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计划专辑(第2/38页)
(二)立足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持续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工作,深挖工业固投投资项目。加强对企业的沟通和指导,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项目落地支持,逐步提升生产经营效益。二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现有的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抓好项目落地,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围绕全区全镇乡村振兴发展思路,统筹谋划引商方向和目标,力争特色产业落地。三是持续推进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聚焦东塘龙涡瀑布、东塘村庄润生态稻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石坑屯乡村休闲旅游、龙岩3A景区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搭建一个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志愿服务队,规范完善全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文化旅游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
(三)立足民生、提高社会福祉。一是社保工作方面。继续做好养老、就业、医疗等常规业务工作的受理,完成上级业务部门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2022年医疗保险缴费、老农保退费、被征地养老保险等工作。二是民政工作方面。做好日常业务受理、核查、审批等工作,持续开展低保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不错保、不漏保,做好广西民政"十四五"(2021-2025)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储备项目、港北区农村养老设施和改造升级项目准备工作。三是疫情防控方面。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工作措施,在抓新冠疫苗第1、2针接种覆盖率的同时,提高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覆盖率,通过"三定"方式(既定责任区、定任务量、定时通报)压实疫苗接种责任,组建由村干部、村医、党员中心户、网格长、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疫苗防控先锋队,开展拉网式排查和动员群众接种疫苗,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同时将疫苗接种进度与各村评先评优、星级书记评定、年度考核挂钩,进一步压实疫苗接种工作责任。
(四)立足规划、狠抓乡村振兴。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政策、机构队伍等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按照"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作风正、工作实"的要求,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和防贫监测大数据信息系统,建立完整的动态监测数据库,健全防贫监测评估体系,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实时掌控、及时启动、精准施策、有效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立足林果蔬畜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立足特色资源,用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平台载体,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穿心莲等特色中草药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三是切实抓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以"两高两道"沿线为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快进度、扩大战果。坚持以"三清三拆"为基础,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四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加快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巩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用好"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
(五)立足实际、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和创建行动,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开展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隐患专项行动,坚持开展常态化排查措施,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各类矛盾风险隐患,整合资源力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涉黑涉恶线索摸排核查反馈,重点推进四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纵横扩展宣传覆盖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构建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持续推进"维稳基石工程",强化"四大职能"履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构建司法、土地、林业、公安等部门联合调处大格局,实行"诉调联动"对接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结合"八五"普法,充分利用会议、海报、入户宣传等多种载体,营造线下宣传氛围。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和"法治之窗"开展线上宣传,创新宣传模式。四是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强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规范性文件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依法规范行政执法流程,按照政府权力清单,职责清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村镇管理。
(六)立足长远、建设生态文明。一是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制度。用好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平台和广西河长APP,提高河湖巡查和问题整治时效,推进巡河巡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切实提升河湖动态监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每月督导镇、村两级级河长利用广西河长APP进行按时巡河。二是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查交办的信访有关整改工作。以动真碰硬的精神和久久为功的劲头,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完毕;对需要持续整改、长期推进的问题,扎实推进解决,确保一项一项整改到位。三是加强环保宣传推广。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让大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乡村更美、生态更文明。
港北区2021年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10月18日
2021年来,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开工、保供地、保商业为目标,抓征地、抓供地、抓招商、抓项目策划包装、抓争取上级资金、抓服务项目,凝心聚力、改革奋进、创新突破、砥砺前行,全力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工作。
