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东向出海新通道 再造陆港融合新优势
打通东向出海新通道再造陆港融合新优势
--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建设的调研报告
前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为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江苏带来了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作为毗邻连云港这个"一带一路"交汇点上门户城市的地级市,宿迁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必须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建设,贯通宿迁与连云港港的通道,充分发挥连云港港的资源优势,使得国内外各要素互联互通,实现陆港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宿迁的区域竞争力,并为宿迁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巨大动力支撑。
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作为后发地区如何再造优势,持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去年,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考虑宏观发展形势和宿迁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提出"心向大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联江通海"的"四海意识",为全市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9月10日,省委罗志军书记在宿迁调研时指出"交通是第一位,与改变片区落后面貌有很大关系"。按照这一要求,为深入研究我市融入"一带一路"的东向出海通道问题,我们利用全省开展基本功能力竞赛的契机,与市交通部门就徐宿连航道建设进行了联合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作为后发地区,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的契机,必须在交通上加快互联互通步伐,特别是与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的联通步伐,重点推进徐宿连航道建设,尽快打通入海通道。这既是实现我市"东向出海"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市融入国家"大战略"、实现河海联运、通江达海、陆港融合发展的一条捷径。
一、加快建设徐宿连航道意义重大
徐宿连航道,也称徐宿连运河,是沟通京杭运河苏北段与连云港港的重要通道,西起徐州市房亭河口,东至连云港主港区,规划总长195公里,其中利用京杭运河45公里,新整治航道118公里,利用连云港疏港航道32公里。建设徐宿连航道对宿迁、对苏北乃至对全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一举多得。
对全省而言,有利于完善江苏省干线航道网布局。徐宿连航道的建设在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两纵四横"的"两纵"--京杭大运河和连申线之间形成一条新的横向水运主干线,填补了苏北徐宿连地区高等级航道横向沟通的空白,形成苏北地区江河湖海联运局面。这对于完善和补充江苏干线航道网的布局、推动该地区内河水运发展,以及发挥京杭运河、连申线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的功能作用和整体效益、策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苏北而言,有利于充分发挥连云港港的资源优势。连云港港处在北和日照港比肩,南距长江口仅有400公里的狭窄海岸线上,港口的货物主要依靠内陆腹地。尽管连云港已有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和腹地相连,但水运成本仅有铁路的二分之一,公路的五分之一,尤其对大宗出海货物来说,这种优势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无可比拟的。徐宿连航道的建设,使连云港港和京杭大运河直接贯通,徐州、宿迁以及鲁西南的菏泽、济宁、枣庄、河南的商丘等运河沿线城市的出海货物均可经京杭大运河,连云港港的运输覆盖面得到了大大的增加。有千里运河黄金水道的货运支撑,徐宿连航道完全可以成为如京杭大运河一样繁忙的黄金水道。
对宿迁而言,有利于提升宿迁的交通区位竞争力。推动宿迁实现陆港融合发展,真正从腹地城市变为沿海城市。
一是降低了运输成本。当前,宿迁的货物经连云港港出口,必须由宿迁船闸开始,经运河至淮安后折下盐河,沿盐河北上直接到连云港内河港口,路线全长248公里,经过船闸7座。如果徐宿连航道建成后,货船自宿迁船闸下游的井头船闸开始,经二干渠、军屯河、淮沭新河、古泊河,然后至连云港内河港口,路线全长150公里,经过船闸4座。经市航道部门测算,以一只500吨货船为例,经徐宿连航道到达连云港港要比现有线路缩短100公里航程、减少1天航行时间,节约绕行费用约3500元,平均降低7元/百公里·吨,运输直接成本降低40%以上。近两年,经宿迁到连云港港的水运货物平均通过总量约为1600万吨,如果经盐河航道水运成本约为9.3亿元;若经规划的徐宿连航道,水运成本将减少4.5亿元,直接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二是增强了发展后劲。水运作为一种低成本、低能耗、大容量、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对吸纳各种经济要素的富集具有重要影响。在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潮中,在各地投资政策趋同的情况下,方便廉价的水运是吸引投资商眼球的一个重要筹码,特别是徐宿连航道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在吸引投资上的比较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以目前我市宿豫区情况来看,在8公里的大运河岸线上,吸引了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项目,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井头船闸改造之后,二干渠将成为京杭运河的支线,仅仅在来龙新城开辟的岸线资源就有10公里左右,按照每公里岸线10亿元的吸引投资能力,来龙新城将能吸引100亿元左右的投资。从长远来看,如果宿连航道全线贯通,仅在市区范围内就能开辟50公里左右的岸线资源,届时将会沿航道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带,极大地带动我市经济增长。
