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41/95页)
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启动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蚌投集团、国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提升至AA+,AA+企业数跃居全省第2位。完成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试评价。省级以上开发区供应"标准地"46宗3627.17亩,占新增工业项目用地73.02%。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150个。做大市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着力构建"1+3"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自主创新成效显著。获批皖北唯一的省"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17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新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58.4%,居全省第1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40件,增幅居全省第2位。技术合同交易额75亿元、增长19%。省新型玻璃装备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批筹建,凯盛工程获批全省唯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蚌山区富创通科技获评全省拟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项目A类第一名。有效注册商标量增长20%。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甬蚌产业合作园区获省政府批复并正式揭牌,为首个获省批复的皖北结对合作共建园区。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300家,增长28.1%;进出口总额79.8亿元,增长16.7%;外商直接投资1452万美元。实现市场采购贸易交易额31.4亿元、增长184.2%。新开通"蚌合欧"国际货运班列、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点对点直达班列、蚌埠-太仓-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铁海联运到发外贸重箱7110标箱,增长49.8%。蚌埠港吞吐外贸集装箱3575标箱,增长348%。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74家。
五、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实事有序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20项省级民生实事和7项市级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98.3万农村居民喝上引调水,提前3年完成5年建设任务。新增青年见习岗位5049个、短期见习岗位156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582个、临时专项岗位2224个。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420个。徽菜师傅技能培训2448人。设立公立口腔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单独设置口腔科比例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超过2万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口腔医师比例达到56.16%。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150个,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建成标准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341所。提升改造全民健身场所180处。建立老年学校1084所。改造提升菜市场48个。新增家政服务人员8216人,员工制家政企业实现县区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月人均739元、722元。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后月人均增加130.23元。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75个。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推动门诊保障模式由"个人积累"向"互助共济"转变。完成"难安置"项目42个,完成率居全省第2位。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无一户返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六中滨湖校区、新城临港校区等7所中小学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学位19360个。完成北师大附属学校、三实小2所学校"民转公"工作。新增学前公办学位4550个、市特优类幼儿园5所。市一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省级评审。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浙大二院安徽医院开工建设。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山文化保护区项目竣工。垓下遗址公园入围省首批考古遗址公园。文旅投集团挂牌成立。龙子湖游船项目(一期)建成运营。成功举办市十五届运动会、首届残运会。2人获评"中国好人",4人获评"安徽好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气象、供销社、公积金、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红十字、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作出新贡献。平安蚌埠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化推进。"雪亮工程"项目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广"一组一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获批创建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信访积案攻坚,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妥善化解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等风险。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决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项,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监督意见书24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4件、政协提案461件。首创首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一体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常态巩固基层减负成果,抓细抓实巡视反馈、审计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各位代表!一年来,蚌埠发展一路承压、一路向好,全市人民一道拼搏、一道前行,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蚌单位,向驻蚌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蚌埠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消费和投资需求都需要提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一些困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欠账,城镇化进程滞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还有短板。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专业能力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虚、躲、冷、粗、假"等顽瘴痼疾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斗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上一篇:煤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