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2022年央企国企工作总结-53篇(第11/17页)
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向法人治理的转变,打造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从局限于传统产业向谋划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转变,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结构调整新局面;实现了从高度集权向充分授权全面赋能有效监管转变,打造规范高效强总部和具有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实现了从资源行政化配置向市场化开放合作配置转变,打造具有内生动力活力的市场化产权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了从单一产品经营向产融结合转变,打造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轮驱动发展的新机制;实现了从分散监督向合力构建大监督格局转变,打造国有资本闭环监督体系;实现了从单纯党建向党建和经营管理全面融合转变,打造两个"一以贯之"贯彻落实新标杆。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交投集团将大力推动改革成果稳固化制度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速突破,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争做龙江国企改革尖兵,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胜利收官。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落实"九个坚定不移"、强化"六个切实"等重点目标任务,深化推进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坚定践行国企"六种力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奋楫笃行,惟实励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黑龙江省航运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2001年4月,由原交通部黑龙江航运管理局下放地方、政企分开组建的省属企业集团--黑龙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航运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全国第一个人民航运机构,自1906年龙江民族航运业创办,几经历史变迁,已走过百年发展历程。作为龙江水运物流龙头国企,多年来,省航运集团在维护"五大安全"、构筑龙江立体交通网络,保障跨境物贸通道畅通、促进腹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国企重要作用。
进入新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机遇、新挑战,省航运集团把"抓住改革'关键一招',调结构、优布局,破难题、解新题,增动能、激活力,做好升级'老字号'航运大文章,在龙江振兴发展进程中发挥行业龙头更大作用",作为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的目标引领和行动导向。充分把握国企改革窗口期和发展关键期,实施二级企业综合改革、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有效推动了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强化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年来,省航运集团打造集"产业组合、资本运作、横向战略、区域战略、能力建设"五位一体的生态构建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压茬推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90项台账任务已全部完成。营业收入、利润和职工收入逐年大幅提升,与初期相比,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分别达到82.57%、65.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44%。提升服务"六个龙江"建设和"向北开放"战略能级,跨境过货货值总量达200亿元。深化改革为省航运集团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十年创一流"中长期目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推进综合改革,哈港公司浴火重生
哈尔滨港1955年建港,是位于松花江哈尔滨区段的国家一类口岸,东北内河重要港口。2015年,哈尔滨港三棵树主港区实施江堤改线工程,港口土地纳入政府收储项目,主业生产转移至不足主港区面积三分之一的阿什河港区。生产经营难以维系企业运转,现实发展和历史遗留问题叠加,哈港公司只能依靠集团输血维持生存,截止2020年末,已累计向集团借款1亿多元。为妥善解决哈港公司问题,省航运集团成立了哈港综合改革专项推进组,以整合重组、企业综合治理和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改革。
开展体制改革,完成了哈港公司制改革,为推进与其他企业整合重组奠定基础;调整优化哈尔滨港航资源,由哈港公司整合重组两户二级企业,建立松花江沿线港航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港航业务板块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融合;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注销出清了两户原由哈港公司管理的"僵尸企业",通过开发新的经营项目,使1户待处置"僵尸企业"转变为正常经营企业。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在体制变革、防范化解风险及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将哈港公司原11个职能部门精减至5个,13个生产经营和辅助单位精减至7个;管理人员精减31%,引进管理人才9名,妥善安置富余人员39人。进一步完善工效联动机制,提高浮动薪酬比重,薪酬分配重点向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2021年一线职工收入翻倍增长,管理人员平均工资增长40%。
经过系统改革和综合治理,哈港公司继2020年恢复造血机能后,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62万吨、货运量83万吨,港口吞吐量、货运周转量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利润500余万元,一举扭转连续多年亏损局面,实现了从"输血""止血"到"造血"的转变,让老国企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助力"向北开放"提升服务能级。
推进佳木斯新港建设。位于佳木斯市的佳木斯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12年,与民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盘活佳港优质资源,以"佳富同抚"物港贸一体化拉伸跨境物贸服务纵深,列入省航运集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四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再建佳木斯国际港成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点。省航运集团与佳木斯市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政企合力推动佳木斯新港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佳港公司合资企业拥有的主港区由政府收储,集团将获得的补偿资金用于佳木斯新港建设。佳港公司竞买合资企业拥有的名山码头,完成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合资公司清算注销,推动完成佳港公司与佳船公司整合重组。佳港公司与佳木斯市属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国际港口物流业务。作为佳木斯市66项重点突破性工作之一的港航工业佳木斯产业集群国际港口项目,已于2022年8月31日正式通航,成为延伸对外贸易产业链、服务佳木斯市"向北开放"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重要窗口。
