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4篇(第13/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56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6分钟。

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背后,正是普洱市旗帜鲜明强化党的领导、建强基层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强化科技赋能

助推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广大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走进普洱广大乡村,无论是高山茶区,还是田间地头,总能看到科技工作者的身影,他们与广大农民朋友、农业企业家深入交流,解答农业技术难题,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

"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和众多科技工作者一样,常年扎根在边疆民族地区,活跃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土地打交道,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撒在了田间地头,为农户带去最前沿、最实用的农业理念与技术,让农户掌握谋生技能,找到致富的"金钥匙"。

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委派朱有勇院士团队进驻澜沧县,他们创造性地举办全日制院士指导班和院士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班,通过院士专家的人力智力帮扶,形成观念变了、技能有了、动力足了、产业强了、农民富了的生动局面。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以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为"试验田",在澜沧县开启了科技扶贫新模式,转化推广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发展了万亩林下三七和万亩冬季马铃薯等产业,培养了2160名乡土科技人才,科技扶贫带动近3000户8000余人增收,为澜沧县最终成功脱贫摘帽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国科技帮扶的典范。

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带动下,科技扶贫之花遍开普洱大地。普洱市抓住朱有勇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对口帮扶澜沧县的机遇,创新推出"一个院士(专家)+一帮团队+一个产业+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模式。为此,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在澜沧县召开全省科技扶贫工作推进会,总结和推广澜沧科技扶贫的典型经验。

注重人才引培

传承"宾弄赛嗨"

如果说朱有勇院士是普洱市做好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那么,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设则是普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一招。

多年来,普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高度重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通过引导和争取国内外一流院士专家团队赴普洱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借智聚力、借梯登高,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90个,初步形成了院士专家群入普服务的聚集效应。

与此同时,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青年人才党支部,充分用好沪滇协作、省科技特派团等资源,培育了一大批生产经营、技能带动、产业致富的实用型本土人才,解决了乡村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在普洱,说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宾弄赛嗨"发挥了重要作用。"宾弄赛嗨"系傣语,意指"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是普洱市各民族民间普遍沿袭的互帮互助传统。普洱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洱市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推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将原来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互帮互助,升华为脱贫攻坚"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模式,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并肩战贫魔,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同时,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普洱借助沪滇协作的东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机制,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格局,累计投入上海市各类项目资金28亿元,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支持、社会事业等援建项目在普洱渐次落地见效,沪滇协作也成为新时代"宾弄赛嗨"的生动写照。

党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扮靓了普洱的每一个乡村,书写出最动人的乡村故事。

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稳健增长-上半年肃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今年以来,肃州区紧盯各项重点目标任务,稳妥应对各项挑战,加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利好政策,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抓调度稳增长、抓重点带全盘,经济运行呈现稳固向好、稳步提质的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交出了一张疫情能防住、经济稳增长、发展保安全的成绩单。

一产发展势头强劲

火辣辣的产业带来红火火的日子。今年,肃州区三墩镇通过抓基地、扩规模、引品种、强经销、深加工,让"三墩辣椒"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今年,基地引进了'安特''高辣''川椒深红帅'等多个辣椒新品种,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品质稳步提高。5200亩辣椒还未成熟,就被提前预订。"肃州区三墩镇辣椒产业综合示范园区负责人赵清安说,园区还引进了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辣椒深加工,推动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在肃州区西洞镇滚坝村的大蒜田里,村民马占帮忙着采收大蒜。"今年,我家种植了8亩地的大蒜。这几天,大蒜陆续成熟,上市早、价格好。"马占帮说。

西洞镇大蒜因品质好,深受客商青睐。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洞镇已逐步探索形成了集种植、储藏、交易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不仅让种植户得到实惠,也为收购商带来了商机。近日,收购商康海雄到西洞镇大蒜田考察产量情况。今年,他准备大量收购西洞镇大蒜,销往甘肃东部和青海、内蒙古等地。

酒泉市兴盛鹿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肃州区东洞镇,是一家梅花鹿养殖与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在这里养殖梅花鹿,既能解决草料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可以增加周边农民收入。"企业负责人梁春光说。

今年以来,肃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基础、补短板、稳提升,大力发展丝路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稳步提升粮食基础产业,做强现代种业、高效蔬菜、健康畜禽三大主导产业,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开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上半年,肃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8.5%;蔬菜种植面积达18.18万亩,同比增长8.1%;蔬菜产量达19.35万吨,同比增长12.9%;畜禽饲养量达656.22万头(只),同比增长6.7%。

工业动能不断增强

在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的甘肃未来国润东洞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推进各项工程任务,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运、早见效。目前,项目光伏支架安装工作已全面完成,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铺设等正在进行。

甘肃未来国润东洞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王冠军说:"地方政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我们将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10月底建成并网。"

