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在市级领导及市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上的辅导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2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5分钟。

在市级领导及市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市委举办这次读书班,主要是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研讨,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团结奋进,为"闯新路、破险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全面阐述了党中央对全会议题的考虑,强调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出"五个深刻认识"的明确要求,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入阐述了贯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四个重大问题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贯穿了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2月8日,为期3天的省级领导及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开班,XX书记出席开班式并作辅导报告,围绕贯彻《决议》的几个重大问题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庆伟书记的报告,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辅导、全面解读,又是一堂深刻生动的理论大课、党性大课,对我们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以昂扬姿态把XX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具体要求上来,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会《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民意基础,是深刻总结百年党史作出的最重要历史结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宝贵政治成果,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融入血脉、付诸行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1.要围绕"深学"下苦功。全会《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论述,尤其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深入领会。要原原本本学,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作为基本学习方法和政治态度,潜心研读原著原文,咀嚼原汁原味,领悟原义原理,深入理解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全面系统学,在相互关联中对照学习、深入理解,既注重整体学习,把握大逻辑,又注重突出重点,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学深学透,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融会贯通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XX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2.要围绕"细悟"用真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决议》正确处理百年党史中"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同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鉴"就是要借鉴我们党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创"就是要开创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要用心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既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用好,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用心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发展,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更加自觉地运用新思想解决好XX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要用心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确保学出政治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

3.要围绕"笃行"做实功。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坚定不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从既有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要紧抓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自觉看齐核心、紧紧跟随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温差""偏差"的问题,有没有"抢跑""出格"的问题,有没有"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既定模式"的问题,避免谋划和推进工作的缺位、错位、出位,做到不掉队、不走样、不偏向。要紧密结合XX发展实际,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从新思想中找准方向、找对方法、找到路径。

二、从战略上着眼,从策略上发力,坚定不移融入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我们谋发展、抓工作,首先应当树立战略思维,着眼全局、长远、大势,把理念、路径、方法的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再围绕战略执行制定精准可行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真正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这里,我重点谈一谈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考察XX时强调,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长株潭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性进展,长株潭都市圈写进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上升到了国家规划、国家战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强省会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XX、株洲有担忧、有压力,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矛盾的。但全面、客观、辩证来分析,两者是相对统一、互为支撑的。以强省会为核心,才能带动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建设可以承接和支撑强省会战略,重点更突出,要求更明确,路径更具体。从认识论看,只有做强省会领头羊功能,做到规模足够大、能级足够大,才能对外形成强大的溢出效应、辐射带动能力。从阶段论看,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任务和历史使命就不同。"三新一高"阶段,我们要分析时代特征、基础条件、外部环境,明确重点任务、关键抓手,以强省会战略带动一体化、都市圈建设。从矛盾论看,强省会与都市圈建设在推进过程中,肯定是有主次、有矛盾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要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主攻点、突破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从实践论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虚心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又不怕压力、自力更生,奋力闯新路、破险阻。总之,XX的选择,必须是拥抱省会,对接省会,融入省会。我们要从战略上着眼,从策略上发力,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坚定不移融入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具体来讲,要重点把握好三对关系。

1.把握好强省会战略与都市圈建设的关系,主动迎接机遇和挑战。坚决摒弃三种偏激的、错误的思维和认识,树立和坚定三种意识。一要摒弃非此即彼的过激论。通过强省会战略把长沙打造成发展标杆、资源洼地,提升的是整个长株潭都市圈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两者的发展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实现路径也是高度契合的。二要摒弃此消彼长的消极论。强省会战略实施在全省、格局在全国、视野在全球,不但不会挤压发展空间,反而能在资金、人才、产业、政策等方面把蛋糕做得更大,避免省内市州陷入争夺资源的内卷化发展。三要摒弃事不关己的无关论。强省会战略是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是实现"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长远谋划、关键举措,事关三市发展、全省大局。作为都市圈一员,我们要密切关注、深入研究,主动靠拢承接、精准施策,找到切入点、突破口,努力把强省会虹吸效应转化为同频共振效应,把马太效应转化为扩散效应,让大树下不长草转变为大树下能生长、好乘凉。一要树立识变应变意识。"强省会""一体化"双战略的实施,就是变化。要善于在变化中找准定位,在"我们"中站稳"我"的位置、突出"我"的比较优势,找到突围的路径和策略,更好地应对变局、破解迷局、开拓新局,不断拓展XX发展的新空间。二要树立自立自强意识。XX的发展不是等来的、要来的,关键还是心无旁骛走稳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在战略上把各项工作放在一体化中谋划,在策略上努力缩小和长沙的差距,闯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三要树立"三长三短"意识。认清形势,盘清"家底",算清底账,真正搞清楚XX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哪里,善于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努力把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力。

