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0年来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3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8分钟。

2020年来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14日在来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文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追赶跨越、能快则快、快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五大战场",扎实推进"五个目的地"建设,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全年财政收入34.2亿元、增长13.3%,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9.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省政府表扬激励;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促稳转"成效明显县。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高质量,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工业提质稳增长。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6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4家。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0个,完成技改投资21.2亿元。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120亿元、增长15%,金禾实业晋级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集聚企业118家、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汊河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百强镇第5名。金瑞集团入选全省民企"营收百强""制造业综合百强",亨通橡塑、安迈达挂牌省"专精特新板",省级新产品达5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发展到6家。民营经济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省二类县前五名,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

服务业提速显活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3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3家。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江淮分水岭来安红岭段节点设计。池杉湖湿地公园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5.2亿元的兴茂旅游水世界营业、农业科普园提质、运动文化园及场馆投入使用,总面积10.3万平方米的金陵水乡正加快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来安·幸福里"文旅项目签约。第三届国际观鸟周、第八届桃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圆满举行。全年吸引游客600余万人次。商贸服务加速发展,金瑞酒店、万城酒店建成营业,弘舜大市场、新城农贸市场相继投用。农村电商优化升级,杨郢乡获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听溪湖"网销农产品首破千万。民企融资渠道拓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2.4亿元、增长25%,增量、增速连续四年全市第一;担保余额达10亿元、惠及企业118家;"劝耕贷"发放6689万元,助力183个"三农"主体发展。鑫力新材挂牌"新三板"、全市仅1家。

农业提效结硕果。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0亿元,增长10%、全市第二。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828家、1349家。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新建高标准农田7.5万亩,"稻虾共作"面积扩展到8.5万亩,"北仔牌"月芽米成为全县首个安徽名牌农产品。高效农业实现规模扩张,特色蔬菜优势区发展到20万亩,苗木花卉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亩,新增林果基地3000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国家验收,53个改革村分红318万元。连续举办第四届华东苗木交易博览会,第三届全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在我县举办。

(二)致力强支撑,转型发展集聚新动能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建立重点项目库7大类474个,实现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62个、竣工108个。康尼精机、银雷导轨等12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民间投资完成123.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3%。8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7亿元,项目数、投资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二。上报县自来水总厂、二院住院楼等项目25个,获批国家专项债资金17亿元、全市第二。

科技创新欣欣向荣。引进中科大张涛林等人才团队4个、12人,新签约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发展到23家、69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9个。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4.5亿元、增长77.4%,总量全市第二。实施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绿泉生态园设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金禾实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入选省发明专利百强。总投资8亿元的两个双创产业园交付使用,成功引进高科技项目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55家、52家,均居全市第二。

营商环境再创佳绩。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普惠性降税、社保费降率政策,涉企收费项目由66项减至47项,减税降费约3.5亿元。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开设"企业开办"综合窗口,行政审批事项整体提速50%以上。深入推进"四送一服"系列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调研1300余次,解决问题393个。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3872户。开展企业直购电交易7.8亿千瓦时,为企业节约资金3972万元。争取各类土地指标8360亩、供应土地3500亩。兑现奖扶资金9861万元,扶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奋力大开放,对外合作开创新局面

对接"大江北"迈出关键步伐。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与南京江北新区签署顶山-汊河苏皖跨界一体化共建框架协议,两地合作空间更大、前景更好。滁宁城铁(来安段)全线动工,完成投资13亿元。成功举办对接"大江北"高层次人才交流论坛等活动,新招引43家南京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两地交通互联、人才互引、产业互动氛围日益浓厚。

对外"大招商"取得重要突破。立足强链补链,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全年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8个、实现到位资金15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和怡光电、顺芯科技等59个亿元以上项目先后开工,友发包装、铭瑞新材料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数均居全市第一。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创造了当季签约、当季开工的"来安速度",工业单体投资实现"百亿级"突破、全市第一。

