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1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3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分钟。

201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潘银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六争攻坚""双争双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7.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亿元,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950元和33560元,分别增长7.5%和8.2%,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分别上升1位和2位,第九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吉利整车制造、舜宇光电一期建成投产,绿地科创中心、容百锂电新材料基地、易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旗舰型、基地型项目签约落地,为余姚发展提供更实后劲。一批重点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比省定时间缩短一半,成为宁波首个政务服务无证明县市,舜建等六大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顺利运营,"土地超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让余姚发展迸发更强活力。一批重要民生工程取得新突破,市公共文化中心开工建设,青少年成长乐园、阳明网校广受好评,车窗抛物整治、泥土不裸露行动和夜间光影艺术工程成效显现,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创建成为省食品安全市,使余姚发展散发更大魅力。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致力促转型,经济发展不断趋向高质量。出台一系列"双倍增""全覆盖"行动计划,工业经济质量趋优、效益趋好,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利润96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2%,战略新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台建设开创新局,中意宁波生态园新开工产业项目17个,"千人计划"产业园新投产项目10个,机器人智谷小镇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智能光电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中国云城"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科技创新再掀热潮,智能化诊断和改造项目分别达到168个、219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0%,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16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6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2项,姚力军获得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引才引智再添新锐,新引进院士项目8个、高端团队41个,引育"国千"专家11人,机峰会产业融合度和业界影响力持续提高。企业培育迈出新步,新增"350"企业15家、"小升规"企业超100家、"个转企"453家,大丰实业、舜宇车载两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神通科技等5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商贸转型再获佳绩,塑博会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会展产业大奖,塑料城被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市场"称号,网上市场与佰所仟讯项目合作顺利实施,慧聪家电城正式开业,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4%。"互联网+""大数据+"蓬勃发展,互联网经济规模突破1200亿元,软件产业产值超过65亿元,大数据平台应用课题累计达到26个。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到外资5亿美元、浙商创业创新资金52亿元。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增跨境电商试点企业73家,新设立境外研发企业2家、海外仓2个,实现出口538亿元、增长11.2%。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面启动,成为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杨梅、榨菜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余姚榨菜)优势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二。

(二)聚焦优环境,城乡建设不断趋向高品质。强化规划引领,中心城区14个重点区块完成控详规划、城市设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城镇专项规划编制稳步推进。中心城区"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提升有序实施,南雷南路两侧、三江口等重点区块改造建设加快,城市环线两侧清障拆违深入开展,姚江公园基本完工,完成危改棚改15.4万平方米。深化"保洁保序保畅通"专项行动,强力推进"门前三包",启动建设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开展"城管进社区"试点,城市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110千伏峨眉变等一批能源设施建成投用,姚江上游余姚西分等工程加快推进,慈余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90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组合拳,制定蓝天、碧水、净土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五水共治",整治"低散乱污"企业427家,8个第二批"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单位通过预验收,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新(改)建公共(旅游)厕所30座、农村厕所774座,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81.9%;拆违221.8万平方米,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市"。致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工作,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成为国家4A级景区,"树蛙部落"等民宿建成开业,新建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11条,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8个乡镇(街道)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四明山镇入选"2018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大岚镇通过省级风情小镇验收,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32个,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450亩,四明山区域获"全国气候休闲胜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三)立足惠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趋向高水平。按照指导就业、鼓励创业、培育企业的思路,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力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万家,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98%。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精准扩面,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5%。养老事业稳健发展,新增养老床位400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稳步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达到100%。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组建子陵中学教育集团,梦麟小学新建、陆埠镇中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青少年成长乐园、阳明网校受惠学生分别达到3.8万人和1.5万人次,新(改)建公立幼儿园6所、增加学位1350个,技师学院(筹)实习实训大楼开工建设,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成功创建为省示范学习型城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档案馆新馆开工建设,姚剧《王阳明》《浪漫村庄》赴京演出,河姆渡遗址成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7个项目入选宁波非遗名录,全民"文明行动日"设立实施,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百公里山地越野系列赛等国家级交流赛事5场。大力推进"健康余姚"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二院)、新中医医院装修基本完工,涵盖市域的4家医共体组建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8%,基层门急诊量占比达到66.5%。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工作机制,升级社会治安技防体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火灾隐患重点领域(区域)集中排查整治,刑事发案数连续三年明显下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有望高分夺取省"平安金鼎"。

(四)着眼强改革,要素配置不断趋向高效率。"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省定目录内政务办事事项100%进驻中心和分中心,一窗受理、就近办理、一网通办、全程代办等目标基本实现,"标准地+承诺制"工作宁波领先。探索"政银保企"四方合作模式,完善小额贷、科技贷、农信贷政策机制,积极筹建"金融超市",提高转贷基金运作绩效,共计帮助企业转贷416笔、51.5亿元。开展"六个清零"专项行动,国资权证补办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27万亩,98个竣工两年未结算项目完成结算、涉及资金77.4亿元,消化存量安置房2025套、直管公房69套,"清零"拆迁区块11个,完成围挡整治提升项目72个。在全省率先创设"土地超市",全国首创土地"预告登记转让"机制,完成交易面积2747亩、金额26.1亿元。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16个、面积2510亩,梁弄镇两个"坡地村镇"项目被列为全省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通过上级验收,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工作有序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基本实现实体化运作。创新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整体工作走在宁波前列。

