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78/108页)
"三大任务"深入实施。临港新片区新一轮市级支持政策出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获批,落地重大产业项目超过100个、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增长22.5%和10.3%。科创板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上市公司首发募资额、总市值位居全国首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1项重点合作事项加快落地,28个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加快实施,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沪渝蓉高铁上海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扎实开展。
"三大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举办,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增长6.7%,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虹桥两个分论坛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充分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推出跨区域项目审批机制、跨界水体联保方案等24项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元荡生态岸线上海段全线贯通,西岑科创园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总部能级提升、贸易功能拓展等取得积极成效。港澳台、外事侨务工作稳步推进,多语种国际服务门户启动建设,国际交流交往按下"加速键"。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六大强企计划全面实施,上海交易集团组建成立,国有存量资产盘活投资基金、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基金等启动运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助力中小微企业"28条",深化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创新试点,民营企业总部新增97家,"政会银企"四方合作再上新台阶。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统一的制度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质量强国上海纲要稳步实施,"上海标准"、"上海品牌"分别新增10个和37个。
(二)多措并举扩内需稳外需,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开展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十大行动,出台实施促消费"15条"、投资促进"24条"、稳外贸"21条"、吸引外资"20条"等政策措施。举办"一节六季"等重大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入境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化,新增首店达到121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成功举办"潮涌浦江"系列活动。13号线东延伸、19号线、南枫线一期等一批轨道交通线开工建设,原水西环线启动建设,S3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投入使用,重大工程投资完成225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增长13.8%。建立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制度,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启动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试点,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5.1平方公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落地,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达到116家,"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AEO)达到517家,上海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00列,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43.9%、50.5%和0.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定实施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培育"工赋链主"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4个。新一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全市累计布设物联终端超过3.7亿个、5G基站超过7.7万个。
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全面开展"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五个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导入第二批30项重大功能性事项,新开工1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935.7亿元,规划建设的5家市级综合性医院全部开工。南北转型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上大美院吴淞校区、瑞金医院金山院区等项目开工建设。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制定实施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种业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打造。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农业招商力度加大,实到资金首次突破200亿元。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24个、"美丽庭院"10.1万户,完成21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1.6万户相对集中居住农户入住新居。
(三)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加力增效。新增养老床位5510张、社区长者食堂41个,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598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7715户。开设小学生爱心暑托班579个,新增社区托育托额5308个。完成12.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9.6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1台,建设筹措8.1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供应1.1万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新增5.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新建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1个、市民健身步道80条、益智健身苑点671个。新建25家示范性智慧菜场。
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稳岗扩岗、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稳就业政策加快落实,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上线运行,新增就业岗位60.6万个,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27个,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健全。养老金、医保、低保等民生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在沪参保全面覆盖,及时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和各类帮困补助。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职业院校结构布局优化调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推进健康上海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加快推进,社区全科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配备等能力进一步提升,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全面完成,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持续完善。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
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深化。世界技能博物馆建成开放,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网球大师赛等节展赛事焕新举办,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全面完成。上海体育健儿在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再创佳绩。
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军地协调机制深化完善,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持续提升,重点区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双拥模范城创建积极开展,"三共三固"活动合力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治理持续深化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模式,城市更新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实现迭代升级。黄浦江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新增8公里,"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品质持续提升。完成112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徐家汇等商圈景观灯光实现提升改造,建成103个"美丽街区",5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对外开放、为民所享。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在沪颁发。
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成效。持续为基层减负增能,居村"一办法两清单"等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单元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全面加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提质增效,"砺剑"等社会治安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1年实现"双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排名全国第一。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淘汰国三柴油车1.1万辆。开展新一轮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完成长江干流沿岸入河排污口整治,吴淞江工程罗蕰河北段、52座雨水调蓄池开工建设,竹园污水厂四期建成运行。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新增光伏装机94.6万千瓦,新能源汽车推广35.4万辆,保有量达到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成功举办首届碳市场大会、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新增森林超过6.7万亩、绿地1044公顷、绿道231公里、立体绿化43万平方米。
(五)着力推进政府改革创新,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气象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6.0版208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904户、增长28.1%,企业总数289.2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比重达到85%,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6.8户、位居全国第一。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强化政策集成发布、精准推送和服务便利获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100亿元。
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地方性法规13件,立改废政府规章40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78件、市政协提案927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扎实推进。全面推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码"试点,街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基本确立。参事文史、决策咨询工作取得新成效。
"两张网"建设有力推进。数据上链和政务区块链、"图网码"、一体化办公等攻坚行动取得积极成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累计推出41个"一件事",200个高频事项实现"智慧好办",296项政策服务实现"免申即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累计汇集各类应用1466个,"随申码"城市服务管理功能持续提升,"合规一码通"、智能交通"易的PASS"等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健全公共数据便捷共享机制,实现重点场景有需必应。
工作作风更加严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一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降本幅度达到10%以上。推动审计提质增效,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实际工作中,促进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共上海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挑战,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上海经济外向度高,受到的影响更早、更大、更直接,保持平稳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仍有不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仍需疏通。发展新动能还不够强劲,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步伐需要加快。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较多困难,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超大城市治理还要下更大力气。政府服务管理效能仍需进一步提高,政府作风建设必须持续强化。我们要不畏艰难、保持定力,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全力以赴改进工作,以实干实效回报全市人民的新期待!