对标"大平台"实现提档升级。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19.5亿元,新建道路18.8公里,平整土地4100亩。开展"三清一排一帮"活动,盘活闲置厂房17.3万平方米、空闲土地661.6亩。来安片区中金热电联产项目基本建成,化工集中区(西区)公共管廊正式投用。总投资4.6亿元的汊河产业第二片区"两纵五横"路网全面开工。立足互惠共赢,与南京浦口开发区、上海松江中山工业园开展战略合作。开发区新增投产企业46家、总数达299家,实现税收18.8亿元、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开发区考核位列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18名,获省政府表彰。

(四)着力塑形象,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两城展露新姿。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凸显。启动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修编,26个详规批准实施。两城新建、续建项目76个,完成投资53亿元;攻克征收卡点60个,完成征地4610亩、房屋征收1395户17.5万平方米,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改造绿化40.8万平方米,新建社会停车场4个、车位464个。房产市场稳健发展,在建楼盘48个,开发投资53.6亿元,商住房销售94万平方米。来城颜值不断刷新,二里桥、三里桥启动重建,新城区医院、党校新校区、永阳商务中心、人防指挥中心联合体主体完工,县客运中心、二手车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内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完成。汊河新城功能更加完善,幸福大道、中山大道建成5.7公里,核心区知善路和龙王路、示范区向荣路北延竣工通车,总高160米的明发超高层商业综合体地下基础完工。

乡村愈发秀美。精心打造美丽乡村,整合财政资金2.1亿元,同步建设半塔白云、杨郢红星、独山曲涧等1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实施重点项目14类285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连续三年承办全市现场会、市级考核五年第一。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新改造卫生厕所3324户,建成镇村污水处理设施68个,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五清一改"清洁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雷官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

基础日臻完善。投资1.85亿元的国道345一期4.7公里市政段建成通车,投资1.7亿元的F001一期9.2公里路基基本建成,张桃路、来舜路等4条农村公路竣工通车。完成县域配电网规划,农村电网改造187.8公里,苗圃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总投资4500万元的广大站、3219万元的水口闸完成重建,除险加固小型水库5座。在全市率先启动抗旱应急工作,投入经费1.1亿元,实施"三库联网""江水北调"、汊河备用水源取水工程,开展人工增雨13次,疏浚渠道185公里,清淤塘坝421面,更新改造机电泵站61处,提放水2.8亿方,抗旱浇灌面积90万亩次,"抗大旱、促大干、保大局"成效明显。

(五)全力守底线,三大攻坚收获新成效

脱贫攻坚更精准。建立"521"责任体系,压实扶贫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四季攻势",全面整改中央、省委专项巡视和考核反馈问题,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606万元,累计实施项目161个,完成率100%。圆满完成578户1269人年度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16%。全市扶贫项目管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家宁医院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民营企业。

生态治理更高效。紧抓环境突出问题,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88件。注重大气污染防治,完成减排项目12个,整治涉化企业31家、散乱污企业28家、建筑施工扬尘企业10家,两城烟花爆竹禁燃禁放,PM2.5、PM10分别下降5.3%、4.7%,优良天数比例达75.8%、上升16.6个百分点。平阳、陈郢水源保护区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来河水体达标工程项目41个,水体水质达到年度目标。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试运营,化工西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完工,新铺设截污管网56公里,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雷官镇创建为市级生态乡镇,舜山林桥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

风险防范更有力。铁腕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严处非法金融活动案件3个,严惩"套路贷"犯罪团伙2个,坚决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信贷风险排查防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72%、全市第二。全面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务,债务管理工作有望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六)倾力惠民生,群众福祉得到新改善

铺好社会保障民生路。投入9.3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完成棚改安置房3407套、农村危房765户。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以内。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各项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8.2万人1.2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91万人次3.3亿元。城乡低保分别再提标4.5%、46%,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发放孤儿救助134.7万元、残疾人救助1194.3万元,救助补助类项目实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