在东方电气酒泉5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安装光伏面板和相关组件,设施设备调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为项目并网发电做足准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7950万千瓦时、年收入2400万元。

今年以来,肃州区不断增强工业动能,以"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方向,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闫斌说:"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快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抓手,补链条、强基础、抓规划,狠抓项目建设,计划年度实施重点项目25个,年度投资约4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驻点办公、领导包抓、干部包挂等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项目早日落定、建成投产。"

按照省委"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部署,肃州区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改造,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至6月底,风机、叶片、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订单同比大幅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

肃州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上下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财政统筹资金8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靶向谋划、接替有序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1265个,规划总投资2460亿元。至6月底,全区风机、叶片、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订单同比大幅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

三产发展趋于稳定

夜幕降临,晚风轻拂,蝉鸣声声,肃州区泉湖镇花寨村康家海子的灯光设备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美食摊主们忙着制作菜品,特色烧烤、农家土鸡等美食香气扑鼻,游客围坐一起享受着休闲时光。夜间经济被点亮的同时,到泉湖镇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城市待久了,就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回归自然。我们参加了康家海子的篝火晚会,没想到还有烟花秀,真是不虚此行。"游客梁斌说。

据了解,为打响夜间经济品牌,泉湖镇鼓励开展"夜游"观光、"夜购"消费、"夜娱"文化体验、"夜食"特色餐饮等活动,打造了别具乡村特色的夜间产业形态。

肃州区筹措资金3600万元,指导商贸企业策划开展汽车展销、家电以旧换新、美食购物节、打折让利、周年店庆等各类促销活动100多场次,推动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联合27家开发企业和4家中介机构举办"乐购好房、惠享全城"房产交易会,带动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

肃州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规范市场管理,"后备箱"经济新业态入驻"1969"文创园,成为酒嘉地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西汉酒泉胜迹景区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打造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新增乡村旅游景点6个,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1亿元,增长9%。

肃州区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政策性转移收入,有力促进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64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1元,增长5.6%。

下半年,肃州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结果导向、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抢抓黄金时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盯政策机遇、加大重点项目和资金争取,千方百计推动就业创业、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慎终如始防范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小康梦圆新时代奋楫扬帆启新程-临夏州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初秋时节,奔走在临夏大地,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条件明显改善,产业有了,收入增加了,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美丽乡村迈出振兴步伐。

回顾我州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有太多的感恩值得铭记,有太多的感动值得珍藏,有太多的精彩值得讲述,有太多的成就值得喝彩。

临夏是国家"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8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有649个贫困村。

2013年底,我州建档立卡人口56.32万人、贫困发生率32.5%,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始时临夏的"家底"。

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临夏的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州视察调研,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此后,汪洋同志先后5次到临夏、3上积石山,蹲点指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杨晓渡、胡春华同志先后到我州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厚爱,犹如春风吹遍了河州大地,给临夏战胜贫困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临夏的艰巨任务,更是交给临夏的一份历史考题。

面对大考,临夏唯有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时代重任。在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全州各级党政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全州上下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州委全会、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州上逢会安排部署推动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州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推动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挂牌督战等制度,引领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当好"第一村长"、开展"三个遍访"。同时,把最能打仗的干部放到最急需的地方,80%以上的乡镇干部下沉到村,中央省州县3407名驻村帮扶干部到岗工作,选配村第一书记841名,3.47万名干部帮扶14.12万户贫困户,做到了人员、责任、措施、效果"四个到位",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与此同时,集中精力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户籍整顿"3+1+1"冲刺清零行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户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捷报频出,硕果累累

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36%,人均受教育年限从2012年底的6.46年增加到8.5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州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8家县市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13年至2020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67万户、落实补助资金20.98亿元,农村C、D级危房动态清零。

大规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五"期间投入43.38亿元,1.47万户7.51万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167元增加到2020年的8113元。

......

成绩来之不易,帮扶功不可没。

临夏的脱贫攻坚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各个方面、社会各界共同演绎的"交响乐"。州委、州政府抓住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各级帮扶机遇,调动一切力量全面投身脱贫攻坚,谱写了团结一心、携手战贫的壮丽凯歌。

十年来,厦门市累计投入各类援助资金19.8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385个,为临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厦门力量"、增添了"厦门色彩"、汇聚了"厦门精神"。中央统战部、国家医保局、中国石化等8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为临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州各族群众从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里的人民有一个共同心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无法摆脱绝对贫困。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下,全州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和经得起检验的脱贫答卷-全州70.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历史性地甩掉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帽子,在临夏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全面小康的基石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

"我家养200只羊不成问题,我想把儿媳的病治好,发展养殖多挣钱,把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圆圆满满。"广河县阿力麻土乡贾家村马奴海家因儿媳生病,生活陷入困境,但有政府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2021年底,他家获得防贫保险理赔1.2万多元,同时落实了农村二类低保和各种惠农政策。如今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他用5万元小额信贷发展养殖,目前羊存栏超过50只。

