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81/108页)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持之以恒转作风、抓落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更加坚定自觉地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地见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加强"十型"政府建设,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复人大代表建议523件、政协提案406件。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援疆援藏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对外交流实现新拓展,审计、统计、气象、地震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市总工会获评全国先进集体,史志档案、妇女儿童、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石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中直、省直驻石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石家庄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往皆为序章,征程不容懈怠。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产业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高,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城市载体功能不够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民生保障还有很多短板,等等。特别要向各位代表报告的是,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经济指标增速没有完成年度任务,分别低于目标1.9、2.1、1.5、1.4、0.4个百分点。客观上是受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影响,主观上是对疫后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不准,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不够,实际增长与预期效果还有差距。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双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1日在双鸭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宫镇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煤炭、钢铁两大主导产业大幅下滑的严峻经济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应对,全力以赴稳经济、促转型、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突出托稳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出台了稳经济23条等政策措施,减税降费7.3亿元,发放续贷周转金、创业担保和普惠小微贷款70.8亿元,有力提振了经济,稳住了经济大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5%。工业经济企稳趋好。《双鸭山煤炭矿区西区总体规划》在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批复,推动11个升级改造煤矿实现联合试运转或投产,全市煤炭产量达到2341万吨、增长8.2%,均居全省首位;推动建龙钢铁成品管加工、高等级石油用管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全市新入规企业1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由20.7%收窄到6.4%。粮食安全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增产5.27亿斤,增长4.4%,居全省第三位。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4.5%。棚室蔬菜、鲜食玉米、中药材面积分别增长12%、48%和15%,生猪、肉牛、大鹅饲养量分别增长16%、20%和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新建高标准农田56.6万亩、垦地农业示范带2.3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黑土优品"标识授权产品22款。集贤、宝清和饶河县获评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示范县;宝清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创建试点县。友谊庆丰乡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服务业提档升级。投入政府促消费资金198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5亿元。启动首批双鸭山老字号评选。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4个、特色美食和夜间经济街区9个。培育年交易额20亿元大市场3个。落户平台企业5户,打造省4A级区域直播共享基地2个。电商零售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新增外贸企业11户。宝清县冷链物流基地开工。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37.2%。举办了第二届文旅产业暨"四大经济"发展大会。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长60%。集贤、宝清县分别荣获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中国杰出康养旅游目的地"称号。"四大经济"加快发展。成立了数字经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入驻企业2户。智慧城市项目竣工验收,数字政府上线试运行。建成数字化车间9个。集贤鸿展玉米胚芽油项目开工,农垦东北黑蜂、乾源肥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我市生物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柏星龙创意设计孵化基地签约。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2%,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建设省级重点项目52个、完成投资85亿元,分别增长126%和72%;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74个,完成投资65.5亿元。碳一1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一期、中船风电清洁能源装备基地、风帆储能设备制造基地等一批转型项目开工或投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绿色甲醇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市经开区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
(二)突出抓好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承办安宁疗护试点城市、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12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制定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方案,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实现"双下降"。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2户。创新整合林长、河长、田长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生态总长制"。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在全省介绍经验。实施"企业之光"科技创新计划,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个、工程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列入省"揭榜挂帅"项目1项。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投用。新增注册商标986件、专利授权258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3.8%,存贷比66.8%,居全省第3位。宝清政银合作新模式得到省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次办"事项覆盖率100%。营商环境综合考核连续三季度居全省前列。我市获评全国优秀诚信计量典型案例。"云办税"税务服务新模式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
(三)突出严守底线红线,生态优势愈加凸显。污染防治攻坚7项重点目标和11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建龙化工1#2#焦化炉脱硫脱硝、建龙钢铁烧结机布袋除尘、1#高炉矿槽和出铁场除尘系统改造项目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5%,居全省第5名。2个农场、5个独立工矿区污水处理厂和2个污水处理提标改造项目完工。49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治理小微水体22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考断面水质年均值优良率66.7%。宝石河获评全省首个五星级幸福河湖。成功申报了全省首个国家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获得国家3亿元资金支持并开工建设。寒葱沟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完工。治理侵蚀沟379条、水土流失242平方公里。市生态环境局获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
