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汇编(6篇)(第4/7页)
(五)巩固提升阶段(x月x日至xx月xx日)。亚运会开幕到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前,持续开展"护航亚运会、献礼二十大"系列宣传活动及风险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松、力度不减,坚决打赢平安建设年度"冲刺战"。
(六)总结评审阶段(2023年x月)。各学校要认真总结,对行动当中好的做法经验,及时总结。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严重后果的,要予以督查问责。市教育局将在5A级平安校园中评选推荐一批xx市级"平安校园"示范单位。
五、考评验收
(一)等级的确定。各学校、幼儿园根据《xx省中小学校等级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形成工作台账。根据得分由高到低的原则分别确定为"xA"到"xA"x个等级,其中得分为xxx分以上的为xA级平安校园,得分为xxx分-xxx分的为xA级平安校园,得分为xxx分-xxx分的为xA级平安校园,得分为xxx分-xxx分的为xA级平安校园,得分为xxx分-xxx分的为xA级平安校园,得分在xxx分以下或当年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取消平安校园称号。考核小组根据有无下列情形给予等级调整或摘牌:一是因学校管理不善、工作滑坡、组织不力等原因导致师生非正常死亡的,发生校园暴力伤害的,根据案(事)件严重程度,撤销或相应降低平安校园等级;二是在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与校园平安创建相关的专项检查中,有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被上级通报批评的,撤销或相应降低平安校园等级;学校着眼自身特点,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平安创建品牌,被市级以上部门通报表彰,在全国、全省会议推广的,相应提高平安校园等级。以上等级的调整,由负责考评领导小组在公布当年被考评学校等级时一并发文公布。
(二)考评工作的组织。等级平安校园认定的组织考评,由市教育局组织,教育局安全监督检查组和属地各派出所参与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的等级校园考核。考核时间为每年的x月上中旬。市教育局、市公安局x月中下旬进行抽查复核。2022年xx月-2023年x月进行xx市级"平安校园"示范单位评比。
(三)考评的方式。等级平安校园的认定主要以到校(园)实地检查考评的方式进行,检查的标准参照《xx省中小学校等级平安校园建设标准》、《xx市平安校园规范化建设管理手册》、《"平安校园"创建个性化标准》等。
(四)考评结果的运用。考核等级结果将作为学校(幼儿园)目标管理考核安全综治项得分依据。xA得分x分,xA得分x分,xA得分x分,xA得分x分,xA得分x分。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幼儿园)要切实加强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等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安保科全体人员为成员,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安保科。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创建机构和具体责任人。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学校(幼儿园)要通过各种载体和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等级平安校园"创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提高师生员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上下齐抓共创"等级平安校园"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网、家长会等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等级平安校园"创建的知晓率和支持度。
(三)强化督导检查。教育局联合公安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形成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推进落实校园安保措施。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跟踪督查,对存在重大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影响"等级平安校园"等级创建的,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师生伤亡的安全事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学校(幼儿园)要注重经验总结,加强信息报送,把创建活动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当前形势和本地实际相适应的校园安全工作模式,注意发现先进典型,及时将学校(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创新做法报送至市教育局安保科,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
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为推进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教育水平,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营造安全和谐校园环境,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XXXXXX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省委xx届x次全会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xx和平安xx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有关教育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平安xx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把学校安全工作成效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为实现我省"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着眼大局、统筹推进。牢固树立平安建设"一盘棋"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履职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平安中国、平安xx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充分发挥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落实、家长支持的联动协作、群防群治作用,统筹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从严治理。坚持"生命不保、何谈教育,隐患不除、何谈安全,治理不力、何谈发展"的安全底线思维,把预防作为减少问题发生、守住底线的最佳手段,通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预案、建强工作队伍、鼓励课题研究、配置设施设备、加强培训演练等,筑牢学校安全铜墙铁壁。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学生非正常死亡形势严峻、舆情事件隐患较大、闹访缠访时有发生、安防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坚持源头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努力形成全学段、全时段、全方位、全空间、全要素学校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处置、矛盾化解闭环工作机制及政策支持、资源供给、项目配置的运行机制。
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校发展,化解矛盾问题、维护校园稳定,着力提升全省教育系统依法治理的能力,努力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管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巩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成效,推动学校安防设施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健全完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治理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学生非正常死亡等安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平安校园建设能力不断增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1.健全组织机构。统筹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平安校园建设办公室,明确工作机构职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本地区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各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本校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配备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2.明确落实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压实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和处(科、股)室具体责任;压实公办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内设部门负责人具体责任、各类岗位人员工作责任;明确民办学校行政负责人第一责任、党组织负责人督导责任、内设部门负责人具体责任、各类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将每一处设施、每一件设备、每一个场所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形成学校党委行政总揽全局、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具体人员履职尽责、齐抓共管的大安全局面。
3.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形成校园安全系统内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积极会同应急、公安、司法、住建、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以及社会专业机构,加强各地各校管理人员安全工作专业水平能力培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和测评体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安全工作队伍。聘请优秀政法干部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充实学校法治人才队伍。加强保安人员能力提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安全业务和应急处置培训。
4.完善制度机制。健全学校安全事件预判机制,每学期开展隐患排查和重大问题梳理,科学研判、对症下药,及时化解风险。落实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机制"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清单、预案清单、责任清单和监管清单,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和内部巡查制度,创新"楼长制""室长制"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完善应急处突指挥体系,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健全学校安全事故处置机制,完善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常态化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高效应对、迅速管控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学校安全事故危害。探索建立涉校矛盾纠纷第三方专业调处平台,有效化解涉校矛盾纠纷。
(二)加强校园风险点管理
5.推进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常态和专项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排查问题整改,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时限对账销号。重大隐患和自身难以处置的问题按规定迅速上报,一时难以整改的,实施跟踪监测和安全测评。联动相关部门,加强涉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的安全管控,严格落实安全标准。各地各校要设立安全隐患举报电话或意见建议征集箱,发动师生、家长、社会群众为学校查找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