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线文稿汇编-30篇
目录
1.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 3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3
3.以首善标准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19
4.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双减"增效 30
5.发挥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力 38
6.加快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 46
7.冬奥遗产为首都发展注入新动能 53
8.接诉即办改革的方法论价值 61
9.上演播演绎文化数字化创新 71
10.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82
11.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内涵 94
12.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 104
13.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生成逻辑 114
14.牢牢守住经济安全底线 124
15.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 134
16.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观 146
17.当代中国人权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158
18.保持干部队伍先进性机理分析 172
19.认清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区别 179
20.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85
21.因时乘势谋发展砥砺奋进绘蓝图 195
22.开放式首都都市圈协同式空间大格局 215
23.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222
24.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首都新高地 230
25.发展数字经济构筑竞争优势 240
26.筑牢北京数字经济安全屏障 251
27.办好小事蕴含治理大道理 261
28.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城市治理 269
29.真佛只说家常话 277
30."语迟人贵"未过时 280
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
龚云
2022-08-02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维护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员和工人的权益,在非公有制经济内部推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新时代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必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新时代,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新时代,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就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从企业内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保证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长期执政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领导国家和社会的一切方面。邓小平指出:"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面对逐步壮大的非公有制经济,需要突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领导,从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需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大量出现,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团结、帮助、教育和引导这一群体,使他们在政治上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成效的需要。当前,一些党务干部不清楚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应该是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功能,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向,不能准确评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影响了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党建工作成效。这是目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从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考虑,切实解决好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这一重大现实课题。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特点
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应该从党的性质、党的地位等政治因素考虑,分析现状,把握特点。
要考虑党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立党组织的目的。我们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就是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政治引导,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领导,巩固在这一领域的社会基础,聚合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资源,扩大党在这一领域的影响,最终引领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有效领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然,由于产权关系和决策方式不同,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和方式也应区别于国有企业党组织。
要考虑非公有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非公有制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上属于私人所有,党对私营企业家的管理属于统一战线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范畴,是在党的组织外部进行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需要争取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有的中小企业主和外资企业管理者对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心存疑虑。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从政治高度,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着眼于长远,不能因工作难做就不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有利于我国发展,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做应该做的事,不能畏手畏脚、瞻前顾后。
要考虑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的现状。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因工作环境的变化,有的认为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担心参加一些组织活动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有的因为工作变动频繁,流动性大,需要经常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感觉太麻烦不愿亮明党员身份等。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流失的党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长期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做党的工作的"三不党员";存在"怕麻烦、没必要、不愿受约束"等思想,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又不愿及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无故长期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是脱离原单位流动到外地新单位后不愿亮出党员身份的"隐性党员";持有党员组织关系、党员介绍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由于种种原因无故不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把组织关系长期放在口袋里,不到当地党组织报到的"口袋党员"。这些脱离原来的党组织、流散到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变得日渐疏离。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根据企业党员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发挥政治功能。
要考虑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处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人不拥有企业的生产资料,他们的生活来源、工作福利、奖励处罚,都取决于企业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他们往往把谋生视为第一目的,所以对企业主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新时代要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非公有制企业也得到充分实现。
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途径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必须更好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
引导、团结和教育非公有制企业主。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组织动员作用,旗帜鲜明地向企业主和广大员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使党和国家的各项要求贯彻到企业决策过程之中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要积极引导企业主尊重员工、善待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维护好员工的合法利益。要督促企业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依法用工、扩大就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要加强教育引导,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引导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奉献爱心,为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关心、教育和管理党员。要关心和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正当权益,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精神上慰藉,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引导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加强对党员的党内激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组成复杂、思想多样、流动变化的特点,明确责任主体,创新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永葆党员的先进性。要加强对党员的党内关爱,及时帮助破解思想上的疑惑,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使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充分尊重党员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维护工人权益,团结教育工人。工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依靠。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使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积极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积极做好困难人员的帮扶工作,认真抓好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服务企业员工方面要有新举措,帮助企业凝聚人心、形成合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不断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就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物质支撑体系"。一是成立行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党务工作者保障机制,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离岗干部以及高校毕业生中选派、选拔专职党务工作者。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党员服务中心,通过财政划拨、党费列支和企业出资等渠道,保障行业党组织的工作经费。
