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45/95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67个。新建高标准农田12.3万亩,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3万亩。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填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稳定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落细农村居民就地就业"121"计划。实施财产性收入增量行动,稳妥开展"一村(组)一块田"改革试点,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50%。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农业支持补贴政策,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培养计划,扩大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溢出效应。
五、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活力,以更宽领域开放抢占先机,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依法加强财政税收收入征管,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做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后半篇"文章,用好重组后的市级平台公司、市属国有资产和产业基金,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交易电子化建设,全面实施"云交易""云服务"。统筹实施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
推深做实甬蚌合作。围绕"六共六互"12个合作领域,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项目落地为根本,高标准推进甬蚌产业合作园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更新思想观念,革新产业文化,着力打造长三角结对合作帮扶典范。加快推进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建设,合作设立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与宁波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水平。积极组织在沪苏浙地区召开招商推介大会,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0个。建立多层次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支持各县区、开发区和部门与宁波建立紧密型、互补性合作关系。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皖北促振兴、为蚌埠谋发展",聚焦企业需求、产业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完成综合保税区一期10万平方米保税加工厂房主体施工及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片区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7%,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20%以上,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片区所在区(市高新区、禹会区)GDP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持续发展外向型经济。稳步提升铁海联运、"蚌西欧""蚌合欧"、水运外贸集装箱航线运行效率,口岸运量增长10%。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0家以上,年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企业达35家。推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覆盖范围,高标准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市场采购贸易交易额达4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探索推进中泰、中巴(西)"两国双园"建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15%以上。
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稳妥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梯次落实碳达峰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加强存量项目节能挖潜。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8%。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应用,分片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建立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加强臭氧污染攻坚,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考核要求。强化地表水国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加强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
着力提升生态空间品质。大力推进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加快形成"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加快怀洪新河灌区、天河疏浚扩容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三汊河、沱湖、滨淮等湿地保护利用工作。实施"花满珠城"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开门见绿、四季有花"。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锥子山森林公园等市区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森林覆盖率21.25%。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用心用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人民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障民生投入,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保质保量完成"暖民心"行动任务。新增就业见习岗位3000个、老年食堂(助餐点)162个、托位4500个、公办学位1300个、城市停车泊位10000个。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9800人,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300人、适龄儿童口腔健康维护55262人次。改造370个城市小区及行政村健身设施。全面完成菜市提升改造。老年学校老年学习人数达到14.3万人。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以上。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落实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稳步推进医保省级统筹改革。继续保持打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红十字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上一篇:煤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