2.把握好区域一体化与产业协同性的关系,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在强省会战略下,要做好市场文章,推动产业同兴、产业协同。一要放大产业市场。长株潭都市圈作为全省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极好的市场供应链。要在摸清三市产业底数情况下,制定三市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和动态清单,在招商引资、产业链产销对接等工作中为企业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赢得市场,放大市场效应。二要推进协同配套。三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前瞻性产业定位有交叉,但总体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要紧紧围绕全省"3+3+2"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梳理产业、产能、市场分布等上下游企业分布情况,既要争当主角,做强军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机电控电传动等主导优势产业;也要甘当配角,主动对接长沙、株洲,专门成立三市主导产业配套产业链,抓好中联配套产业园、汽车配套产业园、三安配套等项目建设,支持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型配套企业。三要探索利益共享。主动与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对接,用市场法则发挥好有一定产业基础、有广阔土地空间的优势,推进九华片区、综保区深度融入强省会战略,建立完善跨地区的人才人口政策、土地挂牌政策、统计政策、财税利益分享政策,着力减少土地级差、房价级差,实现互利共赢新格局。

3.把握好资源集聚度与外溢带动力的关系,对接培育比较优势。随着强省会战略实施,肯定会让更多优质资源流向长沙,但有些领域也会出现饱和,资源可以向周边城市外溢,带动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机遇,在积极主动对接中加快培育比较优势。一要共建完善长株潭交通路网体系。加快推动城际连接从昭山接暮云连接京广线,同步研究设计昭山接XX北连接沪昆线,让轨道成环、串联,发挥应有效益。加大与长沙、株洲的对接力度,加快打通白云路、伏林大道、昭山大道等断头路,进一步完善相向而行、高效畅达的"半小时交通圈"。二要加快融入同城化公共服务体系。同城化、都市圈最大的目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务服务等领域,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加快实现都市圈内市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如动态化健全"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彻底解决群众异地办事面临"多地跑""折返跑"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立联盟形式,主动吸引和承接长沙优质公共服务落地XX、株洲,让更多群众共享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外溢效益。三要着力打造集聚型要素体系。充分发挥土地成本相对低、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工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推动科技、信息、资本等优势资源集聚,实现各类要素资源集中利用和高效收益。如湘江西岸串联起岳麓山大科城、XX河西大学城,汇聚了30所高校科研院所,50万高校师生,15万科研人员,30多位"两院"院士,要全力打造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形成都市圈科创中心地带。

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闯新路、破险阻开创XX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立足XX发展实际来考量分析:从宏观来看,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要求等方面需求还有差距。从中观来看,XX统筹化债与发展的任务仍很繁重,我们在守牢"三条底线"、推动实现利息平衡的同时,迫切需要走出一条通过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的新路子。从微观来看,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不少,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解。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1.聚焦解决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的矛盾。以推进"千百十"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八大计划",重点解决七个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围绕13条优势产业链,狠抓延链补链强链,打造3大千亿级产业、3大新兴产业、5大特色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计划,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培育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绿色制造升级,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制造体系。百亿企业培育壮大计划,"一企一策"做好重点企业培育帮扶,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百亿企业、50亿企业、20亿企业、10亿企业梯次培育、滚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梯度培育、创新提升、数字化促进、融资促进、人才培育、精准服务"六大工程",每年国、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新增10家、30家、60家以上。企业上市跃升计划,实施"四个一"工作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股改挂牌企业-辅导上市企业"梯度培养体系,到2025年,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资本证券化率提高10%以上。市场主体培育和高质量发展计划,以扩总量、优质量为目标,在培育、招引、催生、挖潜、规范等方面下功夫,力争每年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以上、工业制造企业3000家。规模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快新建工业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实现"入规",跟踪服务防止现有规上企业"退规"。园区盘活提效计划,对标"五好"标准,做大做强主特产业,创新优化体制机制,盘活园区资源资产,到2025年,实现国、省级园区亩均税收分别达到25万元、15万元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80%以上,打造4家千亿级园区。