上饶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8日在上饶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邱向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上饶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饶考察指导,这是人民领袖对上饶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上饶发展的殷切期望,全市上下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干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历史性跃升至全省第二,成功实现"四年进四位"。晶科能源营业收入达1110亿元,列中国民营经济500强第83位、全省第一,上饶继千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之后实现千亿级企业新突破。
--上饶作为特邀城市参加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融入长三角取得新突破。成功获批上饶综合保税区,再添一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大平台。荣登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第39名,列全省第一、中部第六。
--昌景黄高铁如期通车,结束了鄱阳、余干人口大县不通高铁的历史。上饶发电厂正式开工,夯实赣东电源支撑点的夙愿正在变为现实。
--完善民生实事谋划、推进、督办机制,首次票决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全面推进,一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改渡便民、乡镇卫生院改造、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陆续完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相继承办全国民企法律维权工作观摩交流会、中国原生民歌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美丽乡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等重要会议活动。成功组建全省首支女子职业排球队,在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最高水平赛场上展现了上饶风采。全国排球冠军赛总决赛、中国杯赛艇城市冲刺赛总决赛、全国妇女广场舞总决赛、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铁人三项亚洲杯赛暨中国铁人三项联赛等400余项赛事频频打卡上饶,"办一场赛、识一座城"的氛围和成效日益彰显。
--端午佳节、首个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段,央视《焦点访谈》两度聚焦上饶,深入挖掘推介万年梓埠龙舟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广信望仙谷"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生动实践。万年土地节约集约、德兴督查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十大赏花目的地、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全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考评第一名等多项荣誉,大美上饶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一)产业升级蹄疾步稳。工业经济加速壮大。晶科"智慧大工厂"、蜂巢能源二期、海优威光伏胶膜三期、江铜铜箔等优强项目建成投产,吉利商用车、光腾微纳、康佳智能制造等优强项目快速推进。新增福事特液压、中旭科技、艾芬达卫浴等上市公司3家,占全省新增数的四分之一。凤凰光学、安驰新能源、昌硕户外休闲用品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7家、总数达2315家,新增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9家、总数达38家,新增营业收入过十亿元企业24家、总数达103家,新增过百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7家,新增省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5个、总数达18个。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5620亿元,增长15.7%;其中有色金属产业突破2100亿元、光伏新能源产业突破1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突破600亿元。上饶经开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2400亿元,稳居全省第二。旅游市场加速出圈。"农文旅+特色小镇"模式多点开花,望仙谷、葛仙村、篁岭、婺女洲、月亮湾等网红景区持续"火爆"。大茅山索道建成运营,三清山汾水索道开工建设,饶商金茂诚悦酒店、余干开元大酒店、鄱阳悦麓酒店等5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建成投用。婺源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玉山、婺源、弋阳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信州、广丰获评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广信、三清山获评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景区。篁岭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葛仙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0亿元,均保持全省首位。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66.15亿斤,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率先举办农业产业化"头雁引航·雏鹰振飞"专题招商活动,新引进益海嘉里粮食产业园、艾木大健康产业园等农业项目74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6个、总数达29个。建成盒马村1个、天猫超市直采基地3个,成为阿里巴巴在江西首个整体合作的设区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12亿元。万年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玉山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云田农业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元宝山农业获评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江天农博城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并入选中国农业企业农产品流通20强。余干河山、鄱阳扬澜2家农业企业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新引进科大讯飞、虎牙直播等数字经济项目335个,新增深度上云企业980家,新增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8个、示范企业5家。新新游戏生态产业园、上饶元宇宙创新产业园建成运营。全年数字产业营业收入达3800亿元。玉山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傲星科技入选中国互联网成长型企业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