一、完成情况
(一)整体工作完成情况。2021年推进重点及统筹项目170个,土地征收目标任务6000亩,房屋征收目标任务20万平方米,截至10月18日,累计完成征地1679.35亩,完成房屋征收3.69万平方米。一是2021年市下达我区土地房屋征收项目52个,土地征收任务5339.882亩、房屋征收任务46499.05平方米,累计完成征地1088.38亩,完成房屋征收2400.21平方米。二是港北区2021年统筹推进项目共118个,土地待征收7058.18亩、房屋待征收49.8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征地590.97亩、房屋征收3.45万平方米。
(二)工作亮点
1.强化组织领导,多方合力组架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港北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领导小组,由贵城、港城、城区外围三大片区指挥部组织开展全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每个片区指挥长均由处级领导担任,并通过抽调市直单位34人,选派区直单位、乡镇(街道)约220人,形成覆盖市、区、乡、村四级征收网络,统筹高效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人员队伍。一是不放松对队伍的管理,严明组织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严格遵守廉洁做事相关规定,永葆土地房屋征收队伍的优良作风,做到阳光征收、廉洁征收;二是守规则、守原则,合理、慎重使用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经费,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钱不能乱花,饭不能乱吃,不借节假日名目发钱,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3.助力加快路网建设。结合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抽调一批能打硬仗的干部,全面推进城北片区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和断头路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促成一批城市道路工程项目顺利施工、实现通车,有效地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对便民利民、提升城市品位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布山大道东段至北环路与贵隆高速公路连接线路口路段于2021年1月30日正式全线贯通,迎宾大道(桂林路-北环路)项目于2021年1月31日实行半幅通车,金港大道东段高架桥主干道和高铁站高架环路于2021年2月1日实现通车,郁林路东段(民生路-圣湖路)于2021年9月3日顺利通车,布山大道(金田路至民生路段)工程项目于2021年9月30日实现通车。
4.严整治,多措并举打"双违"。一是对于不稳定、有上访苗头的被征收户,要入户调查,做好稳控工作;二是设贵城片区、港城片区、城外片区打击"双违"工作组分别负责所辖区域"双违"巡查管控工作,加强协调市住建委、区"双违"整治办等部门,围绕重大项目加强巡查力度,不断形成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双违"确保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征拆资金到位不及时,严重影响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整体推进。今年以来,征拆资金一直不足、到位也不及时,项目工作经费、过渡安置费拖欠时间长,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给全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截至10月18日,已签协议待付款缺口资金106344万元。
(二)部分项目涉及公建单位的征收问题,相关单位配合征收积极性不高,具体征收和安置问题需要反复沟通协调,手续繁琐、耗时长,往往成为完成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富源商住小区项目、中港华府(三)A区项目、中港华府(三)A-2区项目和仙衣路(建设路-西环路)改造工程因分别余20.34亩、21亩、12亩、8亩涉及市农投集团(原市西郊苗圃),因企业改制方案未明确而未完成任务;贵港市港区大道(金港大道-城东大道)项目涉及军事管辖范围(第41集团军123师训练场、军属宿舍楼28亩和贵港军分区大院内外花圃带土地5亩),需市政府协调军事用地征收问题。
(三)涉及"双高"糖料蔗基地项目征收问题,调整置换地难度大、耗时长。目前涉及"双高"糖料蔗基地项目共15个约2993.983亩。
(四)安置房未交付、安置未落实问题。一是在建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大多超过3年以上未能交付,安置交付工作滞后,如蓝田安置区、文华雅苑、堤路园(二)A安置区、白凹窝安置区、三合安置区等棚户区未能按照交房时限交房,影响回迁安置工作的推进,进而增加支付过渡安置费的压力;二是即将交付的安置区出现不能按协议约定给予交房安置问题,涉及交房项目出现收尾、信访、诉讼问题较多。
(五)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是基本耕作设施被破坏。如因富安居(现为碧桂园城市之光、盛邦等项目)、龚州路、美家居等3个项目开工之后,破坏了原有的灌溉设施,造成碧桂园城市之光西北面100多亩土地去年开始无法耕种,损失严重,群众意见很大,要求补偿和修复灌溉设施;二是部分生产生活安置留用地未能及时落实。如粤桂产业园区未落实留用地约726.02亩;港城棚户第一安置区和三合棚户区两个棚户区原称解放路安置区,2012年至今未落实留用地共约2.126亩,以致群众对周边项目征地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实难问题。按贵港市的文件规定,只有获得自治区批复的项目用地才能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且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限高托低政策,港北区托低人数情况复杂,难于确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一直没能答复如何处理,现还在研究讨论中。
三、202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22年,围绕中央、自治区和贵港市的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重点解决一批自治区、市本级计划土地供应出让项目、民生项目及储备项目的土地房屋征收问题,助力推进"四大振兴"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为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城提供用地保障。
(一)加强对接沟通,明确2022年目标任务。加强与市自然资源局、市园区办对接,尽快明确并下达2022年度市本级征地拆迁任务和市计划购买增减挂钩指标项目征收任务,加快预征地项目抓紧报批,促使协议征收和司法征收同步进行,高效推进我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同时配合完成市自然资源局下达我区土地供应任务,确保土地供应工作有序推进。
(二)推动高效便捷交通大突破,实现"交通振兴"。进一步树立"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的交通项目建设工作理念,重点推进猫儿山至武乐公路176亩、G358贵港至贵隆高速公路庆丰出口一级公路(贵港城区段改造工程)133.891亩、G358覃塘至黎塘界一级公路(覃塘、根竹段改造)50亩、旺华郁江大桥及东二环工程(未出征地红线图)等4个"九路两桥"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强化清单管理,明确推进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工作调度,原则上实行"一月一调度",通报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土地房屋征收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形成强大合力。