搭好社会事业连心桥。加大学前教育供给,投入使用永阳幼儿园、示范幼儿园建阳分园;启动来安四中扩建工程,完成校舍维修改造12个;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打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总投资3.8亿元的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高考本科达线率实现三连升。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公私联改机制,新建名医工作室4个,打造舜山、施官等6个重点区域,打破乡镇卫生院"限二级"药品使用限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试点,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30.8%;全市首家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正式运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00余场次,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接待群众38.7万人次,建成独山镇曲涧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成功举办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梅晓蝶喜获全国第十届残运会飞镖比赛冠军,老体协获全国柔力球比赛优胜奖和道德风尚奖,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多项工作获国家级、省级表彰。十件实事圆满完成。新建县第三小学并加快推进,改造完成清流市场、老旧小区2个、背街巷道40条,改建来城公厕6座,建设投用汊河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乡镇有机垃圾资源利用站8座,改造村卫生室33个、农村危桥3座,扩面延伸农村公路304公里。

织好社会治理防护网。扎实推进"三转"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攻坚行动,化解市交办重点案件58件,化解率96.6%。组织实施"1+5+N"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危化品安全防控监测系统,实行危化品企业专家检查全覆盖,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同比"双下降"。全面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摧毁涉黑涉恶犯罪团伙(集团)10个,破获涉黑涉恶类案件181起。舜山镇林桥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安镇西门社区跻身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获全省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示范县。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双拥优抚、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等工作全面加强。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外事、气象、对台、保密、供销社、防震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进步。

(七)大力转作风,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政治定力持续强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意识形态建设全面加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

依法行政持续深化。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强化重大事项合法规范性审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更加透明高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群众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8件、政协提案104件,办复率100%。

服务效能持续优化。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新组建政府工作部门28个。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布信息3万余条。畅通县长热线、"两微一站"等政民沟通渠道,办理群众诉求2万余件。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获全省先进。

政务环境持续净化。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推深做实"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均比上年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5.6%。加强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73个,节减资金1.6亿元。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共谋发展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来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来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业结构还不优,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任务仍然繁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环境治理任务仍然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还需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尚有差距;少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当作为还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拼搏进取,奋力开辟新时代来安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加快、快中又好"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顶山-汊河苏皖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一号工程",扎实开展产业提质、项目建设、城乡统筹、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五大攻坚"行动,党的建设、文明创建、改革创新、民生改善、作风建设"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全力冲刺综合实力全市第二、全省二十强,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奋力谱写美丽来安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9.9%左右。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共建共享深融合,全面推动一体发展。发挥来安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抢占先机、当好先锋。

建设一体化合作平台。合作机制上,组建顶山-汊河苏皖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和指挥部,建立健全精简高效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示范区政策设计、项目安排、利益分享、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规划编制上,按照"一心两片"空间功能布局,高标准编制顶山-汊河苏皖跨界一体化合作示范区72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和13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总体规划,将示范区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宁滁跨界区域合作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项目建设上,建立示范区2020年重点项目库,坚持交通先行,启动建设黑扎营大桥、池杉湖大桥,开展中李大桥、幸福大桥前期工作,拓宽示范区对外连接通道。

推进一体化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融合。依托轨道交通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新引进轨道交通项目10个以上。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文具礼品等特色产业,形成与长三角地区链条完整的产业融合共进格局。加速创新协同。挖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高校科创资源,加强在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协作,有效发挥汊河轨道质检中心、慧通轨道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作用,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加强载体承接。推动开发区来安片区向南扩容升级。建成汊河第二片区"七路一渠一厂",铺设路网12.6公里。推进开发区扩量提质,嫁接重组低效企业10家以上,盘活园区空闲土地500亩以上,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共享一体化公共服务。加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共享度。鼓励支持县级医疗机构与长三角地区三甲医院结对共建,组建城市医联体专科联盟,成立专家工作室,定期开展专家巡诊。积极推进跨区域教育合作,引进国内品牌教育集团投资办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投运来宁公交换乘中心。健全跨区域生态共治、治安联防、应急互援工作机制,推动两地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水平共同提升。