(四)突出提升宜居品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6项,高铁公路综合客运枢纽中心投用。建设农村公路134公里。完成春城路、新城路、二马路、三马路、联丰国际路提标改造。改造老旧小区49个、棚户区1546户、管网191公里。提升安邦河、知春湖、承平湖亮化品质,亮化楼体30栋。开展益寿山公园、安邦河两岸等绿化改造。实施了6条主干道多杆、多箱、多线"合一"改造。建设停车场8个,新增停车位1051个。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牵动,开展市容秩序、私搭乱建、乱停违停等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663处。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宝清县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集贤太和村、岭东宏强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五)突出保障重点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0.7%。维修改造中小学、幼儿园15所,高考重本上线率创历史新高。能源职院"五大产业学院"挂牌。技师学院新校改造一期完工。市科技规划馆揭牌、全民健身综合馆投用。组建6支"两员一骨干"队伍,开展大型文艺活动22场。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万人徒步行等大型体育活动。双矿医院门诊楼、口腔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工。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险参保完成率99.9%,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全面推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低保和特困救助标准实现新增长。推行"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22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养老工作居全省第一。办理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18606户。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44.2%、15.4%,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高位落实"两个责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打赢了乌苏里江饶河段防洪阻击战。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督查组交办的136件重点信访事项办理,进京、到省越级访量大幅下降。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0.9%、14.4%,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41.7%,现行命案破案率100%。成功侦破部督特大生产销售窃听窃照器材案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反电诈工作实现"两升两降"目标,预后被骗率清"零",居全省首位。创新建立边境地区管理协同共治机制,筑牢了边境防线。
(六)突出党的全面领导,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推动能力作风建设,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带头过"紧日子",全市一般性支出压减10%。同时,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双拥共建、军民融合扎实推进。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震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凝结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双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在双中省直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双鸭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双鸭山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整体偏低、仍以传统资源型行业为主,韧性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三产融合仍需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受消费下降影响,传统服务业萎缩,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城乡建设基础薄弱,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仍需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担当意识还不够强,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将认真加以解决。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2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经济恢复回升,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面对疫情后经济亟待恢复的困难和挑战,打出提振发展信心"36条"、促进消费"22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19条"等政策"组合拳",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860亿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落实省委促消费扩内需专题会议部署,实施"三品一创"提质扩容工程,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打造40个"商文旅体康"融合消费新场景,开展促消费活动近2万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全国第六位升至第五位。特别是旅游业强劲复苏,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全面超过疫情前水平,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翠云廊等成为火爆打卡地,14个县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存贷比达到86%、创历史新高,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增速居全国前列。以项目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314个项目加快实施,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43.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130.4%;全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565.4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超过5000亿元;333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基金支出538.2亿元。针对民营经济活力不足,落实省委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题会议部署,出台"1+2"政策文件,实施政策清理完善、融资难题破解、拖欠账款清理、资源要素保障、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五大行动",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49.6万户、增长20.9%。针对外贸承压下行的严峻态势,"一企一策"稳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组织"川行天下"市场拓展活动,实施扩大进口专项行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进出口分别增长77.6%、44.5%、22.2%,跨境电商增长21.8%,全省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第八位。实现合同外资531.2亿元、增长100%,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中西部前列。在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81家,居中西部第一位。在川领事机构达23个,成都被称为全国"领馆第三城"。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并当年封顶。新获批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揭牌运行,世界最深暗物质实验室锦屏深地实验室二期投入科学运行,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通过国家验收,子午工程二期入选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入选十大超级工程,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入选十大国之重器。在川"两院"院士新增5位,达到67位。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前瞻布局2000个基础研究项目。启动实施轨道交通、钒钛稀土、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3个重大科技专项。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运20、C919大飞机机头批量交付,芯片封装载板材料实现国产化,国内首台自主创新产品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商用,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核医学影像关键装备国产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00亿元,山地齿轨旅游列车、北斗三号基带芯片等重大成果在川转化。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培育瞪羚企业50家。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R&D比重超过60%。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揭牌启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成势。成功举办2023世界科幻大会,成都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第一个举办地。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明显提速,在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中上升至第十七位。启动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川渝在重庆共同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