(三)推进老街片区和郁江两岸征收工作,实现"文旅振兴"。老旧小区骑楼街区综合改造项目和郁江两岸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市重大民生项目、文旅项目,骑楼街区综合改造项目占地约103.2亩,涉及房屋征收约521栋9.74万平方米;郁江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全长7.4公里,项目占地约895.79亩。结合骑楼街区的历史与地方特色,把郁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及古郡遗址按古郡印象、责港记忆两大主题分片区规划设计,通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并重原则,坚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突出主题、凸显特色,征租并举等措施,营造一个可旅游、可赏景、可购物、可休闲、可怀古的立体商业天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四)推动园区项目征收工作大突破,实现"工业振兴"。我区园区项目主要分布在西江产业园区、西江教育园区、粤桂产业园区和富硒产业园区,2022年重点完成粤桂园园区路网港区大道(粤桂三路至华电路)项目、粤港二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征收及落实生产生活留用地,突破西江产业园区、西江教育园区、富硒产业园区涉及"双高"糖料蔗基地项目征收瓶颈,协调西江产业园区征收补偿资金到位及调解西江农场和根竹镇的争议地,以促进产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为更多投资项目落地开放平台。
(五)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土地房屋征收情况。一是争取获得上级领导及市直单位的支持,积极与项目业主、部队、西江农场协调沟通,尽快破解征用部队土地、涉及"双高"糖料蔗基地等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加大协调力度,多与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想方设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途径,高效率,充实重大项目补偿资金,争取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六)加快安置区建设,优化安置房选房办法。一是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完成交房,加快推进港北区棚户区选房安置工作;二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共同创新选房安置办法,建议在安置房办证前由区选房安置中心统一处理办法,为被征收人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向市有关部门建议非棚户区改造范围的项目被征收户能够统筹安排到棚户区进行安置,通过户籍转入,解决群众关心的就医、就学等利好因素,提高被征收户配合征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减轻货币补偿压力,解决部分安置住房存在的空置闲置问题。
(七)加强联动配合,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为民办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一是协调项目业主、市自然资源局在指标、规划、选址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同时落实生产生活留用地,注重维护被征收群众利益,切实为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后续保障,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和因后期建设而出现的民生问题,妥善予以解决,争取群众对港北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支持;二是协调区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抓紧报批预征地项目,尽快落实项目用地指标;与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形成联动合力,尽快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限高托低政策出现的问题,以顺利推进港北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港北区大数据发展和政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10月12日
2021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贵港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数字广西"大数据战略的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获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授予"2020年度全区数字广西建设突出贡献奖集体"荣誉称号,被命名为"贵港市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线下线上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我局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办件355660件,办结总数434361件,其中即办件数375197件,承诺件数59164件,办理提速率99.42%,承诺提速率79%,满意率100%。
1.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办事省时间。一是率先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政务服务模式改革。10月起,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30个政府部门1036个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设置了企业开办、工程报建、不动产、社会事务等领域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23个,窗口数缩减48%,部门派驻的前台受理人员精减100%,办事效率再提升30%,办理"一件事"套餐最高提速率达到97.3%,企业群众办事等候时间平均缩短20分钟,办事满意率提高至99.99%。二是推行"信用+承诺"审批,22.39%的事项可以"容缺受理"或"承诺审批",平均承诺提速79.71%,"马上办"事项比例达53.62%。三是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率先推进政务服务自助终端100%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网点,"一机通办"区乡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四是推行"同城、跨省通办",梳理了228项"全区"通办事项、130项跨省通办事项,切实方便群众异地办事。
2.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办事不求人。一是推行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100%的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84.94%;90.7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9.22%的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二是多渠道推行"刷脸免证办",全区1063项政务服务事项、902项便民事项实现"免证办理",占具有申请材料的政务服务事项90%以上。
3.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办事少花钱。一是推行延时办、预约办、上门办、周末办。今年以来,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为企业群众延时服务共计11.2万分钟、上门服务14次、预约服务60次,窗口工作人员参加学雷锋志愿活动75人次,服务群众达4800多人。二是实施"好差评"服务,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今年以来,政务服务办结件评价共43.25万多件,接受主动评议27.18万次,主动评议率64%,好评率达99.99%。三是推出免费邮寄、免费印章服务。今年以来,为申请人免费寄递服务200多件次,为1521家企业免费提供实体印章6084枚,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9.63万多元。
(二)以标准促规范,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水平
