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0年灵璧县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4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5分钟。

2020年灵璧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2日灵璧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赵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本届政府承前启后的届中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风险叠加的严峻考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135"工作思路,团结依靠广大干群,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初步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四季攻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2018年度综合考核中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被确定为"好"的等次,实现高质量脱贫,永久甩掉国定贫困县的"帽子",脱贫攻坚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加强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措施。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为中心,建立健全问题转交督办制度,1243户贫困家庭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帮扶,32.3万人次获得"351""180"综合医疗补偿,17913名建档立卡学生得到教育扶贫资助,贫困户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坚持效果导向,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惠及9391户贫困家庭,精准实施产业到村项目139个、到户项目5341个,户均增收1100元;防范化解产业扶贫风险举措获得省委、省政府肯定,被《安徽改革情况》全文刊发,并推荐到中央深改办;"一自三合"金融扶贫经验走进浦东干部学院讲堂,并入选全国扶贫小额信贷优秀案例;精神扶贫成绩斐然,赵雅丽、张淑慧、王啥啥等一批先进典型事迹,分别在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坚持实干导向,县乡村6433名包保责任人队伍保持稳定;严格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1亿元;5495户11786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06%。全面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省委巡视和国家、省考核督查巡查等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二)突出经济建设,大力推动产业兴县。坚持工业强县,主攻要素供给,"3111"工程稳步推进,新开工首位产业项目26个、竣工13个,致磨新材料、万丰轴承等项目建成投产,首位产业产值增长20.1%。工业招商多点发力,签约项目23个,落实到位资金15.8亿元,其中引入轴承产业关联项目5个,顺通钢管、开源精工等项目顺利落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轴承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园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火车站货运连接线工程、热电联产等项目进展顺利。创新能力快速跃升,"1525"技改计划有序推进,完成技改投资10.2亿元,新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安徽工业精品1个,战略性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4家、17家。坚持民营富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发展到46963户和8899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和民间投资占比均达70%以上,位居全市前列。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2.8%。积极开发新型业态,创建省级特色旅游乡镇1个,提升特色文化旅游村9个,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7家,实现电商交易16.63亿元,增长82%。坚持农业稳县,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实现"十六连丰"。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个,新增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4家,"三品一标"产品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2:1,群众利益链接更加紧密。

(三)注重城乡统筹,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领,完成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优化,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建设管理"一张底图"。坚持功能配套,深入实施"双百工程",滨河大道建成通车,S201晏路至固镇段主体完工,建设南路南延、三山路、平山路、磬山南路、界洪河路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庆丰家园、惠众苑等安置项目遗留问题有效解决,竣工交付安置房3500套,清理安置房源现房440套。坚持建管结合,强化拆违控违网格化管理,完成房屋征收项目15个35万平方米,收储土地900亩,土地出让收入突破30亿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提速,排查疏浚雨污管网147.7公里,整治背街小巷12个,新增城市绿化33.8万平方米。坚持城乡统筹,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5020亩。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补充耕地项目1.1万亩。修复河道3条58.2公里,清淤疏浚唐沱河流域支流支沟35条。新增造林2.14万亩。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改造农村户厕1.1万户,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获省批复。1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项目基本建成。"五清一改"推向纵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16万多吨,清理汪塘3500余口、沟渠3000多公里,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1万多户、废旧广告牌6万多个,拆除无功能建筑29万平方米,农村环境持续改善。

(四)深化改革举措,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坚持机构改革上下贯通,顺利完成政府系统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任务。坚持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三变改革"稳步推进,确立产业发展项目696个,入股农户24428户。加强政府隐性债务动态监测,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9.29亿元,债务率压降46个百分点,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取消涉企收费5项,清理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28亿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减税1.84亿元。探索实施社会征信体系改革,归集企业信用信息304万条。坚持主动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送一服"常态长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78个,入编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范例汇编2个。坚持流程再造利企便民,"颗粒化"梳理行政许可事项,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审批40个工作日内完成。持续加强政务公开,县级政府工作透明度位居全国第21位。

