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5篇(第53/60页)
优化提升消费供给。实施陇西、漳县、岷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40个、集贸市场5个。加快步行街、特色餐饮街区改造升级,规划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增限上企业30家以上。打造"云品陇中·定有韵味"线上消费品牌,实施快递进村、"一村一站"等工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激发城乡消费活力。深入落实新能源车辆下乡、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定期举办房地产展示交易会,配套开展家电家居、装修建材等定向促销,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培育马铃薯宴、药膳宴等特色餐饮品牌,举办陇中美食博览会、XX宽粉节等餐饮消费活动,拉动餐饮业销售额增长15%以上。加大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绿色建材下乡等促销力度,持续拓宽农村消费空间。
打造文旅消费热点。着眼提升"药都薯乡·壮美XX"品牌影响力,精心办好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渭水文化旅游节、李氏文化旅游季等节会,加快建设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举办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100周年系列活动,大幅提升"马家窑文化之乡"美誉度。促进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文创产品开发,丰富文旅消费内涵。创建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5个,推动渭河源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漳县争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落实"引客入定"奖补等政策,深化与渭河旅游联盟城市、青岛文化旅游企业交流合作,拓展XX精品旅游大环线,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10%以上。
挖掘体育消费潜力。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聚焦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目标,全力筹备省十六运会。高水平举办市三运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运动员选拔培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水平,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围绕"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注重发挥体育协会作用,精心策划"XX宽粉+"文体系列活动,办好漳县自然岩壁攀岩赛、花儿原上乡村健康跑、长城之源山地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积极承办国家和省级重要赛事及行业系统体育活动,以体育聚人气、添活力。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加快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新业态,点亮体育消费经济,真正让XX动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五)更好统筹城乡建设,持之以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强县域行动,统筹推进川河经济带建设,走好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城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科学编制各县城区和中心乡镇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商业、学校、养老、社区医院、运动场馆等配套服务功能。全力提升城镇"三供"保障水平,改造升级供水管网30公里、供热管网40公里。实施市容市貌提升工程,稳步推进7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改造背街小巷3个以上,建成陇西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加大通渭平襄书画、临洮洮阳马家窑洮砚等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完成20个小城镇整体风貌改造。接续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新栽树木500万株,建成口袋公园和小游园7个。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统筹老城改造和新城提升,实施重点项目74个、完成投资XX亿元,全力推动西关市场、览山国际五期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XX生态科创城起步区供水管网、定远路等8个项目,推进XX客运枢纽常态化运营,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完成市体育馆、市体育场改造提升,持续完善XX湖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市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谋划推进XX高新区至科创城沿山快速通道,改造提升交通路、正龙路、友谊南路等重点道路,完成XX高速北出口附属工程,建成城市导视系统,让群众出行更畅通。常态化开展"群众急难愁盼一月一难题"整治,加快构建"1+7托N"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解决道路拥堵、乱搭乱建等问题,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沿川沿河沿路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洮河绿色开放协作发展、关川河牛谷河生态科创协同发展、渭河漳河医养健康共享发展廊道。立足7县区经济发展类型,推进要素资源跨区域高效配置,引导各县区非均衡、差异化协同互补发展,加快打造以陇西为核心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以陇西、渭源为核心的文旅康养产业集群,以安定为核心的马铃薯产业集群,以XX高新区、陇西、临洮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陇西、临洮为核心的有色冶金及加工产业集群,以XX高新区、临洮为核心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通渭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岷县、漳县、通渭为核心的矿产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倍增进位,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支持各县区争创全省十强县、进步县、先进县,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明城市,实现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位次整体前移。
加力促进园区提级赋能。全面完成7个开发区发展规划修编审批,支持XX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渭源和漳县工业集中区争创省级开发区。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开发区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力争陇西经济开发区建成百亿级园区,XX高新区和临洮经济开发区产值达到XX亿元,岷县工业园区和通渭、渭源、漳县工业集中区产值达到XX亿元。谋划建设化工产业园、食品工业园,为发展生物制药、化工产业和马铃薯等食品工业奠定基础。抓实安定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动漳县中药材、岷县猫尾草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以上。
(六)坚决守牢底线红线,持之以恒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深入开展"绿满陇中"行动,加快建设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实施陇中地区、秦岭西段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全域布局大规模造林绿化,大力推进市区面山绿化提升,加快实施渭源红山等引水上山工程,完成造林封育4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500万株、通道绿化1500公里、草原治理15万亩。建成临洮县国家储备林1万亩。持续推进"清河净湖"行动,实施洮河、渭河、牛谷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长30公里。开工建设洮河东峪沟支流保护性开发项目,推动洮河临洮国家湿地公园段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抓好陇西和通渭水土保持"以奖代补"、临洮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7.5%。支持陇西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建成运行全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可视化系统。