另外,要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我市产业发展的七个突出问题。一要抓精准招商,重点解决资金到位率的问题。要抓两头,促中间,既要注重招大引强,又要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要坚持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既抓增量更重存量,真正引进适合字XX发展的,与XX产业高度匹配的大项目、好项目。二要抓科技创新,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问题。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主力军作用,推进科教融合,深度参与我市各优势产业链的创新工作。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推进规模化应用示范和场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就是抓金融服务,重点解决股权投资率的问题。在2021年省对市绩效考核重点指标中,我市直接金融占比和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两项指标排名全省靠后,这虽然与债务化解、存贷比等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而言,还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不够。下一步,一是实施企业上市跃升行动计划,鼓励和引导我市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二是鼓励已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带动产业链发展。三是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民营投资机构投向我市优质企业和项目。四是加快国有企业债券发行,千方百计寻找资金方,扭转债券发行的被动局面。四是抓争资争项,重点解决项目资金的到位率的问题。要认真做好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开发、前期准备、系统录入等工作,对于已获得国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要按照规定加快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努力提高"四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资金支付使用率),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国省政府性资金引领撬动作用,切实发挥投资效益,实现稳投资、促发展。五是抓环境优化,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满意率的问题。现在企业的一个总体反映是,领导都很好,越到基层,越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或经办部门,事情就不好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一线具体经办人员,要切实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真心真情为企业解决问题、搞好服务;另一方面,要坚持抓实常委联一线制度,抓实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联企业制度,推动领导干部直插一线为企业解决问题。六是抓增效降本,重点解决利润率低的问题。要进一步抓实企业纾困增效降本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XX的水电气等要素成本在长株潭地区是有一定优势的,重点是要降低融资成本、用工成本和办事效率等隐性成本。要开展企业家培养专项行动,引导广大XX企业家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成本控制能力,从企业内部增效降本。七是抓人才引进,重点解决人才政策在企业特别制造业企业落实率不高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寻求一些突破:一是根据企业的税收贡献度,给制造业企业专门设定一批人才指标,开辟单独的赛道,让制造业企业充分享受人才政策的红利;二是要联合XX共同争取省里和长沙支持,成熟应用型人才在XX和XX落户,可以在长沙享受购房和子女入学资格,进一步放大XX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把真正的人才留在XX,吸引到XX。

2.聚焦解决配套支撑不强的矛盾。人口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力和吸引力,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人口。从前7次人口普查的情况分析,XX仍是一个人口流出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人口是根本基础、是巨大潜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千方百计在引人、留人上下功夫。一要创造更多"家门口"创业就业机会。春节期间组织的"送岗位"活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宣传不到位、人岗不相适、部分企业用工缺口大等问题。要建立就业供需对接常态化机制,提供更多优质"家门口"就业岗位,想方设法把劳务输出转化为就近就地就业。要深化"三送三稳"就业工作机制,广泛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驻潭高校毕业生留潭就业率。二要完善功能配套。围绕"宜学宜居宜业宜老宜游",加快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打造低成本城市。要打造教育品牌,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名校、培育一批名师,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孩子们愿意在XX读书、能在XX读好书。加快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便利社区、智慧社区、美好社区建设,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提高城市居住品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和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放心。三要优化政策服务。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稳妥有序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探索实施涉及子女"生、养、育、学"等方面的服务保障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口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3.聚焦解决增长动能不足的矛盾。XX各方面资源要素较为集聚,科教资源丰富,平台支撑众多,但目前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还不够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改革赋能和开放带动,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要狠抓创新驱动。以成功入围科技部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为契机,瞄准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以及新能源和汽车、新材料及精品钢材、电机电控电传动及风电装备、军民融合等优势主导产业等技术需求,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扩充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确保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二要狠抓改革赋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市属国企改革行动,加快制定"十四五"末市属国企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国省平均水平的具体方案和考核办法;深化能源改革,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保障能源安全基础上有序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扎实推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农村"三块地"改革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件事一次办""不见面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三要狠抓开放带动。把握好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既突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坚决破除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又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大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海峡两岸合作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XX综保区建设"XX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要推行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瞄准"三类500强"、湘商潭商、行业领军企业,探索"资本招商+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有效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先进地区优质产业转移。

4.聚焦解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的矛盾。当前,我市各领域风险总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仍然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要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政府性债务综合债务率持续下降,债务结构明显改善,但债务风险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XX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拦路虎"。要按照"三步走三确保"的步骤和要求,扎实落实化债工作"新十条",严格落实"七个坚决"要求,着力破解摆在面前的三大难题:第一,推行科学可行的"三年利息平衡"方案,扭转借新还债和利息"滚雪球"的局面;第二,提升城市价值,通过3-5年实现土地供需科学平衡,尽量做实资产,尽量实质性地偿还化解债务,实现"五年退红降级"目标;第三,在化债背景下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市场化法治化融资扩大有效投资,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扭转化债挤占资源、挤压民生、制约发展的局面,通过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化解债务问题。二要坚决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突出防治结合,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一江两水一库"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快重点矿山生态修复,抓好生态环保督察、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等反馈问题的整改。要从制度设计、责任体系、环保执法等层面着手,落实好河长制、林长制,压实部门监督、企业主体等责任,织密生态环境"防护网"。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三要坚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压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针对老旧管道、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大排查,落实好保安全、保稳定各项措施,坚决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以一地一域的安全稳定为全省安全稳定作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