(五)主动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趋向高绩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促进政府转作风、提效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降本减负各项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34.4亿元。严格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27%。开展政府性债务控债化险专项行动,政府债务规模、财务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清理项目结余资金,压缩一般性开支,"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成立部门职责分工裁决委员会,积极破解噪音扰民、破墙开店等行为在管理中的旋转门、弹簧门问题。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7件、政协委员提案258件。政务公开力度加大,公开信息5万余条。

与此同时,国防、征兵、优抚、安置等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台务、侨务、统计、审计、外事、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了新发展。

各位代表,经过几年的努力,余姚发展速度逐渐走出低谷,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得到破解,区域高质量发展逐渐驶入轨道。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市人民的不懈追求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努力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姚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余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受宏观环境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没能完成预期目标,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高端人才及项目的带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储备、招引仍然不足,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同时,少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状态不佳,服务意识、担当精神、创新思维还不够强,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当前,国内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类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但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大湾区和宁波前湾新区规划建设加快落地,余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余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始终坚持拥抱大湾区、融入大都市、打造大产业、推进大统筹、构建大交通、建设大花园等发展方略不动摇,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决策部署,方向不偏、步子不停、力度不减,锐意创新、赶超跨越,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创"两区三城"建设新局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必须有新作为、新突破、新气象。根据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立足"两区三城"建设,持续推进融入湾区经济、打造智造高地、提升城乡品质、增进群众福祉等战略重点,实现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再进位、周边兄弟县市中再争先,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是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持续聚力湾区经济,着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更加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拓展余姚发展空间。

强化战略深度对接。加强顶层设计,把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全面参与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形成一批支撑性举措和项目。全域统筹市域空间体系,加快修编市域总体规划,系统梳理姚西北、姚北、姚东等临湾临甬空间布局,编制完成沿杭州湾特色制造产业带、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建设规划,抓好四明山旅游度假区、姚江文化产业带等规划建设。修编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谋划重点对外交通工程,加快胜陆公路、余慈中心连接线、杭甬高速复线等建设,着力打造宁波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扎实推进姚江上游余姚西分等防洪排涝工程,建成投运500千伏江滨变等能源工程,不断增强发展支撑。

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制订全面对接上海、融入宁波政策意见和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信息数据、金融服务、智力支撑、教育医疗、文化创意等对接工程,着力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体系。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力推进产业链、基金链、创新链招商,优化驻点招商、以企引企,逐步推行部门职能招商、乡镇主题招商,完善招商推介、洽谈、协调、落地全过程推进机制,确保实到外资2.5亿美元、内资80亿元以上。深化开展"项目争速攻坚"行动,建立市镇长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清单式、节点化、全周期管理制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激发产业投资内在活力,新开工5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9个,力争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

强化市场深度拓展。更宽领域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更大力度拓展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市场,加强与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不断扩大余姚"朋友圈"。主动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着力引进重大渠道商,开展"一带一路"姚商行活动,支持企业创品牌、转方式,新增境外企业12家、海外仓3个,确保自营出口占宁波全市份额高于上年。顺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完善内销网络,联动发挥慧聪家电城、塑料城、裘皮城辐射带动作用,建成投用海吉星农批市场,抓好甬易支付混改工作,提升塑博会等展会效应,力争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2%。认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和援疆工作,实现互促共进、合作共赢。

(二)持续聚力智能制造,着力抢占产业转型制高点。强化创新驱动、协同联动,推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光电信息等三大千亿和机器人及集成等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确保战略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0%。深化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推进企业生产线、车间和工厂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150个、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车间)10个。积极推进行业云、区域云建设,培育打造上云用云标杆企业,新增上云企业1900家,确保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0%。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创新体系,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力争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270家,设置率进入全省十强,培育行业性创新综合服务体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3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深化"三强一制造",推进全省首个QBBSS质量链试点城市建设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

大力推进空间集聚。围绕打造前湾新区前沿阵地,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产业项目链式集聚,新落户项目20个以上、投产项目10个以上。提升"千人计划"产业园产出效益,建成投用专家楼,新增投产项目15个以上。引导特色项目、创新业态进小镇,智能光电小镇产值突破百亿。继续推进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增强余姚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功能,开展工业功能区二次开发试点,全面实施"十园百亿千企"工程,新开工小微企业园区5家,着力构建多元化平台发展体系。

大力推进要素集约。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效落实针对性扶持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深化小微企业、"350"企业、"凤凰行动"等梯度培育计划,确保新增"小升规"企业90家、"350"企业10家、50亿元企业2家、上市企业1家。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差异化政策引导、差别化要素配置机制,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和"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模式,力争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8%和9%。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动"多规融合",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废弃矿山、低丘缓坡等综合利用,探索土地券、异地置换等新方式,力争通过整治新增耕地4000亩、开发城镇低效用地25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建成运营"金融超市",鼓励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各类基金投向苗子企业,深化"保险+服务+科技"模式,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加20亿元以上。