全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化"压煤、抑尘、治污、净烟、控车"措施,争取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淘汰拆并任务。坚持控污截污、清源治污协同发力,谋划建设市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通渭、岷县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确保国控散渡河断面年度综合水质达标。开工建设陇西南河流域、临洮玉井水源地水污染治理及保护修复等项目,完成关川河流域鲁家沟至红岘儿段水污染治理修复。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源头防控行动,完成洮河一带等4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强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农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持续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水平。按期完成中央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全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完成临洮铝业300千安电解槽三期建设、鸿盛岩棉冲天炉节能改造,确保安定区凤城热力等10户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建立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机制,引导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促进道路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新增城市公交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扎实开展垃圾革命,全面推行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别达100%、33%。持续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提升碳汇交易规模。确保能耗强度控制在1.8%以内,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个百分点。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之以恒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坚持创新引领,打造高效率科技支撑、高品质营商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6%,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提高到50%以上。积极融入兰州1小时科技创新圈,加快建设陇西国家级、渭源省级创新型县,支持漳县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户以上。依托XX高强等科技型企业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取"青定智慧谷"孵化器落地建设。实施"揭榜挂帅"项目3项以上,集中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示范转化重点科技成果4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5%以上。充分发挥通渭、渭源、岷县3个国家科技特派团作用,强化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20名,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60名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纠治不正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规范政府项目提级论证流程,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加强"信用XX"建设。推行"标准地"改革,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突破XX亿元,净利润增长7%以上。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成陇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任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争取安定区纳入全省试点。稳慎推进农业综合水价以及物业、停车等价费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任务,统筹推进行政执法和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出口加工区",推动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加强外事工作,优化外事服务,邀请更多外国友商、海外华侨华人来定考察投资,鼓励市内企业、学校、民间组织赴外考察,拓展对外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强与金华、亳州、福州、重庆南岸区等友好城市合作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和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积极推进陇中仓储商贸物流中心、陇西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渭源物流园区、临洮日日顺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1+4"现代区域物流基地。
(八)积极主动创稳创安,持之以恒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应急处突、防灾减灾、风险化解和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平安XX迈向更高水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效消化存量商品房,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涉稳风险,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高风险机构全部"退高摘帽"。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严控政府投资新建项目,确保隐性债务不新增、"三保"资金不断链、风险事件不发生。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大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力度,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创建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示范乡镇50个。持续抓好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治理,精准消除居民自建房、人口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指导督促企业抓实标准化创建,加强安全生产设施配备,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领域突出问题常态化整治机制,大力推进木寨岭长下坡路段等安全隐患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化"三品一特"全链条安全监管。
提升应急救援水平。推进基层预警指挥能力提升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紧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能力达到5万人。优化全市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健全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一键启动、一键响应"。完善地质、气象、水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全面推进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强化基层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XX长安指挥调度平台、雪亮工程建设,加强智慧公安、智慧交管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全科网格,不断提升智治水平,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实施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建成宪法公园和民法典长廊。扎实推进反恐防暴、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击整治电信及养老诈骗,持续净化社会环境。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化"四门四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全面推行矛盾纠纷"五级九天"排查化解机制,大力推广"即时排·随手调"模式,完成"一村一辅警"配备工作,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效。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基础建设,持续深化双拥共建,争取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争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县创建实现全覆盖。
(九)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持之以恒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紧盯公共服务短板,精准落实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举措,着力提升民生保障的均衡性、公平性和可及性。
拓宽居民就业增收渠道。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创业和居民增收"双二十条"措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亿元,支持2100人实现创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全面推广"四方联合"菜单化培训模式,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万人次。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实施安定区西川幼儿园、陇西文峰中学等教育基础项目6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45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依托区域教育协作体,推行"城区+农村""优质+薄弱""优质高中+城区初中"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搭建适合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加快提升XX职业技术学院规范化办学水平,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引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XX校区强化校地合作,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行动,培训教师4000人次以上,培养新时代卓越书记和骨干校长500人以上。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深入推进健康XX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区全覆盖。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XX医院建设,建成安定区区域医学影像及检验中心等16个项目。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提高慢性"四病"和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水平。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快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稳定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下一篇:乡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情况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