(五)围绕群众关切,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聚焦环境问题整治、监管体制改革和"三大保卫战",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设立乡镇环保工作站,查处环境污染投诉521件,核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名录库企业1265家,恢复治理矿山35座,PM2.5均值同比下降5.6%,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第二中学成功开办,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挂牌招生,设立全省第一所专门学校,灵璧中学、东北小学、县幼儿园主体完工,大班额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运行模式得到省市认可并推广。坚持发展普惠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及4.5万人。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全年民生支出54.06亿元。坚持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就业促进工程,社会养老体系不断完善,优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不断强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获评中国好人提名奖1人、安徽好人1人、宿州好人18人。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成功举办2019安徽省羽毛球业余联赛总决赛、第三届马拉松赛,连续举办两届职工运动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获评省安全生产政策激励县。强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天网工程"一期投入使用。信访工作态势平稳。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完成。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气象、农机、供销、档案、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维护政府形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精准开展"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以曾超、金广山等案件为镜鉴,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扫黑除恶重拳出击,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7个、犯罪团伙9个、盗采矿产资源团伙15个,破案115起,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329人,查封、冻结、扣押、追缴涉案资金资产9392万元。以"清障拔钉、清零提质"的决心,深入推进"一抓七整四提升"行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213件、网友留言和热线电话9455件。强化审计监督,压减"三公"经费7.04%。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掌舵定航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县130万干部群众聚力攻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市驻灵单位、驻灵部队官兵,向参与灵璧建设的企业家、客商、援灵帮扶干部,以及支持灵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战新产业发展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凸显;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不足;安置房建设进度缓慢,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脱贫成效还需巩固,风险防控压力较大;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不高,少数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干部担当不足、能力不强、谋事不实,为了不出事、宁愿少干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等等。

各位代表!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我们一定直面困难和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盼和组织重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新的一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一定科学研判,把握发展大势,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谋在实处、干在实处,奋力谱写新时代灵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市争先、全省晋位、争创一流"为目标,围绕县委"135"工作思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GDP增速相适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十三五"确定目标。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必须坚定"四个决不动摇":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不动摇。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供群众之所需,优先考虑民生问题,优先保障民生资金,优先办理民生事项,扎实解决民生、民怨、民需问题。

--坚定以项目为抓手的发展路径决不动摇。始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工作制度化,坚定不移抓招商,全力以赴上项目,抢抓机遇兴产业,千方百计增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为富民强县打牢基础!

--坚定以问题为导向的发展决心决不动摇。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起点,以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正确对待发展中的问题,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奔着问题去,以解决问题的魄力,追着问题走,在化解矛盾风险中加快发展、干事创业!

--坚定以担当为底色的发展境界决不动摇。始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为发展担当、为民生担当、为事业担当,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以实践争机遇、以实绩争先进、以实力争一流,汇聚起加快灵璧发展、加速灵璧赶超的时代洪流!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做到"九个精准发力"。

(一)在脱贫攻坚上精准发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持续加力,精准施策,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坚持产业造血。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一自三合"金融扶贫,精准落实产业帮扶措施,积极引入企业和合作社参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带贫作用。积极推进电商扶贫主体建设,健全扶贫工厂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贫困人口充分就业。

坚持双基固本。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林网、农村当家塘等基础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农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真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扎实开展低保动态调整,确保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精神培元。加强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强化精神扶贫,继续抓好"五个载体六项行动",结合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广泛宣传自主脱贫典型,传播正能量,激发内生力。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利用闲置资源兴办幼儿园,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在项目建设上精准发力。项目是发展之基、投资之源。必须旗帜鲜明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做到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一切服从项目。

精心谋划项目。围绕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等国家战略,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政府投资项目;结合灵璧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谋划推动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确保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两个项目库动态储备项目300个,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列入省亿元以上项目库项目85个,年内投资50亿元以上,确保投资有效接续、稳定增长,切实提高谋划储备项目质量。

全力推进项目。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项目建设"五项机制",坚持高标准上马项目、高效率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项目,完善项目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四项清单"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明确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招标等前期工作衔接和办理时限,闭环管理,跟踪调度,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促进项目尽早竣工,努力形成储备一批、转化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

有效保障项目。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全力保障项目。抢抓扶贫政策机遇,完成土地增减挂项目指标6000亩,新增耕地3200亩,满足项目用地需求,确保引得来、能落地。抢抓棚改政策机遇,争取棚改专项债10亿元;力争全年收储土地1000亩,完成土地出让收入40亿元,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三)在工业突破上精准发力。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推动制造业聚焦主业、研发创新、补链成群,全力以赴唱响发展工业主旋律,建好发展工业主平台,实现工业招商、项目落地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进一步强化工业招商。把招大引强、扩大投入作为大办工业、办强工业的"源头活水"。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制定招商路线图和项目流程图,动态完善招商信息库、项目数据库和客户资源库,做到精准招商。对接淮海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和驻点招商,力争引入一批建链补链项目。强力推进"3111"工程,做大做强首位产业,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紧盯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多的旗舰型、龙头型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首位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进一步夯实园区基础。依托北部经济开发区,加快打造产城融合的工业新城,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北部园区基础设施,畅通园区路网,开工建设黑河路、云台山路、红石山路,加快火车站货运连接线工程,确保2020年建成通车,实现园区内部循环和外部通联。一体化推进水、气、电、热等管网建设,保证签约项目顺利落地施工。开工建设北部园区110KV变电站,谋划推进500KV变电站项目,启动北部物流园区建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提升机电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轴承研发制造中心、家纺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确保园区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速融入淮海经济区,推动跨区划与徐州共建下楼、朝阳工业园区。