(二)聚策聚力抓项目,全面培植发展后劲。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以重大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紧盯政策,深耕细作谋项目。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建立重点项目库,全年谋划项目366个,总投资1643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0个、竣工100个。确保列入省重点项目库90个以上。全方位争取项目支持。紧盯中央、省、市"稳投资""补短板""发行专项债"等政策导向,及早深谋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类别项目,做实做细项目前期,牢牢抓住项目申报主动权,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盘子。高质量绘就"十四五"蓝图。紧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对接大江北"等战略机遇,深挖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高水平、高标准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来安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抢抓机遇,上下同心引项目。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5个、实现市外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突出错位招引。坚持"点对点"登门招商,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大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力度,实现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力争引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坚持招大引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一线招商,重点面向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和港澳台企业开展专业招商,推动一批体量大、质量高、带动强的重点项目签约,力争百亿级项目再有新突破。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深度合作,探索运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产融结合的资本招商新模式,利用资本杠杆撬动更多更好的产业项目聚集。

强化服务,压实责任建项目。抓帮扶帮办。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制度要求,强化目标绩效导向,完善领导联系、部门包办的帮扶机制,优化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力推项目快投产、早达效。抓体制机制。采取前置审批、容缺预审、集中会审等方式,进一步扩展并联审批服务事项,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抓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土地计划指标,大力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畅通信贷供需渠道,打破项目资金瓶颈。新思轨道、天宇车辆等5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晶科能源、施诺德照明等35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创新创造促转型,全面壮大先进制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引进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聚地。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左右,其中新投产企业约15家。

培育更具支撑力的产业集群。做精做细化工产业。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行动,以金禾实业三氯蔗糖、中汇发苯乙烯项目为引领,引导金邦医药、雅美油墨等企业实施"针尖"战略,推进传统化工向新材料迈进,实现产值130亿元。培优扶强轨道装备产业。采取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方式,发挥盛世高科、康尼精机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两化深度融合",支持创源文化、图强文具、嘉吉等重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构建更具辐射力的科创载体。平台运营拉动。高效运营双创产业园,争创省级众创空间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突破40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支持企业自建平台联盟,共建创新平台发展到40家。筑巢引凤联动。深入实施产学研用,支持企业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聚力创新创业创造,推动异地科研成果落地来安。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签约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创新硬核驱动。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创新链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重诚信安商。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整治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突出问题,改进涉企案件办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落实降本减负各项政策,及时兑现各类奖补资金,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提效能助商。持续加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三比一增",释放商事制度改革红利,互联互通办事环节,共建共享涉企信息,助力行政审批提速,实质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服务亲商。常态化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发挥企业帮扶中心纽带作用,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决战决胜奔小康,全面加快乡村振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兴业富民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养生态环境,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铆足干劲,冲刺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四季攻势""十大工程",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剩余300户681人顺利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提效力。推进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兜底保障、基础设施等各项扶贫政策持续落地生效,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加强边缘户信息台账管理、跟踪监测和救助帮扶,严防边缘户因病因灾入贫。在提升脱贫质量上添动力。纵深推进"四带一自""三业一岗"产业就业扶贫,建设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大力建设扶贫车间、一镇一园,吸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在健全帮扶机制上聚合力。坚持政策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持续压实"521责任"体系,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重点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大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多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80%以上行政村年收入超10万元,全面稳定增收根基。

培育特色,夯实农业基础。培育主体"兴农"。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规上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10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值增长10%以上。扶持示范"带农"。支持耘泰有机米订单生产,新增"稻虾共作"面积3万亩,助推稳粮增效。推进桃花蔬菜等调优生产结构,新增"菜篮子"直销点3个。全面建成绿泉万亩民族生态园,施官冬桃基地争创市级示范区,全县林果基地发展到5万亩。创优品牌"强农"。开展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张山仰山、施官桃庄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筑牢基础"固农"。完成来河治理和旗杆、枣林泵站改造等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水库扩容清淤,打通"最后一公里"高岗水利末梢,提升抗大旱、防大汛能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6.6万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