在临夏市折桥镇苟家村,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正积极谋划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马敬贤说:"我们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想办法、找出路,依托与折桥村相邻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以来,我州立足脱贫地区实际,主动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任务,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在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继续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截至目前,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正稳步有序推进,2021年全面完成3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创建任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5个示范乡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3亿元,2个示范县累计投入资金8.71亿元。

沐风栉雨,再启新程。站在新起点上,临夏各族儿女正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增效提质让教育充满阳光-驻马店市落实"双减"政策一周年工作综述

暑假期间,驻马店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的王小明(化名)来到市区置地公园,以"流动课堂、走进荷塘"为主题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微风中,荷塘散发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层层叠叠的荷叶上,粉白相间的荷花映入眼帘......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走进荷塘深处,观察荷花的构造,吟诵有关荷花的诗句,用画笔记录大自然......这是驻马店市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校和老师用实际行动把"双减"工作做实做细。

高位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双减"工作部署,市"双减"工作机制办公室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善机制,强化统筹,注重"校内提质"与"校外治理"联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年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有序铺开,作业管理全面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断向纵深推进,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有效落实,教育良好生态逐步构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副市长宋庆林为召集人和组长的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组,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将"双减"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双减"工作会议,对"双减"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培训、交流,强力推进。采取公示公告、记者访谈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开展"双减"工作的背景要义,使"双减"家喻户晓。

挖潜赋能减轻学生负担

市教育局确立了"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原则,实施教研"1+2+10+100工程",即1名学科首席教师、2名学科指导专家、10名学科中心教研员(全市各学科)、100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整合学科优秀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团队,发挥核心教研人员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倍增"效应。出台驻马店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改革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着力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体制机制,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跃升。

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健全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实行作业公示制度,建立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协调制度,健全完善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明确各年级学段作业要求,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让学校责任回归学校、家庭责任回归家庭。印发驻马店市中小学新时代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并以校本教研为支撑,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引导学科教师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探索设计分层次、弹性化、个性化、跨学科作业,实现减负增效。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学生书面作业时间和总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教育部门按照"一地一策"要求,全市课后服务费采取向每位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每月(按20天计)收取60元~80元不等的服务性收费(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出台驻马店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收支管理办法,明确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途和要求。教育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代收费和经费使用情况常态化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保障课后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县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和办学水平评估体系,重点加强师资保障和教师待遇保障。落实教师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考虑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各义务教育学校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场地场所、人力物力等资源,开足马力,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结合课后服务专业教师不足的实际,聘请退休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社会专业人士到学校为课后服务助力。全市开设的课后服务课程,涵盖德智体美劳、琴棋书画艺术、科技手工实践、娱乐美食生活等100多种。其中,驻马店市第三小学《挖掘传统游戏文化开展启智健体活动》、泌阳县第三十七小学《打造符合孩子天性的课后服务课程》等被省教育厅作为课后服务先进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据统计,全市参与课后服务教师94.4%,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学生98.31%。为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向"河南省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工作群遴选推荐了"双减"工作通讯52期,增进了与兄弟地市交流互鉴,受到兄弟地市好评。

强化治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市政府将"双减"落实成效和课后服务工作实效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常态化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严肃追究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学校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营造了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双减"工作成效不断提升。

"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321所压减到28所,注销293所,压减率91.28%,没有出现一例'雷暴冒烟'和'卷钱跑路'现象,驻马店成为全省首批提前完成'营改非'责任目标的省辖市之一,成为首批提前完成资金监管全覆盖目标任务的4个先进地市其中之一。"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2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双减"要求,疫情期间暂停一切线下培训活动。

我市建立由市教育局牵头17家成员单位参与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工作机制,县区健全"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双减"工作。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从机构运营、收费管理、培训内容、从业人员资质等七个方面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回头看",设立"双减"工作举报平台和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推动日常监管联动执法等制度建设。至8月7日,共受理办结投诉224件,回复办结率100%;查处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1人,众筹私教5人;共排查文化艺术类854家、体育类248家、科技类培训机构6家。

市"双减"工作机制办公室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整治攻坚活动。各县区由县纪委监委、县教育局和文化、卫健、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为成员,建立工作例会和定期调度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外培训机构安全责任体系。据统计,整治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177人次,印发校外培训告知书60多万份,与学生家长签订校外培训治理家长承诺书65万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08家培训机构下发整改通知,对无证无照245家培训机构联合执法强制取缔,对以教育咨询、托管为名义登记注册超经营范围的56所机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109家,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339起,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为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本领域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准入方式,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强化日常监管。各培训机构定期主动开展安全自查,落实消防有关要求,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防控要求,注重卫生消杀,做好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实地督导、专项督导、明察暗访,通报工作进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