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按照覆盖立体化、制度规范化、活动正常化,干事有队伍、工作有保障、发展有作为的要求,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建立和完善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性工作机制,使既抓发展又抓党建成为各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企业主的共同理念,努力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园区化、行业化、产业化覆盖,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等。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积极探索和丰富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在服务中促进企业发展,在服务中加强企业党建。服务企业共享发展,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服务企业和谐稳定,引导和促进企业诚信合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企业管理层与员工进行经常性沟通和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制度,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呼声、意愿和要求。企业党组织要建立民情分析会制度,经常分析、掌握职工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切实关心、关爱职工群众。服务党员干事创业,全面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定期考评制度,认真做好"提诺、审诺、示诺、履诺、督诺、评诺"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关心关爱党员,积极为党员追求美好生活、追求事业进步、追求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孙英
2022-07-2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未来继续成功的根本保证。
根本在于以政治领导承担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就要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是追求位高权重和个人成功,而是承担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作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保障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些重大任务,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这个庞大复杂系统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才能把关乎民生福祉、民族复兴的重担挑起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需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保证国家统一、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涵盖一切工作的,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或弱化了党的领导,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最终损害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关键在于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
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其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党中央在集中统一全党智慧和共同意志基础上,通过由上至下的统一领导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这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经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我们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同时,要在与党中央同向同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防止懒政怠政、"等靠要"心理,更要杜绝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能搞选择性执行。
基础在于每位党员都发挥作用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具有风向标作用。推而广之,对于14亿中国人民来说,9600多万名党员也是"关键少数"。这两个"关键少数"都非常重要,普通党员不能认为坚持党的领导仅是领导干部的事而和自己无关,要认识到这是每一位党员的职责。只有每位党员都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用党员的价值观要求自己,做到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在工作生活中不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党员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把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打牢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每位党员不仅要自己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自觉成为"宣传家",面向群众和身边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让党的正确主张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如此才能始终赢得民心,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坚守,更需要新时代每一位党员的坚守。全党每位同志都要不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保证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行动画出事业奋斗的最大同心圆,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孙英,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以首善标准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张革刘宇辉
2022-07-2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北京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考察调研北京教育系统,27次给北京市大中小学回信、贺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首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首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首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充分彰显首都教育使命担当
全面系统谋划教育发展,擘画宏伟蓝图。5年来,北京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修订完善100余项制度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教育大会,研究制定《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和五年实施方案、《深化首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形成了首都教育"4+N"政策体系。编制"十四五"规划,描绘首都教育发展新蓝图。
圆满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贡献教育力量。首都教育系统9.6万余名师生参与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联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任务,得到了中央领导多次充分肯定和教育部通令嘉奖。3万余名师生直接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4000余名师生组成合唱团和献词团,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最强音。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25所高校设立冬奥专项培养计划,68所高校攻关212项关键技术,2.33万名师生深度参与服务保障,1.4万名赛会志愿者全心服务,冬奥会开幕式上学生演员约占全体参演人数的90%,助力冰雪盛会惊艳世界。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召开首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会议,市领导连续三轮入校督导,指导高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项目制清单化推进100项任务落实落细。对部分高校开展"专项约谈、专项巡查、专项评估"。督促高校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全国率先制定院(系)党组织会、党政联席会和系务会制度,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入选教育部全国示范党组织338个,位列全国第一。
以首善标准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创设"同备一堂课"机制,成立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录制"名师大家讲党史"等可视化教材,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遴选建设16所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接诉即办等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打造中小学思政课示范基地,将不少于10%的思政课安排在社会大课堂进行。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率先实施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促进不同学段有效衔接。
坚定有序推进"双减"工作,形成北京经验。坚持"治乱、减负、防风险"与"改革、转型、促提升"并重,召开15次市委书记专题会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进行研究部署。建立由22个部门组成的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在市教委新设校外培训工作处,强化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双减"行动。以首善标准创制20余个配套文件,在全国率先开展"营转非""备改审"等工作,为"双减"深入推进探索有益经验。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超8成,无证机构动态清零。召开三次全市中小学书记校长万人大会、基础教育工作会,校内提质增效稳步实施,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6%以上。将中小学教学管理列入全市2022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北京"双减"工作,社会反响良好,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广北京经验。
坚决守好教育战"疫"阵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校园疫情防控要求比社会面更严一些"总原则,建立联防联控、风险研判、督查问责等工作机制。动态调整返校复课时间等措施,召开"日调度、双调度"会议进行部署,印发40余个政策文件,制定6版工作手册,成立14个市级督查组。立足"校自为战",督促各校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创新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二级应急响应下中高考工作平稳落地。打响"双特战疫",推出《老师请回答》特别节目,上好防疫"大思政课"。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央地协同""校地协同"工作新机制更加稳固,首都教育系统连续33年保持稳定。
扎实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坚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召开高校党建工作会,评选第八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市属高校质量提升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覆盖各类型全学段,相关工作得到中组部、教育部充分肯定。制定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刊发经验做法。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化落实机构改革方案,平稳有序推进直属单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