启动黑河新港建设。省航运集团筹建的黑河国际货运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额5亿元,经不懈努力,正式落户黑河自贸区。该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和国家交通
部批准,列入黑河市港口规划,获得亚行低息贷款2.4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000万元。近期即将开工,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现代化新港建设。黑河新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构建向北国际水运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港,助力我省加快向北开放,进一步提升我省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功能。
二、同业整合优化,做强船舶工业
一是调整船舶工业企业布局。省航运集团整合重组、调整优化系统内船舶企业,先后完成了北方公司、东方公司和龙泰公司3户船舶工业企业整合重组,注销出清了1户企业,系统内船舶修造业务由分散经营向同业归口经营管理整合,实现了船舶板块一体化经营。促进企业充分挖掘细分市场潜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是统筹船舶板块协同发展。省航运集团与哈尔滨市政府谋划北方公司迁址异地重建,形成新厂建设初步方案。与佳木斯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船舶工业重心下移,在佳木斯产业集群谋划建造佳木斯修造船基地,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未来将为东北亚地区提供船舶修造服务,加强对外船舶建造领域合作,进一步助力我省扩大向北开放。
三是推动港航绿色发展。为落实"3060"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水上旅游和低碳航运,省航运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先后与哈电集团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研制建造新能源纯电动旅游船舶。龙江首艘新能源船舶,也是全国首条入级中国船级社的绿色智能内河船"领航之星"号,采用纯电力驱动,无污染零排放,搭载数字化智能航行和智能机舱系统,大幅提升了驾驶和乘坐体验,具有较强的机舱远程智能感知能力,主要用于江上观光旅游和城市轮渡。"领航之星"号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省自行研发建造新能源电动船舶的市场空白,大幅提升了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和船舶建造能力,为建造系列新能源电动船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省打造绿色低碳航运、建设航运新能源供应体系、推动黑龙江水系船舶更新换代拉开了序幕。
三、整合市场资源,加强对外合作
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整合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线港航资源。省航运集团与佳木斯市政府共同推动港航工业佳木斯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与抚远市政府就开展江海联运业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嘉荫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深度谋划在港口建设、港口物流、对外贸易、港航资源开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与黑河市政府、萝北县政府、饶河
县政府合作,围绕航运发展、港口投资建设、提升物流能力、扩大向北开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洽谈,共商发展大计。充分利用两岸港航资源,加强国际开放合作,打通更多向北物流通道,全力发展黑龙江沿线物港贸一体化跨境业务。
二是大力开展央地合作。积极融入中煤龙化、华能电厂、大唐集团等大型供热和发电企业的煤炭供应链,与哈铁车务段、省产权交易集团等企业合作,实现江砂在线销售,通过优化调整哈尔滨区域市场布局,大幅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哈港为核心,与松花江沿线港航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动态联盟,通过整合区域外部港航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了集团对社会港航资源的控制力。集团与大连中远海运物流、吉电国贸、中交二航局、华电能源股份、建龙集团供应链公司等就合资合作、业务融合等开展对接洽谈,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四、强化党建引领,提高改革成效
省航运集团党委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贯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过程。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推动党的领导转化为内生优势,党的建设转化为治理效能,引领保障改革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保障。聚焦改革发展,深化融入融合,实施党委领航、支部攻坚、党员争先的党建"领航工程"。集团党委在政治上、发展上、风气上"领航"。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及决策事项清单、党委决策和审议重大事项清单,积极推动"党建新要求进章程"全覆盖,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施"后浪工程"、推进"六个一批",发挥党组织在深化改革中"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重要作用。强化三基建设,推进"五好党支部"提档升级,引领各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创新创效、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等改革任务"攻坚""争先"。以同江港开通我国第4条集装箱水铁联运中欧班列新通道、黑河港恢复多年停运的煤炭进口航线、北方公司建造龙江首艘新能源船舶、口岸企业多轮疫情冲击下守住国门为代表,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融合,在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总要求,服务"六个龙江"建设体现航运担当中发挥党组织引领保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特色文化引领。把弘扬百年航运文化作为立企之本、强企之源,建成龙江首个百年航运文化展览馆。全面展现在党的领导下,百年航运文化形成发
展演变历程和新时期新发展新作为的丰富内涵,以一代代航运人为党为国为企不懈奋斗的感人事迹、精彩故事,增强百年航运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凝聚力,激发干部职工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发展自信。引导新时期航运职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持续接力奋斗。涌现出口岸一线职工连续三个夏航期累计400余天驻守岗位,保障跨境物贸畅通的感人事迹,和以"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梁大明、"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刘福涛为代表的先优典型。员工凝聚、向上向善的发展氛围日益浓郁,集团党委2021年度政治生态考核由B类晋级A类,实现晋位提升。
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落实"三不"方针方略,开展"不想腐"思想教育,着力构建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体系、权力运行制约体系、干部管理监督体系、廉洁文化培育体系和清廉单元创建体系"五大体系",多措并举让清廉成为新时代龙江航运的底色、风尚和名片。切实增强落实省委巡视巡察工作部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国资委省管企业中率先开展内部巡察。通过开展的三轮巡察,实现集团在哈二级企业全覆盖,2023年实现所有二级企业全覆盖。