三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徐宿连航道经过我市的井头镇、曹集乡、保安乡、来龙新城、悦来镇、新河镇、庙头镇、贤官镇、桑墟镇、华冲镇、湖东镇、高墟镇等近20个乡镇,航道通航后,可以就地就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物流业、航运服务业、绿色建材等产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加快沿线乡镇富民步伐。同时,岸线资源的增加,我们将更有条件去发展石化、船舶、钢铁、机械、粮油加工、新能源等临港工业,通过一批批项目的引进,逐步成为港口经济的配套区、服务区、加工区,实现陆港融合发展,推动宿迁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四是带动了综合开发。徐宿连航道的建设是兼顾运输、防洪、排涝、生态平衡的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工程,充分开发、科学利用内河航运资源,将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综合利用水资源,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徐宿连航道在宿迁境内,主要是从骆马湖经二干渠流入淮沭新河,这一段既是一条航道,又是一条灌溉河流。如果宿连航道贯通后,不仅可以从骆马湖引水灌溉宿豫、沭阳一区一县,灌溉流域达4000多平方公里,300多万人口,还构建了泄洪排涝的重要通道,对提升沿河流域防洪排涝的能力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宿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将会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度也将极大增强,对于壮大中心城市,优化投资环境,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都有巨大推动作用。
徐宿连航道意义重大,但是建设任务并非如平地开河那样,征地、拆迁、挖河等工程浩瀚,而是已经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和良好的先决条件,只是一项改造贯通、完善提高的工程。徐宿连航道按区域划分,徐州境内14.5公里,均为二级航道,不需要改造;连云港境内53.5公里,三级航道31.7公里,远期需要提升改造21.8公里(目前为五级航道,可满足千吨货船运行,暂时不用改造);宿迁境内127公里,其中二级航道30.5公里,需要整治96.5公里,共分5段航道,分别为宿豫境内的二干渠航道32.5公里,沭阳境内的路北河4公里、军屯河航道12公里、淮沭新河航道20.5公里、古泊河航道27.5公里,5段航道中仅路北河4公里不通航,其他均为改造提升工程。所以,徐宿连航道建设的重点就是宿沭航道的建设,也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工程。但是由于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徐宿连航道1998年就提出,却没能进入2005年交通部、江苏省批准的《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因此一直未纳入江苏省航道建设总盘子,建设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可以说,宿迁的赶海之路,布满艰辛。
二、徐宿连航道建设再次迎来新机遇
虽然徐宿连航道推进之路较为坎坷,但一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在思想上没有放弃、在精神上没有倦怠、在行动上没有停滞。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水运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促进和扶持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水运建设的投入力度,不仅让水运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也为徐宿连航道加快推进建设、争取早日全线贯通创造了难得机遇,宿迁人"奔向海洋"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拥抱海洋"的现实。
一是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特别提出,江苏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而连云港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点的门户城市,地理位置特别,战略地位突出,在促进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桥头堡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在今年5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工作会议上,对连云港的战略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可以预见的是,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促进互联互通、提高融合水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势必天黑赶路、快上先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加快建设徐宿连航道,不仅拥有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更会让宿迁实现快速通达连云港、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成为可能。
二是国家和省支持徐宿连航道的政策机遇。经过积极的争取,建设徐宿连航道的政策机遇也越来越多,从国家层面上讲,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就提出"打通连徐水运通道";2013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3〕35号),明确徐宿连航道规划为区域性重要航道,起讫点从井头到盐河口,规划里程117公里,规划等级为四级。从省里层面上讲,2007年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07〕89号)中,明确要求"做好徐宿连运河的前期研究工作"。2010年5月,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徐州召开,四省八市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推动淮海经济区共同发展的战略路径进行了会商,一致提出要"跟踪做好徐宿连运河规划方案论证工作,争取早日进入省级干线航道网规划"。同时,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均对开展徐宿连航道的研究表示支持,今年上半年,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审查水资源论证并已通过;7月10日,宿连航道预可行性研究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审查。可以说,有了这些政策,就相当于给了我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尚方宝剑",也为今后协调对接、争取支持、破解难题、加快建设找到了"金钥匙"、注入了"强心剂"。
