生态状况,又重点聚焦年度中心工作任务,研判结论更加全面客观。从研判产生结果来看,分析研判聚焦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各级党委书记认真研究部署,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更加注重反馈督促整改实际效果,层层压实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通过内外协同、上下联动的政治生态综合体检,找准了影响政治生态的地方病、行业病,有效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综合来看,全省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分析研判机制合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分析研判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一些地方分析研判机制办公室主动与其他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不到位,成员单位协同配合不够紧密,存在被动参与现象。又如,有的单位不善于从业务问题背后透视责任问题、政治问题、作风问题,不善于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判潜在的风险隐患,分析研判的政治性、前瞻性需要提升。对此,要在不断总结实践成果基础上,围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系统化常态化推进目标,加大地方党委层面自上而下的推进力度,督促各职能部门、单位党组主动开展内部分析研判,积极拓展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
把握新形势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实践要求
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注重政治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地位作用的认识,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政治保障也是政治引领,围绕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否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保障作用是否充分凸显,开展新形势下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
聚焦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领导班子和"一把手"这个关键,把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风向标、晴雨表,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突出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这为各级党委(党组)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指明了重点要"分析研判谁"这个首要问题。
从履行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的高度加以推进。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或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必须站在党委(党组)履行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的高度,全方位对政治生态状况综合"体检",确保研判结论权威、精准。《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定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状况,经常听取纪检机关、党的工作机关相关报告,认真查找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这指明了党委(党组)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中担负主体责任,明确了"谁来分析研判"的问题。
推动专责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一体发力。《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包括,"协助同级党委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党风廉政等情况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的工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加强职责范围内党内监督工作"。这些规定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提供了实践路径,是解决"怎么研判"的重要方法。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动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与党的工作机关职能监督贯通融合、一体发力,实现力量整合、效应叠加。
深入细致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政治生态不是一时一域的静态反映,而是一个全面、整体、复杂的动态系统,常态化、高质量推进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要在强化统一领导、上下协同、点面结合、系统推进上下功夫,让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内涵和作用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真正成为从严管党治党的有力抓手。
扭紧责任链条、激发研判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加强向党委的请示报告,既报告分析研判推进过程,又报告分析研判结果,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方式,推动同级党委、督促下级党组织加强对分析研判工作的统筹领导、有效落实。要提升分析研判机制成员单位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分析研判工作不仅是协助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分内之责,更是从党委层面推动解决自身领域问题症结、工作难题的有力武器,必须认真落实好职责范围内的监督责任,履行好分析研判工作职责。要扎实做好分析研判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条主线,通过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发现问题,透过表象查找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精准描摹出研判对象政治生态样貌,让分析研判结论更好服务党委决策,真正成为管党治党利器。
紧盯研判重点、突出个性特点。研判内容要新,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任务,以迎接和开好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因时因势调整分析研判重点、突出时代特征。研判方法要实,把分析研判融入日常监督,着力对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过程作出系统、理性、客观、科学的分析,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捕捉潜在的风险隐患,紧盯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聚焦责任、作风和廉洁情况进行深度检视。研判结论要准,加强对地方、单位、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的梳理总结,结合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历史沿革,结合行业领域的职责特点、风险要素,做到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分析研判使政治生态样貌清晰度更高、辨识度更强。
点面协同推进、拓展研判格局。打牢"点"的基础,推动直属单位党组(党委)探索构建本单位分析研判机制,一方面支持其对自身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提供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其分析研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依据其分析研判结果,结合日常监督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再分析再研判,形成全面准确的政治生态画像。抓好"线"的统筹,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下级单位、部门的指导,统筹开展对业务领域内政治生态的分析研判,聚焦分析研判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式、项目化、标准化管理,持续构建和完善"全面研判-反馈问题-整改提升"的工作闭环管理机制,上下联动找准影响政治生态的行业病、领域病。做好"面"的总结,分门别类、系统梳理各行业、领域的分析研判结果,重点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盯政治立场、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始终将相关单位领导班子作为研判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政治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执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干部群众认可度等方面,通过把握点、线、面的政治生态状况,准确反映整体政治生态全貌。
湖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深化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做好问责党组织工作
实践中,在开展党内问责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相互替代的问题。有的只问责党组织不问责领导干部,把集体责任当成个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有的只问责领导干部不问责党组织,以个人履责不力掩盖集体失职失责问题。《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对党组织问责的,应当同时对该党组织中负有责任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问责。"落实好这一要求,防止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相互替代,关键是要准确认定党组织的集体责任。
要树立正确的问责理念。问责中出现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相互替代的情况,固然有办案人员能力素质欠缺、责任界限把握不准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问责主体出于某种利益考量,搞选择性问责、随意性问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严肃问责的理念,坚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牢固树立规范问责的理念,坚持做到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格程序、把握政策;牢固树立精准问责的理念,坚持做到错责相当,宽严有度,既防止问责不严不力,又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
要全面查清事实。事实清楚是查办案件的基本要求。对于问责案件来说,不仅要查清楚被问责问题本身的事实,还应查清楚结果事实、责任事实、因果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问责精准有力有效。一是查清问题事实。要通过对被问责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规模、性质等方面情况全面调查了解,真实准确掌握问题真相,还原问责事项本身事实。二是查清结果事实。主要是查清楚问题发生后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什么样的严重损失或后果,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这是决定是否进行问责以及问责到什么程度的重要依据。三是查清责任事实。重点查清相关责任主体失职失责的具体情况,包括应该履行而没有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违反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乱作为的情况。这是区分责任主体的责任大小、问责轻重的重要依据。四是查清因果事实。主要是证明责任主体失职失责行为是导致问题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或间接原因,防止问责不当的现象发生。
要准确认定党组织集体责任。认定党组织是否应承担集体责任,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责任事实和因果事实两个方面情况,看其在问责事项中是否正确实施集体领导,如果没有实施或不正确、不认真实施集体领导,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就应当认定并追究党组织的集体责任。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被问责问题是由党组织不正确实施集体领导引起的,应当认定集体责任;二是党组织应该实施集体领导而没有实施集体领导导致被问责问题发生的,应当认定集体责任。比如,某单位党组长期没有按规定研究部署、督促检查本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以致本单位12个处室中,有9个处室存在虚列会议费套取财政资金搞奢靡享乐问题,该单位党组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不力,受到问责处理。
在对党组织进行问责时,要准确划分个人责任。在划分集体责任中的个人责任时,一般要注意把握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领导班子成员认定为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班子成员认定为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
贵州省监委主任李元平: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纪检监察机关要贯彻落实六次全会部署要求,聚焦"国之大者"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忠诚履职、担当尽责,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把准政治定位,确保政治监督方向不偏
要善于透过业务看政治。政治和业务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也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开展政治监督,要透过业务看政治,敢于动真碰硬,紧紧盯住被监督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定力,剖析是否存在政治偏差。要坚持政治标准,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纪国法的规定,看看被监督地区、部门和单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在依规依纪依法开展业务工作上存在什么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