三是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省航运集团发挥资源禀赋,勇担国企使命,整合优质资源,研发建造新能源船舶,致力于打造服务龙江"向北开放"战略实施"桥头堡",为龙江船舶港航体系一体化转型升级、提升边境城市口岸开放平台能级、繁荣区域经济助力稳边固边、打造绿色航运保护母亲河作出航运贡献。集全集团之力助力乡村振兴,选派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8人。其中,驻饶河县北山村工作队帮助村里注册了"北山公社"商标,确定了"电商+庭院经济+乡村手工"产业发展模式,成立集体企业、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在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治理能力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有效激发了北山村乡村振兴新活力,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田野也在2021年分别获得了饶河县"优秀驻村工作队"和"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多年来,省航运集团始终坚持"国之大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倾听群众呼声,回应职工关切,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化解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去年以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事项170余项,三年信访案件化解率89%,保持了企业平稳发展局面,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作出航运努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踏上新发展征程,省航运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强化行业龙头担当意识,持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新龙江建设为己任,以水运物流综合服务商、区域航运生态圈引领者为定位,实施"十四五"时期"12456"高质量发展战略。变中谋兴,稳步求进,推动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以新担当、新作为,为维护"五大安全"、服务"六个龙江"和高质量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新的航运贡献。
甘肃电投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甘肃电投集团是省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大型投资公司。作为全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试点单位,甘肃电投集团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是省属发电龙头企业和全省新能源、数据信息产业链主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电投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国企责任担当,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全力当好保供应、稳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投资项目涉及电力热力、数据信息、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2012年至2021年,甘肃电投集团资产规模从485亿元增长至800亿元,增长了65%;投产装机容量从347万千瓦增长至751万千瓦,增长了116%;年度发电量从132亿千瓦时增长至318亿千瓦时,增长了141%;年度营收从41亿元增长至93亿元,增长了127%;年度工业产值从41亿元增长至87亿元,增长了112%。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累计创造营业收入54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02亿元,累计发电量1800亿千瓦时,上缴税金53亿元。特别是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经营考核指标,累计创造营业收入33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4亿元,上缴税金31亿元,4项指标五年复合增长17.46%、15.94%、21.29%、4.32%,资产负债率低于省属企业和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面对电煤价格高企、水资源偏枯等不利局面,实现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发电量同比增长31.43%、27%、27%,比2017年末均实现翻一番,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先进企业等殊荣,三次获得"省长金融奖",投资项目先后荣获3个"鲁班奖"、1个"詹天佑奖"、1个"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8个"飞天奖"等多项殊荣。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切实发挥党委领导作用,集团及所属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入章",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前置程序,出台重大决策事项清单。明确了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厘清了党委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有效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作规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累计完成投资470亿元,累计融资总额逾1000亿元。
先后建成金昌热电项目(二厂)、武威热电项目、西北地区装机总容量最大的常乐电厂调峰火电项目、14个总装机147万千瓦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3座总装机29万千瓦的水电项目、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兰州LNG应急保障工程等一大批省列重大项目,填补了省内相关领域空白。金昌、张掖、武威4个热电联产项目,替代三市城区770台小锅炉进行集中供热,每年减少碳排放量近3.14万吨。成功竞得宁中煤田3个井田共32亿吨煤炭资源矿业权。发挥全省新能源链主作用,已建成投产清洁能源总装机达284万千瓦,积极参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2021年开工6个总装机9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发挥全省数据信息链主作用,牵头组建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控股组建甘肃紫金云大数据开发公司,按照云储算智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产业链布局紫金云数据产业园,规划建设数据中心24栋、机柜5万个,总投资约50亿元,已初步建成一期工程5000个机位服务能力,算力规模达到5.7P。目前已成为省级大数据中心、高性能算力中心和国家北斗导航甘肃分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不断深化改革,健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实践。2013年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公司章程及其配套制度。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明确了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定位。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71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荣获2021年专项考核A级企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发起设立规模20亿元全省首只混改基金,与韩国LG商事公司开启跨国合作,引入央企华润集团参股常乐电厂,为省属国资引进央企注资、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混改提供有益借鉴。