1.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一是印发《2021年-2023年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并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二是积极筹建基层政务公开专区示范点。目前区本级、乡、村政务公开专区示范点建设方案已初步形成,计划11月底前完成基层政务公开专区及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行村(居)延伸试点的建设。三是完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专区查询服务功能,并规范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2.开展各种形式的政务公开活动,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一是组织职能部门采取视频录播的形式持续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生产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问题录制与群众互动的在线访谈节目并及时公开。二是在港北区政府门户网站创新开设了《问答与评论》专栏,由各部门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政策简明问答,推进政策宣传更多样化。目前,各部门共公开政策简明问答宣传材料共150多份。三是组织全区40多个部门开展"政务公开服务为民"为主题的第九届政务公开日活动,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8500多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500人次,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理解和信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多措并举,推进港北数字化全面发展
1.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管理机制。对港北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解读、办事服务、互动交流、功能推广、政务新媒体等栏目进行了规范整改;通过培训会、一对一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部门的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各级各部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信息9万多条,实现了政府各类应公开信息全公开。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普查中,港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得分高于100分。
2.扩大港北区电子政务外网城域网范围。目前,港北区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港北区55个部门、292个事业单位、8个乡镇(街道)、125个村(社区),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率95%,各部门实现统一的互联网出口、统一管理,已对各部门进行了合规性检查认定工作。
3.积极推进"五网"信息网项目建设。2021年,港北区西江乳业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奶牛养殖平台两个项目纳入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库、自治区信息网项目库及贵港市建设项目库。西江乳业智能化车间项目计划总投资5355万元,建设智能投料防错系统、杀菌软硬件系统、全自动热水系统、发酵平台无菌空气过滤系统、发酵全自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项目已于2021年3月10日开工,目前已完成90%建设投资,设备安装完成率达90%。智能化奶牛养殖平台项目计划总投资480万元,建设870㎡挤奶平台,购进48位并列式挤奶系统一套,购买16吨运奶车1辆。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可研性报告编制,且已向农垦局递交开工申请。
4.加紧推动港北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落地使用,做好后期功能升级与运营维护工作。梳理出高频办理、可办理事项的操作指南并做好宣传,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加强对接,汇总各子项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升级优化方案,争取实现自助终端机可直接办理更多业务,促进智慧城市各子项目的全面升级优化。
5.有序编制《数字港北"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贵港市和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港北实际,我局对照各项任务指标,按时间节点规划,已完成数字专项规划初稿编制,正在开展数字专项规划初稿的意见征集工作。
6.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改革。对照自治区、贵港市2021年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改革评估指标任务,积极推进云网统筹利用、数据治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持续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五个一"政务数据治理新模式;梳理符合我区实际的政务资源管理与应用改革工作指标,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力争规定时限内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四)提质增效,强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承办
通过工作经验交流会、工作协调会等形式,不断提高了工单承办的质量和满意度;坚持执行非工作日派单机制,第一时间受理、转派和答复服务工单,提升办理效率;定期通报各承办单位办理情况、绩效考评排名、红黑榜和群众热点关注问题等举措,促进工单办理提质增效。今年以来,我区共收到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转派工单12986件,办结12441件,按时办结率100%,结果满意度92.3%,作风满意度92.3%。根据贵港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月报)》通报,1-8月,港北区共5次在各县市区获得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服务"简易办"程度不够高。全科无差别受理改革还不够深入,"一件事一次办"程度、智能办、免证办程度还不够高,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二)电子政务外网管理维护难。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单位多,技术人员少,维护难度大;互联网出口设备没有做到冗余,存在单点故障风险;出口防火墙设备授权及服务已过服务期,存在安全风险。
(三)智慧城市项目使用率有待提高。一是各部门对智慧城市项目认识不足,对平台的应用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结合实际工作业务使用智慧城市项目。二是港北区智慧城市项目承建单位的能力水平有限,对各委办局提出的需求还仅限于基本功能的实现,无法对各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及对接,不能满足部门对工作业务的需求,导致部门使用意愿不高。
(四)12345热线承办工作有待加强。部分承办单位未能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对热线工单处理敷衍了事,部分工单经回访后,群众满意度不高,甚至存在严重超时退单现象。部分工单责任不明确、界限不清晰,导致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影响办理效率和质量。
三、202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1.深化无差别受理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全领域"一窗"受理。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业务培训,常规化礼仪培训,不断提升无差别受理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同时,推动"无差别受理"改革向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延伸,建立"乡镇(街道)前台受理、区级乡级部门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受办"分离模式,打造乡级政务服务中心精简高效的"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解决困扰简政放权的"放权基层承不了、不放权基层群众办事不方便"的矛盾和群众办事"多头跑"的问题。
2.依托智慧政务,推进审批服务"简易办"。攻坚数据通、业务通,保证"两个畅通",打通"一网通办"的中梗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智能办、免证办、异地代办、跨省通办"等办理方式,提升"一网通办"能力,继续打造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