三是航道基础有了较好提升。从"十一五"开始,我市就按照"立足现状、分段实施、先通后畅"的原则稳步推进,条件成熟一段上马一段,分段分步逐步向全线贯通的目标挺进。令人振奋的是,我市沭阳县到连云港段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长达27.5公里的古泊河段正在按照三级航道标准疏浚整治,古泊河船闸于去年年底投入使用,断航十余年的淮沭新河-古泊河航道将恢复通航。加之连接沭阳县城到古泊河船闸的淮沭新河,航道条件较好,预计到"十二五"末,千吨级船舶可从沭阳县城北部直达连云港,沭阳将率先对接海港、实现海河联运发展。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标志着徐宿连航道在我市范围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更可贵的是这种建设模式将为中心城区至沭阳县城段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是宿迁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航道运输对于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吸纳各类要素集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我市情况看,虽然京杭大运河在城区有16公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逐水而居",目前可用岸线已经基本枯竭,迫切呼唤水运的大发展。以大运河畔的宿迁翔翔(惠然)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红土镍矿石,他们会选择在张家港却不是在连云港卸货,原因就是连云港到宿迁只能通过公路运输,而从张家港可以经水路运到宿迁,前者的成本高达后者的2倍。但是如果从连云港可以直接通过水路到宿迁,那么他们的运输费用至少可以比现在降低一半。类似的情况,在市内还有很多。所以,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建设,将会极大地增加沿线岸线资源,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带动形成沿河港口群、产业经济带和城市生态走廊,走出一条"以水兴产"、"以水兴城"的经济发展之路。
三、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的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建设徐宿连航道既有基础,也有机遇,但最大的问题仍是徐宿连航道未进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且暂未纳入省交通运输厅"十三五"实施计划,与规划内项目相比,规划支撑欠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工程建设资金还需进一步落实。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成立协调机构,推动工作纵深开展。建设徐宿连航道涉及省市多个区域和部门,系统性、复杂性都很强,而且任务重、难度大,虽然前期做了一些工作,但仍需在组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更大功夫。为此,建议建立由省政府相关副秘书长牵头,省发改、交通、国土、环保、水利、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地方和部门参与的定期协调机制,加强政策研究,落实工作责任,抓好衔接配合,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开展,并在项目前期各环节审批上给予进一步支持,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二是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全局性规划已经出台,我们要抢抓机遇,不仅要争取将徐宿连航道建设纳入全省重大项目计划,纳入省交通运输厅"十三五"实施计划,纳入省土地指标点供计划,而且要力争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基建支持项目。特别是对宿迁自身来讲,要抓紧做好徐宿连航道宿迁段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工可阶段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加快沭阳古泊河段等航道的项目工程建设,为打通整个徐宿连航道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三是创新融资模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目前正在实施的徐宿连航道沭阳县古泊河段总投资约6亿元,工程费用由省、市、县、镇四级分担,较好地解决了资金问题。建议徐宿连航道宿迁段的其它河段建设,比如徐宿连航道城区至来龙段(总投资约5.55亿元),可以参照徐宿连航道沭阳县古泊河段建设模式,上下联动,多方合作,减轻财政压力。对不足的部分,积极探索采取PPP公私合作等市场化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航道沿线企业等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部分项目建设,解决资金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四是协调徐连两市,实现三方通力配合。徐宿连航道规划建设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既要保证徐宿连三市水运交通规划的无缝对接,还要做好向上争取、项目推进、工程建设等相关工作的配合衔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整个徐宿连航道中,我市处于"中间航段"的关键位置,建议一方面要加强与徐州和连云港两市交通、水利、规划等部门的协调沟通,保证航道工程的争取工作能够同频共振,协调联动;另一方面要按照已经签订的《关于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的合作协议》,积极与连云港市对接,进一步将连云港口岸的服务功能延伸到我市,加快推进在我市建设集装箱场站、集装箱回收点或进出口货物集散堆场等基础设施,强化物流配送服务,共建"无水海港"。
(作者:宿迁市委办公室)
附件:《宿迁市航道网规划(2012-2030)》