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刚性约束下我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调研报告(第2/2页)
四、对策建议
干旱缺水历来是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最大"瓶颈"。当前,金昌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加速期、新兴产业成势见效期、综合实力整体提升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解决好水资源这个基础支撑。必须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定不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扎实做好节水、管水、用水、兴水文章,把"节"的工作做到家,"控"的措施严起来,"用"的效益提上来,努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节约集约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一)多措并举在"节水"上求实效。坚持节水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节水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一是突出农业节水增效。坚持以水定地,有多少水、种多少地,坚决杜绝新开垦荒地。加快推进以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力争到2026年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4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8.84万亩(X县34.34万亩,X区14.5万亩),已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0.75万亩、资金7.61亿元;2025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6.12万亩(全部为X县)),井罐区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大力推广工程、农艺、生物、管理节水等极限、深度综合节水措施,亩均用水量由470立方米缩减至370立方米左右,在不突破地表水和地下水许可量和无新增水权的前提下,全市最多能够种植农作物76万亩,但仍无法保障省上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修缮"要求,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管理,不断健全完善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做到有人管、不闲置、有效益。因地制宜规模化推广窄膜宽窄行、垄膜沟灌、浅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力争2024年底推广面积达到84%。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原则,持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紧扣灌溉面积、用水总量等约束性指标,统筹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有序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发展高效益低耗水和耐干旱作物,提高单方水利用效益,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引导和支持养殖场(户)改造升级节水设施设备,大力推广自动饮水设备和"干清粪"等节水型生产工艺,确保畜禽规模化养殖节水率达到50%以上。稳步推进轮作休耕,鼓励群众自主开展休耕,采取免耕晾晒、种植绿肥等保护性措施,减少耕地破坏,力争不改变耕地性质、不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能够复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能产得出、供得上。督促协调X农垦金昌农场单独申请核定水指标,以此降低全市地下水超采基数,促使农垦公司责权一致,落实地下水超采治理社会责任。
二是深化工业节水减排。坚持以水定产,将水资源纳入工业项目准入条件,依法依规压减高耗水工业规模,严控新上高耗水项目。制定完善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扎实推进工业节水改造,积极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有序组织全市年用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用水绩效评价和水效对标,全面加强生产用水管理。强化重点用水户监管,督促重点用水企业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开展内部节水评价,对工业用水重复率偏低、单位产品用水量达不到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改进工业流程,不断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水平,确保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率保持在93%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0立方米/万元以内(省上确定指标)。扎实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水效领跑者"创建工作,逐步建立"节水型(市级)-节水标杆(省级)-水效领跑者(国家级)"三级水效示范引领体系,建立健节水型企业培育库,力争创建更多节水型企业(2024年创建节水型企业不少于4家),促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紧盯"2+4"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空白领域,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上游中下游、终端产品生产等环节企业,着力培育发展高端制造业、生产型服务业,同时对带动作用明显的有色、化工、建材等处于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延链补链项目,加快推进节水改造,全力做好产业链重点项目水耗保障。
三是强化城镇节水降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加快实施城乡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压力调控和智能化建设,持续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确保控制在10%以内。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力争2025年城市建成区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达到50%。严格落实用水定额管理,对全市宾馆、餐饮、洗浴、游泳场馆、医院、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文化体育场所、机关事业单位等用水情况进行常态化排查,对出水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龙头、淋浴器、座便器等限期改造或更换,有效解决水龙头水压过大、出水过多等问题,持续提升服务业用水效率。扎实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工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案例为居民群众讲解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来,引导居民养成节水、爱水、科学用水的良好习惯,力争2024年全市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超过20%,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要求。
四是促进生态节水高效。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科学把握区域、规模、树种、密度"四个要素",因地制宜选用节水耐干旱树种,严禁超出水资源承受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等违背科学规律的造林行为,杜绝追求"高大上"的景观效应。大力开展林区节水改造,应用小管出流、定植沟(穴)灌等方式,着力提升生态用水效能。持续加大节水设施、先进技术在绿化灌溉中的使用,城市绿化优先利用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不断提高生态用水保障能力。