十年来,甘肃电投集团先后在和政、卓尼、东乡、阿克塞、舟曲、夏河、迭部等少数民族县开展精准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累计实施帮扶项目90多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1.58亿元,受益群众达到1.3万多人,先后帮扶的8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目标。连续7年获精准帮扶考评"优秀"等次,4次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助力贫困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国企力量。
"十四五"期间,甘肃电投集团将聚焦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功能,做强做大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热力产业,培育数据信息新的增长极,开发建设
大型火电调峰项目、沙漠戈壁风光基地、数据信息产业园、国家储煤基地和源网荷储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力争资产规模突破1500亿元,权益发电总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以上,为推动新能源和数据信息产业链转型升级作出新贡献。
立责于心,履责于行。甘肃电投集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动能、提高治理效能,加快建设体制机制活、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好、引领作用强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新电投"。
山东黄金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200%,历史新高。
"山东黄金集团(以下简称山东黄金)今年1-9月份黄金产量同比增长90%左右,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在200%以上,各项指标均创出了历史新高。"山东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近日对记者表示。
近些年,我国黄金产业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
我国黄金生产、加工、消费量均位居全球之首,并形成了完整的黄金产业体系和以大型黄金集团为主导的行业发展格局。山东黄金通过坚持深化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黄金行业的重要领军力量。
心无旁骛攻主业。山东黄金按照山东省引导省属企业突出主业发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要求,专注黄金主业、优化有色业务、赋能产业金融,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形成了立体化的联动协同效应。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山东黄金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依托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进一步聚焦黄金主业,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作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矿业企业。"满慎刚表示。
山东黄金全方位锻造核心竞争优势。黄金产量、资源储备、经济效益、科技水平、人才优势等均居全国黄金行业前列,形成了深耕齐鲁、布局全国、走向世界的区域发展布局和资源配置格局。
一、锻造资源核心竞争优势
作为一家矿业公司,资源成为山东黄金不可撼动的根本利益。
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初,中国累计产金过百吨的黄金矿山达到6座,其中,山东黄金拥有"百吨矿山"4座,行业核心优势进一步凸显。
目前,山东黄金拥有吨金矿山达到12座。旗下玲珑金矿、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新城金矿等4家矿山连续多年上榜中国黄金生产十大矿山,并与巴理克黄金公司共同经营阿根廷最大金矿贝拉德罗金矿。
据了解,山东黄金主力矿山大部分聚集在全球第三大黄金成矿带,这是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同时,山东黄金利用现代探矿技术在全球主要黄
金成矿带进行战略拓展,进一步为山东黄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资源。
焦家金矿,作为山东黄金第一大矿,早在2017年就累计产金突破100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此目标的地下开采矿山,经济效益位居全国黄金开采矿山榜首。
近几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给焦家金矿生产经营带来极大的挑战。怎样破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我们持续加大探矿增储力度,大力推进焦家金矿带资源整合项目,并于今年首批完成了14个矿权的整合,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取得资源整合采矿许可证的企业。整合项目建成后,产能将扩大2倍多,未来年产金将达到13吨左右,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焦家金矿党委书记、矿长王成表示。
2022年,焦家金矿锚定"创出新高"的总目标,全力打造全国黄金行业产金新标杆。前三季度,黄金产量、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均创出历史新高。
同时,山东黄金加速推进胶东世界级黄金基地建设项目,位于该区域内的三山岛金矿、焦家金矿和新城金矿等几个国内大型黄金生产矿区,保有矿石量4.64亿吨,金金属量达到1541吨。除了雄厚的矿业资源保障优势,山东黄金还具有独特的产能、规模优势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优
势。到"十四五"末,山东黄金将完成一期世界级黄金基地建设,实现年产黄金40吨以上,年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黄金产量占到集团50%以上,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山东黄金由最初的山东省内5家黄金矿山发展成为遍布国内8个省15个县,以及海外4个国家的22家黄金矿山。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高质量供给。
一方面,为了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供给体系,山东黄金加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相继探获了东风、新立、南吕-欣木、西岭等4个过百吨金矿床,黄金资源保有量已超2650吨,成为国内黄金资源储备规模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在资源供应方面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持续巩固黄金产业链源头竞争优势。2022年6月,山东黄金组建成立囊括国内国外两大勘查架构的地勘集团,在山东、内蒙古、青海、云南等黄金资源富集区设立勘查公司,在甘肃、贵州等地设立勘查基地。
发展空间得到持续拓展提升。当前,山东黄金拥有184个探矿权、162个采
矿权。"国内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境内,超过1900吨,资源富集度高,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内其他省份矿产资源量近200吨,国外黄金资源量大约在500吨左右。"地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彬介绍说。
一手抓现有基地挖潜、一手抓新基地开创的双轮驱动资源获取模式已经形成,深耕齐鲁、布局全国、走向世界的资源扩张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多年来,山东黄金始终注重科技发展,在探、采、选、冶及矿山装备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全产业链技术积淀。
据了解,山东黄金"十三五"期间投入科研经费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21年科技研发投入达到7.6亿元。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他们在海底采矿、深部探矿、深部采矿、选冶技术、尾废利用、智慧矿山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关键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