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调查研究
关于推进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
发展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调查研究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农牧机械装备制造则是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牧业机械现代化工作,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X是全国牧业机械生产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农牧业大市,毗邻X三省,接壤俄罗斯和蒙古国,农牧机械制造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增长空间。通过调研,我认真了解分析了全市农牧机械制造产业的基础优势和短板劣势,经过深入研究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业、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既是实现我市农牧业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X市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农机和牧机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X等农牧机械装备制造生产企业X家,现有职工人数X人,年生产各类农牧机械X.X万余台套,X年实现销售总额X.X亿元,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X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工作基础坚实。
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及时总结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优势,有计划、有部署、分步骤地在政策促进、技术指导、行业引领等方面提供多方位支持,促进X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将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列入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行动计划",在"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中着力深耕,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上务求突破,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二是对全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市政府主导成立了"X农牧业机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负责人任协会主席,通过行业协会内部协商,对整个行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技术创新等进行系统谋划和协调联动。
三是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X集团(中国)北京总部开展深化合作交流活动,并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签署《全面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创新推进X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机械化提供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在X市实现研究、应用、示范、推广,为X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市政府组织编制了《X市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X市现代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扶持措施(试行)》,为X市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行动纲领和支持保障。
(二)机械装备制造能力稳步提升。
X市有X多万亩耕地、X万多平方公里草原,常年粮食产量X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X万头只左右,农牧机械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全市农牧机械产品种类齐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牧草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割草压扁→机械化搂草→机械化捡拾收集→机械化打捆包膜"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割草机、搂草机、方捆机、圆捆机等主导产品不仅远销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及X三省,还出口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X"打捆机销量全国领先,割草机名列"农机畅销榜"第三位;X农牧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圆捆机名列"农机畅销榜"第一位;X铁牛公司拥有X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生产的自走式采棉机热销新疆市场。X生产的大中型联合耕整地机、经济豆类脱粒机等农机产品畅销X三省,得到市场广泛好评。
(三)机械化普及程度日益加快。
在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带动下,我市农牧业机械总值稳步增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快速增加,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X年,全市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X%以上,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X.X万千瓦;拖拉机总保有量X.X万台,拖拉机配套农牧机械保有量X.X万部,大中型拖拉机、青储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高密度打捆机、铡草机、饲草料粉碎机、挤奶机、剪毛机、清圈机等畜牧业设施设备有较大幅度增长。
全市饲草秸秆收获机械化率达X%,饲草料加工机械化率达X%以上;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整建制生产全程机械化,X等X个地区被认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特别是市属X农垦集团作为以农牧业为基础的大型国有企业,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田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X%(国产设备占X%),农牧业机械化在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显著增强。
二、X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X作为全国农牧业机械制造发源地之一,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在农牧业机械生产制造和使用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面对国家全面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还有许多短板不足亟待解决,仍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农牧业生产需求,精准补上农牧机械装备短板,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
一是供应链成本压力大,生产企业上游所需的钢铁、橡胶、电子、化工等原材料多采购自区外,采购半径大、交付风险高,有造成当地优秀企业流失的风险,目前已有企业谋划在南方靠近原料产地建立生产基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本土专业零部件配套企业少、生产批量较小,且多为铸造件、通用配件、机壳等低端产品,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三是关键零部件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作业装置上仍存在技术瓶颈。
(二)行业结构不合理,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小散弱"情况突出。
"小"表现在企业单体规模小,从整体上看,X市农牧机械制造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牧机制造企业较少,中小甚至微型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小鬼当家"。
"散"表现在行业集中度低,市域内农牧机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结构相近,绝大部分企业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较小,市场较为分散,各家农牧业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难以发挥集聚效益。
"弱"表现在盈利能力弱,随着我国农牧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农牧机大型化、节能环保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农牧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资金实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大型农牧机制造企业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小、技术较落后的小型农牧机制造企业面临被逐步淘汰的危险。
(三)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种养殖技艺与机械生产加工技术发展不协调。
从种植业上看,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和不同作物的种、管、收等都要求相配套的农机技术,由于目前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以玉米为例,全国玉米种植行距在X-X厘米之间,等行距种植的有X、X、X厘米等规格,宽窄行种植的有(X+X)、(X+X)厘米等规格。同时,有的地区以垄作为主,有的地区以平作为主,垄距也从X到X厘米不等,给机械收获造成很大困难。
从养殖业上看,目前,X市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饲养环节机械化率较低,畜禽饲喂机械化率为X.X%,畜禽机械清粪率为X.X%,机械挤奶率为X.X%,机械剪毛率为X%,机械捡蛋率为X.X%,特别是畜禽养殖机械环控设备领域还处于空白。同时,由于我市废弃物收集处理、工程防疫、种养循环等方面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牧养殖的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越来越凸显。
从产业地域上看,目前,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X%以上,畜牧业养殖机械化水平仅为X.X%,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同时,不同规模畜牧养殖场机械化程度也不同,特别是中小规模经营者显现出生产条件艰苦、劳动力明显不足等问题,机械化药浴技术难题亟待破解,适合中小规模经营者的清粪车等畜牧养殖机械供给不足,上述领域的装备制造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展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业、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考量。要深刻认识加快农牧业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全力攻克我市农牧业机械行业发展存在的难题,坚定不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寻找发展"突破口",全力推动农牧机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整体统筹,系统谋划,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我市面积广阔,X、X地区基本农田和草牧场所处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要提高农牧业机械化率,必须依托本土的企业,立足我市实际,研制推广适合本地农牧业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新产品。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以《X市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统筹建立以"X农机、X牧机"为重点的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农机装备、畜牧机械、农牧机械装备零部件、农牧机械产业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把X打造成"全国农牧机械装备制造重点城市"。
二是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X农牧业机械行业协会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调动企业、合作社、农牧大户等不同主体积极性,明确各自职责,协同靶心发力,通过"抱团取暖发展",共同突破技术壁垒,逐步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合作社、大户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年内,力争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企业X-X家,"小巨人"企业X-X家。
三是强化交流合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市域内农牧机械制造业"走出去、请进来",强化与X等农机生产大省联系,深化与中国农机院等院校合作,通过精准招商引资,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市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全品系、全链条发展,不断推出"高精度、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特色产品,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研发在北上广、转化落地在X"引才模式,构建"人才飞地"。未来五年,力争引进装备制造专业人才X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