(二)从严从紧在"管水"上出实招。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水平。
一是严把用水总量关。严格落实用水总量管控,制定年度水资源配置和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将水权分配落实到灌区、乡镇、村组、用水户,确保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全面落实井罐区取用水计划审批、刷卡充值、取水计量、轮次控制等措施,"一对一"管好每眼井,坚决杜绝超面积配水。持续加强重点用水企业、特殊行业用水监督管理,强化用水计划监督、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倒逼企业提升用水效率。
二是严把用水监管关。紧盯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布局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未开展论证或论证未通过的一律不得审批。持续强化依规取水、计量取水监管,逐步对老旧计量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数据全部接入各级监管平台,特别要加强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运维管理,全面排查机井计量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稳步提升取用水监控能力。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用水产品水效标准,在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载体建设、考核监督等方面加强定额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坚决杜绝违规取用水行为。
三是严把水价改革关。《节约用水条例》提出,"建立促进节水的水价体系,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用水定额、供水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和节水要求等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的要求,对发挥价格机制在水资源节约、用水需求调节方面的杠杆作用至关重要。持续巩固拓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建立健全《完善农业水价分类分档及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方案》,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水价调整工作,科学制定促节水、调结构的分类水价、分档水价制度,优化完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进一步增强用水主体节水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严把水权交易关。坚持把水权交易作为调整水生产关系、促进水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序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权分配、交易和监管制度,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鼓励引导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加快推进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精打细算在"用水"上做文章。坚持节流和开源并举,统筹地下水和地表水、本地水和外调水,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效益。
一是管好地表水。加快编制东、西大河和X河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全面落实河湖空间管控要求,改善河道水流条件,打造河畅水清岸绿的水环境。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科学调度各水库蓄水供水,确保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均衡收益,最大限度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二是严控地下水。全面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实行地下水分区管理、严控总量、定额管理、配水到户、轮次控制,将地下水指标具体分解到机井,做到总量到村、指标到户、定量到亩、分配到轮次。持续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高效节水、轮作休耕、结构调整、灌区节水改造、精细化管水等措施,确保用水不增长、逐步有降低、按期能平衡。
三是盘活"外来水"。充分挖掘再生水利用潜力,按照"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就近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或分散式污水收集再生设施,推进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用水、国土绿化、生态补水等领域,不断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水平。动态完善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计划,抓住有利时机增加降雨降雪,拓宽水资源来源渠道。全面加强雨雪水收集应用,在城镇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城市道路等重点区域合理配套建设雨(雪)废水集蓄利用设施,实现"蓄得住、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四)固强补弱在"兴水"上下功夫。坚持引水调水工程和调蓄工程并重,一体抓好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各项工作,按照"在建一个、收尾一个、准备一个"的要求,抓紧谋划建设一批水利工程,畅通"主动脉"、建好"水盆子"、完善"水网络"。
一是全力推进"引大济西"二期工程。当前,外流域调水工作面临重大历史机遇,黄河"八七"分水方案正在调整,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开展科研工作,黑山峡水利枢纽开发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全力以赴向上协调争取,力争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资源型缺水问题,全力保障国家镍钴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
二是聚焦功能提升有序实施调蓄工程。针对当前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强的实际,在管好用好皇城、西大河、X峡、韩家峡、老人头、大泉等调蓄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水网调蓄工程建设,重点推进X县东西河罐区灌溉水源保障工程(一期)、X区三角城村地下水超采治理调蓄水池等项目,有效解决蓄水难题,实现区域"丰枯调剂、互联互通"。
三是紧盯薄弱环节着力完善供水网络。加快实施大中型罐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不断完善输水系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罐区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统筹推进罐区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和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逐步补齐灌溉设施"调蓄输灌"的功能短板,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努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下一篇:关于创建模范机关工作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