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满腔热情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精心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激发市场主体更大发展活力,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落地企业安排专人帮办、跟踪推进,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保。加强工业经济调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围绕企业需求搭建劳务平台,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大力帮扶停产、半停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分别增长8.5%、15%以上。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6%以上,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大力培育富有灵璧特色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大力培育灵璧企业家队伍,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脊梁。

(四)在城乡建设上精准发力。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配套,加快建设政务新区、职教园区,高标准规划滨河新区,建设人文新城、宜居新城、和谐新城、美丽新城,擦亮城市新名片,塑造城市新标杆,打造传奇灵璧、魅力石都。

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实施"双百工程",理顺规范工程推进机制,促进城乡建设全面提速。立足市民需求,完善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地下管网改造,加速棚户区改造步伐,深入实施"两治三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二期配套、妇幼保健院等项目,确保体育馆、档案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广电中心、城西地表水厂投入使用。以通畅城区路网为目标,开工建设钟灵大桥,改造奇石大道,打通磬山南路、罗河东路等断头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安置房建设提速计划,改革安置房建设模式,与央企合作,建立安置房建设新机制,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安置期限。加速推进政务花园、龙腾中央花园、金色名郡、罗河花园、城东安置区、北部集中居住区等安置房项目,年内新建安置房9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4000套以上,让被征收户尽早搬入新居。

擦亮城市名片。围绕规划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相互融合,编制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动"多规合一";深化50平方公里专项布局规划,谋划10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完善开发地块出让和征收补偿挂钩机制,强化和谐征迁、生态征迁、依法征迁。围绕建设水平提升,做好优质地块开发建设,完善第三方公开拍卖机制,打造土地出让新模式,开发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精品小区。围绕管理水平提升,纵深治理背街小巷。实施城区路灯智慧化升级改造,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畅通灵城水系,改造河岸景观,提升道路绿化,建设节点游园。围绕文明创建大提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出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管线私拉乱接、小区乱搭乱建、城区养犬乱象等"城市病";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新建城区公共停车场3处、公厕8个,促进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序化全面提升,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综合竞争力。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思路,在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上实现新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完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有序组织撤乡建镇工作。增强重点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谋划S223、S224改造提升工程,稳步推进S306虞姬至灵泗界和S223大吴至冯庙段、冯庙至渔沟段省道大中修工程,尽快打通浍禅路。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进程,启动实施综合客运站建设,完善乡镇交通中转站,实现乡镇全面通公交。

(五)在乡村振兴上精准发力。围绕"五个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持续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围绕产业振兴,支持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绿色生态农业,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力争农产品增加值增长10%以上。支持养殖业健康发展,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体系建设,落实生猪生产"菜篮子"工程,加强畜禽稳产保供。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电商服务、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开发"农业+"多业态,促进产业融合。

整治农村环境。坚持建管并重,学好用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推动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尽快投入运行。加快农村改厕步伐,提高农村改厕质量,确保环保实用、群众认可。高标准谋划2020年度1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严格村庄布点规划,严控点外建房,严禁违法用地。深入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生态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依法依规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助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盘活"绿色长廊""生态扶贫造林"等林业资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抓好城镇就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模式,大力推广"四有三变"模式;围绕乡村组织振兴,培训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家队伍,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积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支持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六)在文旅产业上精准发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推进、高层次管理、高强度宣传,推动文旅产业、文化事业相互融合,打造旅游名县。

加快景区提质。探索建立多元化旅游投资模式,改造提升奇石文化园、农业博览园,扩建钟馗文化园、虞姬文化园,完善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质量,新增4A级景区1个。实施游客服务中心提质工程,建立全域旅游道路标识系统,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加快形成"一轴五园、多点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建立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提高旅游地接能力;开发多种业态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逐渐丰富和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引入智慧营销模式,打造"指尖上的灵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