(三)持续聚力功能品质,着力提升城市发展首位度。以"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提升为重点,推动城区形象提升、功能增强,加快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

更加注重区块开发。突出规划引领,深化城市"双修",加强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实现新一轮控规全覆盖。加快推进以产业导入为重点的南雷南路绿地科创中心、以文化业态为核心的阳明古镇落地建设,探索实施以教育为导向的剑江区块、以山水组合为架构的三江口区块整体打造,高标准谋划庙弄农批市场、花园新村等地块建设方案,着力构建多方式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全面提速"中国云城"建设,加快构建城北信息经济板块。强化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攻坚式拆迁"清零",加快梳理式城中村改造试点,完成危改棚改12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24.3万平方米、拆迁"清零"项目11个,整治背街小巷8条。注重城镇综合功能提升和发展空间优化,增强卫星城、中心镇集聚带动功能,稳步推进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天下玉苑等重点区块招商开发,促进多片联动发展。

更加注重功能完善。升级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建设市公共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新二院)、新中医医院和城市展览馆。大力推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加快银泰城等智慧商圈建设,错位布局邻里中心、特色街区,积极实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切实增强群众生活性消费体验。培育金融保险、管理咨询、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一批品牌化、品质化、特色化消费业态,着力壮大现代城市经济。加快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实施长安路(姚州大桥-玉立路)等一批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更加注重细节提升。深化"三江六岸"贯通提升,系统布局城市夜间光影艺术工程,有序开展主要街区立面改造,着力打造一批慢行步道、休闲廊道和城市绿道,实现空间打开、功能植入。精心增绿提质,推进泥土不裸露行动,加快蛇山公园等建设,着力新建一批游憩绿地。高效利用桥下空地、边角地等闲置公共空间,新增晨晚健身练点19个、篮球场14个。坚持精细城市管理,全面深化"保洁保序保畅通"专项行动,推进小区块小地段微改造、微治理,探索道路保洁、绿化养护和市政维护一体化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文明施工、街(路)长管理等制度,优化整合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卫、智慧物业等平台系统,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持续聚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载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面优化农村产业。稳步推进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深化拓展中泰生态农业园项目,加快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抓好榨菜、杨梅、茶叶等产业技术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实施毛竹及林下经济、畜禽产业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四明山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推动优势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农业新型业态,加快横坎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做好民俗民宿、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等农旅文结合文章。

全力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房屋)使用权。强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信贷担保增量扩面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增品提标。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做实做强乡镇农合联和村级服务社。充分发挥乡土专家作用,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启动农业"双创"基地建设。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推进农村存量资产有效盘活和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努力消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

全域美化农村环境。立足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大引领型、引擎型项目的招引和推进力度,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精心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加快"山水绿活"时光小镇建设,力争创建国家3A级景区1个、省A级景区村庄35个,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持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力度,实施第三轮农村饮用水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新增宁波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1个。深化森林余姚建设,推进"一村万树"工程,完成四明山区域森林质量提升2000亩,创建国家级园林镇1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

(五)持续聚力污染防治,着力守牢生态文明生命线。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加强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全面深化"低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持续开展"六小"行业整治,整治淘汰企业(场所)2400家以上。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等末端处置工程建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力争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到45%。深入开展规上企业能效诊断三年行动,强化重点用能单位"三色预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施节能改造项目20个,腾出用能空间2万吨标煤。

加强专项整治。深入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问题,补齐补强生态环保短板。保持"三改一拆"高压态势,力争创建成为"基本无违建市"。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成蜀山大闸生态湿地,加快市域污水输送系统复线、尾水排放工程进度,严格落实河(滩、湖)长制,建设河湖智能管理系统,省以上考核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纵深开展治气攻坚,统筹推进工业废气、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专项治理,确保PM2.5年均浓度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力实施"清废净土",推进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试点,深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土壤质量。

加强机制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评机制。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用能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健全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实施部门属地联防联控,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形成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六)持续聚力民生改善,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实办好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就业社区(村)建设,加强"蓝领人才"培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机制,促进就业创业提质增量。持续深化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平稳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管调整,不断加强医保"两定"单位监管。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科学布点一批多功能社区老年大学和农村老年学校。加快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支持发展社会养老机构,推广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福利体系完善和慈善事业发展,全面兜底民生保障。深化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全力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市,继续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推进阳明网校扩容提质、青少年成长乐园扩面增效,深入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技师学院(筹)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校企、校际合作办学,加强师德校风建设,重视学生道德和劳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健康余姚",高水平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快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建设,增设乡镇血液透析室,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启动河姆渡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推动"非遗"传统工艺振兴,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体系建设,深化"一人一艺"工程,办好阳明文化周、百姓文化节等活动,更加注重群众性文艺文学作品创作,探索市场化承办国际性、国家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塑造余姚文化品牌。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活动,打造"道德银行"升级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市民素质提升、乡风社风文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