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第21/145页)
积极发展高铁经济。依托四个高铁站周边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高铁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江东新区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加快交通路网等设施建设,发展商务服务、商贸物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产业。推动东源县完善河源北站周边规划,配套商业服务、交通设施,积极引进康养、休闲、旅游项目,着力把黄田镇打造成特色高铁小镇。推动龙川县依托宝龙、宝塘工业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文化旅游产业,推进高铁新城、佗城古城联动开发。推动和平县加快和平北站两路一广场、大环城公路二期、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推动新城核心区、产业园区及周边镇村协同发展。
(三)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更有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实施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推进绿美河源大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优化林分改善林相,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树种林种结构,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1万亩以上、森林抚育提升19万亩。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绿化美化品质,深入开展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绿活动,建设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6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绿美党建乡村3个、古树公园1个。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营建森林景观绿化带。营造"青年林""巾帼林"等主题林5个。推进重要古树名木视频监控和保护工程建设,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业面积110.7万亩以上,压减发生面积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1.39‰以下。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40公顷。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成碧道23公里,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及配套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化新丰江水库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重点考核断面一级支流水环境整治,基本完成问题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持续"清漂""清四乱",确保水环境质量优良。加快推进东江饮用水水源保障工程前期工作。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双减和颗粒物、臭氧双控,持续治理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和工业炉窑,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等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工地扬尘管控和道路保洁抑尘等面源污染防控,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推进噪声污染防治,解决重点场所、群众反映强烈的噪音问题,确保声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防治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废、危废和医废规范处置监管。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督指导试点工作。
打好绿色转型主动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完成减排降碳和能耗双控任务,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用好"三线一单"绿色标尺,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和电能替代,推动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整合和节能降碳改造,支持低能耗、低碳排放产业发展。推进园区绿色转型,实现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创建1家国家级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推动企业绿色清洁生产、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实现持证在采矿山全部达绿色矿山标准。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开展节约型机关等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四)以县镇村发展为抓手,更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用好省直机关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政策、深河对口帮扶协作机制,落实市领导定点联系县区和联镇包片工作机制,推动县镇扩权赋能、敢闯敢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产业兴城、强县富民、县城带动,推动各县差异化发展,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大力推动产业兴县,支持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因地制宜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大力推动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等种粮大县重点发展壮大丝苗米产业,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重点发展油茶产业,东源板栗、紫金茶叶、连平花生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各县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业,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各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完善县城、镇、产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设施,支持东源县与市区无缝对接,和平县加快县城供水工程改造等项目建设,龙川县加快建设幸福新城片区,紫金县加快建设城南新区,连平县加快体育服务中心、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加快建设。大力推动各县城有序提升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发展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提高县域商业发展水平,增强综合承载力,承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生产生活,带动就地就近城镇化。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作用。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推动各乡镇加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贸市场提质升级,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把乡镇打造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大力发展专业镇,继续推进26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供销社联农扩面五项工程,加快完善冷链物流、农产品仓储保鲜等基础设施,推动电商物流服务联通,促进农产品出乡进城,激发乡镇消费活力。加快建设小公园、小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改善提升旧民居、旧街巷,统筹绿道、碧道等建设,提升特色化品质化水平,建设美丽圩镇,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积极发展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各县发展区位优势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打造县域副中心,增强对周边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支撑力。支持各县分类发展创新创意、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类特色镇,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灯塔盆地、东源县船塘镇、紫金县蓝塘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上一篇: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