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2018年度工作总结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9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2018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1月17日

2018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聚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位居全省第6;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2%,高于全省平均,位居全省第8。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滁州分会场活动。农业农村部在滁召开了全国家庭农场创新发展会议、全国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进落实会。

一、围绕保障有效供给,聚力实施产能稳固提升工程。顺利完成5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快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落实水稻、小麦专用品牌1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92亿斤,实现"十五连丰"。着力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全市肉蛋奶总产达55万吨、同比增长0.15%,水产品总产达34.8万吨、同比增长4.2%,健康水产发展到56万亩,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家。着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蔬菜总产达155万吨、同比增长2%。着力推进农技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2%,位居全省前列。

二、围绕加快转型升级,聚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全市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2.2亿元,同比增长37%。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新增规上农产品企业14家、总数达283个。三是强化园区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组织天长、全椒、定远等3县(市区)积极申报创建,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全市新增1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达45个。

三、围绕做强特色产业,聚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稻麦、道地药材、特色杂粮、林茶蔬、健康畜牧水产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南谯滁菊、天长龙岗芡实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出台《滁州市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全市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3.5万亩,突破30万亩,一年实现面积翻番,位居全省第2。全椒赤镇获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全椒龙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围绕资源永续利用,聚力实施绿色农业提升工程。一是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市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8000吨,减幅2.3%。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全市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94吨,减幅4%。二是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133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9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分别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总量达38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0.03%,超出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

五、围绕三产融合发展,聚力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康养农业,重点建设城郊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型园区。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12家,休闲农业综合营业收入实现36.5亿元,同比增长29%;全椒县大墅龙山禾墅恋、凤阳县九天生态园获批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新建益农信息社378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农产品网上交易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3.8%。

六、围绕质量品牌升级,聚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新增"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面积总量达404.6万亩,认证覆盖率约49%。加快培育"滁字号"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54个,总数达825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总量全省第一;滁菊、葛根、芡实、艾草第一次走进国家博物馆、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展览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建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98套,总量达316套,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七、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聚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攻坚工程。一是强化扶持政策。出台《滁州市2018年特色种植业扶贫指导意见》,对发展"三树一苗"和滁菊、瓜蒌、艾草、葛根等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二是强化目标落实。大力推广"四带一自"模式,全市到户项目覆盖率为97%,超指标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全市123个贫困村全部达到产业发展标准,全部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三是强化技术帮扶。在全市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千人服务行动,每个贫困村建立一支技术服务队,全市共培训贫困户6.9万人次、新型经营主体6756人次、帮扶干部1.7万人次,入户指导户均2.6人次。

八、围绕激活农业动力,聚力实施改革创新驱动工程。一是着力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以盘活经营权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承包地规模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耕地流转总面积达411.8万亩,流转率达41.3%;全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58万家,稳居全省前列。二是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整市试点。扎实推进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重点试点工作。全市981个村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占全市任务村(社区)数的89.6%,超额完成70%的年度目标。小岗村获发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三是着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市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村数达到339个,实现乡镇级改革全覆盖,实施各类产业项目471个。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三农"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受粮食保护价下调、非洲猪瘟、以及用工成本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产业化水平仍然发展不快,农产品加工企业体量偏小、档次不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加工能力较弱。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突破年行动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培育、农村改革深化等行动,聚焦主业不放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聚力打造农业强市,为全市冲刺全省经济总量第三、建设新时代美丽滁州作出新的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